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
古往今來,在中國,關于文明禮儀的故事有很多,如“孔融讓梨”、“禮貌待人的楷模周恩來總理”等等。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篇1
禮儀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并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序、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重視、開展禮儀教育已成為道德實踐的一個重要內容。
我們國家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古代的人們很早就開始十分重視文明禮貌。正如我們在語文書上學過的孟子的名句:“愛人者 人恒愛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覺得禮儀就是注意您的言語,您的行為。做文明時代的我們,忘記文明,等于后退。讓我們的生活中多一些綠色,少一些污染。美麗的校園,來自于我們的努力;不能讓垃圾在校園里橫行。用文明的言行讓你保持健康和整潔;不能讓廢紙塞滿您的口袋,遠離蚊蟲。對于同學,我們應充滿更多的關懷,對于校園,我們應充滿更多的愛護。善待環境,就是善待自己。每個人對于錯誤都應該知錯就改,古話說得好:“知錯就改善莫大鄢”。共創文明時代,我們一個都不能缺少。
我給您講個故事吧:星期天,媽媽對明明說:“你和爸爸一起去商場買點東西吧!”明明很高興,因為可以順便買點好吃的和一些課外書等。于是我和爸爸來到商場,準備乘坐電梯去二層超市。上電梯時人很多,我趕緊跑到前面沖上電梯,爸爸著急地說:明明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了安全要按順序排隊乘坐。明明回到爸爸身邊,準備和爸爸按順序上去。爸爸一邊把明明拉到他的前邊,一邊接著對明明說“乘坐電梯時不僅要按順序,而且還要靠右站立,以便有急事的人在左側順利通過。明明按照爸爸的要求,和爸爸一起順利來到二層超市購物,買完東西明明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這次購物我不僅買到了明明需要的東西,而且從實際生活中知道了關于乘坐電梯的一些小常識,以后明明會按照有關要求乘坐電梯,做一名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學生。也希望同學們在乘坐電梯時按順序靠右站立,人人爭做文明小使者。
文明禮儀在身邊,讓我們做文明的小使者,把我們的國家的“文明古國”的稱號發揚光大。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篇2
探親、訪友、接待客人這是生活中常見的交往形式,對親戚以關心和安慰,與朋友聯絡了感情、傳遞了信息。做客與待客由于多是在家庭中進行,可免去公共場合下緊張嚴肅的氣氛,因此,這種特殊形式的交往帶有輕松愉快、親切友善的特點。
做客要注意儀容,衣著要整潔、樸素、大方,穿戴要與季節、環境和氣氛協調。進門前要輕輕敲門,不能破門而入,再熟悉的朋友也要等主人招呼再進門。見到長輩和其他人要問好,不要隨便自己選擇地方或坐在床上。做客時舉止要穩重得體,不經允許不可闖到其它房間里去,除了翻閱擺在桌面的書刊外,隨便翻動書柜里的書籍、筆記、信件都會令人反感。不要過多地對房間里的擺設進行評論和批評,也不要隨便亂動這些擺設。談話中要注意分寸,避開主人家里對一些話題的忌諱,要避免發生爭執,即使對某問題的探討達到高潮,情緒非常激動,也要控制,不能大聲叫嚷。另外,交談的時間要掌握好,無事不要閑聊,人家的時間是很寶貴的。做客時,遇有其他客人,要禮貌地打招呼,若別的客人有急事,應主動起身告辭,一般是先來做客的客人先告辭,以示對后來客人的尊重。
待客時,作為主人要盡量從始至終對客人熱情、周到,使客人感到像在自家一樣親切。
對預先約好的客人,應盡可能地準備一下,打掃干凈房間,準備一些茶點和水果,便于聊天時氣氛的輕松自然。
客人來訪時,要熱情地招呼客人“請進”、“請坐”、“請不必拘束”。要把客人介紹給家里其他人,把客人讓到顯要的位置上或有為尊位。
對于很要好的老朋友,不必過分客套,但也要準備茶點、糖果熱情招待,使之感到就像到家了一樣,這才是真正的朋友。
對于因公事前來的客人,備茶備煙就可以了,因為他們有更重要的事要談,不需計較這些小節。
當請客人留下吃飯時,要多考慮客人的習慣,不應過分勸酒,不要殷勤地給客人夾許多菜,免得客人不喜歡吃也不好拒絕,因此一切都要順應客人的需要。
有客人在家時,應禁止以下舉動:打掃房間衛生、掃地、翻箱倒柜找東西、訓斥孩子、與家人口角。
客人逗留的時間過長,又不好直接催促,可以減少談話,不往茶杯添水作為暗示。
客人要告辭時,你可以婉言相留:“如果不忙,就多坐一會兒。”等客人站起來后,主人再站起來,讓客人走在前面,送至大門口,目送客人遠去,不能客人還沒離去,主人卻早己消失了。
無論是客人還是主人,都要力爭做到讓對方滿意,給對方留下一個溫馨的回憶。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篇3
烏毓含同學是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他牢記小學生守則,是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他能積極、主動地幫助有困難的小朋友,樂意做老師的小助手,有很強的集體榮譽感。
在家里,烏毓含也嚴格要求自己。尊老愛幼,主動幫我們家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自覺養成了文明節儉的好習慣,做到不浪費一度電,一滴水,甚至是一粒米。在小事中,在細節間處處塑造文明形象,在生活中處處折射文明好風尚!
記得有一次,他和媽媽出去游玩時乘坐公共汽車,在汽車上,有一位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不顧其他乘客的感受在吞云吐霧,氣味難聞。他看到后走上前去竟然奶聲奶氣地說:“叔叔,在公共場合請不要抽煙,好嗎?”小伙子聽后不好意思地笑了,隨后便主動滅了煙。不一會兒,車上又上來一位行動不便的老人。他發現后連忙向老人打招呼:“爺爺,小心點,坐我這里吧!”老人坐下后撫摸著她的頭欣慰地笑了。
作為一名優秀的小學生,他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他都記在心中。他時刻以集體榮譽為重,處處帶頭遵守校規校紀,注意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帶動其他同學。《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內容他都牢記在心中,以此來管理和約束自己。他不光自己做的好,還發揮文明守紀之星的示范作用,帶領班級同學學習禮儀規范,做有責任心的禮儀好少年。
他懂得自己走向社會是一名小公民,更明白公民的責任,乘車時不搶不擠,主動為老人讓座。參觀、購物時主動排隊,做文明的游客和顧客。在馬路上認真遵守交通規則,還經常給爸爸、媽媽宣傳交通法規。有一次,爸爸送他上學,走到十字路口紅燈亮了,他馬上止步,爸爸說:“對面沒有車,咱走過去吧。”他不但沒聽,還像小大人一樣給爸爸講起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在班級里、學校中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集體,熱愛勞動,有時勞動委員安排值日生掃地,等課后大家都匆匆地跑出教室,沒人愿意去打掃時,只有她二話沒說,拿起掃帚動起手來。學校安排義務勞動,同學們都在抱怨誰掃得少,而自己卻掃那么寬的地方時,也只有她無論安排她掃多少,她毫無怨言,義不容辭,從不偷懶,為此她加入了學生會勞動部,她希望在自己的帶頭作用下,以自己的行動影響著身邊每位同學。日常生活中,她勤儉節約,不浪費,她是來自農村的一個孩子,深知“粒粒皆苦。
記得還有一次,我和幾個小朋友在外面玩,突然刮起了大風,氣溫突然下降了,一個小伙伴的家住的比較遠,我就把我的衣服脫下來讓他穿上回家了。回家后,我打了幾個噴嚏,回身發冷,媽媽說我可能感冒了,一量體溫38.5度,媽媽趕緊讓我躺到床上休息,并讓我吃了退燒藥。小伙伴的媽媽給我送衣服時看到我感冒了,心里非常過意不去,非要帶我去醫院好好看看,媽媽說沒關系,休息一下就好了。我也說沒關系,明天就好了。小伙伴的媽媽說我真是個懂事的好孩子,聽了她說的話,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家里,我孝敬長輩,體諒父母,不挑吃穿,愛惜糧食,經常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在學校,我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積極制止、打架等一些不文明行為,并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篇4
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是一個謙恭禮讓的文明禮儀之邦。華夏兒女的舉手投足、音容笑貌無不體現一個人的氣質與素養。文明不只是一個簡簡單單的詞語,它是我們民族氣節的體現。
文明是件小事,它就存在于我們身邊,是一個習慣的養成,禮儀是立身之本。人生活在社會里,注重儀表形象,養成文明習慣,掌握交往禮儀,融洽人際關系,這是我們每一個人一生中必修的一門課程。作為一個有理想、有追求的中學生,注重禮儀的自我修養,在學習和運用禮儀中,在儀容、表情、舉止、服飾、談吐和待人接物等方面,展現出個人的教養,并在社會交往中,有所為,有所不為,自覺地運用禮儀規范,才算知書達禮,才稱得上是一個有教養的人。
見到老師,你有沒有恭恭敬敬地問一聲好,還是裝作沒看見,悄悄地走開?看到了校園里的垃圾,你有沒有自覺彎下腰撿起來,還是若無其事地走開?對于校規校紀,你有沒有認真遵守,還是置若罔聞?在課間,有些同學三三倆倆勾肩搭背地擠在過道中央,妨礙行走的同學;有些同學在走廊上高聲喧嘩,甚至講一些不文明的話;操場上的一些推推搡搡,可能引起一場打架事件……校園文明就這樣被我們扼殺在了搖籃里。
也許走進社會,你會看到許許多多的“文明人”他們表面上沉靜自若,溫文爾雅,背地里卻惡語相向,這些做做樣子的道貌岸然的“文明人”將他們口中說的文明在哪啊?
講文明懂禮儀,從小父輩師長就這么教導我們,一代代的傳承,我們要把這優良傳統傳承下去。從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從自身做起,以熒熒之光感染周圍的人。它像一首歌,我們是小小的音符;它像一片海,我們是小小的浪花。我們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文明禮儀伴著我們成長,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將文明的種子撒遍大地,在我們心中開花結果。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短片觀后感篇5
今天老師帶我們觀看了《小學生文明禮儀》的視頻,原來禮儀的學問可真不少:到圖書室或閱覽室要安靜;看到客人、老師要主動問好;課間不在教室、走廊大聲喧嘩、打鬧等包羅萬象,對比視頻,自我審視,這其中有我做得好的,也有做得不好的。
做得好的方面:看到老師主動打招呼問好,做得不好的方面:一是生活習慣不好,二是時間觀念不強。
在生活習慣方面,我有很多做得不好的地方。比如:每次寫完作業,媽媽叫我收拾書桌,我都不情愿。有一次,我書桌上的書橫七豎八地躺著,地上全都是橡皮削和碎紙片,媽媽進來一看,生氣地說:“這是怎么了?不是叫你收拾桌子嗎?快點收拾好!”我慢騰騰地邊收拾邊想:不就是收拾桌子嗎,有什么大不了的。類似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不整理衣服,不疊被子……看了這個片子,我知道了良好的生活習慣,不僅僅是自己愿不愿意的事,而是一種禮貌和教養。
在遵守時間方面也有做得不好的地方:早上經常賴床,本來跟媽媽說好5:50,到我這兒就變成了6:10;拉琴也拖拖拉拉,一首曲子剛拉完一遍,我就得在凳子上做3分鐘,沒拉幾遍就到了時間,這些事媽媽也很頭疼。“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就在我的磨磨蹭蹭中溜走了。
通過觀看這個片子,我明白了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可以讓自己做事有規律,效率高,也可以自由支配時間,讓自己心情輕松地面對一切,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