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晚會觀后感
在我們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能收獲不少,這時我們可以寫一篇觀后感記錄當下,這樣還能加深我們的記憶。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晚會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1)
在陽光中心的第二個晚上,我們班級舉行了中秋晚會。
星期二的晚上,那是一個月明星稀的晚上,我們搬著椅子,熙熙攘攘的往操場走去。
今晚的月亮有點害羞,不肯與大家打招呼,她靦腆地躲在云朵姐姐的身后,卻時不時探出頭來打量我們。
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中秋晚會開始了!第一個節目是唱《水調歌頭》,打頭,同學們唱得挺好的,可到后來,越來越糟糕,調兒都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我不禁抬頭,望了望月亮,瞧,月亮探出了頭,凝望著我們,她好像被這難聽的歌聲“打動了”,從云朵姐姐的背后鉆了出來,望著我們。
不知不覺,到了我和黃中遠。周煜朋。陳宇杰表演的節目了,我有點緊張起來,很不自然的走上“舞臺”,等其他幾位演員擺好了東西后,開始了我的旁白。
我們的小品詞在演員口中都丟了許多,我不禁有點緊張,說話有點不利索。但看同學們沒有一點兒討厭這個小品時,我又恢復原狀了,又大方又自然!
小品結束了,同學們都以熱烈的掌聲和歡快的笑聲來回報我們。我如釋負重,邁著輕松的腳步回到位子上,心中有說不出的愉快。
月亮也朝著我笑了,仿佛在與我說:“你們表演的真好!”月光更強烈了,像是在給我們股漲勢的興奮心情!
今天的中秋晚會真有意思啊!下次我還要參加!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2)
央視中秋晚會劇組宣傳有關人士表示,今年的中秋晚會節目十分精彩。將延續匠心品質,傳遞濃濃的節日氛圍,祈愿闔家幸福團圓。無論是與晚會契合度極高的巧妙選址,還是科技與藝術效果交融,古今結合的舞美效果,以及精心雕琢傳遞多重關懷的節目編排,都體現了今年秋晚的品質與匠心。
在近半個月的錄制過程中,關于秋晚節目的內容與形式,在網絡上引發了不少猜測與討論,而目前曝光的多樣化節目形式與主題更是備受期待。去年在秋晚舞臺上與薩頂頂合作了一首《左手指月》而受到好評的歌手周深,今年再度出現在了秋晚錄制現場,他在采訪中表示,將演唱和星星有關的歌曲,致敬中國的航天事業和航天英雄。
在秋晚采訪中展現出幕后輕松一面而登上熱搜的央視boys,將在秋晚舞臺上合體獻唱一首溫暖的歌曲,為每一個平凡的普通人送上一份暖心禮物,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
秋晚執行總導演董金明在接受采訪時還透露,此次中秋晚會中將出現外景拍攝和內場現場相結合的節目,目的是希望嘉賓能真正深入社區、走進鄉野,來到群眾身邊,去感受和展現普通人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次鳳凰傳奇表演的地方就是一個有著600年歷史的古村落——大石板古村,而在鳳凰傳奇的表演中,也將融合當地元素,真實展現當地人民的幸福生活。央視中秋晚會在節目編排上的這份人文關懷作為一場全新模式的情感體驗,正在串聯起大眾關于美好生活的情感紐帶。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3)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與時令瓜果是中秋節令食品,是秋收的果實,也是民間享受節日親情的又一重要物象。每逢中秋,人們以家庭團聚的形式,分享這些象征勞動成果的美食。
明清以來民間社會中秋節饋送月餅習俗流行,人們在相互饋送月餅等節物的過程中,融洽了親友、鄰里等家族關系與社會關系。當代社會,傳統中秋節俗中保存最完整的是饋送月餅的節俗,月餅成為中秋節的象征,有的地方將中秋節稱為“月餅節”。舊時月餅多為百姓自家手工制作,后來在城市出現了專業作坊,月餅的制作專業化。商家巧妙地利用節日的賣點,生產各式各樣的月餅,推銷給千萬家庭。
月餅的商業化給人們的節日生活提供了便利,商家與媒體聯手的宣傳也在相當程度上營造了現代中秋節日的氣氛,對于傳統節日來說,這種周期性的宣傳活動是有益的。但是,節日的商業化過程不應該犧牲節日本身具有的多重文化內涵,經濟利益與社會利益應該協調。傳統節日的價值在于它能凝聚民族、國家、社會的人心,它不能用純粹的商業利益來衡量。我們應該將月餅放在中秋節俗文化環境中,讓它充當精神的載體,而不是僅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盡管品嘗月餅的美味也同樣是重要的節俗活動。中秋之夜,人們無論是在相守一處還是遠隔千里,都可以在同一時節、同一月光的沐浴下,共享象征團圓的月餅,品嘗新收獲的瓜果,分享親情與友情。
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時代,人們對物質享受的需要,已經不在最緊要考慮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其實這也是我們傳統中一向具有的,只是近年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而現在,節日中的真情與意義正在民眾生活中回歸。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4)
前些天,我市的一家幼兒園開展活動,讓家長協助孩子觀察月相,每天晚上在微信朋友圈打卡記錄。從農歷八月初一開始,每天晚上一次,也許孩子們現在并不理解活動的意義,但通過這種固定程式,他們也會記住月亮的陰晴圓缺,記住一段關于中秋明月的美麗傳說。
季羨林先生在《月是故鄉明》中曾說過,“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月亮在被觀賞的同時,也成為人們心靈的依托,承載著人們的濃濃鄉情,喚起的是人們心底對故鄉明月、對美好時光的記憶。這家讓孩子觀察月相并打卡記錄的幼兒園,目的就在于此,希望通過富有儀式感的系列活動,在孩子心里植入深刻的中秋記憶,用節日文化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有人說,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國人向來是注重儀式感的。儀式感里面凝聚著我們的主流價值觀和理念,具有獨特的文化功能與意義。正是因為有儀式感存在,我們的傳統節日才有了歷史積淀,成為我們傳承文化記憶、確認民族歸屬感的重要時刻。即便歷經千百年,祖先留下的那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傳統節日依然能夠傳承下去。
“好時節,愿得年年,常見中秋月。”中秋節是國人的重要節日之一,有關中秋之說始見于《周禮》。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對于古人來說,每逢中秋,人們都要設案焚香,祭拜月神。到了明清時期,中秋節的地位又上升了一個層次,被賦予了團圓之意。可以說,古時候的中秋節因為風俗活動多、內容豐富,有著濃濃的節日氣氛與文化氣息。
有了儀式感,節日才有厚重感。所以,我們應當重視起來,在更廣的范圍、通過更多途徑,喚起人們對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的儀式感,不斷強化節日記憶,保持對傳統節日的濃厚興趣,保護傳統佳節特定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記憶。如,學校多開展一些傳統節日文化活動,讓孩子們廣泛參與,讓這種儀式感入腦入心;社區多開展一些與傳統節日有關的互動活動,帶動更多家庭參與進來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5)
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也被稱為團聚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在這個節日里大家都會回家團聚一堂。為使幼兒了解關于中秋節的由來和傳統形式,我園大班組織了主題為“繼承傳統夢圓中秋”的傳統節日活動。在20__年x月__日這一天我們幼兒園大班的孩子們度過這個有意義而又與眾不同的中秋節。
在一曲《但愿人長期》的背景音樂下活動拉開了序幕,老師們細心預備了關于中秋節的(故事),圖片,并通過觀看關于中秋節由來的故事視頻,幼兒在趣味中了解了關于中秋節的來歷。
《月明明餅圓圓》的主題繪畫活動中,幼兒用稚嫩的小手畫著心中團聚的月亮。并且紛紛表達了自己對中秋節的熟悉與理解,并且請老師幫自己記錄下中秋節的美妙祝福。
在美妙溫馨的氣氛中,最終盼來了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共享月餅。老師預備了月餅,請幼兒觀看,在觀賞制作月餅的不同工藝的同時,鞏固幼兒對中秋節傳統習俗的了解,通過自制“月餅”加深幼兒“中秋—團聚—傳統”的印象。
我園一貫注意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中秋佳節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幸福團聚的美妙祈愿。本次活動的開展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及美妙(傳奇),更向幼兒展現了(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底蘊,提高幼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愛好,更加深了對祖國的喜愛之情,同時也使大家深深體會到了幼兒園大家庭的濃濃團聚中秋情。
中秋節晚會觀后感(精選篇6)
20__年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在這喜慶團圓的美好日子里,龍江縣通過開展各種主題迎慶活動,為中秋增添喜慶祥和、濃厚和諧的節慶氛圍。
一、開展心系弱勢群體,愛灑濃情中秋慰問活動
為了讓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障人士等弱勢群體充分感受到來自黨和政府的關懷,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在兩節前夕,龍江縣組織開展了心系弱勢群體,愛灑濃情中秋慰問活動。活動中,為他們送去了米、面、月餅等生活必需品和節日慰問品,并與他們親切談心,詳細詢問他們的身體狀況、生活狀況和學習情況,積極鼓勵他們樂觀生活,好好學習,讓他們共享節日的快樂。
二、開展慰問離退休老干部、老職工活動
國慶、中秋兩節前夕,龍江縣各單位、各部門組織干部職工,登門慰問離退休老干部、老黨員、老職工。他們向老同志們轉達了縣委、縣政府的關懷,詳細了解老同志的生活情況,認真聽取和征求老同志的意見和建議,并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老干部們真誠地表達了對縣委、縣政府及單位領導的謝意,對單位今后的發展和管理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并紛紛表示,將一如既往的關心和支持龍江縣的發展,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繼續發揮余熱。
三、開展迎中秋、慶國慶、頌祖國主題活動
1、組織開展傳播中秋文化活動。為了讓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傳統文化,增強濃烈的愛國之情,兩節前夕,龍江縣在各中小學校中,組織開展了迎中秋、頌祖國系列主題活動。通過開展講中秋故事、說中秋習俗、讀中秋贊歌、賞中秋詩篇、送中秋祝福等系列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學生了解了中秋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意義等知識,豐富了學生們的傳統文化知識,感受了節日的氛圍,增強了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組織開展迎慶主題活動。在兩節來臨之際,龍江縣在各中小學校中,組織開展了迎慶主題活動。活動注重突出未成年人、突出人文關懷、突出營造氛圍,緊緊圍繞活動主題,進一步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主旋律。通過開展慶國慶主題班會、祖國在我心中集體讀書活動、紅歌唱給黨、詩文朗誦會、詩詞賞析講座、優秀詩歌征集、經典誦讀等系列活動,讓廣大青少年學生傳承中華文化血脈,汲取思想精華,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和做國家棟梁的決心。
3、組織開展我把安全帶回家安全常識講解活動。為了讓廣大學生安全的度過十一長假,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兩節前夕,龍江縣各中小學校開展了我把安全帶回家安全常識宣講活動,通過向學生們講解消防安全知識、文明交通規則等知識,進一步讓學生們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救方法,為歡度兩節提供了必要的安全保障。
4、組織開展走訪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學生活動。為了讓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學生能愉快的度過雙節,龍江縣各中小學校組織教師利用假期時間,走訪留守學生和單親家庭學生。教師們詳細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詢問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并鼓勵他們要好好學習,自強自立,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四、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
為在全縣范圍內營造出喜慶、熱烈的節日氛圍,兩節期間,在休閑廣場、八一廣場、愛民廣場及鄉鎮農村群眾文體活動場所,組織開展了秧歌表演、跳集體舞、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增添了節慶氛圍,豐富了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通過系列主題活動的開展,在全縣范圍內形成了健康和諧的迎慶氛圍,展現了全縣群眾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