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
當我們在看完電影或者書籍后能獲得不少感悟,這時可以選擇寫一篇觀后感,不僅可以鞏固所學知識,還方便日后回憶觀摩。。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篇1】
記得在小學六年級升初中的那段時間,盡管很苦,我們還是挺了過來。當時,我很煩躁,甚至也有想放棄的念頭??墒?,這個畢業考試不得不讓我重視。于是,我就每天強迫自己努力地學,使勁地寫。就這樣子,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我漸漸明白了:與其天天都這樣子強迫我自己去學,還不如快快樂樂地接受,那不是更好嗎?于是,我微笑著面對著每一天,這樣我漸漸地體會到了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成績提高了,我很有成就感,心情當然就好了,學習效率就更高了。升入初中后,我們七年級x班是“x實驗班”,我們的老師一直在熱情鼓勵、積極訓練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明顯地感覺到自己的學習能力提高了,成績也越來越好了,從x月到x月,我在年級進步了43名。當然還要感謝班主任和其他老師的鼓勵和指導。
從我的親身經歷中,我覺得,自主學習就是“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通過自學、質疑、討論等方式深入理解學習內容并獲得新知識實踐活動,自主學習還包括自己在學習中不斷地嘗試一些適合自己的有效的學習方法,合理的掌控學習時間,專心地投入學習中。其實,要做到自主學習并不難,最重要還在于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所以自主學習對于在場的每一位同學都是很重要的。一些同學之所以優秀,就是因為他們能很好地自主學習。
要做到自主學習,其實也不難。首先,你要對學習有很濃厚的興趣,把學習當作是一件非??鞓返氖虑椤W習肯定是苦的,但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老師經常教導我們:“如果你把學習當成一種樂趣,你就像生活在天堂里;如果你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你就生活在地獄里?!?/p>
自主學習需要認真的學習態度,才能理解課本上的一些難懂的知識,領會它的內涵。當自己有弄不懂的問題的時候,要謙虛的請教老師或者同學們,甚至可以不恥下問。課堂上應該專心地聽老師講課,養成認真聽課,勤做筆記的習慣,努力提高課堂效率,專心致志地聽課,勝過課下補習,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則你就要用幾倍于課堂的時間補習,那又何苦呢?我想不會有哪位同學課堂不聽課,寄希望課下找老師補課吧?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所以在學習后,要不斷地鞏固、復習,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在自主學習中你不懂的知識點,在復習鞏固和老師的積極指導下,你或許就會恍然大悟。
最后,想送給同學們一句話:學習著,是美麗的,充實、自信、樂觀、進取,這些生命中無法忽視的珍珠,對于我們而言都是從學習之蚌中采來的。以上是我個人對自主學習的一些體會和見解,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同時我也號召初一的同學們多聽聽初二、初三的大哥哥和大姐姐們的見解,多多向他們學習!
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篇2】
幾乎所有老師都曾提到過,上課不好好聽講,下課上補習班補多少節課都不管用。所以,一天上八節課,要提高效率掌握課上四45分鐘的時間。另外,筆不離手。我們都沒有“大腦”,動筆寫可增強記憶。思路要跟著老師走,一心一意投入學習。撿一根筆的工夫,你可能錯過英語的一個知識點,亦或是正確解題的思路。
我很重視作業,對于我來說,那是一個查漏補缺的大好時機。我一般會花較長的時間寫作業,好像是把復習和寫作業合并了。我從不以應付老師為目的去完成作業,如果我感到自己的水平還有待提高,即使老師沒有布置作業,我也會自己去做一些練習。
做題馬虎,這似乎是分低的永恒借口。在歷次考試過后,我會專門找出那些實在不該錯的題,然后算出分數。最多的一次竟到了15分。這是一個多么大的錯誤,它將激勵我,提醒我做完題后要檢查。在之后的考試中,想到那白白浪費的15分,我會感到慶幸,因為這次考試我將十分留心,不會再犯之前同樣的錯誤了,這也是我總是取得進步的原因。
作為一個走讀生,在家學習的時間相對來說較長一些,因此我會做出合理的時間規劃,同時提高自己的抗誘惑能力。當我在學習過程中有了其他與學習無關的念頭時,我馬上會同住宿生比較,保證和住宿生有同樣的學習時間。
期末統考馬上來臨。如果地球上沒有地球引力,那么我們就無法腳踏實地。有壓力才有動力,有動力才會進取。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沖刺期末,青春無悔。
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篇3】
一、不要小看自己
不要小看自己,因為當你相信自己能做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你就真的能做到了;而相反,假如你一直不相信自己的話,那就真的什么也做不到了。
敢于嘗試才是最好的,因為即使嘗試失敗了,也能從中學習到東西,如果嘗試成功了,那就最好了;而不嘗試的話,不僅不可能成功,而且是絕對的失敗,什么也學不到。
二、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
當你做一件讓你很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你甚至可以幾天幾夜不睡覺,不干其他的任何事來完成它。在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的時候,效率往往是最高的。
當你按照自己的興趣認真做的時候,很可能會在那個領域中做出一番事業,只要你努力。
三、情商的重要性
情商的重要性是智商的兩倍,這就證明了情商的重要性,一個人最需要的是情商不是智商,比如:兩個智商一樣的人,一個情商高一點另一個低一點,那個情商高的人一定會比另一個人更成功。
四、主動和被動
在學習中主動也是很重要的,學習不主動學習,有可能是不喜歡那門課,所以主動跟被動和興趣也是有一定關系的。主動學習的效率更高,而被動學習的話第一:效率低。第二:會很痛苦。
五、成為E學生最需要什么
我認為:要有自信心,因為只有有了自信心,相信自己做得最好,才能是真正的好,就像那些“微軟小子”一樣,即使在小時候,他們可能沒有自信心,可能是因為家庭環境或者其他的東西,讓他們心里很自卑,但是他們在還沒有成功的時候,就有了對自己的信心,所以現在他們才會這么成功的。(而我現在最缺這一點)
六、對于“嚴格教育好還是寬松教育好”我自己的想法
我認為寬松教育好,因為寬松的教育不會讓孩子覺得很痛苦,自己想做自己的事情就做,想做其他的事情也行,這樣會讓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也會喜歡學習。
嚴格教育不好的地方:嚴格教育是家長強迫孩子做的,不一定是自己喜歡的,學習起來的興趣自然也就不大了。而且用嚴格教育的方式,孩子可能會因為覺得壓力大而厭學。
以上就是我看《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的心得。
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篇4】
這幾天集中精力讀了凌志軍先生的《成長比成功更重要》一書,頗多感觸。書中描寫了三十位“微軟小子”的成長史,這些“人精”的成長遵循了一條規律:“E”學生最易成長為社會的中流砥柱。所謂“E”學生是指自主型的學生,他們具有自信、主動、積極,把必須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持續性地保持一流成績的特征。除此之外,還有自主、自由、堅韌、快樂、有個性、有激情、有想像力,享受學習而不是完成學習,不以分數衡量成敗,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獨立的意志,有強烈的興趣,有一個執著追求的目標等特征。
此書初版是六年之前,從那以后多次再版,可見受歡迎的程度之深。但是,凌先生不知有沒有想到,這本書產生的轟動效應和實際的教育發展進程相比真是不算什么!
在書中,就讀于上世紀六十、七十、八十年代的精英們對中國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深惡痛絕,對中國大學以及研究生教育頗多微辭??墒?,時過境遷,在今日之中國,這種教育模式相比以往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現在的競爭是從幼兒園開始的,甚至更早,從孩子還沒出生時父母就在操心他(她)們的上學問題,買房要買學區房,戶口要落在教育程度較好的區。在現行教育制度下,中國的父母們已經幾近瘋狂。他們的恐慌感極大地影響了孩子,從上學那一刻起,孩子們就背負著沉重的壓力,這一背就是十幾年甚至二十幾年。在這種情況下,誰還能感到學習的快樂呢?
我們這些做家長的也是從學生時代過來的,將心比心,如果我們處在現如今的社會,我們能比我們的孩子做得更好嗎?我們明知這種教育方式是不對的,可是還是屈服于升學的壓力,給我們的孩子們報奧數、英語、繪畫、音樂等各種培訓班,一點一點地擠占著孩子的睡眠和娛樂的時間。
雖然我們也矛盾也痛苦,但是我們已經深悟:在如今的中國,如果你要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就意味著給他(她)帶來一個痛苦的中年。在如此重壓之下,誰還敢奢談什么素質教育,這就是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原因。
中國的教育制度真是畸型,這種“流水線”式的產生人才的方式還談什么創新力?為我們的孩子悲哀,為我們祖國的未來悲哀。遲早有一天,我們會為今天的畸型教育付出沉重的代價。而這代價不只是幾代人的努力付之東流,還意味著我們的國家喪失了核心競爭力,淪為為別的國家輸出“智力”和勞動力的。大國!
此情此景,不愿想像。這也不是我們這種平頭百姓所能掌控的。我能做的,是盡量為女兒撐開一線天,讓她在如此煩重的學習空間中喘喘氣,并盡可能地在她長大成人后送她出國,接受一下西方教育。否則,我的女兒會對學習喪失興趣,從而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培養愛好教育主題講座觀后感【篇5】
孩子涂鴉是最早的最原始的學習圖線。兩歲時,怎么樣讓孩子愛上學習呢?當孩子涂鴉的時候,媽媽對孩子說:“兒子,給你漂亮的紙,你畫吧!想在墻上畫,買塊畫板給你?!眿寢尳o孩子買來白板,這些白板孩子看著更精致,更歡喜!這樣孩子就不在墻上畫了。只要給孩子提供條件,孩子的天性就得以很好的發揮。
我們常說,孩子的心靈就像一張白紙,你拿著筆在上面畫上紅色,它就會是紅色,畫上黑色就會是黑色。因此,我們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去走。
對于孩子來說,媽媽就是整個世界。能夠保證你的孩子長期愛學習,是因為你這個媽媽做得好,有本事,能玩住孩子,能維護孩子的天性,沒有摧毀孩子的學習天性。你就是好媽媽。
實際上,按照這個規律走的話,每個家長肯定能夠把孩子這種天生的能力張揚出來,你的孩子幾乎是一直愛學習的,甚至學習興趣越來越濃。
要想讓孩子愛學習、注意力集中、不多動,家長們要做的就是保持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的天性。孩子的天性得到了保持,他就不會出現大的問題。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每個家庭的目標是一致的,都是想讓孩子學習好,愛上學習。有的爸爸媽媽只是一味的埋怨孩子不愿意學習,對孩子看電視或者玩的時候總是呵斥:“你又不學習了?你就是不愛學習,去,讀書去!”于是,孩子就坐在書桌旁假裝自己在學習,然后腦子漫無目的地在漫游,總是在欺騙爸爸媽媽自己在看書。但是等長大以后,他就撕破了嘴臉,就以一種厭學的壞孩子的姿態出現在父母面前。因此他的學習始終提不上去,
還有另一種父母,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也是希望孩子學習好,愛學習。但是在他們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總是采用積極鼓勵的方式,“兒子,馬上要上初中了,上初中課程就多了,爸爸媽媽希望你從第一節課開始就認真聽講,一定要做到上課聽懂,作業能夠順利做完!課前要預習!你只要做到了這三關,你初中的學習就不會落下來!”。
爸爸也對孩子說:“兒子,爸爸跟你說,如果初中的時候,特別是前半學期的功課落下來了,那中學的六年就是災難!”明明說:“為什么呢?”“因為你的公式記不住,你做后面的題用到這個公式的時候你就卡殼了,就好比從我們家往北京走,如果中間的路都毀了,那你怎么可能走到北京呢?只有條條路都暢通,我們才可以到達北京。”
孩子明白之后,就會牢記了爸爸媽媽對自己說的經驗:提前預習,上課的時候盡量聽懂,聽不懂的時候會勇敢地舉手發言,提問。做作業稍有不會的,就想辦法去問老師,怎么可能學習不好呢?這樣的孩子學習的勁頭越來越大,他從學習中得到無限的成就感。他愛學習,喜歡學習,在通往學習成功的路途中,他解決了一個問題,面對下一個問題的時候總是充滿斗志,充滿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