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5篇2020
2020年新年號角未吹響之際,冠病毒早已悄然來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襲卷世界。但是,中國有數不清的戰疫英雄,中國,不怕!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1
俗話說:“巾幗不讓須眉。”在這次新冠疫情中,涌現出了一批批抗疫女英雄,女醫生、女護士、女警察、女干部、女軍人......她們的身影無處不在。正是她們,撐起了疫情防控的“半邊天”!
在這次抗擊新冠疫情中,她們的身影閃耀在抗疫的最前線,如把病房當作戰場的最美“逆行者”梁惠,想讓網絡信號條件差的山村娃也能上網課的最美“女鄉長”劉玉璟,把群眾孩子當成是自己的孩子的最美“臨時媽媽”殷紅,還有黨員身份的最美“女學生”劉學婷……其中,最令我欽佩的是可親可敬的李蘭娟院士。為了抗擊疫情,她帶領團隊第一時間趕赴疫情最為嚴重的武漢。雖然她已七十三歲高齡,但是為了與新冠疫情病毒作斗爭,她竭盡全力地搶救病人,抗疫期間每天只睡三小時!她說:“我打算長期在武漢,與武漢的醫務人員共同奮斗。”聽完這位老人的話,我被她的只要穿上白大褂,就要挽救病人的無私大愛精神深深地感動了,她當之無愧是這個時代的偶像!
除了這些被大家熟知、記住名字的英雄,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許多多默默無聞的奉獻者: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者、勤勞的清潔工阿姨、支援疫情的志愿者.....我們雖然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是她們的精神也打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奮斗在一線的護士小姐姐們。她們在春節家人團聚的重要時刻,選擇主動請纓奔赴戰場,每天加班加點工作十幾個小時不說,原本長發飄飄、愛美的她們,為了能穿上防護服,忍痛剪掉一頭秀發。又因為防護服緊缺,她們為了少上廁所,忍住盡量不喝水。每天忙完,摘下口罩和護目鏡,她們的臉上都會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勒痕,甚至時間長的還有把臉磨破的。透過一張張照片,看得真叫人心疼啊!我覺得這不是丑陋的痕跡,而是“天使的印記”,是她們最特別的“戰疫妝”,她們是我心中最美的抗疫英雄。
誰說女子不如男,像這樣的抗疫女英雄數不勝數,比比皆是。正是她們的巾幗擔當、迎難而上、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幫助國家挺過了難關,為戰勝疫情提供了不可小覷的功勞!感謝你們,你們是我學習的榜樣,等我長大了我要成為像你們一樣的人。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2
鼠年的鐘聲敲響,一層厚重的黑布包裹住了這片擁有著上下五千年歷史的廣袤土地,這片土地被肆意的病毒所席卷著,天空是昏暗的,人心是惶惶的,可有那么一群人,他們不畏死亡,舍生忘死,他們“逆行”的身影是那么美麗,那么耀眼,為這片大地帶來了黎明的曙光。
2020春節伊始,一場始料未及的災難降臨到我們的國家,春節的氛圍不復以往,本該是萬家燈火通明,一家人團圓之時,可許許多多的醫療人員毅然選擇奔赴至湖北,為抗疫奉獻出自己的一份力,他們是誰的兒女,他們又是誰的父母,但在他們選擇奔赴湖北那一刻,他們無疑就是最美的白衣天使啊!
其實啊,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裳,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在死神手中搶人罷了……在厚厚的防護服下,只不過是一個個普通人,他們會疲憊,會受傷,會難過,有歡笑,有淚水,還有一顆勇敢、溫柔的心。
84歲的鐘南山院士沒有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退休生活,他還是像十七年前一樣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而他的出現也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希望,帶來了信心,我們相信鐘南山院士還會像一面盾牌一樣,將我們與病毒隔開,將光明再次帶來到這片紅色土地。
自疫情開始,連續三十個日夜,身患漸凍癥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率領著600多名白衣衛士奮戰一線,與病魔賽跑。他步履蹣跚,但每一步都異常堅定。同樣奮戰在一線的愛人被感染隔離,他卻只有一句珍重,而后奔赴戰場,留給愛人的只有一個消瘦的背影。因為他說:“生命留給我的時間不多了,我必須跑得快,才能跑贏時間,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的病人。”難道他不怕死嗎?不,他怕。只是在他的心中責任與擔當比生死更為重要,我想,這也許就是醫者的樣子。
在他們的領導下,許許多多的白衣天使仍在奮戰,而他們不是孤身一人,在他們的背后,有著千千萬萬的同胞,有著千千萬萬的親人。病毒無情人有情,即使沒有血緣,但我們都是你們的親人啊!
黑夜固長,但黎明終會到來,我們相信,大地回春,疫情消散就在不遠的明天。
天亮之后,我們一定不能忘記,那些在漫長冬夜,為我們披霜冒雪的守夜人。
白衣天使,加油!中國,加油!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3
2019年年底爆發了新冠疫情,我們都得待在家里不能出去。但是鐘南山院士和很多醫生、護士還站在一線,連續超負荷的工作,讓我們的日常生活得到了保障。
2002年,非典型肺炎疫情爆發,面對未知的病毒,人們陷入恐慌,鐘南山院士冷靜、無畏,以醫者的巧手仁心挽救生命,不顧自身生命危險救治危重病人,與死神爭奪生命,由老人變成了戰士。有人評價說:“抗擊非典如果沒有鐘南山院士,結果可能就不會這樣。”2003年后,鐘南山被廣州市授予“抗非英雄”榮譽稱號。
2019年,84歲的鐘南山院士依然在感動所有中國人。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出現時,他依然奮戰在和病毒較量的第一線,尋找戰勝病毒的良藥。
除了鐘南山院士,我國還有很多抗疫英難。武漢金銀潭醫院院生張定宇,他忍受著漸凍病折磨和對已被感染的妻子的牽掛。在抗擊病情的前線奮斗了30余天,用自己漸凍的生命托起信心與希望。許多女醫護人員為了方便行動,剪去美麗的長發就是為了更好的穿上防護服,與病毒進行較量,與病毒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博斗。她們臉上和手上被口罩、防護鏡、隔離服、手套勒的痕跡清晰可見。可就算這樣,她們還用溫暖的微笑面對著病人。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鼠年春天到來之際,我們經歷著這樣一年特殊的冬天--防控疫情狙擊戰。此刻我們能夠取得勝利,坐擁平靜的生活,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讓我們向疫情中的英雄們致敬!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4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這個假期,我們過得實在有點壓抑。先是歡慶祥和的過年氛圍被來勢洶洶的新冠疫情沖刷得蕩然無存;接著舉國上下奮力抗擊疫情,但作為學生的我們為了不添亂卻只能聽話地“宅”在家;然后為了不耽誤課程,我們只得“停課不停學”,在網上進行學習,社會的腳步似乎慢了下來,一切都讓我們難以適應······我們期盼春暖花開,社會正常運轉。現在,疫情終于過去,各行各業重新煥發生機,我們也得以重返校園。這一天的到來,實在是無數的英雄們在抗疫戰場上努力的結果。今天,為了表達對他們的敬意,我選取的演講題目便是《責任與擔當是英雄的本色》。
同學們,英雄在你的心目當中是什么樣子的呢?什么樣的人才算“英雄”?有的人說英雄就是“才能勇武過人的人”,有的人說英雄就是“具有英雄品質的人”,有的人說英雄就是“無私忘我,不辭艱險,為人民利益而英勇奮斗,令人敬佩的人”。雖然他們說得都有道理,但是我卻認為,英雄應該是有責任有擔當在災難面前能夠勇敢地挺身而出的人。責任與擔當是英雄的本色。
如鐘南山,他是名副其實的英雄。2003年,非典肆虐。67歲的他說: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來。2020年,武漢有事。84歲的他一邊告訴公眾“盡量不要去武漢”,一邊卻義無反顧地登上去武漢的高鐵,掛帥出征。一個“有院士的專業,有戰士的勇猛,更有國士的擔當。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滿腔責任為國為民”的人,不是英雄是什么呢?
如李蘭娟,她也是名副其實的英雄。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的她和她的團隊在武漢始終忙碌在抗疫第一線,她以極大的責任心忘我工作,每天只睡3小時。70多歲的老人了,真的是不分晝夜。她會見各個醫院的專家、基層的管理者,把她對疾病的認識告訴他們。甚至,她還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對疫情作出了準確的判斷,以極大的擔當精神履職盡責,1月22日深夜,她向上級建議“基于疫情狀況,武漢必須馬上封城,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這樣的人,不是英雄又是什么呢?
再如沖在抗役第一線,不懼兇險,幫助病人戰勝病毒的醫護人員;排查疑似病人,追蹤密切接觸者,在社區嚴防死守,努力做好服務的社區工作人員;那些僅用十天時間,就建起一座上千張床位醫院,日夜奮戰,為一線做好保障的建筑工人······他們不怕困難,不顧自己,為祖國為人民向病毒英勇斗爭;他們不懼感染,不畏艱險,越過千山萬水匯聚在一起;他們舍小家顧大家,在春節團圓之際奮戰在抗災一線。如果心中沒有一份責任和擔當,他們斷不會作出這樣的犧牲的。他們,都是名副其實的英雄啊!
有人說:“其實他們只是普通人,不過是盡職盡責,做了自己該做的事。”言外之意是,他們談不上是什么英雄。這徹頭徹尾是錯的。疫情爆發之后,許多人避之唯恐不及,只有他們逆行而上,或夜以繼日地奮戰在工地,或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挽救患者于危難之中······他們履行的不單是職責,展現出來的更是特殊時期那份沉甸甸的擔當啊。具有這樣情懷和作為的人,不是英雄又是什么呢?
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我們看在眼里,銘記在心上。今天,勝利的曙光正逐漸驅散新冠疫情的霧霾,英雄的事跡也正在傳揚。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在人生的征途上,我們應該努力學習英雄們有責任有擔當的精神。
在疫情當前,危難關頭的時刻,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對抗疫情。前線的白衣戰士、社區工作人員、建筑工人,哪一個不是不辭辛苦的在與死神爭奪生命?可是,別忘了,他們同樣是人家的父母,別人的子女。看著醫生護士們臉上的口罩印,心里格外難受,那該有多疼啊。他們大部分人其實都很年輕,還是人們口中的“孩子”,但是他們已經學著大人們穿上了“戰服”,面對疫情,他們奮勇前行,只為了祖國的安寧還有心頭的那份責任與擔當。也許,他們也沒有那么淡定,可是白衣天使們說:“如果連我們都怕了,那么誰來消滅疫情呢?”想想,“所謂的白衣天使,只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和死神搶人。”這不禁讓人肅然起敬。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他們這種有責任有擔當的精神。
魯迅先生說:“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與我有關。”讓我們象抗疫英雄那樣,努力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的人。
燈塔大課堂第十二課心得體會5
“也許,你的武器只有手中一紙一筆。也許,你的戰衣只有那薄薄一層。也許,你的工作只是統計分析匯總。但是,你一定要微笑著挺住,因為你就是人民心中的逆行英雄!”2020年除夕夜,來自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一封書信獲醫療圈點贊。信的作者是河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辦公室副主任蘇佳。
對于蘇佳來說,2020年的春節顯得有點特殊,因為他要和自己的400多名疾控同仁一起,堅守工作崗位,與肆虐的疫情打一場硬仗。
相比臨床醫護人員的沖鋒陷陣,疾控人的付出可能有些“不顯眼”,在全省86萬醫療衛生健康從業者中間,疾控人僅占1萬左右,然而他們所做的工作卻絲毫不亞于一線醫者。從疾病預防控制和衛生監督執法的技術支撐,到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和應急隊伍培訓;從開展健康危害因素監測與干預,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普及衛生防病知識,他們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著“幕后英雄”的責任擔當。
作為一名曾在傳染病所奮戰10年的“老兵”,蘇佳對一線工作深有體會,“疾控人員隨時都有職業暴露的風險。實驗室檢測人員要直接接觸送檢標本,其中很多都呈陽性、濃度高、危險性大。而且,不管白天黑夜,標本何時送來,實驗室人員都要第一時間檢測、第一時間出結果。而在現場調查處置時,面對陌生環境和陌生人群,疾控人員需要付出的更多。”
在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期間,一定要注意工作安全、消防安全、家人安全、自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