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于1963年2月14日在北京建成。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2021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6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1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時為了準備月考更忙,忙到沒有辦法讓自己的生活有美麗的回味。在這年假假期,爸爸決定帶我們去美術館。爸爸開車帶著我們去接一位老爺爺,他就是舉辦展覽的藝術家,一個拍照片超過七十年的攝影家。
由于老爺爺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開始為參觀的人一一導覽。經過解釋后,我終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內容,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處。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幾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頭”,那時的女王頭有著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來十分不同,媽媽解釋這是因為風侵蝕作用的結果,社會課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經過一百年,女王頭也許會完全消失。另外我也喜歡野柳的特殊巖石。老爺爺透過他藝術的眼光與黑白照片的手法,將平凡無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曠世巨作了。除了黑白照片,老爺爺也運用特殊的鏡頭,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細微的地方放大成繽紛的彩色畫面。這都是攝影家非常不一樣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覽中,我也觀察到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作品細細的觀賞,也許每一個人在美術館都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而豐富了每天忙碌而且無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術館,那么平凡的生活也會充滿美麗的回憶。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2
今天下午,媽媽帶我參觀中國美術館。中國美術館很大,我們決定從風箏展開始看起。風箏的歷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它們可以被制作成人物、鳥獸、水族、草蟲、器皿等形象。這次展覽中最大的風箏是板鷂“觀音全圖”,它高2.4米,寬2.4米。最小的風箏是《張飛臉譜》,只有一公分見方,但系上風箏線居然還可以飛起來。小荷作文網最引人注目的懸掛在天花板上一只長10米的風箏,人們把這只風箏設計成“龍”的形狀,威武極了!小荷作文網在美術館同期展出的還有年畫展、莫高窟壁畫展等。今天的風箏展讓我大開眼界,原來風箏可以如此多姿多彩呀!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3
天學校組織我們去上海博物館參觀。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藏有珍貴文物12萬件,其中以青銅器、陶瓷器、書法和繪畫最為出色。上海博物館建筑總面積39200平方米,高29.5米,有十一個專館,三個展覽廳。在所有的展品中我喜愛的是“景德鎮窯青花纏枝牡丹紋罐”和一幅名為“桃花雙綬圖軸”的畫。雖然我很早就聽說過景德鎮的瓷器非常有名,但沒有想到在公元一千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就能用手工制作出那么精美的瓷器。這件瓷器是在高溫中燒成的釉下彩瓷器,它的口小而中間鼓出,在罐子的正中央畫著一朵朵牡丹,幽雅可愛,徐徐如生,我好像透過玻璃櫥窗已經聞到了朵朵花香,讓我如癡如醉,仿佛我就在一片牡丹叢中嬉戲。
我不禁在它的面前站立了好久,不想離開,唉!假如我家也有一個那該多好礙….當我還沉浸在瓷器館里那交相輝映的瓷器精品中時,眼前出現了一幅美麗動人的畫,那就是中國廳代繪畫館中的清代“桃花雙綬圖軸”畫。這幅長132厘米寬50厘米賦有中國傳統和獨特民族風格的畫,是以毛筆、墨和絹紙為主要工具由人工繪制而成的。畫中一對小鳥一上一下站立在桃花枝上,互相唱著悅耳的歌謠,它的嘴顯橘黃色,頭的正上方有一戳羽毛微微向上翹起,顯天藍色,肚子是白色的,背部的羽毛呈淡淡的咖啡色,最與眾不同的是它還有兩根長長的類似孔雀的羽毛長在尾部,可想而知那鳥兒飛起時它的羽毛在后面飄動的樣子一定很美。
你再看那畫中的桃花白中顯現出淡淡的粉紅色,仿佛在微風中偏偏起舞,怪不得兩只鳥也忍不住要停留在桃花枝上呢……參觀的時間雖然有限,但古人留給我們的這些財富,反映出中國古代文化的悠久傳統和深厚底蘊是無限的。參觀不僅能讓我們了解我國古代的珍貴文物,而且還教給了我們許多知識,這真讓我為自己的祖國而感到自豪,也更激起我要為我們的祖國而努力學習。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4
今天,老師帶我們參觀美術館。步入美術館的第一秒起,那場面舊深深震撼著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各種各樣的人:金發的、黑發的、棕發的;藍眼珠的、綠眼珠的、縱眼珠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簡直像“人種展覽會”。
高大的隔板把整個美術館分割成不同的區域,抬頭望見那極富有藝術美感的燈,使我覺得好像走在時空通道中?! ∥艺0椭郏彀蛷埑伞癘”字形:不愧是美術館,真是氣派啊!可又不得我多看,同學們已經把我拉進了展區。
哇!我突然發現原來不但人多,而且人們看畫姿態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弓著身子,把腦袋湊近畫作,仔細地看,好似在批閱重要的文件;有的人則相反,離他們要看的畫有一段距離——他們看畫不是很在意小細節,而是在意整幅畫的效果。而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出什么名堂來,唉,真不是一個級別的?! 〉还茉趺凑f,寬闊的展廳、別致的裝飾以及參觀者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觀的同時還提高了我對藝術的興趣,以后假如你多出一張美術館的票,可別忘了通知我,我一定會去!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5
這次學校組織我們集體參觀中國美術館,我們開闊了眼界,感受到了藝術無限魅力。非常湊巧的是,這次參觀剛好趕上“工? 在當代”為主題的工筆繪畫展覽。其中有兩幅畫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
喜歡第一幅畫的原因是因為我個人非常喜歡夜空的景色,畫中漆黑的夜幕上繁星點點,那一輪明月讓我浮想翩翩。這幅畫上半部分就是那浩瀚的夜空,而下方則是幾個小孩用天文望遠鏡正在探索著這神秘的夜空,體現出中國科技發展的日新月異的新景象。甚至小孩子們都可以利用先進的儀器去探索那些我們未知的神秘事物。
喜歡第二幅畫的原因是因為這幅畫所表達的主題是主題“保護環境,還動物一個家”。這幅畫描繪的是小鳥的一家,他們的巢是建造在電線桿上的,而用來筑巢的都是一些人們生活垃圾。背后是灰蒙蒙的天空,看不到一朵云彩。小鳥們都張著嘴向母親尋求食物,而母親卻不知周圍的這些有多少是能吃的.......看到這樣的場面,你不會感到心酸嗎?人類的貪婪和對環境的污染使多少生靈失去了生活的家園。所以我們要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從每一件小事做起,保護環境,還動物一個家!
這次參觀不僅使我了解到很多專業的美術知識,而且使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保護環境等。在此,我呼吁所有的同學們一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為社會做貢獻。
中國美術館展覽觀后感6
周日下午我和王宇微約好在中國美術館見,一起走進藝術的殿堂。
中國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代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主體大樓為仿古閣樓式,黃色琉璃瓦大屋頂,四周廊榭圍繞,具有鮮明的民族建筑風格。
中國美術館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余件,以新中國成立后時期的作品為主。藏品主要為近代美術精品,中國當代著名美術家的代表作品和重大美術展覽獲獎作品,以及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藝術。
我們逛了許多展館,可都是走馬觀花。正好趕上張建國作品展,那個展館人多的就像一鍋粥,簡直令人窒息。我們貼著邊看了一圈,趕快"逃"了出來。張建國的作品,比較抽象,在我的角度還不能理解,它和我一點美術上的共鳴都產生不了。
吸引我眼球的卻是一面不起眼的鏡子。遠處看像一塊紗做的簾子,走近一看,只是一面鏡子上涂了膠水,粘上紙又撕下來,又又像沒有撕干凈。每個人都能做,但真正想到這一點的,卻只有作者。
這個美術作品把看似遙不可及的美術,融入了生活,讓美術更生活化。
如果問這次參觀有什么收獲,那就是讓我明白了:美術不是遙不可及的,它就在生活中,在你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