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
中國美術館(National Art Museum of China),位于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1號,是中國唯一的國家造型藝術博物館。中國美術館始建于1958年,1963年由毛澤東主席題寫“中國美術館”館額并正式開放。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小編收集整理了2021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鑒學習!
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1
快,快背包包去學校吧!”今天是我們全學年的校外教學,目的地中國是美術館。
每一個人都帶著一顆興奮的心上了游覽車,我和黃子玹坐在最前面,因為我和她都怕會暈車,在高速公路上時,大家都非常期待,也非常開心的在聊天,但是進入蜿蜒曲折的山路時,大家彷彿搭上了云霄飛車,不是吐,就是暈車,黃子玹也暈到不知該如何是好,在大家都很不舒服的時候,我突然想到我有一個法寶,那就是“精油”,我將精油滴在黃子玹的頭上,讓她舒服一點,然后再滴在我頭上,把眼睛閉起來,直到抵達目的地。
“終于到了,我要下車。”大家都搶著要下車,就像一大群蜜蜂一起往外沖,雖然大家很不舒服,但還是很高興能夠來到這個“桃花源”,一進去就看到了琳瑯滿目的作品,每個都非常特別,走到外面,我看到一個超大型的作品,它的重量高達700~800公斤,作品名稱是人間系列的.降落傘,之后還看到了“單鞭下式”、“太極拱門”和“排隊”等……后來,我們又到了兒童藝術中心,那邊的作品全涂白色,非常單純,就像是一位天真的小孩,我們還玩了一個噴水的游戲,大家都玩得很瘋狂。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次的校外教學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也讓我看到了很多大師的美術作品,真是收獲滿行囊。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去更多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2
現代人的生活忙碌,平時為了準備月考更忙,忙到沒有辦法讓自己的生活有美麗的回味。在這年假假期,爸爸決定帶我們去美術館。爸爸開車帶著我們去接一位老爺爺,他就是舉辦展覽的藝術家,一個拍照片超過七十年的攝影家。
由于老爺爺的作品非常多而且不同于我生活的年代,于是爸爸開始為參觀的人一一導覽。經過解釋后,我終于可以看懂作品的內容,這也是黑白照片的神奇之處。首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五十幾年前所拍的野柳“女王頭”,那時的女王頭有著粗粗的脖子和今天看起來十分不同,媽媽解釋這是因為風侵蝕作用的結果,社會課本里面也有提到。我想再經過一百年,女王頭也許會完全消失。另外我也喜歡野柳的特殊巖石。老爺爺透過他藝術的眼光與黑白照片的手法,將平凡無奇的石壁都拍成了一幅幅美不勝收的曠世巨作了。除了黑白照片,老爺爺也運用特殊的鏡頭,捕捉平常眼睛看不到的微小世界,他把花朵最細微的地方放大成繽紛的彩色畫面。這都是攝影家非常不一樣的眼睛才能看到的。
展覽中,我也觀察到每一個人都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作品細細的觀賞,也許每一個人在美術館都因為這些美好的事物而豐富了每天忙碌而且無趣的生活了吧!所以我希望大家再忙也要去逛逛美術館,那么平凡的生活也會充滿美麗的回憶。
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3
這幾天天氣很好,既不下雨也沒太陽。真是天公作美,是個合適出游的好日子。今天,去了位于燈市口西四街的中國美術館。該館是個中國式的建筑,有五層樓。
我們先從一樓展廳看起,一樓展廳今天展出的是專題作品——已故畫家李瑞年100周年誕辰畫作展。我對美術不在行,也就看個熱鬧。我不喜歡李老先生的作品,太暮氣了,他的作品好像缺乏靈動之氣,我是外行,也許這么說失敬了,我們一行4人都是這個觀點,當然我們都是外行。從他的展廳出來再轉到另一個專題作品——五龍山藝術作品展。眼前突然一亮,迎面撲來一股朝氣銳氣,明亮的色彩,熟悉的現代生活氣息,讓剛才有些壓抑的心情得到了放松,這些畫家的作品我覺得不錯,尤其是那些先鋒作品,好在哪我說不出,但讓我留下了印象。一樓展廳今天居然還有廣西北海畫家們的作品展——北部灣風情。這些北部灣才子們的畫很有生活氣息,但作品比較直白,看不出有什么層次和意境,看時是挺好看挺熱鬧的的,過后沒什么印象,有點像陸麒任他們作曲專業的同學的作品音樂會,聽的時候覺得還行,弦管齊鳴,熱鬧得不行,但沒有音樂記憶點,無法回味。
三樓是澳大利亞土著文化展,純屬蒙事兒,什么破玩意也敢拿來泱泱大國嗮,孔夫子門前賣文章,不提也罷。
五樓是今天最值得看的重點,華彩。——吳冠中先生的作品展。吳老先生剛去世不久,他把他的作品全部捐獻給了國家各個美術館。人品真是讓人高山仰止。我再外行,也看得出大師就是大師,不是浪得虛名!!!吳冠中先生的畫作與我們在一樓看的作品的顯然不在一個檔次,無論是構圖布局,色彩的應用還是意境,都是不著痕跡非常自然,讓人覺得舒服。看他的作品想起一句話:沒有風格就是最好的風格。藝術是相通的,美術作品中的人物,色彩,線條等藝術形象,完全可以體現在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或演奏家應該讓人們在他的作品或演奏中感受到音樂色彩的變化,,能讓聽眾的眼前浮現出一幅畫面,這樣你的作品或演奏才算成功!如果人家都不知道你在干嘛,你能說你的音樂是成功的嗎?要做到這點,你自己的心中首先得有畫面感,自己都感動不了自己,怎么可能感動聽眾呢?
朗朗為什么會成功,我覺得就是他的演奏有鮮明的音樂形象,他能讓聽眾明白他在干什么,能與聽眾交流并帶他們進入音樂中一起悲歡離合。朗朗就是這樣一個能在東方與西方,音樂家與民眾間搭建了一座橋,所以他成功了!
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4
周四公司組織去參觀了中國美術館,上次因為五一之后調休閉館,所以錯失了一次機會,這次參觀的時候展品已經換新的了。
主要展出的是顏仲先生的木刻版畫,相對于大家比較熟知的國畫、油畫、水粉水彩等,版畫應該是比較少見的,那么就簡單地帶大家了解一下我國的版畫。
當代版畫的概念主要指由藝術家構思創作并且通過制版和印刷程序而產生的藝術作品,具體說是以刀或化學藥品等在木、石、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后印刷出來的圖畫。其實版畫的歷史非常悠久,在隋唐時期雕版印刷術出現以后,版畫也隨之出現,以木刻為主,也有少數銅版刻和套色漏印。古代的版畫主要用于滿足民間傳播信仰、生產生活等方面的需要,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年畫的印制。因為實用、方便、美觀,木版畫引起了上層的關注和文人的重視,到了宋代,雕版印刷幾乎無處不用,民間印刷非常活躍。
版畫在歷史上經歷了由復制到創作兩個階段。早期版畫的畫、刻、印者相互分工,刻者只照畫稿刻版,稱復制版畫;后來畫刻印都由版畫家一人來完成,版畫家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創造性,這種版畫稱創作版畫。20世紀30年代以前的版畫仍然是復制版畫,自1931年起,由魯迅倡導的新興木刻,開始有了我國創作的版畫。新興版畫和古代復制版畫不僅在制作技術上有很大差異,而且在作為藝術的功能與現實意義上也有質的區別。新興版畫從它誕生那天起,便和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緊密相關,
它是中國革命文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30年代左翼美術的主力軍。版畫家是以藝術家和革命戰士的雙重身分出現在歷史舞臺上,在思想教育戰線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顏仲先生(1930—2008,原名顏中仁,浙江富陽人)就是我國文化名人木刻肖像創作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帶有很強烈的革命時代氣息,創作的人物肖像囊括了東西方的文化、思想、政治大家,代表作有《魯迅像》、《瞿秋白》、《巴金》、《郭沫若》、《歌德》、《雨果》、《愛因斯坦》和《列夫·托爾斯泰》等。顏仲先生不僅同時是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更是國家一級美術師。他的木刻肖像,多用作文學名著的插圖,他所追求的藝術境界,
中國美術館觀后感400字5
昨天下午,爸爸媽媽帶著我,參觀了中國美術館——“人與自然”大型科普展。
我一進入展廳大門,就被面前的巨大恐龍給吸引住了,體長26米,身高足有9米的亞洲最長最完整的馬門溪龍,而旁邊只有1米出頭的鸚鵡嘴尤其顯得袖珍了很多,它半直立的后肢和靈巧的前肢讓人覺得家里的小寵物一樣。
據展區的阿姨介紹,馬門溪龍以植物為食,是1997年在四川省井研縣發掘的蜥腳類恐龍,馬門溪龍是世界上脖子最長的動物,它四足行走,身體笨重,行動遲緩,估計體重達60多噸,生活在1億6千萬年的早期。
一旁的鸚鵡嘴龍是角龍中最為原始的型類,是后來長角角龍的最早的祖先。在至今發現的鸚鵡嘴龍個體長超過2米的很少,身體都比較輕巧,并且前肢明顯短于后肢,主要依靠后肢來走路,牙齒平滑,以植物為食,是恐龍家族中的“小不點”。
走進右邊的三號展廳,這里有7條大大小小的恐龍,此外,值得一看的還有一旁的一窩30多個恐龍蛋,是目前為止中國出土最多最完整的恐龍蛋。 還有人體展覽區,展區陳列著72件人體各器官標本,有九大系統展覽:運動系、消化系、呼吸系等,有彩色分辨頭蓋骨,用不同的顏色將人的頭蓋骨的各部分分解開來,還有髖關節、骨盆、畸形的胎兒……
更有意思的是凡進入展區的參觀者都有一張答題紙,如答對了,就可以贏得一份紀念品,并有機會獲得恐龍蛋呢!
這次的參觀讓我學到不少課外知識,也讓我喜歡上了科學,更讓我增加對大自然的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