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5篇
“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明代著名旅游家徐霞客一語道出了黃山那秀美的風光。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1
黃山的險峻山勢,如詩如畫的風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每當我回憶起黃山之行時,突突地涌動在我的記憶中的卻是那云。至今我還認為黃山的云最為生動,最有氣勢、最是絢麗。
站在黃山腳下仰首望山,就見白云分成好幾層繚繞在山間,最低處是幽谷中一縷縷淡淡的云氣,好像是下面的山澗被煮沸了一般。山間的白云如帶,既相對的固定,又緩緩地移動,把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山巒,遮掩得若隱若現,若即若離,充滿了神奇的色彩。遠處的一個個山峰,就被云隱藏在云海中,含羞般只露出個山尖尖,撲朔迷離的樣子使你感覺到這般圖景只有天庭才有。
奇峰怪石和古松隱現云海之中,就更增加了美感。黃山一年之中有云霧的天氣達200多天,水氣升騰或雨后霧氣未消,就會形成云海,波瀾壯闊,一望無際,黃山大小山峰、千溝萬壑都淹沒在云濤雪浪里,天都峰、光明頂也就成遼闊浩瀚云海中的孤島。陽光照耀,云更白,松更翠、石更奇。流云散落在諸峰之間,云來霧去,變化莫測。風平浪靜時,云海一鋪萬頃,波平如靜,映出山影如畫,遠處天高海闊,峰頭似扁舟輕搖,近處仿佛觸手可及,不禁想掬起一捧云來感受它的溫柔質感。忽而,風起云涌,波濤滾滾,奔涌如潮,浩浩蕩蕩,更有飛流直瀉,白浪排空,驚濤拍岸,似千軍萬馬度卷群峰。待到微風輕拂,四方云慢,涓涓細流,從群峰之間穿隙而過;
云海漸散,清淡處,一線陽光灑金繪彩;濃重處,升騰跌宿稍縱即逝。云海日出,日落云海,萬道霞光,絢麗繽紛。
紅樹鋪云,成片的紅葉浮在云海之上,這是黃山深秋罕見的奇景。北海雙剪峰,當云海經過時為兩側的山峰約束,從兩峰之間流出,向下傾瀉,如大河奔騰,又似白色的壺口瀑布,輕柔與靜謐之中可以感受到暗流涌動和奔流不息的力量,是黃山的又一奇景。
玉屏樓觀南海,清涼臺望北海,排云亭看西海,白鵝嶺賞螯魚峰眺天海。由于山谷地形的原因,有時西海云遮霧罩,白鵝嶺上卻青煙飄渺,道道金光染出層層彩葉,北海竟晴空萬里,人們為云海美景而上、下奔波,謂之“趕海”。
黃山與云相依為命,才構成了一幅幅旖旎的黃山風景。
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2
黃山四季都是景,可是朋友,你絕對沒有看見過這樣的景色。多年不遇的大雪使黃山變成了一個銀裝素裹的冰雪世界。
鼠年初一上午,游客稀少我們乘坐裝有防滑鏈的巴士,由黃山大門向云谷寺進發。汽車在厚厚的雪地上小心翼翼地行駛。道路兩邊:樹枝上凝結了一層冰,像層層疊疊的珊瑚;巖壁上掛滿了冰掛,像一把把利劍;松樹上覆蓋上了層層積雪,像一層奶油蛋糕。冰雪在陽光的照耀下變得晶瑩剔透,閃閃發光。
下車后,游客們必須登記身份證坐索道上山。纜車緩緩駛向始信峰。窗外白雪皚皚,山峰時隱時現,好似人間仙境。不一會兒,纜車就到了峰頂。出了站臺,厚厚的積雪鋪蓋在狹窄的石階上,沒走幾步我就摔了一跤。冰雪之路,實在是太難走了,幸虧事前有準備,我趕緊從書包拿出釘鞋套,邊穿邊想:這下好了,有這釘鞋套走路也就穩多了。我走了幾步,覺得還挺實用的。
無限風光在險峰,在飛來石景點,山路陡峭又冰滑,我手腳并用好不容易爬上去。上面居然有四位攝影者正在捕捉美麗瞬間那。瞧!山谷間云霧繚繞,千姿百態。遠處,近處山景忽隱忽現,虛實交錯讓你恍惚在夢境中。這里簡直是攝影者的天堂。
黃山的美,不僅在于奇松、云海、怪石,更在于潔白的雪。雪就像一位畫家,斑斑點點的點綴了黃山的嫵媚。躺在積雪中的我。感覺那就是太軟和太厚。太軟:跌進去后旁邊雪立刻就陷了進來;太厚:它的厚度足以到你的膝蓋,爬起來要別人幫你才行。
冰雪中黃山,有一道移動身影最美,這就是手拿鐵鍬在石階上除冰雪的清潔工。我還特地試過十分難鏟,再聯想到,在這次抗雪救災過程中有多少人為了道路的暢通、電力的輸送、春運的安全……而默默地工作著。有的為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想到這我,頓時對他們肅然起敬。感受黃山的冰雪,更感受到了人們萬眾一心抗擊暴風雪的精神。
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3
游客朋友們:
今天由我帶大家去黃山游玩,我是來是旅游學院的一名實習導游,我姓姚,大家可以叫我姚導。希望大家在我的陪同下玩得盡興,我會努力為各位服務,也希望我的服務能讓你們黃山之游增添一份溫馨,一份快樂,我們馬上就要登黃山了,請大家一定要穿上旅游鞋,穿好運動服。尤其是女同志,千萬別著穿裙子,穿著高跟鞋,否則你等下就回寸步難行,還要請大家跟緊隊伍。
游客朋友們,提到黃山大家都是非常熟悉的,黃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溫泉”四絕聞名天下。
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黃山的奇松。你知道黃山奇松長在哪里嗎?他有無比頑強的生命力,我們都知道,只要有土的地方都能長出草或其他植物,可是黃山奇松則是從堅硬的石壁長出來的。它們有的長在峰頂,有的長在懸崖峭壁上,還有的長在深山幽谷里,可是它們不管長在哪兒,都是郁郁蔥蔥、生機勃勃。而且它不管哪一棵都有它獨特的天然造型。所以人們給它們起了許多好聽的名字,比如說有:“黑虎松”、“臥龍松”、“龍爪松”、“團結松”。這些松都是黃山奇松的代表。
黃山最有名的松樹要數迎客松了,迎客松在玉屏樓左側,破石而出,高十米,胸徑一點六四米,樹齡至少也有八百年了。它的樹椏伸出,如同伸出臂膀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姿態優美,是黃山標志性景觀。“奇松傲立玉屏前,閱盡滄桑色更鮮。雙臂重迎天下客,包容日海壽千年。”這首詩就是游客們對迎客松的贊譽。
黃山奇松的名字好聽,但黃山奇石的名字更有趣,它們的名字有:“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猴子觀月”、“獅子滾球”、天狗望月”······
黃山不僅有四絕,還有瀑布、日出、晚霞也非常美麗,如果你想看日出和晚霞,那你就要在這里睡一個晚上,才能觀賞到這些美景。放心,我明天還會繼續為你們當導游。
聽了我的介紹,你們是否喜歡這了呢?
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4
暑假里,去了趟黃山,以往對黃山的概念統統在腦海里被抹去了,只剩下那無窮無盡的云海。
但凡高山,均可見云海,但我又認為黃山的云海更具特色。黃山的云海,好像是從九重天上瀉下來的,厚厚的云海在天上滾動,奇峰、怪石、古松隱現在云海,宛如人間仙境。
在黃山腳下觀望,黃山的云海時而想平靜的湖水,任你怎么滾動,都無法掀起一絲波瀾;時而像兇猛的野獸,在天上示威。它高興的時候,在天上造出猴子、駿馬的形象,不高興的時候,便掀起滔天巨浪,以泄自己的煩惱。黃山仙境般的云海時而濃密,濃到伸手不見五指;它又時而稀薄,稀薄卻又不缺云霧繚繞的感覺,恍若給天地披上了一件紗衣.
黃山的云海,給人無限的美感。站在天都峰眺望,此時的云海好似一個婀娜多姿的少女。她在空中跳著曼妙的舞曲,圍繞著峰頂旋轉,美不勝收。在茫茫云海中,浮現出一座座千姿百態的青峰,仿佛有意要襯托出黃山云海的美:貢陽山麓的“五老蕩船”在云海中顯得極其逼真,西海的“仙人踩高蹺”,在飛云中踏出起義的步伐,在這云海中,仿佛所有的怪石都活了過來。此時,望著這一塊塊活靈活現的怪石,我不禁發出贊嘆:“這云海還真是一個偉大的魔術師啊!”
清晨早早地盤上清涼臺,平臺遠眺,還沒望見太陽,就已早早地看到了云海中的納濾金光,由金慢慢變紅,那縷紅好似一團火,渲染著整片云海,云海漸漸被染紅,此時,海天相接之處出現了一個圓點,漸漸變大變圓,在這云海中,它仿佛是無上至尊。那輪火紅的太陽牽動著四周的云霧,肆無忌憚地在天空的云海中揮動著筆墨,直升云海之上,我完全沉醉在黃山這片火紅的云海中了……黃山的云海,就是這樣的壯。
黃山的云海更是奇,你站在峰頂望著它,仿佛自己已經與云融為了一起,這就是成仙了的感覺,在這云霧中飛行。在這里,伸手可觸云端,隨意一捧就可以捧到滿懷的云霧,我完全沉浸在黃山的云海中了。
從黃山回到家已經很長時間了,似乎是記憶之深無意間開了一個玩笑,黃山那美麗、奇特、壯觀的云海,那仙境般的云海,在我的記憶中久久不肯散去。
安徽黃山之旅觀后感5
俗話說:“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黃山以她獨有的魅力,吸引著眾多中外游客。今年“五一”長假,我有幸領略了黃山的美景……
奇松
走在山路上,路邊一棵棵松樹像忠誠的衛士矗立在臺階兩旁。他們的枝葉全都向南生長,就像伸出一雙雙綠色的大手,歡迎遠道而來的客人。石縫里、山崖下,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只要有一點點立足的地方,就能堅強的活下去。不論是刮風下雨,還是嚴寒酷暑他們依舊那么蒼翠、筆直。從他蔥蘢的枝葉中我感覺到他頑強的毅力。
怪石
黃山的怪石是黃山的一大奇觀。站在望石山上,可以看到對面山峰上形態各異的石頭。快看那一塊,仿佛拔地而起,形似一支倒置的毛筆,在“筆桿”的上端,生長這一株翠綠的松樹,在遠處看,就像是一朵嬌嫩的花兒,所以就給他命名“妙筆生花”。再來看這一塊,就像是一只大靴子,旁邊的那圓圓的一塊就像是長滿胡子的老爺爺你瞧他悠閑地坐在那里,曬著他的大靴子,這塊石頭就叫做“仙人曬靴”。除此以外,還有“獅子觀海”、“天狗吃月亮”、“天女散花”……這些奇特的石頭為黃山之旅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云海
午飯后,我們繼續踏上前進的征途。漸漸地,太陽的光線越來越弱,向遠處望去,原來是那一望無際的云海。它是那樣白,像雪花、像梨花瓣,一塵不染,純潔無暇;它是那樣輕,如煙、如霧、如塵,像飛舞的蝴蝶,像飄落的花瓣;它是那樣靜,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飄動;靜得讓你心中對他充滿一絲憐愛。它在空中變換著各種姿態,令人無法捉摸,不一會兒它便你漫到我的身邊。它就像一個帶著面紗的姑娘,讓我無法看到他的真面目。但是,我仿佛感受到了他的溫柔、多情。它輕輕地撫摸著我的臉頰,它的手是那樣纖細、柔軟。不一會兒,太陽又探出了他的小腦袋,云海也揮揮衣袖,飄向遠方……
黃山的風景真是名不虛傳,那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將在我的腦中根深蒂固,流下永遠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