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
紀念先烈:在紀念館中,看到了無數戰死沙場的革命先烈,更看到了他們那份為國捐軀死而無憾的心。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1
在今天,我們參觀了中國最全面、最詳細的抗日戰爭紀念館。我明白了三個“ji”:紀念先烈;繼承精神;記住恥辱。
為了祖國,他們不畏艱難,面對利益的誘惑,卻不動搖。多少英雄人物在這十六年中輪流上演,名震華夏的有很多,像趙一曼,劉胡蘭,邱少云,黃繼光……,但更多的是默默無聞,鮮為人知的抗日英雄。哪怕不為人知,哪怕不比他人,但我堅信他們不會后悔,因為他們是中國的戰士!
是什么在支持著他們呢?是愛國的精神!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情懷,才造就了翻雪山,過草地,十萬里長征的中國軍隊。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繼承。繼承精神:若無那愛國心,哪來今日之中華?所以我們一定要早早就種下那份愛國心,不能辜負那些為了革命,為了中華,為了我們而死的人們對我們的期望。全天下的強國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人愛國;全天下的為人都能做到一點,也是愛國。若沒有錢學森、鄧稼先……這樣的人拋棄美國的良好教育與資源,奔赴祖國,深藏功與名,只為祖國能進步,不惜付出生命。就說近代,雖然錢學森、鄧稼先等于與趙一曼、黃繼光等不是同個時代,卻都包含這強烈的愛國情懷,這就是傳承,而我們要做到的,就是不讓這條線斷在我們這里。
那么我們要如何培養愛國精神呢?這就要記住。記住恥辱:918,日本占領東北后,到1937年一共6年時間中國軍毫無作為。一寸國土未收。77事變后,中日全面戰爭爆發,中國軍一潰千里,半年時間丟半個中國,直到1941年,末才正式對日本宣戰,到1954年日本投降前,共進行22次大規模會戰,基本全敗。抗戰8年一座城市未能收復。所以我們一定要做到像石碑上寫的“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三個“ji”:紀念先烈,繼承精神,記住恥辱。是我最大的收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2
今天的行程比較緊張,雖然累,但是別有一般意義。上午參加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回顧了中華民族八年抗戰的辛酸史。
在抗日戰爭紀念館的參觀,讓我們心血澎湃,浮想聯翩。我相信每一個中國人對這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斗爭有著很深的情懷,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制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七七事變日軍全面侵華,1932年2月5日東北三省全部淪陷,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正如《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中所言,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圣天職!
在館內陳列的物件,書信,照片,復原景觀等展示物,清楚地展現給當代的我們一條艱苦卓絕的抗戰之路。我們沒有辦法不被觸動,每一天的歲月靜好,都如此來之不易,必須讓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出價值。當以隨時可能會失去的心態去看待生活,就會活得很知足,會以長遠的目光去看待很多問題,會希望自己能夠為后代的人留下些什么有用的東西,會要求自己承擔更多的社會的責任,因為我所擁有的生活,是前人留下的,感恩、繼承、發展,才是人類社會,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命脈!
而對于中日關系上,和平友好是主流,這種合作交流并不是懦弱,而是體現了中國全球化的大局觀,我也會對中日關系的發展在政治,經濟,文化等等方面進行一定的學習,以真實的認知,看待實事保持清醒。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在參拜靖國神社、歷史教科書、“慰安婦”、釣魚島等問題上頻頻做出錯誤舉動,這種公然挑戰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行為,中國和世界人民都必須對此高度警惕!
在展館的最后,蕩氣回腸的四句話,這樣激勵著來參觀的每一個國家的每一個人,也許我們一聲也不會經歷那樣動蕩的變革,但我希望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我們不會令自己失望,也不會令民族和國家失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歷史的存在是讓我們反思過去,取長補短??v觀中國抗日戰爭,初期國民政府采取了錯誤的不抵抗方針,導致日軍肆意侵略,人民受到了慘無人道的欺凌。西安事變后,中共合作,戰爭局勢開始改變。不管什么時候,面對困難不能退縮,也不能輕視,要有規劃逐步的戰勝每一個困難。進一步思考,中國殲滅日軍150萬余人,而中國軍民傷亡3500萬余人。中國抗日戰爭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中國人民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為什么呢?其實不難發現,中日在作戰裝備上存在很大差距,抗日的勝利真的是用血肉鑄成的!落后就要挨打,我們應該努力的發展科技,鞏固國防,提升國家綜合實力,才能立足于世界。同樣,在生活中,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提升自己,才能立足于社會,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3
這幾天注定不能平靜的度過,參觀完抗日戰爭紀念館,我內心深深被震撼。
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全面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的大型綜合性專題紀念館,坐落于七七事變的爆發地——北京西南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莊嚴,肅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示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歷程。 在參觀中,我們首先感受了在那個危難時刻,中華民族一致抵御外敵的那種“團結”的精神。整個中華民族聚合了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
隨著緩緩移動的參觀人流,楊靖宇,佟麟閣,左權,張自忠?一個個熟悉而崇高的名字印入大家的眼簾。國難當頭,英雄輩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后,日軍發現他的胃里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打完最后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正是無數抗日先烈的愛國奉獻精神凝聚起了中華民族不屈的脊梁。可以說,沒有數不清的仁人志士為國奉獻的崇高精神,中國抗戰的勝利是不可能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也絕不會是在1945 年。
今天,當我們走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時,我們應當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精神。把滿腔愛國之情化為工作的強大動力,在工作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努力而扎實的做好本職工作,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歷史雖已過去,我們不僅看看就完了,而是要記住這一段歷史,勿忘國恥,將理性的愛國主義發揚光大,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努力奮斗。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4
今天下午,學院組織了我們去參觀抗日紀念館,我去的時候比較興奮,因為最近一段時間一直在忙,這次終于找到一個借口可以出去透口氣。
上午一直上到十二點多才下課,匆忙吃完飯,十二點半集合一起坐校車去。今天天氣很不錯,太陽曬得人暖洋洋的,無形中有了一次困意,在車上就睡著了,等旁邊的人叫醒我,我才知道已經到了。
興沖沖的進去,走到大廳,首先就是一副有很多惟妙惟肖的革命先烈表情組成的浮雕,上面的動作、表情不禁讓人肅然起敬。然后進入主題,今天是星期二,剛好是免費講解日,我一直跟著講解走完整個展覽館,越到后來心里越是沉重。我可以說是一個比較理智的人,平常心里也有些不屑那些憤青,感覺只是做表面文章。可是再回顧中國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心里真是套上了一副離奇沉重的枷鎖。看到眼前一幕幕日本在中國的暴行,心里真的已經出離憤怒了,甚至想怎么不早出生幾十年,可以親手去戰場殺日本鬼子。當講到第三個板塊,就是中國最黑暗的時候,也就是1937年1938年這兩年,心里已經不堪承受如此悲慘之事,何曾想過,世界上竟然有這樣一個民族,以殺人為樂,只用了六天,整整三十萬人就悲屈的死去,沒有任何理由,沒有任何道義。而這三十萬僅僅是個開始,在整個侵華過程中,他們竟然殺了中國三千萬人,三千萬,一個多么的馳目心驚,而這些罪魁禍首僅有七人被處以絞刑,并且被“供奉”在靖國神社,經常有日本首相向他們參拜。經常說無恥的人我見多了,我沒有見過像這么無恥的人。現在我不得不說,世界上民族成千上萬,可像日本這么的民族不知道怎么去形容 ,也許把所有的貶義詞放在他們身上也不能表其萬一。
更可悲的還有我們一部分“國人”,不知道能不能稱他們為國人,在聽講解過程中,經常聽到一個臺灣代表團的笑聲,我不知道這里面有什么值得他們好笑的,難道這是娛樂的地方嗎?我想說的是,如果你想游玩,可以去長城、故宮,何必在這里引人注目呢。再想想現在的“哈日一族”,覺得什么都是日本的好,那么請以后不要把自己說成是中國人,因為在你身上看不到任何中國人的尊嚴。
出來的時候感覺身上的擔子變得更沉重,不僅想起周總理的一句話,“為中國崛起而讀書”。而那些魯迅形容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國人,你們可能現在依然那么快樂吧。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觀后感5
北京西南的宛平縣城,矗立著一座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那里記錄著中國的一段波瀾壯闊的歲月,吟唱著一首刻苦銘心的悲歌。
9月21日,星期三,一個陽光明媚的秋日我們走進了這段悲壯而傳奇的歲月展廳有八個主題構成民族危機,救亡興起,國共合作,共赴國難,抗戰燈塔,中流砥柱;日軍暴行,慘絕人寰,浴血疆場,民族壯歌;得道多助,國際支援;抗戰勝利,巨大貢獻,以史為鑒,面向未來。這八個主題充分展示了從1931年日本發動的震驚中外的9。18事件開始到1945年日本向全世界宣布戰敗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一段歷史。
館中陳列著許多抗日戰爭留下的實物,每件物品,每張照片的背后都隱藏著一個或悲或喜的感人故事;尤其是當我們身臨其境于那些被還原的場景時,更是令我的內心久久無法平靜。當我們在日軍暴形館,中親眼看到日軍慘無人道的種種劣行,轟炸,焚燒,搶掠,屠殺,細菌戰,毒氣戰等,無不揭露了日軍在中國土地上犯下的滔天罪行。這些在讓我們對日軍恨之入骨的同時,也讓我深深懂得了“有國才有家,國破山河在”的道理。
當面對外來侵略,中華民族正在遭受帝國主義鐵蹄踐踏時,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軍民團結一心,共同抗日,匯成了一股不可抵抗的抗日洪流。千千萬萬個無名先烈用他們年輕而短暫的生命譜寫了一首首悲壯而輝煌的贊歌,眾所周知的平安關大捷百團大戰等戰役的勝利完美的詮釋了拿破侖的一句話,“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當這頭獅子一旦醒來,世界將為之發抖。”正是這種整個中華民族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線不催的力量源泉。
我們知道歷史的車輪無休無止,他留給我們的是借鑒和忠告,在這場戰爭中中華民族承受了太多的苦難,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他的勝利不僅是一次偉大的勝利,也凝聚著一種團結共進的精神。還是一種落后的挨打的訓誡,同時我們要痛定思痛,謹記團結奉獻的抗日戰爭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