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1
《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關注了,這兩個多月來,我每個星期都要看,今天是總決賽,有十五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來參加這個總決賽,而這十五位中,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一定非常精彩。
第一個出場的是安徽隊的沈沁源,我一開始就非常佩服她,從一個替補隊員到總決賽,這中間要付出多少艱辛啊!她的詞是“撅嘴”,她想都沒想就寫出來了,看來,她是非常有把握了,她點“確定”時,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兒了,當那三盞判定是否可以留下的燈亮起來時,我才放下心來。
第一輪比完后,淘汰了一個叫作鐘天逸的學生,敗于“訕笑”一詞。
可惜呀,我最看好的沈沁源在第三輪上被淘汰了。
我說到這里,你可能會疑問,我說了這么多,到底在說什么呀?
我可以告訴你,這是遠近皆知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比賽規則是寫對的三盞燈亮了,就可以留下,錯了的,三盞燈不亮并淘汰。也有特殊情況一盞不亮兩盞亮,就能留下,兩盞不亮一盞亮的情況下,就會被淘汰。
主考官都是播音員,因為播音員的普通話都非常標準,標準的普通話是最好的。
裁判呢都是很厲害的,有三個,其中,就有兩位是編字典的。
中國的漢字真是千變萬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2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三場復賽,這可是我最愛看的節目之一。參加本場比賽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學代表隊、山西省實驗中學代表隊、青海省西寧市虎臺中學代表隊和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代表隊。
參加本場比賽小選手勢均力敵,比賽進行得很緊張,一個很小失誤有可能就會引發場上比賽形勢大反轉。襄樊四中代表隊初賽成績名列前茅,他們準備極充分。但就是因為一些聽上去很簡單詞匯,形勢發生了巨變。其他三支隊伍穩扎穩打,但失誤還是不少。這場比賽中,給我印象最深是廣東隊羅弋洋,他爸爸是一位語文老師,每天都給他復習很多詞語。這次他一個人獨挑大梁,戰斗到了最后,最終帶領著自己隊伍殺出重圍闖進了半決賽。我真很佩服他。
本場比賽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復涂改但最后時刻寫對的幸運兒,還有寫不出字的淘汰者。每當聽到倒計時的聲音的時候,我就特別地緊張。至于本場聽寫的詞語,難度也比前幾次增加了,我一個也不會,哎!
這個節目太好了,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漢字和中國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參加比賽。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3
Ohno!7點了,南昌2套,對了(因為老師叫我們寫一篇觀后感喲)。
來了!呀,這個字好難,那個詞根本沒聽說過……8點步步逼近,臺上氣氛緊張,8點來臨,節目在我好像還沒喘過氣時就結束了。
這……這……實在太……太難了?!鞍崔唷蔽覜]想起來;“莫逆之契”我也不會;“龜鶴遐壽”我也沒聽過,如果考試考到這些,那我不就會考“鴨蛋”嗎?
雖然會“鴨蛋”,但我也非常佩服他(她)們。不過,會的也有“集腋成裘”就是一個,所以我也不會氣餒。
第二輪開始,第一個我就知道--“草率從事”,哈哈,第二個我也知道,“秤量銖稱“,第三個我也知道“朗-姆-酒-”,如果考到這些,我保證把分數都變成小精靈,讓他們爭先恐后地往我卷子里跑,哈哈!
漢字是我們的母語,它作為漢族最寶貴的文化遺產,自發明起就一直被中國人使用,那為什么那么多中國人把自己的母語都遺忘了呢?《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目的不就是不讓我們把自己的母語--漢字,遺忘嗎?
花,總是要綻放吐艷的;水,總是要滋養一方的;中國文化,總是要震撼世界的!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4
昨日晚上8點我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十分震撼。這些和我們一樣年紀的青少年,竟然寫出這么多我見都沒見過的字真令我敬佩。
是啊,此刻的社會是網絡發展的年代,很少有人再去刻意記這些傳承了5000年之久的中國漢字。也沒有一些人有著處處留心的好習慣,就連成人應對這些漢字也是束手無策。
而我每次在閱讀一些課外書籍時,也總是碰到一些不會的字,也許有人會查字典想辦法認識它,也許有人會像我一樣對這些字不以為然。不認識幾個字又不會影響文章的主要資料,反正主要明白就行。查字典既浪費了我看書的時刻,又很麻煩。盡管我們都知道這種思想是不對的,可我的惰性總是會戰勝我的理智。我知道你們的理由和想法必須是和我差不多的,可我告訴你這是克服養成的我也會好好改善。
古今中外的許多名人,就是有著積累的好習慣才成功的。例如說李時珍,他每一天都會踏遍世界的各個角落來收集醫學知識,記載在他自己寫的一本書本草綱目里。正是正因他的積累,他才記入了中國的史冊,永遠地活在現代人的心中。
就名人也需積累,更別說我們小學生了。我們此刻不就應再持續懶惰的性子,就應善于積累,積累的多了,自然做什么事都得心應手?!吨袊鴿h字聽寫大會》的冠軍必須是平常積累知識最多的,也有人為輸找客觀理由,其實都是錯在積累罷了。
觀《中國漢字聽寫大會》讓我學會了積累,讓我愛上了文字。使我受益匪淺,我推薦大家也一齊去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堅信你們必須也會有收獲。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5
時針“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點,我打開電視,調到CCTV來觀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
這天,播放的是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晉級半決賽的比賽,各位選手輪番上陣。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的“大師”劉浥塵。在激烈的比賽中,劉浥塵的隊友相繼離場,但是他的對手還有7個,其中安徽代表隊和廣東代表隊還剩3個人,只有湖南代表隊和他一樣,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應對7個學霸級的對手,劉浥塵神態自若、鎮定自如,一點也沒有正因孤軍奮戰而慌了陣腳。在答題的過程中,劉浥塵顯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樣貌。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來的題目,他就會做一個鬼臉,瀟灑自如、準確無誤地寫出那些生字;如果應對一下子想不起來的字,他就會皺著眉頭,手托著下巴,開始沉思,當他想出來時,額頭上緊皺著的“三”字紋就會豁然開朗,他的臉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劉浥塵頂住壓力,打敗強敵,最后帶領浙江杭州外國語學院代表隊殺入了決賽。
透過這次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看到這些選手在場上的精彩表現,個性是劉浥塵,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時讀書時,只看故事情節,并不在意難寫的生僻字,遇到不認識的字,多數是一帶而過,不會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以后,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讓自己學到更多的知識。
學無止境,知識永遠也學不完,讓我們大家一齊來傳承中華幾千年的文化遺產吧!
漢字聽寫大會的觀后感6
這段時刻央視舉辦的“漢字聽寫大賽”,自始至終像磁石般吸引著我,我是每期必看,每次都號召家人討論書寫,看似常見的漢字書寫卻讓我們每個人都著了迷。不僅僅為選手鼓掌贊嘆,而且也為他們惋惜。這場“漢字聽寫大賽”既提升了人們傳承發揚漢字文化的信心,同時有力地擴大漢字文化的影響。它是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大餐,更是一種可貴的開拓和創新。
現如今無紙化的辦公,鍵盤時代的天下。漢字離我們大家越來越遠,一些耳熟能詳的漢字只能認讀,不能書寫,提筆忘字,握著鼠標忘了筆桿的現象,成為當下的一種通病。這些不僅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一種背離,更是一種拋棄。再看看我們這次參賽的選手,是他們撐起了傳承了發揚了我們的傳統文化??粗麄儠鴮懗瞿敲炊嗌О禎淖衷~,我為他們感到驕傲,而為自己汗顏。
漢字是一門藝術,如果用的好,會到達妙筆生花,會使文章更生動,更形象;如果一個生僻字,說話時來幾個,寫作時來幾個,會讓生活更搞笑;漢字都有表情,有的漂亮,有的丑陋,有的惡毒,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好處。因此,我們在讀書時,不能囫圇吞棗,只注重情節,多重復讀幾遍,多推敲一下字詞,會有更深層的體會和明白。
央視的“漢字聽寫大賽”已經掀起了“漢字書寫熱”,已經讓中國人重新重視漢字,熱愛和弘揚中國文化。同志們,趕快行動起來吧!多讀好書,多寫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