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
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1
漢字,書寫的文明傳遞,民族的未雨綢繆。中國的漢字博大精深;中國的漢字歷史悠久。昨天晚上,我觀看了由科教頻道播出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七場復賽,參加比賽的有四川代表隊、河北代表隊、遼寧代表隊和廣西代表隊。參加本場比賽的小選手勢均力敵,比賽進行的很激烈。在比賽中有幾個詞語給我的印象很深刻:
第一個是河北代表隊丁宏遠寫的“羸弱”這個詞,在這個詞中的“羸”字,因為在我們上學期學過的一篇課文《驚弓之鳥》出現過,寫的是更羸和魏王的故事,所以我對這個“羸”字過目不忘。我對媽媽說:“媽媽這個字我會寫。”媽媽說:“這個字這么難寫,你不可能會寫。”我就在紙上寫了一個給媽媽看,媽媽說:“女兒,你可真不簡單!”聽了媽媽的表揚,我自豪極了!
第二個是遼寧代表隊蔣露鎂寫的“礌石”這個詞,以前我不會“礌”字,可是自從看了這個節目后,“礌”字就刻在了我的腦海里。
第三個是廣西代表隊廖乙霖寫的“東施效顰”這個詞,雖然我有不會寫的字,可是它的意思我記得很清楚:不知道自己的短處胡亂模仿,叫人恥笑。這個詞我一定要記住,將來寫作文時就能用上。
最后一個詞是廣西代表隊趙立澳寫的“耄耋之年”這個詞,這位選手是用拆字法把“耄耋”拆開記,就變成了“老毛老至”既形象又生動。我也要采用這種方法多記一些難寫的字。
“橫平豎直寫字,方方正正做人。”漢字不僅是一種符號和交流工具,它更蘊含了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我一定要將漢字書寫的規范正確,并且多學一些難寫字,有一天,我也能站在《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舞臺上。
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2
這一段時間和小柯一起觀看了CCTV-10科教頻道舉辦的《中國漢字聽寫大會》,感觸特別深!
本次賽制是來自不同省市區的32支代表隊按地域交叉編為8組進行初賽,產生進入復賽的'8強。8強進行兩場復賽,產生進入決賽的兩強。所有未進入決賽的各隊中表現最佳的選手將進行一場附加賽,附加賽獲勝選手也將進入決賽。到現在為止已經是附加賽結束,只等待最后決賽的時刻了。
漢字是我們中華文化的載體,而正確的書寫又是漢字傳播的前提。這次漢字聽寫大會喚醒了深藏在炎黃子孫們心中,卻在鍵盤時代淡忘了的這種漢字情節。說實話看到學生們聽寫的那些詞,我是非常的汗顏,感覺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們的學生選手們太強悍了!真是值得我們豎起大拇指,給他們一個字“牛”啊!
漢字聽寫大會小柯同學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報一個詞之后他都告訴我他會,最開始我會非常詫異,覺得怎么可能他都會?隨著他的演示我終于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會”!雖然他并不認識那些字,但是他已經學了拼音,在主考官報出一個詞之后,他就會將這個詞的拼音跟著拼出來,這也就是他所謂的“會”了。當然,雖然是這樣的“會”,但我依舊是高興的,至少感覺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樂地學習著。
聽寫中,考官不但要報詞,還要解釋詞意,或是引用出處原文讀句,或是適當予以造句,且有專家補充釋義,更是有場外評論員進行詞語解說,場內外是高手如云,這讓我們能更深入地對詞語進行理解。漢字的魅力讓人折服,這群孩子的魅力更讓人傾倒,孩子們的涉略面之廣不得不讓人欽佩!一邊看我都會一邊和小柯聊聊,總結了下還是要多看、多練,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閱讀及練習才最終成就了孩子們自己的個人魅力!所以閱讀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漢字作為中華民族的傳遞,這次聽寫大會是真正實踐了重視傳承傳統文化的呼喚,我是看得特別激動的!
在這里我也特別向各位推薦可以和孩子一起觀看《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個節目,可以讓孩子也感受感受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還有最后的決賽沒開始,總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會期待的!
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3
近期,中央教育部要在我校進行有關《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調研活動,我們給學生放這個節目,并和學生一同觀看。在和學生觀看的同時,我從中了解了很多知識并重溫了很多自己都不太確定的漢字,這讓我感觸很深。
看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一場),參加隊伍是河南、浙江、新疆和貴州隊,最終由浙江隊的大師劉浥塵代表浙江成功殺入半決賽,他也因為把“惲代英”“尥蹶子”“神龕”“核苷酸”“梟首示眾”等生僻字詞寫的完全正確而出名。觀看(第二場)后,我是既興奮又慚愧。興奮的是幾個隊,尤其是云南、內蒙、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的孩子,其漢字聽寫能力之高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尤其是內蒙古隊的李響悅同學居然連續12次出場而不敗,作為內蒙古隊僅剩的獨苗,單獨一個人送走了兩個對手隊!最后失誤在“瓤”字上了。在這場比賽中有一個非常常見的詞——“癩蛤蟆”,這個詞可能人人都會說都會讀,但真正寫起來卻不見得很容易,在現場的成人團里面也只有30%的人寫對了。慚愧的是我一邊看視頻,一邊同步考自己,結果“成績”還不如選手。
現在鍵盤的敲擊代取代了握筆書寫,人手寫漢字的能力逐漸下降。至于“提筆忘字”,一般怪罪于眼下的電腦打字,尤其是智能拼音法打字,這也許是有道理的。所以我們必須有愛讀書和翻字典的好習慣。遇到提筆忘字就查,查多了、寫多了,就不容易提筆忘字了。
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4
星期五晚上又播出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第三場復賽,這可是我最愛看的節目之一。參加本場比賽的有湖北省襄樊市第四中學代表隊、山西省實驗中學代表隊、青海省西寧市虎臺中學代表隊和廣東省惠州市第一中學代表隊。
參加本場比賽的小選手勢均力敵,比賽進行得很緊張,一個很小的失誤有可能就會引發場上比賽形勢的大反轉。襄樊四中代表隊的初賽成績名列前茅,他們的準備極充分。但就是因為一些聽上去很簡單的詞匯,形勢發生了巨變。其他三支隊伍穩扎穩打,但失誤還是不少。這場比賽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廣東隊的羅弋洋,他的爸爸是一位語文老師,每天都給他復習很多詞語。這次他一個人獨挑大梁,戰斗到了最后,最終帶領著自己的隊伍殺出重圍闖進了半決賽。我真的很佩服他。
本場比賽跌宕起伏,有高手的'精彩“表演”,也有反復涂改但最后時刻寫對的幸運兒,還有寫不出字的淘汰者。每當聽到倒計時的聲音的時候,我就特別地緊張。至于本場聽寫的詞語,難度也比前幾次增加了,我一個也不會,哎!
這個節目太好了,我們可以學到更多的漢字和中國文化,我想以后也去參加比賽
熱播電視《漢字聽寫大會》觀后感5
《__漢字聽寫大會》我已經不是第一次關注了,這兩個多月來,我每個星期都要看,今天是總決賽,有十五位初中二年級的學生來參加這個總決賽,而這十五位中,都是高_中的高_,一定非常精彩。
第一個出場的是安徽隊的沈沁源,我一開始就非常佩服她。從一個替補隊員到總決賽,這中間要付出多少艱辛啊!她的詞是“撅嘴”,她想都沒想就寫出來了,看來,她是非常有把握了,她點“確定”時,我的心都吊到嗓子眼兒了,當那三盞判定是否可以留下的燈亮起來時,我才放下心來。
第一輪比完后,淘汰了一個叫作鐘天逸的學生,敗于“訕笑”一詞。
可惜呀,我最看好的沈沁源在第三輪上被淘汰了。
我說到這里,你可能會疑問,我說了這么多,到底在說什么呀?
我可以告訴你,這是遠近皆知的“__漢字聽寫大會”,比賽規則是寫對的三盞燈亮了,就可以留下,錯了的,三盞燈不亮并淘汰。也有特殊情況一盞不亮兩盞亮,就能留下,兩盞不亮一盞亮的情況下,就會被淘汰。
主考官都是播音員,因為播音員的普通話都非常標準,標準的普通話是最好的。
裁判呢都是很厲害的,有三個,其中,就有兩位是編字典的。
__的漢字真是千變萬化,我一定要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