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親情、友情、愛情。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朗讀者》觀后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1
《朗讀者》不是一檔讀書節目,而是用文字抵達情感,從每個人真摯的人生故事出發,分享人世間一切溫暖的共情,既然邀請的嘉賓源自生活的各個角落,那么這些人所選讀的文字,也可拓寬一檔綜藝節目所能展示的生命寬度與濃度。而此時,朗讀不需要字正腔圓,有些生澀、帶點口音,更顯出不矯飾的真情實感。朗讀,文字作為主人公的人生印證,為觀眾打開大千世界。
節目播出后,董卿立時收到了很多反饋,她的好朋友話劇導演婁乃鳴說:“ 驚了 ,就是完全沒有套路的一個節目,哪里請來的大神,在不經意間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清華大學的尹鴻老師評價:“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很多文藝青年關注到了片尾曲,竟然是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現場演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2
對于滿眼的娛樂與喧囂,《朗讀者》節目就像慢慢地翻開一本書,沒有驚心動魄的畫面,更無跌宕起伏的情節,隨著董卿那親切溫和的語速,觀眾情不自禁地投入、并靜靜欣賞著傾聽著。此時,每個朗讀者面帶表情,所朗讀的篇章段落、或唱首歌,都是根據自己親身經歷感受所選,或輕淡細膩如和煦的春風、或如涓涓流淌的溪水,撥動并滋潤著每個人的心弦。
這是繼詩詞大會后,央視又一次在一套黃金時段,推出的一檔由董卿主持的又一個好節目《朗讀者》。我看了首播的第一期的一部分,沒看全,又在二月十九日即周日晚央視三套、于7點半進行的重播,感悟頗深。
首期節目以“遇見”為主題,邀請了“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沖先生、知名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文化領域的嘉賓,還有無國界醫生、為妻子許下一個鮮花山谷的丈夫、聯想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譽主席柳傳志等人。他們所處不同行業,有截然不同的生活和夢想。
節目中,有董卿對嘉賓的采訪,有嘉賓帶著不同口音的朗讀,扎扎實實地呈現出、如她給節目的定位“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這檔節目跟《中國詩詞大會》,還有之前爆紅的《見字如面》氣質相仿,豆瓣評分高達9.3。“才女董卿”再次發力,請來演員濮存昕、世界小姐張梓琳等人,把自身的故事融入經典作品中,溫文爾雅地給了大家一碗文化雞湯。
董卿站定在舞臺中央,由衷感慨:“我當了20__年主持人,而今仿佛回到了起點。《朗讀者》中的朗讀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我們要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并感動于他們讓我們遇見了大千世界。我對于一檔有著人文精神的電視節目的追求,終于要實現了。”說的多好啊,喜歡董卿大氣知性、端莊睿智的主持風格,我在心里默默地由衷贊嘆!
其實這些大多是非專業朗讀者,隨著音樂舒緩起伏、情緒的逐漸醞釀,抑揚頓挫,聲情并茂,加之觀眾用心傾聽,聚精會神的眼神交匯、甚至很多人眼里閃著激動的淚花,致使掌聲不時響起, 收到臺上臺下互動和鳴的效果。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3
《朗讀者》是董卿的一次華麗轉身,有觀眾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讀”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兩部分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未來節目一定不僅僅是朗讀,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人,人生命之中發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跡。所以,《朗讀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和一段文字間的關系。
這些東西不嘩眾取寵,被遺忘在角落,我們今天就是要把它們打開,呈現在觀眾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們有多好。我覺得好壞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為什么“詩詞大會”這么受歡迎?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忘了,央視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大家就覺得特別滿足,因為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靜靜地看完這期節目,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真不錯,我就特別滿足。如果在節目中這段沒聽夠,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實,這本書可能就在你的書架上,只是你很久沒翻它了。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4
今天我們全班同學和班主任在教室里觀看了由董卿主持的朗讀者,而且還是第一期呢!它的主題是,遇見。
董卿親自去了北京的國家大劇院,國家圖書館等等等等。終于尋找到了無數才華橫溢的優秀人才。其中第一期就出現了七位嘉賓。他們分別是知恩圖報的濮存昕,樂于助人的無國界婦產科醫生蔣勵,才華橫溢的商業大鱷柳傳志,相親相愛的周小林,殷潔夫婦,世界小姐張梓琳和中國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先生。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還要數樂于助人的.無國界婦產科醫生蔣勵,她和她的團隊在阿富汗每天最多接生四十多名新生嬰兒,并且無一傷亡,有的人會覺得這沒什么了不起,只要技術高超就行了。可是當時的阿富汗是一個充滿硝煙的戰場,隨時隨地都會有生命危險。并且你根本就不會知道什么時候會被從天而降的炮火“臨幸”,或是在睡覺時被孕婦的呻吟聲驚醒。而她和她的團隊們卻在那里堅持了數十曰,他們真的太偉大了!
生命不會因沉默而沉淪,卻會因閱讀而閃亮。靜下心來聆聽心海的濤聲,不必在乎咬音嚼字,不必在乎抑揚頓挫,只要隨心而讀。我想這應該就是朗讀者的含義吧!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5
知性才女董卿監制、主持,
慈善大使濮存昕、聯想總裁柳傳志加入,
世界小姐張梓琳、資深翻譯家許淵沖驚現。
一個人一段文,一段文一故事,
慢下來朗讀,在朗讀中遇見。
節目才開播,立馬有這樣的聲音:
太像《見字如面》了。
確實,走的都是朗讀路數,選擇的名家名篇,又同樣有名人坐鎮。
但正如董卿所言:這不是一個朗讀節目,也不是語言節目,是人生節目,情感節目。
“朗讀”重文字,“者”重人,節目重點放在朗讀的人身上。
《見字如面》注重歷史,朗讀是導入,明星是吸睛手段,許子東、楊雨兩位教授的點評才是文化含金量所在,才是節目的核心價值所在。
《朗讀者》更看重人,朗讀者和選擇的讀本之間有著跨越時空的聯系,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朗讀才入情入境,節目先談朗讀者的故事,再朗讀表演,倡導一種用生活勾連人與文學的理念。讀的不是文本,是故事,是情懷。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6
《朗讀者》在CCTV-1黃金檔首播,一檔純文化節目,受到意料之外的全民關注。節目首播后,各方好評不斷,豆瓣評分高達9.5,微博榜單持續上榜三小時,張梓琳、許淵沖等嘉賓紛紛登上微博熱搜,翻譯家許淵沖先生的書也上了當當的熱搜,火熱程度可見一斑。
《朗讀者》是董卿作為制作人的首秀。從《中國詩詞大會》到《朗讀者》,仿佛是董卿走下春晚舞臺的一個轉身,讓觀眾領受到了她規矩之外的別樣風采,溫婉莊重包裹的是一股強烈的個性,一瞬間鮮活起來。這也同樣是《朗讀者》帶給觀眾的感受,無論是企業家、世界小姐、大明星、大學者、醫生和普通人,他們雖各有身份之別、建樹之差,但都有著同樣濃度的性情之真。 一對平凡的夫婦上臺念情詩,丈夫為妻子的愿望種下滿谷鮮花,更讓人擊節贊嘆的是丈夫遇到妻子后的所有荒唐舉動。
妻子說,如果當年我有一萬個結婚對象可以選擇,他也只排在一萬名之外,卻被丈夫先通知了所有親朋好友結婚的消息,收了禮金后再求婚的破釜沉舟之勢反攻,妻子說更打動人的是那一往無前的勇氣。從此一生,丈夫偕著妻子,以開闊的胸襟踐行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古諺。
朗讀者觀后感400電視劇7
前晚,隨著李云迪的鋼琴伴奏,《朗讀者》在安靜的氛圍中開播,6組嘉賓依次登臺朗讀。他們來自社會各界,有96歲高齡的翻譯家許淵沖,有表演藝術家濮存昕,有企業家柳傳志,有大眾明星,也有普通夫婦。
一期節目,六組嘉賓、通過朗讀六段文字,將六種不同的情感與人生體驗如畫卷般鋪展于觀眾眼前。“不要愁老之將至,你老了也一定很可愛。”普通的夫妻對念著朱生豪的情詩,那一刻他們眼里只有彼此。“沒有他,我也許一輩子也不會入學讀書。”濮存昕借老舍的《宗月大師》感懷曾經改變自己一生的人。“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張梓琳將劉瑜的《愿你慢慢長大》娓娓道來,表白的,是每個為人父母者對子女的一顆愛心。圍繞第一期主題“遇見”,前晚嘉賓們念詩,讀散文,分享家書,讓曾經打動過、甚至改變過自己生命軌跡的文字,隨一幅幅深情畫面潛入千家萬戶。
明星在觀眾的眼中去掉光環,以最平凡的狀態示人,文字被以最樸素的朗讀形式,詮釋出深藏的情感、使命與價值——這大概是《朗讀者》和其他節目最大的不同之處。
“將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關注的文字完美結合,如一股清風喚醒了大眾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首播期間及播出后,《朗讀者》刷爆了微博、朋友圈等公眾交流平臺,普通觀眾好評不斷。
“感動,感悟人生!”西安年近七旬的衛臘梅奶奶在朋友圈里這樣感慨。豆瓣網友“miss pear”則說:“無意中看到這個,一下子被吸引,然后真的看得熱淚盈眶。雖然是朗讀,但更注重人,也因此讓情感更深入內心。看許淵沖老先生那段我哭到不能自己,先生雖已96歲,心里依然住著一個少年,那般燦爛。可以感受到每一個朗讀者都是那么熱愛生活,讀的字也因此鮮活感人。”
這檔節目同樣受到電視業內人士的關注。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影視傳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鴻在節目首播后的第一時間于微博發文點評:“滿電視都是明星玩游戲,央視《朗讀者》卻別具一格, 慢下來 用朗讀做電視,真是稀缺而有價值的電視文化。家里人都興致勃勃地邊聽邊看邊議論。《朗讀者》證明著文化類節目未必 冷 ,央視文化綜藝的'集結今年將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