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與千尋觀后感范文400字
這篇關于觀后感范文:看《千與千尋》觀后感,是小編特地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千與千尋觀后感1
2001年的某天,我極度寂寞。從同學家里借來了一部沒聽說過的導演導的不知道什么內容的片子就看了起來。結果我對這部片子的喜愛近乎達到了瘋狂的地步,在接下來的一個禮拜里幾乎每天看一遍,真叫“讀你千遍也不厭倦”。
先不說情節,單單那精致的繪畫就讓我多么希望自己不是在電腦上而是影院里第一次欣賞《千與千尋》。可與一般制作精良的日本動畫不同,這種可愛繪畫風格,圓潤的線條與鮮艷的色彩卻與故事情節的怪異形成了鮮明對比,有點讓我想到了美國的動畫片《南部公園(South Park)》。那里面簡單的線條與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學生們竟然針砭時政,談論色情與性,做比成人還成人的事情。
言歸正傳,《千與千尋》的風格與《南部公園》完全不同,可那種畫面與情節的強烈對比卻同樣十分的吸引人。在《千與千尋》里,可愛的十歲女孩千尋與父母誤入幽靈界,父母因為貪吃化作大豬。為了拯救全家,千尋不得不為掌管靈界浴場的湯婆婆工作,同時放棄自己的名字——這也意味著放棄自我。其實,在這個浴場里工作的人大多都是迷失了的孩子,放棄了自我,眼睛里只看得到錢,或者金錢所代表的人生欲望。
動畫片大團圓的結局并非出人意料,千尋與白龍的情緣也在情理之中。不過我并不認為這是一部關于情感的影片,甚至連千尋的超凡勇氣都不是重點。我看到的,從頭至尾都是回歸,對純真,對童心的回歸。
我總覺得浴場在這個故事里有特殊的涵義。浴場本來就是洗滌塵埃凈化心靈的地方,龐大的河神在浴場里被千尋的純真感動,洗去污染才贈送河神丹給她;無面人必須在浴場里嘔吐出他的占有欲望才能恢復自己的本來面目。而千尋之所以能夠從頭到尾不為欲望誘惑所動,就是因為她由始至終都能保持著難能可貴的純真。
純真之所以可貴,是因為它不為外界環境所改變的固執,或者叫執著。成人與兒童的區別倒不是心智的健全與頭腦的清晰,而是日益膨脹的占有欲望與幸福感的喪失。因為成人世界里誘惑太多,而成人往往依據別人眼里的自己來判斷自我是否成功,是否應該感覺幸福。在孩子純真的心靈里,整個世界都是對自己的獎賞,快樂就笑,悲傷就哭。活得簡單,所以幸福。千尋的拯救與被拯救,無一不來自于她的純真,即使身處欲望之中,一顆童心也總能引導她走出迷惘。所以這對自我的回歸,不僅僅是因為千尋的勇氣,更是因為她發自內心的純真。
從此之后,每當我對生活感到迷惑的時候,我都會想起來千尋,想起來那個憂傷的無面人。我想宮崎駿充滿強烈對比的繪畫與敘事風格,大概就是要向觀眾傳達這個有關純真與欲望的信息吧。
說到這里,我突然想起來關于三毛的一個片斷。
三毛回臺灣,已然是名人一個。演講,飯局,馬不停蹄的會見這位那位。有一天在飯局上,大家熙熙攘攘的說著客氣話拜年話。三毛突然對大家說:“我們來作小孩子好不好?”在座的人小心翼翼的回答:“好啊。你說,怎么扮小孩子?”三毛嘆了口氣,對眾人笑笑,然后說算了,低頭繼續吃飯。
想到這些,也不禁深深嘆了口氣。因為,小孩子是不用扮的,把心里的那份純真流露出來就好。可是,一年一年老去的我們,心中還剩下多少純真的記憶?
那么,在我們還懷念純真還珍重童心的時候,看看這部《千與千尋》吧。這其實就是幸福的秘密鑰匙啊!
千與千尋觀后感2
《千與千尋》是一場電影,有日本的宮崎駿制作的,他還創作了《龍貓》。
今天上課,我們看了這場電影,真的又是驚險恐怖,又是欣喜高興。
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是荻野千尋和她的一家一起去找房子,在路上,看見了一個隧道,就停車進去看了一下。走啊走,終于到了隧道的另一邊,那邊是一望無際的草原,但是在她們的身后有一條石子路,她的爸爸就帶頭走向石子路。走了一會兒,他爸爸用鼻子嗅了嗅空氣中的味道,忽然感覺有一股濃濃的香味,有烤雞的香味、臘腸的香味……好多好多,她媽媽也聞到了香味,就跟著香味走。當走到了大魚大肉那邊時,她爸爸和她媽媽就拿著盤子去搶食物,坐下來嘩啦嘩啦的吃。千尋覺得很無聊,而又不能吃老板不在的食物,就獨自去亂竄。在一座橋上,她看見了水上列車,就“哇”的叫了一聲。這時,有一個人走了過來,叫她趕快離開。千尋就趕緊跑開,去找她爸爸和媽媽,她來到了那家餐廳,看見他們兩個還在吃,就去叫爸爸和媽媽,這時,一個無影人拿著鍋鏟篇“啪”的打在了她爸爸的臉上,只聽得一聲豬叫。因為她爸爸和媽媽吃了不勞而獲的食物,從而變成了豬。從那以后,千尋就一直去想方設法的就她爸爸和媽媽。
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一個人,如果得到了不勞而獲的東西,就會被詛咒,這樣的結果就不好了。我覺得一個人即使沒錢了,也可以去街頭討一點錢,這樣也算是自己的心血錢,不算不勞而獲。所以,我要做個勤勞,不貪別人的一點一滴!
千與千尋觀后感3
在這個寒假里,我看了一部名日本電影,名叫《千與千尋》,內容可以用7個詞語形容:奇幻家庭動畫冒險神秘氣場單純。非常感人。
《千尋與尋》是宮崎駿爺爺在2001年出版的電影。電影主要講述了:千尋一家來到一個古怪的公園,誤闖“神明”之家。父母吃了貢給鬼神的食物后變成了豬。主人公千尋決定留下來救父母。她到湯婆婆那里打工,湯婆婆將千尋的名字改為“干”。千尋在工作的過程中幫助了在外面淋著雨的無臉男孩;洗凈了河神身上的臟物;救活了受傷的白龍,所以也有許多人幫助千尋。最后千尋救出了父母。
這個電影給我感悟最深的還是千尋那種精神,她從一個膽小如鼠的小女孩到一個面對困難的時候毫不畏懼的一個堅強的千尋,改變很大。我想,人就要有鍛煉。就像電影里的千尋一樣,比如還有像湯婆婆的孫子寶寶一樣。
看了這部電影,我收獲了許多,千尋為救自己的父母,不畏艱險,克服重重困難,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救出自己的父母,回到原來的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困難都不要放棄,要像千尋那樣堅持到底,擁有一顆自信、勇敢、善良的心。
千與千尋觀后感4
看到蔡康永說,他看神隱少女最后小白終于得知自己名字然后鱗片剝落的那一刻會落淚。說著說著竟然在康熙來了中哽咽。
有點訝異,于是把這部幾年前看過的動畫片重新看了一遍。
古賑早琥珀川。白龍的靈片在一霎那閃著光碎去,他們拉著手下墜,他眼鏡亮亮地把猶如神明一般的名字告訴她,她的眼中不斷涌出淚珠,飄向天空。鍋爐爺爺說的,這就是愛。愛呀。
宮崎駿那樣容易擊中人心是因為他太懂得,一個人的脆弱都是隱藏在童年中的。發生過的事情不會忘記,只是一時想不起。
我喜歡的另一個片段,就是在花叢中白龍給千尋吃特制的飯團,千尋邊吃邊落下大顆大顆的眼淚。她一直沒有哭。無論是一個人爬下傾斜的樓梯去懇求古怪的爺爺時,還是受到湯婆婆的恐嚇怕得全身發抖時,都沒有哭。甚至在發現父母變成豬之后,都沒有這樣崩潰的號哭。
有時會這樣,在受到欺負和冷落時只是愣住,不懂哭泣,甚至表現出麻木倔強。但在害怕和屈辱中受到哪怕只是一個飯團的溫暖對待,所有冰封的武裝都會一瞬間化成酸軟的委屈,一碰就潰不成軍。原本的感官被傷害凍住,那一點點的溫暖讓所有的疼痛都更敏感地觸動內心。
我喜歡看動畫片。是因為孩子對世界的反應是直接的。沒有那么多夸大的成分,沒有太多真實情感意外的做作花邊,所以我看到夸張的小孩子總是很厭惡,狡猾的孩子最討厭,我喜歡千與千尋,因為千尋就是這樣一個,再正常普通不過的女孩子。有害怕的東西,依賴爸爸媽媽,想回家。有所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
她反復問,一定能見面么。他說,一定能。
但最后不能回頭的約定太令人傷感。
千與千尋觀后感5
《千與千尋》,就是用童話的形式講的正在孩子身邊發生的現實的故事。女主人公千尋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她從小在城里生活,就在她與父母要搬到向下時,父親的好奇心是他們走到了一奇怪的地方。
千尋的父母是普通的城里人,比較重視自己的快樂,生活對他們來說就是規矩,適應別人的規矩,也讓別人適應自己的規則。爸爸喜歡開快車,媽媽和千尋就得忍受。媽媽喜歡輕松地觀賞景色,所以千尋就不可以緊緊抓住她的手。他們要穿過那個陰森的門洞,千尋如果不愿意跟隨,就只能留在車里,千尋怎么想他們根本不想要聽,執意穿過了隧道。
他們的管教不會帶來快樂,所以千尋的眼睛失去了光澤,爸爸說這里好看,媽媽說那里好看,他們的眼睛只顧看外面,也不管自己的孩子有多孤單。孩子的心是童真的,千尋看見花蔫了會傷心,看見石像會害怕,父母的反應卻是那么平淡,是他們放棄了和孩子的交流,錯過了與孩子交流的美妙時光。
管教的意思,就是不讓孩子給自己惹麻煩。他們是成功的,當他們在隧道另一端的奇怪世界里那沒人的店里大吃大喝時,千尋不會哭也不會喊,只能一個人默默地走開。父母沒有理會,他們可能在想:千尋這個孩子可真任性。可正是由于這種任性,才使千尋沒有和父母一起,被變成肥頭大耳的豬。要說懂事,千尋至少知道,沒經主人的許可,是不可以動別人東西的。單這一點,就比自己父母強呢。
在鬼氣森森的街上,父母因為貪吃奉獻給神明的食物,被變成了豬。千尋只能自己照顧自己,在這個場面的背后,或許隱含著宮崎駿大師一貫的命題:成年人因為自身的缺陷,注定要被社會淘汰,孩子們能夠依靠的,只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