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800字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古典長篇小說,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我最欣賞的要數諸葛亮了,他通天文、知地理,不管別人有什么計謀都瞞不了他。 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1
聽大人們講“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趁著我現在的年齡還小,那就趕緊讀一讀《三國演義》吧!
桃園三結義、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青梅煮酒論英雄、過五關斬六將、三顧茅廬、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耳熟能詳的故事吸引著我一步步讀下去。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特別喜歡這首歌,一串串熟悉的姓名,一個個鮮活的面容,都縈繞在我的腦海中。求賢若渴、足智多謀、唯才是舉、知人善任、敢作敢為、膽識過人的曹操,雖然多數人都為之唾棄,但我并不這樣認為。
比如:對于呂伯奢一家的死,曹操雖口吐狂言:“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的良心一定會受到譴責,以至于陳宮后來提起這件事,曹操仍是面有愧色。
《三國演義》明顯有擁劉反曹的傾向,里面對曹操的稱呼都是一口一個“曹賊”,當然這也無可厚非。就像電視劇里的人物一樣,必須要有一個十惡不赦的壞人,這樣才能激起觀眾的憤怒,好人也能凸顯出來。語文老師也給我們講過,這就叫襯托的寫作手法。
劉備在《三國演義》里面就是一個大好人,這也許是羅貫中的一廂情愿,我就不這樣認為,劉備有什么好?他落魄時就會投靠別人,公孫瓚、呂布、曹操、袁紹、劉表都曾經收留過他。當他羽翼豐滿時,卻又去討伐曹操,不懂得感恩。還生了個不成器的兒子阿斗,給趙云和諸葛亮帶來多少麻煩啊!如果沒有關羽、張飛、趙云、諸葛亮這些良臣輔佐,劉備何以自保?
相比而言,我更加欣賞關羽的為人處事,他對劉備是忠心耿耿,即使面對求賢若渴的曹操,他也不為所動,一心要輔佐劉備完成大業。
諸葛亮也不例外,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滿腹經綸,為圖霸業,先后五次北伐,最終病死于五丈原。可悲可嘆!
除此之外,孫權、魯肅、呂蒙、孔融、典韋、郭嘉、荀彧、周瑜、呂布、禰衡、龐統、馬謖、徐庶、曹洪、陳宮、顏良、文丑、楊修等難以計數的英雄,都在《三國演義》里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里不再一一贅述。
有道是:是非功過自有后人評說,《三國演義》給我帶來了太多太多感觸了,讓我明白了人世間的許多真諦。如果你也要選擇一本經典來讀的話,你也來看《三國演義》吧!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感悟成長!
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2
書中最令人扼腕的是劉關張這三兄弟。從桃園結義到赤壁破曹,從千里單騎到敗走麥城,從長坡一吼到夜戰馬超。云長說:“即使大哥什么都沒有,我也要去投奔他。”不論做什么都以他大哥為準,他可以對誰都不好可唯獨要對大哥好。只因為他有義。他桀驁不馴卻只對大哥忠誠,當知道自己的二哥被殺,就算打也好罵也好,這個仇我也要報。結果被手下所殺。這三人從書之頭卻沒有走到書之尾。敗走麥城,心不甘;身首異處,恨無奈;兄弟相死,淚滿行。塞北風,吹散了他們的呼吸;古箏曲,嘆不完他們的一生。他們兄弟之情所融合成的那一縷英魂。依舊是那么的有情有義,生死不分。忠誠之魂,永久不滅。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諸葛孔明,人稱臥龍先生,被劉備所感動,拜為軍師。為表忠心,獻出隆中對;為得赤壁之贏,孤身犯險,舌戰群儒;為對抗司馬懿,冒險一搏,演唱空城。統一全國是他畢生之夢,當劉備臨終托孤時,他發誓定會輔助劉禪,完成統一大業。這個人,他本身就是一個傳奇。最終油盡燈枯,耗盡了他全部的力氣。即使身已死,可他對蜀漢之忠,對劉備之忠,永久不止。
他是英雄,有膽去刺殺董卓;他有志向,只為一統天下。雄心之魂,傳古至今,但凡有志者,皆全有之。曹操,一位傳奇之人,在三國之中,個個有雄心,可唯獨他的雄心是那么雄厚,直抒撲面而來殺陳宮,滅呂布,就連袁紹,漢獻帝之妃都成為了他的踏腳石。怎料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壯志卻未酬,可時間是公平的,最后他的壯志化成一縷英魂,永久不滅。
大夢方醒,百年長,不過彈指一揮間。羅貫中以情為墨,以義為紙,拾起“人生壯志”這支筆寫出了人物百嘆。關羽的忠,為后人嘆;諸葛的智,為后人敬;孟德的雄,為后人佩。他們有壯志,有情義,只最終逃不脫命運。羅貫中不禁寫出了人物姿,更重要的是,留下了一縷英魂,或忠或義,或智或才,不過是這其中無數人的結合體罷了。
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每當這首《臨江仙》出現在我的視野里,我就會聯想到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
奸詐的曹操,仁義的劉備,心胸狹窄的周瑜,謹慎的孔明,勇猛的張飛,獻帝的昏庸。書中有上百個人物,每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都刻畫地淋漓盡致。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諸葛亮。
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這使周瑜非常的嫉妒。于是他對諸葛亮說:“在水上打仗是最好的兵器就是弓箭,如果你不能在三天之內造出十萬支箭,如果不能完成就要嚴懲。”但是諸葛亮并不驚慌,他憑自己的智慧和學識。在一個大霧彌漫的早上,向曹操“借”了十萬余支箭,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任務。還有一次,諸葛亮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國大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沒有大將,只有一班文官,所帶領的五千軍隊,也有一半運糧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眾人聽到司馬懿帶兵前來的消息都驚慌失措,面如土色。只有諸葛亮鎮定自若,他登城樓觀望后,對眾位大臣說:“大家不要驚慌,我略用計策,便可叫司馬懿退兵。”再后來,諸葛亮叫人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來,士兵原地不動,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聲喧嘩的,立即斬首。又叫士兵把四個城門打開,每個城門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樣,在大街上掃地。而諸葛亮自己披上鶴氅,戴上高高的綸巾,領著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上望敵樓前憑欄坐下,慢慢彈起琴來。因為司馬懿多疑的性格,導致他以為城內有埋伏,便撤軍了。可見諸葛亮能利用敵軍的性格特點來作戰這一舉動是多么的聰明呀!
其次,我喜歡的就是關羽。
關羽,字云長。他有勇有謀,武藝驚人。“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無不顯出關羽的英勇。關羽的忠,驚天地,泣鬼神。“身在曹營心在漢”流芳千古。書中記載:“曹操素愛云長武藝人才,欲得以為己用,所以待之甚厚”,既如此,仍未能收得關羽之心。后有人以詩嘆曰:“奸相枉將虛禮待,豈知關羽不降曹。”關羽的氣,驚心動魄。“刮骨療傷”時的非凡氣概,歷代傳頌。書載:“華佗用刀刮骨,悉悉有聲。帳上帳下者,皆面失色,關公飲酒食肉,談笑奕棋,全無痛苦之色。”雖然華佗醫術高明,但能忍受這種痛楚而又不顯形于色的實數罕見。
在三國演義里,雖有英勇的人,但也有奸詐的人。曹操就是其中一個,他雖被稱為奸雄,但他是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他在與劉備煮酒論英雄時說:“當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劉備嚇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裝作害怕打雷,這才蒙混過關。他在統一魏國時,可以說是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他的策略,無不可以統一天下。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戰中,只是因為周瑜的一個小計策,而失去了蔡瑁、張允那么好的將軍,也導致了他們沒有好的水軍將領,也沒能識破龐統為他提供的連環計,結果大敗而歸,全軍覆沒。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還可以學到許許多多的東西。《三國演義》——值得一讀!
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4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在長江岸邊,在神州大地上,在2000年前的中國,這片神圣的土地經歷了什么呢?三國時期。雖然民不聊生,卻趣事連連;雖然連年戰亂,卻英雄輩出;雖然戰士們的鮮血染紅了長江、黃河,可是他們的事跡、這個年代的歷史卻永遠流淌在我們心中,就像血液是熱的,更是充滿色彩的。我從小就看三國,6歲時,一本厚厚的,表面枯燥無味的書擺在了我的書架上,懷著充滿希望的心情翻開了這本書,書中的內容竟一下子吸引了我,我鉆進了這本充滿魔力的書,直到現在,我還在研究三國。
這本書記載的是東漢末年,由農民起義到群雄割據的一系列故事。這個時期沒有誰是王者,沒有皇帝,更沒有一個統一的國家。個個秣兵厲馬,個個雄心勃勃,都想成為最終的霸主。特別是劉備、曹操、孫權這三個老大,都有無數的兵馬,無限的魅力,打來打去,一場仗打了八十多年后,終于決出了勝負,勝者不是魏、蜀、吳,而是新的勢力晉,這個搞笑的結局為三國畫上了“!”,或是個“?”。
三國時期,不僅有血肉橫飛,猛將如云的戰場,還有在戰場后方,無數出謀劃策、運籌帷幄的“戰場”。有像呂布、趙云這樣的猛將,有像諸葛亮、周瑜這樣的不用刀槍卻勝過刀槍的謀士。更有像劉備、曹操這樣的王者。從這些英雄與歷史的身上,我懂得了許多道理。
三國世界個個王者最終的目標無非是當上皇上,他們充滿野心,自以為是,恨不得一步登天,但是最后卻誰也沒能得逞。做人就不要這樣,野心越大,輸得就越慘。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只有踏實的做事,一步一個腳印,從小到大,從無到有,才能取得最終的成功。如果一口吃個胖子是絕對吃不下的。雖然一開始你可能像劉備一樣渺小,但是只要努力,踏踏實實的來攀登生活的這個梯子,當爬到梯子頂端時,你會看到自己腳印,看到下面的世界那么美麗。成功需要努力,只有心還不夠,除了有心還要有行動。滴水能把石穿透,萬事功到自然成。看看袁紹這樣的人,只是充滿了野心,卻不付出努力,一顆心是達到了成功,可是通過實際行動走的路,他還遠沒有走完。
這三國這個亂世中,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曹操告訴我們做人必須有心計,劉備說想成功就一定要有執著的信念和一顆充滿慈愛的心。諸葛亮扇動羽扇,告訴我們只有時刻謹慎、細心才能成大事。關羽滿臉懊悔:“哎,千萬別像我這樣,心高氣傲,這樣得不到什么好的結局”。呂布來了,趙云來了,董卓來了,他們都來到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中,講述他們的人生。
以史為鑒,以史為例。從《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我體會到了做人的真理,足夠享用一生。《三國演義》本身就是真理。讀歷史,讓人明智,讀國學,讓人明理。從這些經典中,我們就可以與英雄對話,與歷史交談。讀三國,讓我身處這個充滿魔力的三國世界,我還要在這個三國世界中繼續去探索。
三國演義電視劇觀后感5
在我看過的書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它里面描述了不少個性鮮明的英雄,讓人佩服不已,做為經典的中國名著,果然名不虛傳。
劉備忠厚仁德,體恤百姓、愛惜人才;關羽忠心赤膽,誓死追隨大哥;曹操自私奸詐,寧愿我負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負我;孔明神機妙算、足智多謀,三日內借得十余萬箭······作者將人物的性格特點刻畫得淋漓盡致,一本好書的精彩之處就在這吧!
曹操剛出現在內容時,讓我一度把他想成了英雄。特別是他刺殺董卓時,我認為他是為民除害。直到他與陳宮一起出逃時,誤殺了呂伯奢一家,還不在意的對陳宮說:“寧愿我負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負我。”就是這一句話,千古流傳,也顛覆了他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
水鏡先生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從這說明他們的才華不同于一般人。書中,孔明的聰明才智處處流露出來:借東風、觀天象、草船借箭、七擒孟獲······龐統最有名的是為曹操獻了一條連環計,讓曹操大敗赤壁之戰,他卻英年早逝,被亂箭射死,讓我嘆息不已。他們之所以能夠千古留名,都是因為有了劉備這個伯樂才得以才華施展吧!
劉備的二弟關羽生來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為人知恩圖報、公正不阿,與眾不同的面貌和蓋世的武功,讓人聞風喪膽和無盡的佩服。在假降曹操時,約定三章:一、只降漢不降曹;二、要求善待劉備的夫人;三、一旦有大哥劉備的消息,馬上就要去找大哥。在曹營,他把曹操賞的美女、金絲銀布全部交給大嫂,可見他的光明磊落和清廉;當真的得到劉備的消息時,過五關斬六將,去追隨。雖然關羽最終大意失荊州,但絲毫不損害他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劉備,他是一個具有人格魅力和領導能力的人,他文武平平,卻引來關羽、張飛、孔明、趙云等無數英雄的輔助。
書中還有心胸狹窄的周瑜、驕傲輕敵的袁紹、深謀遠慮的孫權、魯莽的張飛······但是最讓我喜歡的還是孔明。他的足智多謀、通天文、識地理,無不讓人驚奇,敬佩。
《三國演義》是一本讓人終身受益的書。歌德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高尚的人談話。”這話說的沒錯,與關羽、劉備、孔明等人物交談,讓我懂得做人要謙遜有禮、寬容大度、知恩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