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后感范文精選
看完《恰同學少年》這個作品,我被深深地打動了。不僅因為劇情的跌宕曲折,更因為一代革命家少年時代的豪情壯志。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觀后感,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一
看了《恰同學少年》這部電視劇,有很多想法……
縱觀歷史,任何一個國家在其發展與崛起的時候,它的年輕人都有一種特殊的精神風貌,這種風貌極富時代氣息,正所謂“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
西班牙崛起時候的斗牛精神,美國的西部牛仔,前蘇聯的青年布什維克,中國的五四運動……民族精神的復興從來都是與時代青年的成長緊密結合的。那么,“和平崛起”時代的`中國青年,該具有怎樣的一種精神風貌呢?
把個人奮斗融入到民族昌盛中,把個人命運注入到國家崛起中,這樣的青年,必獲得巨大的成長動力和與之相輔相成的成就感與幸福感。
作為一個人,要有尊嚴,有靈魂;作為一個民族更要有尊嚴,有靈魂。這就是民族的品格,民族魂。
有人說: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一群中國人是蟲。作為中國人當然不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沖出亞馬遜》里的王輝對另一個中國隊友說:“記住,我們兩個就是中國。”
是啊,無論走到哪里,我們華夏兒女有一個共同的名字--中國。
我們有自己的民族品格,民族魂!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二
看完恰同學少年這部23集的電視連續劇,僅僅用了不到一周的時間。這幾天我像著了魔一樣,從小到大我還從未對一部電視劇如此著迷。
我感覺它是所有我看過的電視劇中最為振奮人心發人深醒的以至于當我看完的時候突然覺得好像少了一點什么東西,感覺這部片子永遠也不會結束,它帶給人太多的回味和反思。在這部片子里有太多令我振奮的語言,有太多讓我足以學習的模范,也有太多令我感動以至流淚的情節。
革命的豪情和熱情,信念的堅定,理想的遠大,生活的艱苦樸素,勤儉節約,這其中的感覺也許只有親自看過才會體會的到。片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是那樣歷歷在目,文武雙全,有膽有謀的毛澤東,沉著穩重,考慮周全的蔡和森,心地善良,才氣過人的蕭子升,杰出的'女性人才如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蔡暢,當然還有一師范的老師和校長。一個個的人物形象不時地閃現在我的腦海中,不論窮富,不論男女,不論什么舊制度老封建,懷著同樣的激情,熱情,他們不約而同地走到了一起,在一起學習討論,這樣的豪情壯志使我的內心象是燃燒起了一團烈火,重新點燃了我,點燃了我的斗志,也喚醒了我,喚醒了我的理想,人生在世,匆匆過客,然則價值觀卻相差懸殊,為什么?我想這部電視劇里有最好的答案。
一個人如果只有物質的享受,天天只想著自己的一畝三分田,而沒有精神上的追求,那么他算是枉費此生。這樣的人生也沒有多少價值可言。生活在現代,物質生活很豐富,如果不時刻提醒自己磨練自己,時刻給自己的思想充電,那么很容易被世俗同化,最終也會忘記自己的使命和責任。
幸好我的身邊也有這樣意氣風發,志趣相投的朋友,感謝你們,感謝你們給我的關心和幫助,同時還要感謝烏有之鄉以及烏有之鄉的朋友們。因為有你們,我心自向往永恒,因為有你們,我心自向往超脫,也因為有你們,我心自向往真善美。
《恰同學少年》——一部值得用一生去細細品味的影視作品。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三
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梁啟超
長沙,這塊充滿神秘色彩的土地,是青年毛澤東生活、學習、工作過的地方。電視劇把我們的視線帶到了上世紀20年代工農革命運動蓬勃發展,反動勢力為維護其反動統治對革命力量進行瘋狂反撲的革命斗爭風起云涌的崢嶸歲月。
本劇以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背景,展現了20世紀初以毛澤東、陶斯詠、蔡和森、向警予等一群風華正茂的青年一代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的純正的'情感經歷。與此同時,也塑造了孔昭綬、楊昌濟、徐特立等一批優秀的教師形象,深刻闡明了“學生該怎樣讀書,教師該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問題。
共同的學習生活中,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結下了友誼,周南女中的陶斯詠、向警予、楊開慧等女學生也和他們因共同的志趣走到了一起,一個先進青年學生組成的讀書會組織成了他們學習、交流與情感發展的紐帶。
1918年,毛澤東、蔡和森等從一師畢業了,楊昌濟也受聘于北大任教,他告訴孔昭綬,自己完成了在一師的使命,為中國的未來培養了蔡、毛二位“海內人才”。
恰同學少年,將無謂的民主認同感熔鑄在每一位觀眾心中,他告訴我們,青年的斗志昂揚,決定未來復興之路的光明與輝煌。如此優秀的影視作品,也讓我們感受到了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的勃勃生機。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四
《恰同學少年》這本書以毛澤東等青年在湖南第一師范用五年半的求學生活為主體,充分展示了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姚斯詠等為代表的優秀青年為求理想而奮發向上的斗志,敢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和情懷,改造中國與世界的雄心壯志。書中人物個個清新自然,造型樸實干凈,行為大方坦然,整本書給人以朝氣蓬勃、奮發向上的感覺。
書中還原了領袖朝氣蓬勃的年輕時代。毛澤東原名毛潤之,在長沙公立第一師范學校的新生考試中,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順利地考入長沙公立第一師范。在學校讀書的過程中,他刻苦學習、修身立志,與同學之間互幫互學、互相交流,并與蔡和森、蕭子升、向警予、楊開慧等同學共同組織了同學讀書會。他不但注重學習,而且愛國愛民徒步游湖南、組建學生軍、開辦工人夜校······在他的身上我領悟到了一種勇猛果敢、臨危不懼的精神;感受到了一種氣宇軒昂、仰不愧天的氣概!
書中的蔡和森讓我明白了內斂的真實含義。他是一個成績優異的學生。然而,他卻沒有絲毫傲氣,反而比其他人更平易近人。他勤工儉學,在大街上擦皮鞋,沒有任何自卑,反而有一種樂觀的心態。他恰如其分的解釋了不矜不伐、屈己待人的真諦。
劉俊卿是書中的反派人物。他家境貧困,父親為他拼命工作,到處借錢供他讀書,甚至把看病的錢都給了他,可是他卻拿這些錢去買昂貴的鞋。相比毛澤東的勤儉簡樸,他的行為讓人為他感到可悲。
《恰同學少年》稱得上是藝術創新與革命傳統相結合的典范,它唱響了大時代背景下的青春之歌。從書中我讀到了在紛亂年代下一幫洋溢青春稚氣的少年用自己的言行譜寫著一曲青春之歌。在那個時代里他們就像走上伸展臺的舞者,用他們的思想與言語去引領著很多被侮辱被損害的人走出困頓,走向光明,“創造奇跡”在他們身上的到了證明,他們用自己青春年少譜寫了一首洋溢著希望的歌曲。
時光流轉至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安定的社會,然而,我們面對的社會也充滿了誘惑。太多的青少年荒蕪了自己的青春,整天沉迷于網絡游戲,不思進取,肆意揮霍金錢等。作為新世紀的主人,每個青少年都應該志存高遠、修身儲能,讓我們的青春綻放耀眼的光芒!
讀《恰同學少年》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豪情壯志;什么是真正的胸懷天下;什么是真正的虛懷若谷!它向我們詮釋了青春的定義。希望每一位青少年都能找到真正屬與自己的道路,讓自己的青春在深遠廣闊的天空之中飛揚!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五
在媽媽的推薦下,我下了《恰同學少年》,看完以后頗有感受:
首先是毛澤東的母校――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孔昭綬先生作為校長,以教書育人為目標,將經世致用的理論輸入毛澤東、蔡和森等稚嫩學子的腦中,要用教育來開啟尚未開化的民智,用教育來喚醒沉睡中的中國。其間,楊昌濟,徐特立,黎錦熙等一批著名的中國教育家革命家任教于一師,“欲栽大木駐長天”,他們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培養了這樣一批中國的棟梁,毛澤東他們在一師打下了深厚的學識基礎,在老師的引導下有了自己的思想,通過一系列的活動獲得了初始的社會經驗。這些教師可以為了一個學生的偏科,由校長組織討論,并引發對教育方式、培養人才的思索;他們可以為了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向教育司提議并更改校規,試問在當今的教育中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么?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教育產業化”的思想,使得教育的目的出現偏差,老師被工資獎金升學率領導牽著走,學校對學生劃分三六九等。那么何為師,何為教?
其次,就是毛澤東、蔡和森、蕭子生等人的成長,他們身處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辛亥革命,袁世凱復辟,北洋政府,護法戰爭……正是在這樣的國亂民荒中,毛澤東他們立志要強國,強民,以國家的興亡為己任,他們要用知識來改變貧困落后的中國。遠大的理想,堅定的信念,責任感與使命感,我認為這是一代偉人成長起來的關鍵所在。“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一個“匹夫”二字,使多少人望而卻步。當有了改變社會的理想,又怎么會在意生活中瑣碎的雞毛蒜皮呢?有了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宏偉的理想,貧困似乎顯得那么蒼白無力。他們的眼中信仰比生命更重要,就像高爾基所言: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
但他們畢竟還是一群孩子,他們也有過迷茫和彷徨,有過苦楚和辛酸。當他們面對袁世凱惡行、當他們面對兒女私情和理想抱負的矛盾、當他們面對權和利與信仰理想的碰撞時,是老師的開導和啟迪、是朋友的攙扶與鼓勵,讓他們認識到:縱使是千年的古城壁,依然會有植物爬滿石縫間,未來是美好的......
再有就是劇中塑造的其他一些鮮明的人物:城防營營長張自忠、普通警察警察郭亮、商會老爺陶翁、賣臭豆腐劉三爹......他們的深明大義,讓我覺得中國之所以沒有滅亡,正是一位有了這樣一群偉大的人。少爺王子鵬,也打破了人們對紈绔子弟的印象,他從一個軟弱無能的少爺,變成一個敢于吃苦、敢于搏斗的新青年。菜和森的媽媽,在那么艱苦的環境中依然爽朗的朗誦著普希金那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這部創下央視收視紀錄的紅色勵志電視劇,真的是讓人獲益良多,大家也不妨親自去感受一下偉人的成長歷程。去找找自己的榜樣。
最后,就以梁啟超的話共勉吧:
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國者,則中國老朽之冤業也;制出將來之少年中國者,則中國少年之責任也。彼老朽者何足道,彼與世界作別之日不遠矣,而我少年乃新來而與世界為緣。如僦屋者然,彼明日將遷居地方,而我今日始入此室處。將遷居者,不愛護其窗櫳,不潔治其庭廡,俗人恒情,亦何足怪。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顧茫茫,中國而為牛、為馬、為奴、為隸,則烹臠鞭棰之殘酷,惟我少年當之;中國如稱霸宇內,主盟地球,則指揮顧盼之尊榮,惟我少年享之,于彼氣息奄奄,于鬼為鄰者,何與焉?彼而漠然置之,猶可言也;我而漠然置之,不可言也。使舉國之少年而果為少年業,則吾中國為未來之國,其進步未可量也;使舉國之少年而亦為老大也,則吾中國為過去之國,其澌亡可翹足而待也。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皇皇。干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美哉我少年中國,于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