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
《恰同學少年》講的是在二十世紀舊社會時,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等優秀青年為國家、為民族,為了理想,為了志向而所做的一切。那么你知道《恰同學少年》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希望你喜歡。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1
前幾天晚上打開電視機,正好播放《恰同學少年》這部反映毛澤東青年生活的電視劇,一看真的很有教育好處,此刻很少看到這么精彩的電視劇。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一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描述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生涯的大型青春劇《恰同學少年》在央視一套黃金檔開播。恰同學少年觀后感。毛澤東的許多思想、做法是此刻青少年學習的榜樣,看時正播放毛澤東和蕭子升徒步走湖南的情景,他們兩個沒有拿一分錢,徒步走到湖南的一個小鎮后,蕭子升寫對聯,毛澤東賣對聯,一個月回來的時候居然掙了不少錢。從這件事情使我對孩子們的教育問題,此刻的孩子一遇到問題,就退縮,就應象毛澤東他們一樣,迎難而上,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就應一個問題多動動腦筋思考幾次,說不定就有解決的好辦法。
“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我們雖然沒有毛澤東的偉大氣魄和胸襟,但我認為“與己斗,其樂無窮。”我們無法戰勝天地,無法戰勝別人,但我們能夠戰勝自己。自己戰勝自己,也是一場偉大的勝利。恰同學少年觀后感。比如說我,最近由于工作忙(也能夠說是借口),沒有寫過幾篇稿件。難道別人的工作就不忙,我決定戰勝自己,爭取三天寫一篇稿件,來提高自己的寫作潛力。雖然比起別人真是微不足道!
長沙城突遇一場大禍——1917年底,在護法戰爭中被擊潰的三千北洋兵敗往長沙,意欲洗劫全城,城中卻空無一兵可資防守。危急時刻,毛澤東以驚人的膽略,率領二百名赤手空拳的一師學生軍,上演了一場精彩絕倫的“空城記”,一舉將三千潰兵全部繳qiāng。長沙城保住了,這真是一場膽的較量、智的生死較量。從這件事上,顯示了毛澤東驚人的軍事才能和常人難比的膽略。為他以后率領紅軍擊敗國民黨,領導解放全國人民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這件事看出,后天教育固然重要,先天的性格更是無法改變的。象毛澤東這樣的膽略是別人學也學不來的。我們培養孩子,更就應注重個性化的發展,不光要學習成績好,還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將來才可能有一技之長,成年后更好的發揮自己的天賦,才能成為國家的棟梁。毛澤東就是因為有校長和楊老師的鼎立支持和幫忙,所以成就了他青年時代就發揮出了自己的卓越的軍事天才和領導才能,才能在以后更有信心和力量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2
《恰同學少年》以青年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五年半的讀書生活為主要表現背景,用青春偶像劇的手法,展現了二十實際以毛澤東、蔡和森、向警予、楊開慧、陶斯詠等為代表的一批優秀青年學子風華正茂的學習生活和他們之間純真美麗的友情、愛情故事,深刻揭示了“學生應該怎么讀書,教師應該怎么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現實主題。
每當《恰同學少年》播出的時候,周邊有電視機的餐館都有不少學生在觀看,每天放學從教學樓回宿舍的路上,都能聽到周圍的同學在談論這部電視劇。該劇清新脫俗,真實感人,體現社會各界對老一輩革命家和領袖人物的懷念,對大國崛起和民族復興的希望。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3
《恰同學少年》并不是一本過分深奧的書,但想要讀懂他卻不是易事。因為他包含著一個偉人的平凡生活,闡釋著少年毛澤東的精神、思想和最本真的生活。
記得修身教師楊昌濟看著毛澤東將一本幾十萬字的厚厚的書用一個星期謄寫下的愛才惜才和驚異的眼神,毛澤東爽然一笑,這個青年黝黑的面頰上是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沒有絲毫的疲倦與懈怠。當時,這個平凡的鏡頭深深地觸動著我,我能一個星期熬夜抄一本手稿嗎?我能為了買一本書連買布鞋的錢財都花費了嗎?我能到深夜借著值班室的燈光讀倫理學嗎?我很難做到。
楊昌濟也是一個值得我緬懷、值得我寫一寫的人物。他西裝革履,給我一個資產階級留學生的印象,其實不然。學貫中西的楊昌濟對少年潤之喜愛有加,師生二人都名垂青史。還記得楊昌濟在肅穆的清晨在家小院里,天氣煞冷,用一桶清涼徹骨的冰水澆灌置身!晨誦時發人深省的精彩語句至今在耳畔回響!他諄諄教誨毛澤東到深夜還不知疲倦!我讀懂了一個真正的學者要具備的四個詞:堅忍,胸懷,勤奮,平靜。想象這樣一幅畫面,心中不禁也慷慨激昂起來。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4
以前的社會是物質很缺乏,精神很豐富飽滿;而此刻的社會呢,恰恰相反,《恰同學少年》觀后感。當我第二次看完這部電視劇就感覺很想寫點東西,我很羨慕那個年代的人們,真的很羨慕。那個年代的許多珍貴的東西,在我們這個年代逐漸丟失了。為什么在和平年代,在物質富裕的年代,人們卻漸漸被蒙住了雙眼,看不清楚什么東西才是珍貴的。在許多方面,與那時的青年相比,我甚至覺得社會在退步,在退步。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我們身邊的事物了。
這部電視劇真正讓我重新認識了毛澤東。片中塑造的青年毛澤東的豐滿形象,讓我發現,我對毛主席實在太不了解了。甚至還誤解了這位偉人,我覺得似乎我們這一代都不真正地了解毛澤東,年輕人往往都對政治、歷史、軍事不屑一顧,更加不用說去了解了。一說起毛澤東,大家似乎往往更加愿意談論他晚年的過錯,對于毛澤東的看法總是太主觀,根本就不了解卻妄加評論。而如今我才明白毛澤東到底是如何地“功大于過”,他的“功”到底是怎樣的“大功”。毛澤東的形象在我面前更加豐滿了,對他的評價也更加客觀了。
任何一個偉人,一開始都只是凡人,毛澤東也只是一個平凡的農村青年。但是從青年時代的毛澤東身上,明顯能夠看到他不平凡的品質。他才華橫溢,博覽群書,用心好學,勤思善辨,修身養性,重情重義,孝順父母,憂國憂民,志存高遠。他的眼睛明亮、有神、篤定、堅韌、勇敢、無畏。他有一幫和他志同道合、與他一同奮斗的好朋友。
哈哈哈哈哈,年輕人嘛,就務必……你們想去哇。
最深刻的感覺就是我們此刻缺乏那種敢拼敢干敢闖的精神,缺乏那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還有做人還得臉皮厚點……呵呵
恰同學少年觀后感700字作文5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毛澤東的一首《沁園春·長沙》不僅僅膾炙人口,而且激發了幾代青年人的豪情壯志。一部以“同學少年”為主題,描述毛澤東等一大批進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生涯的大型青春劇《恰同學少年》,除了立意新穎、清新自然外,還有很深刻的現實針對性和教育好處,揭示了“學生就應怎樣讀書,教師就應怎樣育人”這個與當今社會緊密相關的主題。
劇中展現的是民國初年,為了發展教育事業,讓貧困學生求學,實行“全免學雜費、食、宿費,發放津貼”的優惠政策,招收優秀學生學習師范。如今,國家富裕了,經濟也大發展了,然而優惠政策卻全沒了,學費反而上漲了數十倍。可喜的是,前不久的兩會公布六所師范將實行免費入學。這個新舉措對促進教育公平和社會的和諧發展具有重大好處,將使農村和城市貧困家庭上大學的孩子多一個光明和簡單的選取,同時也會在社會上進一步構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劇中的招生考試。試題公開--“論小學教育”,既考了文化基礎,又貼近專業,還全面的考查了學生的潛力。想到如今北大研究生復試改革更加挑剔,不再是“一卷定狀元”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學習動機。未來北大研究生規模不像此刻這樣動輒萬余人,將根據“創新型領導人才”所需要的素質,挑選出具備這種潛質的學生予以培養。將本著“少而精”的原則,精雕細琢一批能夠登上時代塔尖的杰出人物。
徐特立的教育方法。作為一師“教育學”的兼職教師徐特立的第一堂課是帶一年級學生到鄉下一所小學去現場參觀,感受“什么是小學教育”另一堂課是據學生寫出的文章,選取兩種針鋒相對的觀點進行課堂辯論,整個課堂熱烈而活躍。這種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卻遭受到駐校“督學”的強烈反對。那怕是這天來看,也是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的改革,而不幸的是,當今各級各類學校普遍都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以灌輸式教學為主,為什么因為這樣教課最省事,無論教師的水平如何,也都能應付過去。
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時,存在偏科問題,但這并沒有影響到他在學校的發展,這就是歸功于當時一師范先進的“尊重個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個性,再加以正確的引導和培養,發揮其最大的優勢,而沒有壓制其興趣愛好,而沒有把他們全部培養成“死讀書、讀死書”的學生。如果沒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就不會有偉人之后輝煌的成就。
而我們此刻的教育是一種什么樣的教育,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國之教育將如何走,又該走向何方“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發掘特長”我想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個時代都應遵循的規律。劇中還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和反思之處。
恰同學少年個人感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