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有關電視劇觀后感
醫者仁心該劇集中反映了醫療糾紛,只要有患者死亡就有糾紛,醫療糾紛是當今的熱點、焦點。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醫學有關電視劇觀后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1
這些天一向是懷著很復雜的情緒看完《醫者仁心》這部全景式反映醫務人員職業生活的醫療劇,這部電視劇深刻反映了我國當前醫患關聯緊張的局面,劇中很多似曾相識的人物和場景深深感動著我,讓我不禁潸然淚下。這其中有心酸、委屈、憤懣,但更多的是感動和身為醫務人員的那一份自豪和職責感。他們心中的信仰、堅持,以及他們救死扶傷過程中的熱情和對每一個求助者的善良像一盞明燈為我們指引著方向。
身為護士更是對劉敏護士長的死感到深深的震撼和同情。劉敏作為院急診科護士長,看似最普普通通的一員,她有著自己向往的事業,有相愛的老公,有聰明伶俐的女兒。一切是那么的平凡而又那么的完美。剛開始時以為她會是全劇中最普通最幸福的一個。等看完全劇才被她的悲情境遇深深震撼。就是這樣簡單幸福的一個人,與世無爭,愛崗敬業,力爭做個賢妻良母,卻最終正因扭曲的醫療關聯和自身的原因被殘酷地扼殺,越是看似完美的開始越是讓觀眾覺得問題的極端、現實的殘酷。
劉敏護士長正因一個不是導致病人死亡原因的錯誤招致了病人家屬的無理取鬧和老公的不明白而最終導致了婚姻的破裂。離婚后的劉敏把工作和女兒當作了自己生命的全部。為了堅持自己夢想的事業不惜委曲求全從急診科調到心外CCU擔任護士長。本以為會風平浪靜的她卻沒料到會遇到蘇教授之死和女兒上舞蹈學校需要高額學費。蘇教授死得不明不白,讓她內心失去了是非的界限,不再堅持自己的原則、自己的清高。為了籌集女兒高昂學費而弄虛作假、冒領、倒賣血漿,更成了把她推向死亡的最后那只黑手。
在被劉敏的不幸深深震撼的同時也讓我們不得不審視自己的工作、自己的言行。我們每個醫務人員在工作中都就應懂得善惡、美丑、是非、榮辱,以及在情操、舉止等方面應有的品格素質,遵循高尚的醫德行為準則。堅持在醫療衛生保健實踐中自覺地學習醫德理論知識,持之以恒,追求慎獨。醫療衛生工作最簡單直接的任務就是為病人服務,與疾病作斗爭,保護和增進人們身體的健康,醫德的好壞直接關聯著患者的生命安危。醫務人員于病人是生死所寄,性命攸關的,它涉及千家萬戶,無論男女老少、各行各業,管著每個人的生老病死。世故圓滑,八面玲瓏??吹絾栴}存在,卻明哲保身,不愿多一言,視若無睹。等到問題演變成災難,造成嚴重后果的時候,又不愿意去正視去應對,總是想辦法文過飾非,將大事化為小事,小事化為沒事。結果,問題沒有根本的解決更大的災難又來臨。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時刻自覺地要求自己,時刻有一種自我警醒意識,自我提醒自己。
劉敏護士長在遺書中后悔自己做了不該做的事,期望用死來洗刷恥辱。期望等女兒大一點,把所有的事都告訴女兒,告訴她做一個好人,做一個正派的人,堅持原則和自己的夢想,別正因任何外力改變自己。
我想說的是,在我們享有燦爛的生命的時候,必須要嚴于律己,做好自己,不好做對不起社會對不起他人的事。不好等到失足之后,再把期望寄托給他人,奢求他人的原諒。從我們穿上那一襲白衣起,就要時刻謹記自己的使命、自己肩上的那一份職責。救死扶傷,醫者仁心。我們義不容辭。將來某一天,當我們再次回想起那些白衣飄飄的年華時,我們能夠坦然的對自己說:青春無悔。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2
引起醫療糾紛的原因很多,其中經濟原因是主要的,患者要支付一筆醫療費用,而且需要家屬照顧又減少一個能賺錢的勞動力,個性是慢性病患者更加重經濟窘困;患者及親屬總以為醫院很會賺錢,醫護人員收入極高,他們完全沒想到醫院投資醫療儀器、設備和改善就醫住院環境窮盡醫護人員一生的發奮,醫者待遇低而且時常同醫院一齊感受面臨競爭生存壓力。當患者不幸時家屬以為是意外,總想著在醫院這塊“肥土”上啃一口以減輕自己家人因病的經濟負擔。
俗話說:隔行如隔山,患者及親屬對醫療相關知識不明白,即使是醫護人員認真講解后依然是一知半解,他們以為醫生和技術師一樣,工具壞了能夠修理好,人病了醫生也能如修理工一樣修好,卻不知道生命機體修復有其內在的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生命醫學科學是有局限的;或者說他們期望值過高,而許多疾病只能是改善、控制癥狀,往往不能如家屬所想所愿,對于一些預后極差的疾病如能坦然理解對患者來說是減輕痛苦、又減輕家屬的經濟負擔。每個生命都要面臨死神考驗,就連醫生自己都不可避免,劇中的丁祖望院長肺癌晚期坦然理解死亡,沒有掙扎走得安祥,所有的醫生都哭了,正因醫學無力與死神抗衡。
臨床一線醫護人員一向處于水深火熱中,常是手術一臺接一臺,病人一個個之后來,顧不上吃飯、上衛生間、從來沒能按時下班、自己的小病小痛顧不上請假去治療,也顧不上自己家里的病人,自己生病請假患者還說醫生怎樣會生病呢,好不容易熬到下班但是走不了,多么想停下匆匆的腳步,喝一杯涼開水坐在沙發上休息一會,但是業外人士幾人能明白醫護人員的發奮付出和艱辛,有些醫護人員無法堅持只好選取放下,能跳槽的趕緊跳,能躲開一線的趕緊躲,只要有一點縫隙可鉆就想盡辦法逃離夜班之苦。當看到劇中劉敏護士長自殺和聽到她的遺囑交代女兒千萬不能從事護理工作時我大哭一場,早些年從醫的理想己是今日的杯具,也沒有醫護人員愿意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樣高風險低收入行業。但是臨床一線醫護人員銳減是社會的隱憂,缺少醫生、護士誰來為健康保駕護航,多年后待我們退休又面臨疾病時誰來醫治我們。
期盼回歸本真良好的醫患關聯,政策給力促進醫患關聯和諧發展。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3
看了一遍《醫者仁心》,太多的感觸讓我無從下筆,但想寫點文字的沖動,卻讓我破例地再次瀏覽整個劇情。劇中的一切,似乎都發生在我的周圍:那一片片圣潔的白,一顆顆赤誠的心;手術室里,大夫爭分奪秒,病房走廊,護士一路小跑,醫者,應對無力回天的無奈和凄楚,應對謾罵毆打的隱忍和委屈,猶如一串串的“蒙太奇”,在我腦海中起伏交錯。此刻,我百感交集,卻不知道該如何整理自己的情緒-------
很少有這樣一種狀況,當應對共同的敵人時,同一陣營的兩個群體卻如此相互猜忌,充滿矛盾。然而,在中國,在中國的醫院,這種狀態卻無處不在。醫生和患者,本該為戰勝疾病齊心合力,相互配合,但現實卻讓人失望地心寒。醫生,早已不再令人仰慕,更不再神圣,他們已成為病人就診過程中時刻被提防的“奸細”和“隱患”,患者自我保護的心態被扭曲的放大,以致醫療活動中醫者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為日后可能發生糾紛的“呈堂證供”。
“跪下,給我媽跪下”,這是33集電視連續劇《醫者仁心》第一集里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臺詞。
這個下著大雨的晚上,在這家醫院,發生了太多的事情:
急診科護士長劉敏接到120的電話,車禍,至少五人受傷,傷員很快送到。一位出租車司機頭部嚴重損傷,腹部受創。一個孕婦昏迷,狀況不詳。孕婦的丈夫昏迷;
另一輛救護車里又抬下一個五十多歲的心臟病發作的低鉀婦女姚淑云;
一個出租司機送來一醉鬼倒在劉敏身上,吐了劉敏一身,就在劉敏去換件工作服的時候,患者姚淑云突然出現不適,等劉敏趕到已經太晚了,病人死去。
于是,一場杯具便拉開了序幕——
護士長劉敏,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在這樣的雨夜,她也該守在老公和女兒身邊,她也該盡享家的溫馨,但是……正因這個“但是”,敬業的她不得不承受接踵而來的奔波和勞累,柔弱的她不得不理解死者家屬“給我媽跪下”的恐嚇威逼。
我不知道,劉敏是否就應帶著那被吐的滿身污濁接觸其他病人,也認為病人的死亡與劉敏片刻的離開并無多大干系,但此刻,孰是孰非已不再重要,只要病人死亡,只要你是醫護人員,你就務必承受來自對方的發泄,此刻的醫者,更多的是充當一個被悲痛、憤懣、狂躁的患者親屬作為出氣對象的“橡皮傀儡”。看著劉敏護士長被死者家屬毆打,被強壓在地上聽憑對方喊著“跪下,給我媽跪下”的情景,我想起了前不久我院急診科X護士、某科孱弱的女主任被患者家屬打傷后,聲淚俱下的哭訴,我很迷茫,很困惑。是的,應對失去親人的悲痛,我們就應明白患者親屬們的過激,盡可能緩解他們的情緒,但是,這些整天顧不上家、顧不上孩子、甚至顧不上自己身體的醫生護士,他們為了病人,為了醫院,起早貪黑,隨喊隨到,他們的辛苦難道不需要明白?他們的委屈難道不需要傾訴?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4
去年年底《醫者仁心》熱播,無法預料該劇播出后輿論導向是加劇醫患矛盾還是提醒人們對醫護人員明白而減緩醫護人員工作壓力,該劇沒有直接謳歌醫者辛苦、任勞任怨、救死扶傷的白求恩精神,而是醫生在同患者戰勝疾病中幫忙克服種種困難,醫生同醫院一齊也面臨生存困難,因而比較真實的反映了醫院的醫療行為,以醫者真誠、真情仁心讓人們動容。
該劇幾個案例只有一個鐘立行主任救治的患者是成功的,是劇中刻意安排嗎?是不是為了彰顯從美國回來的鐘立行主任的醫療技術水平,這么高的死亡率令人望而生畏,又有哪一個患者還會到死亡率這么高的醫院去求醫用藥。生命是沉重的話題,與生命相背的死亡率令人觸目驚心,實際上醫學科學技術進步、先進醫療設備引進,很多疾病不再是疑難雜癥,診斷、治療明確,治愈率、疾病控制率是很高的,就算沒有美國回來的醫療專家,中國大夫一樣能救治患者。
如果說正面人物鐘立行主任形象可讓人理解,那么反面人物王冬醫生確實沒有人能夠理解的,醫生之間也許會有矛盾、也許會為了主任交椅亮出自己制勝絕招、也會在治療問題上各執己見,但是絕不會在沒有技術力量支持下以犧牲患者生命、以生命作為賭注去實施一個還沒有開展的手術,正因醫生也需要向社會展示自己的技術水平,正因醫生不是殺手而是生命援手,如果說醫院是領航的帆,那么醫生就是托起生命、承載生命之舟。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5
這部電視劇令我很感動,現在回想起來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外國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幫助中國抗日戰爭。最后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動人的事跡,使我受到了很深刻的教育。
故事的內容是:白求恩痛恨法西斯強盜,放棄自己的美好的生活,來到缺吃少穿的中國,給傷員治病,環境非常艱苦,隨時都可能被日本炸彈炸死。但他不顧自己的安危,冒死搶救傷員。他對工作極端負責任,他的醫療技術精益求精,治好了成百上千的傷員,老百姓和戰士都很敬佩他,毛主席說他是一個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上腥玖说ざ?,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我想,一個人要活的有意義,就應該像白求恩那樣關心別人比關心自己為重,做事就把事情做好,給別人溫暖,自己才會幸福,我要學白求恩的高尚品德,做一個利于人民的人。
醫學有關電視劇 觀后感6
利用假期時間,把《醫者仁心》看完了,
據說這是國內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第一部正面直擊中國醫療界困境的揭秘之作。
作為一個不愛看電視劇的人,談一點自己的看法,
應該說是一部成功的劇作,演員都是實力派,演技沒得說,但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拍的比較客觀,不回避問題,說真話,據說編劇是經過5年的深入多家醫院調查,與醫護人員交流,并大量閱讀艱深的醫學書籍寫成,正如劇中鐘立行教訓完那個記者對他說的:因為你不客觀!不管哪個行業,不管做什么,都必須有一個客觀的態度,必須尊重事實。
不回避問題,基本真實再現了目前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醫患矛盾:患者及家屬對醫學的不理解,職業醫鬧的鼓動,媒體輿論的帶有主觀傾向的不實報道,醫生的無助與糾結,醫院的瞻前顧后、息事寧人。一部電視劇不能解決問題,但只有正確的揭示問題,面對問題,才可能解決問題,一個和諧的醫療環境應該讓每個人都發出聲音:包括醫生、患者、媒體、管理者。
其實,對我最大的觸動不是這些,而是讓我重新審視了醫生這個職業,還有我自己。從進入醫學院到現在已近12個年頭,從一本本的厚厚的書,一次次的折磨人的考試,最后到一個個千奇百怪的病人,曾經充滿敬畏、膜拜的宣讀希波克拉底誓言,曾經滿懷理想,躊躇滿志的要做一個好醫生。然而,目前惡劣的醫療環境,病人的不信任,社會的不理解,越來越繁瑣無謂的工作,讓我越來越感到迷惘、彷徨,甚至懷疑自己的選擇,要不要繼續堅持下去。
也許我是心亂了。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要干什么。其實好多人都是這樣。
但現在我不這么想了,也許現實有那么多的不如意,但我們就處在這樣一個社會轉型期,這是我們不能選擇的,只有去面對。
有時候還是很喜歡當醫生的神圣感;
我也想起了還有一個詞叫“理想”,很遠也很近。
理想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去追求,去實現;而是它的存在,讓我們實現的過程變得純潔和干凈。
誠實地面對自己,面對所有的一切。
沒有發生的事情不要擔心;發生的事情一件件處理。
從今天起做一個堅定的人:不再為困境而流淚,不再為失望而妥協。
最好成為一個被人懷念的人……
關于劇中人:
鐘立行:醫術精湛,單純,正直,包容的心,也許不被人理解,但是永遠堅守自己的理想,保持真實的自我。
武明訓:在現實與理想中糾結,是個好領導。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就怕有些人當了官,只有官性,沒有人性了。
陳光遠: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即使你良心不壞,即使你有若干理由,堅守自己的底線,包括道德的和法律的。
江一丹:正直、單純、堅持,在是非面前不妥協,即使是自己丈夫;即使傷害過自己的人,也可以寬容。
丁海:特殊的家庭環境,有點叛逆,有點玩世不恭,會犯些錯誤,但是,是熱血青年,有理想,有追求,有正義。
劉敏:漂亮,敬業,單純,負責,一封絕筆信震撼了所有人,可惜,可憐,可嘆,但是,能讓我們扭曲的,只有我們自己的的內心。
王冬:確實就是一些這樣的人敗壞了我們,
徐達愷:醫藥代表,這是一個被嚴重歪曲的行業,如果跟醫生之間只是單純的朋友關系,會是怎樣?
林秀:雖然最后跟江一丹的對話,有一定道理,確實不同的家庭,不同的生活環境,造就了不同的人,但是這不是理由,人可以不聰明,但不要耍小聰明。
因為我們作為醫生,作為一群保衛生命的人,我們卻救不了我們自己的病人,那種無力感,真的是令人感到很絕望。這個世界上失去親人的不是只有你一個,沒有人殺死你的孩子,是疾病!是病魔!而醫生是站在人類生命的前沿,去拯救生命,是與疾病搏斗的人!你永遠沒有辦法明白一個醫生,失去他自己病人的痛苦,因為我們無能!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拯救生命!我請你相信我們:每一個醫生和你們所有家屬的心情是完全一樣的!一樣的!沒區別的!你知道嗎?一樣的!
每一個患者,我們都用盡最大的努力去搶救,無論是那些出現意外的患者,還是那些我們早已經知道無力回天的患者.眼睜睜看著他們離去時的心情,是你們這輩子、下輩子也體會不到的.
面對死亡,我們只能保持一種假裝地冷漠,這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自我保護,否則我們早就崩潰了.
有兩件事情,我愈是思考愈覺神奇,心中也愈充滿敬畏。那就是,我頭頂上的星空與我內心的道德準則.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顧念。
我將要尊重所寄托給我的秘密;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業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手足。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于我的職責和病人間。
我將要盡可能維護人的生命,
自從受胎時起,即使在威脅之下,
我將不運用我的醫學知識去違反人道。
我鄭重地、自主地并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