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事跡材料不是單純為其單位和個人評功擺好,而是為了鮮明地體現和積極宣揚一種特定時代所需要的精神。今天的小編給大家分享了2022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五篇,希望能幫到你。
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篇1
他,是黨的___大代表,海南省潭門鎮潭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王書茂。
潭門鎮,位于海南省瓊海市東部沿海。潭門漁民自古以來就在南海上耕海牧漁,生活全靠大海的饋贈,南海是他們心中親切的“祖宗海”。
王書茂18歲就跟隨父輩闖海。1985年南沙漁業生產恢復,王書茂是最早一批到那里捕魚的漁民,并主動加入海上民兵組織。
作為潭門海上民兵連副連長,王書茂對維護國家領海主權有著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他對我國南沙島礁的形狀、結構以及水文、氣象等情況十分熟悉,他不斷增強民兵連應急處突能力,時刻準備沖在南海維權第一線。
在南沙相關島礁建設中,王書茂主動請纓參與政府組織的開發,三代同堂建設南沙的事跡一時傳為佳話。
為國護海,他可以豁出命。1998年1月的一天,王書茂帶領民兵連運送物資途中突遇9級狂風,4米高的海浪擊打木船,他沉著指揮。漁船在海上漂了4天4夜,鬼門關前走了一遭。他說:“個人安危事小,建設島礁事大。就是把命丟了,也要把黨和國家交給的任務完成好。”
海上、岸上,他始終不忘共產黨員的職責。出海時,王書茂會毫無保留地指導青年人學開船、潛水、抓魚,帶領漁民兄弟共同致富。每遇漁民遇險,王書茂也總是第一個沖出來救人。據不完全統計,王書茂組織漁民抗擊臺風、開展生產自救120多次,救援漁民600多人次。
2013年,政府號召潭門漁民造大船、闖深海、捕大魚,在漁民們擔心投入資金太大顧慮重重之時,王書茂第一個站出來承包了一艘850余噸的鋼質漁船。近年南海漁業資源衰減,保護海洋生態意識增強,潭門上百艘木質漁船需轉產轉業,王書茂又帶頭將自己的兩艘漁船租賃出去,發展休閑漁業,帶領群眾探索致富新思路。
如今,潭門鎮的休閑漁業蓬勃興起,鎮容鎮貌煥然一新,特色民宿遠近聞名,海鮮餐飲店發展達167家。曾經默默無聞的潭門鎮已成為南海漁業文化旅游名鎮,年均接待游客量160萬人次。
2021年,王書茂被推選為潭門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60多歲的王書茂再一次帶頭為漁村群眾探尋出一條海水養殖業的新路,如今已帶動40多個漁民投資建設了33個工廠化養殖場,養殖的東星斑、東風螺行銷國內多個省市。
當選黨的___大代表后,王書茂廣泛收集群眾呼聲和建議。他說:“沒有黨、沒有南海就沒有我今天,我將繼續帶領鄉親們保護好我們的‘祖宗海’,發展產業,共同致富。”
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篇2
“我從小就看著外公外婆制作六堡茶,殺青、揉捻、干燥,每一個步驟都要很細致,做出來的茶才又香又耐泡。”祝雪蘭說。
以“紅、濃、陳、醇”及獨特的檳榔香聞名的六堡茶因產地得名,“茶船古道”舟來楫往的盛況至今為人津津樂道。坐落在海拔600米以上的山坪村,有著種植六堡茶的天然優勢。然而,曾經的山坪村并沒有因茶而興。山多地少的自然條件成為天然的掣肘,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山坪村一度成了自治區級貧困村。
2008年,祝雪蘭當選為山坪村黨支部書記,立志要尋找一條讓鄉親們脫貧致富的道路。
“第一件事,我想到的就是修路。”祝雪蘭說,有了路,產業才能發展。經過多方協調,她爭取到修路的項目資金,一條水泥路修到了村民的家門口。此后十幾年,修路、架電網,種茶、種八角,祝雪蘭一步一個腳印地打開了這個封閉的小山村。
如何讓通村水泥路變成“致富路”?祝雪蘭與鄉親們商量決定,還是要做“茶文章”。
傳承千年的六堡茶,有一套高標準的制作工藝。但山坪村各家各戶的制作工藝卻并不統一,茶葉質量參差不齊。一套好的制茶工藝,往往是鎮上一些家庭秘而不宣的致富“絕招”。
出生在“制茶世家”的祝雪蘭從小就浸在茶香里。看著村里漫山遍野的茶樹,她決定公開家里的制茶技藝。
“祖傳的手藝怎么能傳給外人?”想法初提出,便遭到家人反對,但祝雪蘭有屬于自己的堅持。
“產業要發展,單打獨斗當然比不上抱團發展,只有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的把產業做好。”祝雪蘭說。其實,理性考量之余,她還有著一份感性的熱忱,“作為一名黨員,我要永遠記得入黨時的初心。制茶是好路子,不把手藝傳給大家,我們村怎么走出這六堡大山?”
自家炒茶的平房成了“教室”,祝雪蘭辦起了“茶園講堂”。山坪村和鄰近村鎮的民眾都慕名前來討教,近千名茶產業從業者掌握了傳統制茶工藝,村落里六堡茶的茶香愈發醇厚。
山坪村六堡茶制茶技藝從此逐步推廣開來,村民種茶、制茶的積極性高了,增收致富的能力也增強了。2016年,山坪村成功脫貧。成熟茶園從10年前的300畝擴大到如今的2600多畝。2021年底村民年人均收入達2.1萬元,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3.8萬元。
“這10年,山坪村一點一滴的變化我都看在眼里。”祝雪蘭說,看著翠綠的茶山,她準備把茶文化、瑤族文化和旅游產業結合發展,開發“茶文旅”的新路子。
帶領著山坪村不斷孕育振興動能,祝雪蘭先后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2022年,祝雪蘭當選為黨的___大代表。
“這是一份榮譽,也是一份壓力,是對我十幾年來踐行初心的一份肯定。我要守著我的初心,繼續做好‘茶文章’,帶著山坪村繼續前進。”祝雪蘭說。
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篇3
“姐姐,我知道錯了,我會好好改。以后想買臺挖掘機,賺錢養弟弟……”
“我聽姐姐您的話,每天都堅持鍛煉和看書,每周都會給爸媽打電話報平安,我現在一直都遵規守紀,還有很多打算……”
這是一些曾經“迷途”的未成年人寫給一位檢察官的信。對他們來說,這位檢察官不僅有威嚴的一面,更有溫柔如“知心姐姐”的一面。她,就是黨的___大代表,重慶市大渡口區人民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四級高級檢察官梅玫。
2003年,梅玫考入大渡口區檢察院,開始接觸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參加工作不久后,一場庭審深深觸動了梅玫。當時,涉嫌搶劫的未成年人小何在庭審中失聲痛哭:“我不知道這是犯罪,如果知道,我肯定不會去干的。”
在堅持公平正義辦案的基礎上,能否為未成年人“多做一點”?梅玫說,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僅僅“就案辦案”遠遠不夠,需要做更多的事前預防工作,避免孩子走上犯罪道路,也幫助走錯路的孩子回歸社會。
為此,從2004年開始,梅玫和同事一起創立了“莎姐”青少年維權崗,探索辦案、幫教、預防、保護四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機制,編繪圖文并茂的《莎姐講故事》普法宣傳讀本,設立“莎姐”熱線、“莎姐”信箱、“莎姐”談心室等,讓“莎姐”青少年維權崗成為服務未成年人的“心靈港灣”。
2012年,未成年人小文為朋友“出頭”刺傷他人。小文為自己沖動的行為悔恨不已,背上了心理負擔,擔心以后難以在社會立足。梅玫牽頭組建了專門的幫教小組,請心理咨詢師為小文進行心理疏導。小文逐漸放下了包袱,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現在,他還不時與梅玫交流自己的近況。
一些未成年人喜歡給梅玫寫信,梅玫仔細回復每一封信,她還把這些信當作“寶貝”收集起來。“從來信中,我們能看到一個未成年人成長蛻變的過程。”梅玫說,每當從信中看到曾經幫教過的孩子的好消息,她就倍感欣慰。
隨著未成年人幫教工作的深入,梅玫意識到,除了針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莎姐”的工作觸角還可以延伸至受害的未成年人,以及普通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子女。
梅玫還記得,10歲女孩小麗來到“莎姐”談心室尋求幫助。因為受到犯罪分子不法侵害,這個原本開朗活潑的女孩出現幻覺,并有輕微自閉。梅玫心疼不已,請來心理咨詢專家為她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在每次治療時,梅玫都會給小麗一個鼓勵的擁抱。“姐姐,我好喜歡你,爸爸媽媽經常不在家,沒人像你這樣抱過我,我感到很溫暖。”最后一次談心結束,小麗主動抱住了梅玫。
梅玫說,從愛出發,認真辦好每一起案件,讓“莎姐”成為關愛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解決法律問題的知心品牌,一直是她努力的方向。
如今,“莎姐”青少年維權崗從最初的7人小組,擴展到重慶市三級檢察院共同參與,416名“莎姐”檢察官、1678名來自社會各界的“莎姐”志愿者充實到未成年人綜合司法保護隊伍中。
“我愿一直都做少年們心中值得信任的‘莎姐’檢察官,守護他們向陽而生……”梅玫說。
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篇4
醫者,懷懸壺濟世之仁心,行救死扶傷之仁術。
兒童醫院重癥監護病房,是重癥患兒生命“臨界之地”。在錢素云30多年從醫生涯中,長達26年守護在兒童醫院重癥監護病房,為一個個年幼生命托舉希望。
錢素云是黨的___大代表,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和內科教研室名譽主任,國家兒童醫學中心、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領頭人。
錢素云一直忘不了這一幕。一名叫小穎的12歲女孩因嚴重肺結核、真菌感染,同時出現急性肝功能衰竭等嚴重并發癥,在當地醫院治療了半個多月不見效,病情持續惡化,最后來到北京兒童醫院。當時,身高一米六五的女孩體重只有35公斤,最嚴重的時候全身上下插著8根管子。
作為小穎主治醫生的錢素云,每天和同事仔細研究小穎的病情變化和影像學特征,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閱讀文獻,調整呼吸機等儀器的參數……經過整整98天的精心治療,小穎奇跡般康復了。
1年多后,小穎的母親來到醫院,給錢素云帶來了孩子最新的照片,一個如花似玉、笑盈盈的姑娘映入眼簾。錢素云說:“看著孩子們帶著最純真的笑臉走出重癥病房,是我最大的幸福。”
1983年成立的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承擔著重癥感染、中毒、創傷、多臟器功能障礙等危急重癥兒童救治任務。在錢素云看來,重癥監護病房是其他臨床科室的堅強后盾,掌握高級生命支持技能是對這支團隊的基本要求。
北京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副主任劉珺說,兒童重癥監護專業風險高、強度大,孩子的病情瞬息萬變,一個決策可能決定一個孩子的生死,錢素云始終強調醫務人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過硬的業務水平。
近年來,為培養后繼兒科人才隊伍,錢素云還擔任首都醫科大學兒科系本科階段兒內科的開篇講者。她從“小兒科”實為“大學科”講起,讓學生們感受兒科專業的重要性和魅力,鼓勵大家投身兒科事業。
從課堂到病房,從模擬到實戰,錢素云的每堂課都是用心設計、精心準備;帶教時,她從來都是一絲不茍,有時寥寥數句、幾個問題,就讓學生臉紅、冒汗,感到自身存在問題和不足,產生強烈的緊迫感。
北京兒童醫院急診內科主任王荃是錢素云的第一個研究生,她對導師的執著、嚴格、果敢深有體會。
“錢教授帶教查房時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她總是要求我們無論做什么,都要關注每個細微的環節,不能浮于表面。工作中,她總能讓你有一種成就感,從而理解重癥醫學科對于生命的意義。她的每一個果敢的決策背后,都是出自對生命的敬畏和珍惜,這是讓我觸動最深的。”
從事兒童重癥醫學臨床工作以來,錢素云挽救了無數垂危孩子的生命,多次臨危受命奔赴各地處置各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參與災區救治行動,先后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好醫生”“最美醫生”等諸多榮譽稱號……
“黨的___大代表這個身份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有著30年黨齡的錢素云說,“作為一名黨員、一名醫生,我將一如既往專注兒科臨床中最迫切的問題,永葆初心,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人物風采事跡觀后感體會 篇5
“大國工匠的匠心連著共產黨員的初心,要求我在日常工作時精益求精、攻堅克難時敢于創新、培養新人時保持耐心。”洪家光說。
航空發動機被稱為航空器的“心臟”。一臺航空發動機的零部件數以萬計,是不折不扣的高精尖設備。洪家光的工作是為這些精密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研制專用工裝工具。從業20多年,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洪家光先后完成200多項工裝工具技術革新,解決340余項難題,練就了過硬的加工技能。
洪家光常說,他的成長得益于前輩工友的言傳身教。他給記者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剛上班第二年的洪家光發現,有40多年工齡的老師傅張鳳義喜歡天天穿個白汗衫來上班,下班后一看,襯衫上連個污漬都沒留下。“張師傅說,造發動機零部件時,哪怕是比頭發絲還細的東西掉進去,后果都可能會非常危險。嚴謹,是我們必須要遵循的鐵則。”
洪家光大受觸動。此后,他堅持每天擦拭車床三遍,切削碎屑必定清理得干干凈凈,衣著服裝也拾掇得整潔利索,時時處處,一絲不茍。
洪家光保持共產黨員本色,面對提高工具加工精度的技術攻堅,他主動請纓,沖鋒在前。當時的車床無法滿足加工要求,他便開始一項項改進,減小托盤與操作臺的間隙,改造傳動機構中齒輪間咬合的緊密程度;原有的刀臺抗震性不強,他就重做刀臺;小托盤與下面的托盤有間隙,洪家光就想辦法將小托盤固定……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范、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全國創新爭先獎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譽滿身的洪家光有機會選擇更安逸的工作崗位,但他卻始終堅持奮戰在生產第一線。“老一輩航發人的黨性與匠心點亮了我,作為一名黨員,我有責任把這份光和熱傳承下去。”
2015年,以洪家光名字命名的洪家光技能大師工作站正式成立。2018年,工作站成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目前有成員16人。近幾年,這個團隊已經解決了百余項生產難題,完成了84項技術攻關項目,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后輩匯聚到他身邊,以他為師。
為了讓工作室更好地發揮“傳幫帶、提技能”的作用,2021年,洪家光帶領團隊主動承接了研制敏捷工裝調試平臺項目。
為了彌補缺少實際研制經驗的不足,團隊請教了眾多專家學者,查閱了大量文獻資料。歷時一年,他們終于不負眾望,成功研發生產出功能更加綜合全面的敏捷工裝調試平臺。
“此前廠里沒有自己的敏捷工裝調試平臺,我們只能把設備帶到其他單位去改進、調試,費時又費力。現在我們成功將調試時間從2至3小時縮短到30分鐘。”洪家光說。
當選黨的___大代表后,洪家光對自己的要求更加嚴格了。他說:“這對我來說是榮譽更是責任。作為黨代表,我會把大家的期盼帶到會上。作為黨員航發人,我要始終不忘初心,以匠心鑄‘機’心,以恒心鑄重器,展現新時代航發人科技報國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