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
一部經典作品以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后感吧。千萬不能認為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小編帶來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1)
王婭生前致力于慈善事業30余年,通過甘肅興華青少年助學基金會資助西部地區多名貧困學生。當得知自己罹患胰腺癌后,王婭放棄使用昂貴的化療藥物,將名下唯一房產無條件捐出,用作助學。今年2月16日,王婭因病醫治無效去世后,又將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她的事跡感動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這些榮譽她卻再也看不到了!”王婭的“發小”陳海蘭輕聲說道,“王婭離開我們已經快10個月了。”12月2日,記者隨同陳海蘭從西青區中北鎮華亭麗園居委會領取了王婭去世后所獲得的榮譽——第六屆天津市道德模范證書、獎章、獎杯和綬帶。
記者再次來到王婭生前居所時,門上還貼著過年的春聯。打開房門,記者看到,屋內的衣架上還掛著王婭的`衣服,廚房的灶臺上還放著她生前用過的粉色水杯,這一切都像是在等著主人回家,只有臥室內的臺歷上“定格”在了今年2月,再沒有翻動過。
陳海蘭向記者介紹了王婭生前手機里和友人的一些往來信息,其中一條信息的內容是,在她彌留之際,有朋友想去看望她,卻被她婉拒了。“你們好好過春節,千萬不要到我這來,你一定得答應我,我這挺好的,放心吧。我病了,讓大家都沒有過好春節,心里已經過意不去了,千萬不要再來了。”陳海蘭說,王婭總是這樣,任何時候都在替別人著想。
在她生病期間,有受資助的學生也發來信息,想要給王婭寄一些特產,王婭回復說:“心意收下了,但是不能收你家鄉的特產。請轉告學子們,我只希望你們都有出息,希望你們對社會有貢獻,并把愛心傳遞下去,相信你們能做到。”
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
白瑞剛告訴記者,甘肅、青海、河南、四川等地的19所助學定點學校為好人王婭投了票。“各個學校從老師到學生都被王婭的事跡深深打動著。雖然她生前為人低調,但是我們要懂得感恩,要把她的這種大愛展示出來,傳遞下去,讓王婭精神帶動更多人!”白瑞剛感慨道。
白瑞剛說,受到王婭助學事跡的感召,越來越多的人主動聯系基金會,資助貧困學生上學。讓人感動的是,陳海蘭將王婭生前留給她看病的10萬元也捐給了基金會。王婭資助了7名中學生和5名大學生,其中有3名學生在天津上了大學。今后還會有更多貧困地區的孩子受到王婭的資助來天津上學,因為這是王婭生前的心愿!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2)
今天,我在電腦前靜靜地看完了《2012感動中國》。里面有許多令上千萬人感動的人物,觀看時,我的情緒也在不停的變化,時不時的落淚。《感動中國》一共介紹了十位令人感動的人,其中有堅守藏區十二年支教的胡忠、謝曉君夫婦;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的吳孟超;托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一位無比鋼琴師——劉偉。
劉偉十歲時就失去了雙臂,但這并沒有將他打垮——他在殘奧會上獲得了兩枚金牌。充滿希望的他似乎就快離夢想不遠了。可是,厄運并沒有就此結束——一場重病讓他不能在劇烈運動。希望又一次破滅,劉偉似乎快絕望了。但令任何人都沒有想到的是,劉偉又重新站起來,開始學習鋼琴,20歲就能達到專業七級的水平!劉偉的事跡震驚了世界,他向世人證明:中國人永遠志不殘!
看到他能夠重新站起來,我很高興,同時又想到了自己。我雖然不殘疾,但我也不能做到這樣。想起我因為自己一點小小的食物就放棄,想起我因為一句話就失望,就覺得這真不應該。既然我的身體無殘缺,又有什么理由就可以這么輕易放棄呢?
當我感慨萬千時,耳邊響起了劉偉的頒獎詞:“當命運的繩索無情的'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的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3)
年過古稀未伏櫪,猶向蒼穹寄深情。87歲的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孫家棟。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的王鋒。三十六年,絢爛了兩代人的童年的江西省宜春市奉新縣澡下鎮白洋教學點教師支月英。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靜待收獲的時節。耶魯大學畢業大學生村官、黑土麥田公益聯合發起人秦玥飛——一個個感人的事跡,一幕幕動人的畫面。催人淚下,發人深省。《感動中國》,感動了你我。
時常聽到有人感嘆:人心不古,世風日下。社會現實真的是這樣嗎?生活中有太多的浮華與誘惑,在這個充滿著物欲橫流的社會,很多東西讓人迷失了方向,使人生的坐標發生了傾斜,而恰恰是《感動中國人物》讓我們的內心得到了極大的震撼和洗禮,敲開了我們曾經重重包裹著的虛偽外殼。《感動中國人物》用自己的真實行動和實際力量,詮釋了對祖國、對社會、對人民應有的責任和擔當,用自己的感人故事帶給了我們強烈的心靈沖擊。讓我們為昨日的貪圖安逸而自責;為曾經的牢騷滿腹而羞愧;為過去不思進取、安于現狀的生活而悔恨;為一味索取、不懂回報的行為而難過。
其實人的一生不一定要做出多么驚天動地的事情令人感動,而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一些細小的事情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
我們公司的離退休老人吳阿姨,平時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為省倆錢徒步去高余買便宜的菜吃,而每次捐助慈善的錢款總是最多。為人溫和,不善言語,是吾輩學習的.楷模。我知道,在她的心里,沒有勢利功名,就因為她有顆善良的心。雖然她已離去,但是她所做出的一切確實在始終感動著我們。
我們的煉鋼廠領導暴雨天義務將爺孫倆送至家屬區,他只說:請相信我,我是個干部,我父親和您差不多大,我也是鋼廠的。看著那真誠的目光,老人相信了他。這就是煉鋼文化的真實寫照: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每個月都為30年以上工齡的老同志慶祝生日,并且公司領導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到場,賓館的領導親自安排并同所有服務員為老同志唱生日歌,為老同志敬酒、送蛋糕。心系職工的好領導,世界上最華美的語言,也表達不出我對您們的敬意!
為了觀察身患糖尿病的母親病情的異常,堅持每天給母親洗一次腳的二煉鋼的趙濱,無論早晚,始終如一。充分詮釋了“子欲養而親還在,你養我長大,我陪你到老”的中華美德的精髓。
看到公路拐角由于損壞突起的水泥塊導致多輛車輪胎報廢,而義務犧牲半天的時間修好路面的石灰車間的馬兵。為喜歡跑步的朋友統一免費印制襯衫,積極響應“運動煉鋼”的倡議,形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贈人玫瑰,手留余香。
撿到萬元的錢款,義無反顧的上交,絲毫不動心的煉鋼員工夏廣玲、葛曉芬,她們用行動告訴我們,在那一刻,她們俯下身拾起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送還的,是一顆至純至美的心。 拾金不昧煉鋼人的真實寫照。
提工資時發現自己的工資折上多了2000元錢,主動向車間反映情況,把多余的錢上交的一煉鋼精整班的楊勇。自食其力字字鏗,踏實掙錢聲聲鏘。
利用下班時間清理垃圾,粉刷墻壁,沖洗地面,種植各類綠色植物,一點一滴的改變著自己的工作環境,既讓人尊敬又讓人感動的三煉鋼泵房的幾位快退休的老同志。在崗一分鐘,干滿六十秒。致敬煉鋼老同志。
看到雨太大水太深,下了班的職工無法去候車點,用自己的私家車往返多次將員工無償送至候車點的李主任,聽到稱贊,只淡淡一笑:區區小事,何足掛齒。舉手之勞,讓人敬佩。
平時為了幾分錢的紅包爭執個面紅耳赤,而在真正的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付出的華邁跑團的朋友們(繼煉鋼廠“運動煉鋼”之后部分愛好跑步的朋友自發成立的跑群),紛紛為煉鋼職工的12歲重病的孩子義務捐款;為軋鋼廠病危的職工義務捐款。在那一時刻,跑友們不分車間,不分你我,只是說:我們都是石橫特鋼人!真正體現著鐵肩擔道義的責任!
常年參加無償獻血,只要有機會就去敬老院做義工的朋友——還有很多很多。
這些都是真實的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故事,每一件都令人感動,這一件件小小的感動不斷的影響著我們身邊的人。我們要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為榜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塑造高尚的美好心靈。
石特公司、煉鋼廠以海納百川的博大胸懷培育了我們,公司文化、煉鋼廠文化潛移默化地激勵著、影響著一批又一批的人,使我們身邊的感動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似涓涓溪流,不斷的閃耀著,一直向前延續著。感恩石特,感恩煉鋼。我們每個人都是石特公司這艘巨輪中小小的一環,愿與她同呼吸,共命運。我們無以回報,只有更加努力的工作,奮力的拼搏,不斷的進取,無私地奉獻,續寫出更加美麗的篇章!祝愿石特公司的明天更加美好!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4)
觀看了感動中國,我為之震撼,為之動容。他們不愧為我們國人的道德模范,是我們工作的楷模,是我們踏上奮進道路上的航標。
劉偉——一個無臂男孩,他那堅韌不拔的毅力時時激勵我。他這樣說過:“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沒有摸不到的巔峰。生活和學習中,遇到點困難,我有時都想退縮,現在看來,其實世界上并沒有什么難事,只是自己懶惰、沒有戰勝困難的勇氣!
在去四川藏區福利學校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胡忠看了一篇關于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道后,動了支教的`念頭,來到交通不便的四川藏區教學,3年后,謝曉君帶著3歲的女兒也來到這里。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不是不孝順,而是為了讓更多的人長大了,能更好的回報社會、孝敬父母!
他們的事跡都是普通的,積微小成偉大的事業。我們都在細小處體會到偉大的人格,現在的我們越來越希望在平民之中發現感動,發現人物,發現人才,而“草根”情結應該是我們共同所珍藏的,小人物的力量雖然微小,但是給全社會帶來的一種示范卻是影響深遠的!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5)
今天下午我們看了每年一次的《感動中國》,一共有10位,這10位之中,總會有我最崇拜的一個,那就是王鋒。
王鋒是一個勇敢,善良的人。
有一天晚上,因為電動車斷路,著起了大火,大火很快撲滿整個地方,那時是在一樓發生的火災,當時在一樓正熟睡的一家四口很快就被吵醒了,發現已經著火了,王鋒趕緊起來先抱著女兒出來,把女兒安定好后,就迅速的沖了進去救出了妻子和兒子。他們都跑到外面的時候,王鋒發現當時還有二十多個人在房子里睡覺,他就立馬沖了進去,當時的妻子并不感到吃驚,因為他知道王鋒性格,王鋒一生幫助別人,就是他的高興。
熊熊燃燒的火焰已經到了二樓,王鋒使勁敲門,一口氣救下了整座房子的人,人們都安然無恙的跑了出來。可王鋒出來時,全身已經烤焦,一身黑,頭發已經燒沒了,衣服也少破了,這時,救護車匆忙的趕到,到了醫院后,一檢查,發現他百分之九十八的皮膚都已經燒傷了,而且非常嚴重,他的舅舅把照片發在了網上,不過幾天,就有很多人捐款,總共捐了二百多萬,王鋒也做過上4次的手術,花了很多錢做手術。最后可以確定病百分之百的好了,皮膚和肉正在恢復。
可是,厄運來了,王鋒在病床上無力的'揮了揮手,可誰知道這是最后一次了。第二天王鋒的病情突然大度轉化,過幾天后,便離開了人間。有很多人為他傷心流淚,捐款的人為他沒有留在世上也傷心。
根據我的實際生活吧,那我也是基本做到了,但遠遠不夠他的好。第一我沒他做的那么用心,心里卻是要救別人,并沒有想要什么回報,我幫人的時候,有時候會想別人的一點回報,而王鋒卻一點也沒有,他在大火之中只想著救人。從中我也感受到了做人要有愛心,別人遇難可以捐款幫助。
這次的《感動中國》讓我懂得了不少的的道理,我以后也要當一個下個王鋒一樣的英雄,樂于助人,無私奉獻。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6)
2020年的春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春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爆發使你們不得不離開家人、告別家鄉,加入這場無聲的戰斗。
我要感謝你們。疫情防控,迫在眉睫。是你們用務實的行動,為愛逆行,守護城市,溫暖人心。是你們秉著救死扶傷的初心,毅然寫下請戰書,無私奉獻,不計回報。是你們承著高度的責任感,用自己的力量守護著這萬家燈火。請讓我說一聲:“謝謝你們!”
我要贊頌你們。是你們讓我明白,現在安定生活的背后竟有許多默默無聞的英雄。是你們讓我認識到人生的意義,那就是奉獻。是你們用行動踐行了“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這十六字方針。你們就是生命的逆行者,在無數人選擇離開的'時候,你們卻挺身而出。你們是人民的脊梁,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你們如戰士般出征,告別愛人挽留的話語,告別孩子眷戀的眼神,告別父母疼愛的話語,去支援一線,加入這降魔除災的戰斗。請讓我說一聲:“加油,你們是最棒的!”
我要成為你們。看著電視新聞上對你們的報道,我知道了責任就是全力以赴而不是盡力而為我也更加堅定了自己的理想。我會好好努力,堅持下去,即使前路未必是光明坦蕩,但也一定充滿無限可能。
夜深了,窗外星光點點,每個人的努力就如同天上的一點星光,雖看起來微不足道,但聚在一起就會迸發出驚人的力量。我也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疫情總有一天會過去,陽光也會透過狹縫照進每個人的心房。我要向你們致敬,現在我雖無法追隨你們,但我的心始終與你們同行。加油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逆行者們!
關于感動中國人物觀后感(篇7)
今天看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給我很深的感觸。每一個時代的頁碼上都站著一位我們的主人公,往下一頁傳遞著“信”與“真”這兩種質地機器堅硬的情懷。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情感更是彌漫著一絲真情的氣息。深深呼吸一下,似乎它就深入到每個人的心坎里,沁人心脾,久久回蕩著。
“面對一千度的烈焰,沒有猶豫,沒有退縮,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帶血的腳印刻下你的無私和無畏。高貴的靈魂浴火涅,在人們的心中永生。” 咀嚼著主持人對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的河南南陽的救火英雄王鋒的頒獎詞,頭腦里閃現著那一幕幕畫面:“從火場救人、使鄰居無一傷亡、自己卻幾乎被燒成‘炭人’的王鋒,雖說是瞬間壯舉,但是背后一定有原因。這些平民中的英雄,平時泯然于眾人,而經年累月給人帶來的感動看似平常,但危難時的壯舉,仔細想想卻是常人很難做到。我們每個人都要有隱形的翅膀,發揮出自己的能量,創造奇跡。我想,真正的感動,的確傷感,可是它補心,并且化作繼續前進的`信心和勇氣。有時候,感動讓人脆弱,因為它能碰觸你內心里最柔弱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時候,感動讓人堅強,因為當你看到身邊還有那么多人善良堅強的活著。你,也就有了更多向前的勇氣。這――正是感動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