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
由觀而引出感,這開頭部分就好比一條醒目的標語或引子一樣,先交待清楚看了什么影片,有什么感想。一般來說,觀后感要求簡明扼要、開門見山,千萬不要繞圈子、賣關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語氣概括地說出感受。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1
他,是一位學者。16年間行走xz50萬公里路,收集1000余個物種,4000多個樣本,4000萬顆種子。
他,是一位師者。積極為xz的高等教育努力奮斗,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第一個”。第一個申請到第一個生態學博士點,培養了藏族第一個植物學博士,帶出了xz第一個生物學教育部創新團隊......
他,是一名共產黨員。盡管33歲已是一名副局級干部,但在收到了復旦生命科學院教授陳家寬伸出的橄欖枝之后,毅然決然地放棄所有地位和待遇,甘心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學教授。
他,就是植物學家鐘揚教授,一位腳踏實地,仰望星空的“追夢者”。
一位信念過硬的追夢者。從他作為中組部第六批援藏干部那一刻起,堅持在氣候環境惡劣的雪原艱苦跋涉數十萬公里,十多年如一日地收集植物種子數千萬顆,為國家的種質資源庫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也為世界種質資源庫填補了缺少xz種子的空白。
一位政治過硬的追夢者。始終以“只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做”作為自己的信念,忍受進藏的高原反應,沉下身,靜下心把在復旦的科研成果帶到xz,帶到祖國教育最需要的地方。始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擔當、“十年磨一劍”的精神、“不乘涼也甘栽樹”的善舉,甘心放棄所有職級待遇來到復旦大學做一名普通教授。扎扎實實地多做,做好為祖國邊遠民族地區的教育基礎、利長遠的事。他是真正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她的每一寸土地,他用自己的一次次行動,取得的一個個科研成果,踐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
一位作風過硬的追夢者。始終把建立祖國的生物“基因為國家和人類儲存下綿延后世的豐富“基因”寶藏放在心中,始終把xz人民放在心中。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業中,提升自己的政治站位,不斷完善自己,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然而,生命的高度絕不只是一種形式。當一個物種要拓展其疆域而必須迎接惡劣環境挑戰的時候,總是需要一些先鋒者犧牲個體的優勢,以換取整個群體乃至物種新的生存空間和發展機遇。”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砥礪奮進不忘初心,匠心筑夢不負韶華。雖然鐘揚走了,但精神還在。我們應該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繼續為祖國的各項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一份力量!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2
善夢者才杰出,打開有關鐘揚的有關新聞,看到鐘揚的相片,一幅笑容燦爛的模樣,感覺和藹可親,給人一種正能量的感覺。
今天我們10多個黨員在黨團活動室一起重新感受鐘揚教授的對事業,對國家,對科學的熾熱。不是杰出者才善夢,而是善夢者才杰出。"他堅持16年學術援藏;他在復旦大學任教17年;他是最會講段子的科普達人;他是15歲那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大學生,33歲就已經是副局級,卻毅然放棄所有的職級待遇,做一名普通的大學教授;他始終認為干事比名份重要。他說,人活在世上就要做事,做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為社會做事,為時代做事,就是最大的意義。他還說,人生沒有絕對,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個年齡段該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負你的人生".他的故事還很多很多……在觀看視頻的時候,再次聽鐘揚老師的事跡,又一次震撼感動淚目,鐘揚老師對國家、對事業、對科學深沉的愛,成為他勇攀高峰、教書育人的原動力。他用有限的生命和時間,實踐著偉大的理想和目標,追夢、拼搏、奉獻,鐘揚老師用他的一生詮釋了優秀共產黨員的初心,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勇于開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獻!
何以談夢,何以談追夢?"人生沒有絕對,不必等到臨終才來回首自己的人生,只要把每個年齡段該干的事都干了,就不負你的人生。"的確如此,有時我們總是想得太多了,覺得還有很多事都沒做,有時候,會為每天重復的工作,而感到迷茫,似乎看到一眼就能望到盡頭的人生…看看鐘揚,才讓自己恍然大悟,我們總是擔心得太多了,卻忘了我們應該在我們這個年齡段把該干的事給干了,就不會辜負我們的人生。
鐘揚老師的專業是生物信息學,但是他的研究并沒有局限在這一領域,他的思考方式非常靈活,而且非常重視野外研究,他多次前往西藏就是最好的證明。
追夢,鐘揚同志愛國,愛他的每一片土地。他的追夢故事感染了他身邊的人,同樣也感染了你我他。而作為一名基層學生干部的我們,我們也可以把我們身邊的每一寸土地當作自己心愛的事業,用心為學生做事,為民謀幸福,也許我們會遇到困難,但只要我們的心扎在這里,就能把事情干好,雖然我們有時候不能很好的權衡工作和學習之間的關系,但只要我們找到合適的方法,相信同學總會理解,也能明白我們所做的一切,因為我們給同學樹立了很棒的形象。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3
著名植物學家、復旦大學教授鐘揚因車禍意外去世后,他的遺孀張曉燕教授日前捐出賠償金138萬元,成立“復旦大學鐘揚教授基金”,用于獎勵滬藏兩地優秀師生。
作為一個新時代知識分子的楷模,復旦大學的鐘揚教授的先進事跡正為越來越多的人所傳頌。鐘揚之所以偉大,不僅僅因為他有著令人稱道的品德、堅韌不拔的意志和淵博的學識,更因為他是一位偉大的播種者。鐘揚教授不畏千難萬險,不惜深入高原,只為研究“種子”而來,這是他心中的“大事”,他曾說過,“一個基因可以拯救一個國家,一粒種子可以造福萬千蒼生。”,真是這一份堅守,鐘揚率領他的團隊在世界屋脊收集了上千種植物的4000萬顆種子,培養了第一個藏族植物學博士,為西藏大學申請到第一個生態學博士點,實現了西藏大學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零的突破。
在他身上有太多的品質值得我們學習:鐘揚的一生,就是種子的故事,他淡泊名利、無私奉獻、醉心科研,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了黨和人民,全心全意地融入到了援藏事業中去。正如他心中吶喊的那樣,“只要國家需要、人類需要,再艱苦的科研也要做!”十幾年的援藏生活,他很少陪伴家人,只為填補西藏的生態學植物學空白,為帶出一支留得下的學術隊伍……對于生命健康、物質品質、妻兒老小、學術成果顯示等等,他都置諸腦后,用53歲的生命,做了別人三輩子才能做完的事情。
種子是具有奉獻精神的,種子又是頑強不屈的,不管經歷什么樣的風吹雨打,依然能夠迎難而上,笑對風雨。“領取一粒種子,種下一片希望”,“復旦大學鐘揚教授基金”的成立,讓鐘揚教授的理想與愿望得以延續,他的先進事跡“宛如一顆璀璨的“指明燈”,照亮著前行的道路,“種子精神”也必將深深活在了每個人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孕育成千千萬萬顆“種子”,一同支撐起中國的脊梁,為了中國夢的早日實現,注入自己的一份心力。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4
如果說蒼蠅和老虎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有些灰暗,那么鐘揚這樣的同志就是我們的色彩繪畫師。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建設道路上,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都是中華民族屹立起來的基石,而那些在平凡的生活中作出不平凡的貢獻的人,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支柱。他們用自己平凡的雙手創造出不平凡的世界,用自己初心和民族氣節澆筑華夏兒女的靈魂,他們是永不逝去的偉人!
在鐘揚同志的記錄片中,記錄了鐘揚同志為了祖國科研和教育事業忘我耕耘、播種未來的事跡,宣揚了鐘揚同志的崇高精神和他作為一名優秀共產黨員、優秀知識分子的時代風采。有人用“瘋子”、“戰士”深深刻畫了鐘揚同志對科研的堅守和付出,他用了整整16年的時間,不忘初心的走著自己的追夢路,成果豐碩、贊譽頗多。然而他并不追名逐利,更是傾注心力去關心國家、社會的發展,關注專業學科的建設及人才的培育。他是“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最好的踐行者,也是“兩學一做”學習的標桿和榜樣,鐘揚精神也正是我們需要弘揚、學習的新時代精神。雖然他走了,但他的學生、他培育的每一粒“種子”,在他的用心澆灌下,早已經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相信他們一定會攜帶著鐘揚同志的精神和夢想,奮力前行、開創新時代的美好未來。
色彩的多樣在于初心不改,只有純潔心才能畫出最美的畫卷。堅持黨性純潔是鐘揚同志給我們樹立的良好榜樣。在入黨誓言里我們莊嚴宣誓,我們說過我們愿意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可總有人接受不了黨和人民的一切考驗,在社會主義道路上越走越遠。而鐘揚同志的事跡又為一些迷茫的人指明了方向,點亮了航海的明燈,為大家保駕護航。堅持一心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黨的宗旨,我們要堅信黨的根基在人民、黨的力量在人民,我們要牢記我們的初心是為人民謀幸福。
鐘揚同志是一個造船人,一位揚帆者,而此刻同行人愿意繼續推動他的夢想,而更多人會從他的信仰中汲取精神力量,成為真正關注人類命運的工作者。鐘揚同志在植物學研究中不畏艱險,在西藏建設中矢志不渝,他的一生充分展現了一位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矢志不渝一心為公的優良作風。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1
鐘楊感動中國觀后感5不忘初心的追夢人。“我有許多夢想,它們都在遙遠的地方,為了夢想,我獨自遠航。”這是鐘揚同志生前說過的一句話。參加工作這么多年來,他一直初心不改,堅守最初的夢想,努力、奮進、拼搏……在追逐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中,克服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這既包括生活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的,比如:艱苦條件、高原反應、病痛折磨、遠離家庭等等。每個人在最初的時候都曾有過夢想,但是不排除有些人在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大潮中,因為某些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背棄了理想信念,喪失了自我,像失去航向的帆船在海上流蕩。逐夢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但是能夠不斷地戰勝挫折、堅守夢想則是需要勇氣和智慧的,鐘揚同志做到了,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不忘初心、堅守夢想、敢闖敢拼”的人生智慧,這是值得今天我們廣大共產黨員乃至億萬普通民眾深刻學習的。
放棄小我的擺渡者。鐘揚同志是一個老師,是一個用生命支援西藏大學發展、全力培養少數民族學生的好老師。對于很多人來說,鐘揚同志既是他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良師、益友,也是他們事業發展的精神支柱。他帶領學生們克服了種種困難、度過了種種難關、實現了種種科研夢想。多年來,他穿著舊牛仔褲、背著舊書包,不舍得給自己多花一分錢,卻自掏腰包給藏大師生至少幾十萬的扶持。可以說,他是在用心血澆灌西藏人才花朵,他幫助西藏大學申請到了西藏第一個理學博士點,為藏族培養了第一個植物學博士,帶出了西藏第一個生物學教育部創新團隊……可能很多利己主義者還在想方設法損人利己的時候,一直不顧自己的安危冷暖的鐘揚同志帶著對國家、社會、藏民、學生的愛,永遠地離開了那片他熱愛深沉的土地。回顧他的一生,用生命擺渡了多少人到達夢想的彼岸!
永駐心田的活種子。鐘揚同志不僅在西藏被眾人熟知,就是在上海,也有很多中小學生認識鐘揚。他是最受歡迎的明星專家、“科學隊長”,常常擠出時間辦公益科普講座,甚至客串講解員,他的實驗室也一直對中小學生開放。走在上海自然博物館,近500塊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經他親自修改、反復斟酌。他參與了上海科技館、自然博物館的籌建,并作為學術委員會成員義務服務17年……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鐘揚雖然走了,但是那顆名叫“鐘揚”的種子必將在億萬中國民眾的心田里生根發芽,激勵著大家在追夢的路上勇往直前、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