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感動中國》觀后感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打造的一個精神品牌欄目,由中央電視臺新聞中心社會專題部活動直播組承辦,每年元宵節前后推出,已經連續舉辦多年。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感動中國》觀后感1
“有一種溫暖,不需要語言,就能傳遞,叫感動; 有一種力量,不求驚天動地,卻足以令人震撼,叫感動。”這句話已經不止一次聽到了。每年學校組織觀看《感動中國》時,我的心靈在震顫,眼淚在流出。
《感動中國》是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最重要的人物評選活動之一。節目中的人物雖然平凡普通,卻給人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指引。這些優秀人物身上充滿了十足的正能量,他們勇敢、善良、擔當、堅強,是中華兒女的優秀代表。
提起“執著”與“奉獻”兩個詞語,記不清老師們在課堂上,講過多少次了。在老師的講解幫助下,朦朦朧朧的懂得了它的含義。然而今天,支月英——一位在大山深處教書育人36年的深山女教師,讓我懂得了什么叫“執著”、什么叫“奉獻”。邊遠山村教師奇缺,支月英老師十九歲就不顧家人反對,遠離家鄉,只身來到離家兩百多公里,離鄉鎮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學,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師。36年來,支老師堅守在偏遠的山村講臺,教育了大山深處兩代人。這就是執著!這就是奉獻!
“姐姐”、“媽媽”、“奶奶”這一生活中對最親的人的稱呼,在山區孩子們的心目中,有著于不同于一般人的含義,“她”是學生們內心對支老師最好的心意表達。支老師無論刮風下雨、結冰打霜,像自己親弟弟、妹妹、親生孩子一般對待每一位學生,墊付學費、購買學習用品。她的行為溫暖了每一個人,感動著每個人。也激勵著人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從平凡做起,努力工作,為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力量凝聚更多的正能量。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從“支姐姐”、“支媽媽”到“支奶奶”,支老師就是一支山村紅燭,照亮山村一代又一代孩子們的燦爛笑臉。閉目靜思,支老師的身影漸漸變成了我們身邊老師們的身影,他們也像支老師一樣默默奉獻著自己的一切,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極其平凡的工作,教書育人,幾十年如一日,為了學生,老師們放下了家中的急事、忽略了自己的子女,顧不上自己的老人,起早貪黑,跑廣饒、回東營,日夜操勞,辛勤工作。用他們的實際行動感染教育著我們。今天,我們被榜樣感染,明天,我們將成為更多的榜樣,成為一枚枚閃亮的中國名片。
《感動中國》觀后感2
這么多年來,我還是第一次有機會觀看《感動中國》,看完后被里面每個人物的事跡所感動;他們感動著你,我,他,感動著中國的每個角落。
其中令我最深刻的被稱為“信義”兄弟的孫東林、孫水林他們,為了不拖欠農民工的工資,心里老是想著農民工一年到晚在外打工也是夠苦夠累的,所以就迫切希望在年三十前將工資發到每一個工人的手里,讓他們都可以過上一個開心快樂的新年。他們為了心中的那一份承諾:必須發放工資到農民工的手上!可惜天不佑善,在他們趕回武漢的途中,孫東林一家五口在車禍中不幸遇難了。他的弟弟孫水林為了完成他哥哥的遺愿,強忍著悲痛,連夜趕了五十多個小時的路,回到家鄉發放工錢。但是民工的工資單大部分在孫東林遇難的時候已經遺失了,他只好跟農民工說:“工資單已經遺失了,大家就憑著良心領工錢吧,你們說多少我就發放多少!”
但是,發放工資才發現,他照他哥哥孫東林預備的26萬元還不夠,他和他母親二話不說,補貼上了7萬多元,才讓60多名農民工都如愿的領到了自己的工資。這一刻,孫水林才放下了心頭大石,也讓“新年不欠舊年錢,今生不欠來生債!”這一份真摯的承諾得以實現。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高尚的道德和信義,我們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我也是一名農民工,也嘗試過讓老板拖欠克扣工資,我想發生這種事情不單只我一個,相信身邊一些人也曾經遇到過!不妨對比一下,這些堆著慈善的笑容,而心里掛著黑心的某些老板們,你們知道“信義”兄弟了嗎?知道什么是道德,什么是良知了嗎?大家也清楚,現在很多企業和工廠都出現了用工荒,希望他們都學學“信義”兄弟,將農民工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亦希望每一個老板心里都有像“信義”兄弟那樣的一份真摯承諾,更希望你們這些老板知道他們兩兄弟的事跡后,心里跳動的不再是一顆漆黑的心,而是一顆紅色的心,一顆感動中國的心!!!
愿像" 信義" 兄弟一樣的事跡遍布祖國的大江南北,讓我們都生活在動感的氛圍中;感動,中國!!中國,感動!!!
《感動中國》觀后感3
感動是什么?感動就是對生命之美的關注,就是對靈魂之美的悸動,就是對剎那間永恒的希冀。無法預定,無法奢求,但總是在不經意的一瞬,悄悄觸動你的心靈。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然而,在多日的匆匆中,心靈因為生活磨礪而變得堅硬,不再如過往一樣細膩,而漸漸冷漠,習慣了這樣高速運轉的世界,不愿停下腳步去傾聽心靈的聲音,更不愿意去回味感動帶給心靈的慰藉。曾經,我似乎也忘記了感動的滋味。
今天我驀然回首,翻閱著自己的繁雜心靈……期盼已久的《感動中國20__頒獎典禮》終于在20__年2月8日晚在中央電視臺一套播出了,認真的觀看了頒獎典禮全部過程,幾度眼眶濕潤。獲獎者,有為了國家核潛艇研制而隱姓埋名的英雄;有幾十年自己拾破爛,從沒有穿過像樣的衣服,卻把錢給了那些需要上學的孩子的老人;有的為親人、為他人平凡的付出而忘我,在平凡中堅持,成就了不平凡,感動了華夏兒女。這些人在平凡不同的崗位上,他們堅守著一個信念,“愛祖國,愛他人。”這種愛在他們的堅守中不是一年,不是一時一事,而是幾十年如一日,是全部的心血,全部的愛。
他們雖然很辛苦、很累,但是他們卻充滿著微笑來到頒獎典禮舞臺上。他們給國家、社會、他人帶來多么大的正能量。觀后心理暖烘烘的。熱乎乎的。想一想自己、看一看周圍很多人,有時為了自己的利益不顧他人,在這些人的事跡面前,真應該好好想一想今后怎么活著。
看著這些感動中國人物和他們的英勇事跡介紹,看后我非常感動,心情有些澎湃也有些激動,眼淚也是不由自主的流了下來,他們的事跡值得我去學習和深思。正是有了他們舍己為人的無私奉獻精神,才使我們現在過上了幸福安穩的生活,世界上母愛是最偉大最無私的,母親默默的付出只為能夠讓孩子過的更好,她從未想過你能回報她點什么,她的一生都在為你擔憂和操勞,從來不會抱怨“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母親……媽媽我愛你!
看了今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又想到了“感動中國”十幾年來伴隨在我們身邊的這些可歌可泣的人們,他們崇高的人格,為國為民的偉大理想和讓人淚不能止的事跡都讓我感到我如此渺小,我需要做的還有許多!“空談誤國,實干興邦”,有“感動中國”精神和我們新一代的年輕人的努力奮斗,中國的富強和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一定筆直又開闊,是一條光明大道!
《感動中國》觀后感4
看了《感動中國人物》頒獎典禮后,我幾乎可以淚流滿面了,一個個感動人物,一件件感動的事都涌現在我的腦海中。
一個總為他人著想,又十分仔細細心、批改文件時總是一絲不茍,他對科學的熱愛,他就是——朱光亞。他2011年逝世。他對以前充滿遺憾,對未來充滿向往。當我看到朱光亞的一幕情景之后,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直流著。
一個肝膽醫生,不畏手術的風險,執意的來策劃手術計劃。當一個女孩生命垂危時,眾多醫生都不敢為她醫治,而他卻不管如何都要試試,進行了9個小時的手術終于結束了,女孩已經好了起來;他還常常為別人著想,為病人們擺鞋怕病人晚上下地時找不到鞋……他就是吳孟超,把病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般對待,而且他要求的手術費是十分便宜的。
劉偉對未來的向往,使他一次又一次的擊破了他面前所存在的困難。他這種向往使他有了自己的天空。最后用腳彈出了一首首優美動人的鋼琴曲。
這三個人物給我的印象十分深刻,他們是我最敬仰、最崇拜的感動人物。不論是殘疾人還是四肢完好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天空。為別人所著想、為他人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是吳孟超和朱光亞。而劉偉是為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堅持不懈闖出了一個只屬于自己的夢想。
《感動中國》觀后感5
前天,我們全班一起觀看了感動中國20__年度人物評選,里面的許多人都讓我記憶猶新。
感動中國人物格桑德吉老師,是她們村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令人意外的是,她居然放棄了留在城市的機會,回到家鄉,成為一個普通的鄉村教師。全班四十多個同學,就她一個人去當了鄉村教師。這種精神令人敬佩。
格桑德吉老師還主動帶領同學們走過懸崖,送他們回家,她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要知道,這山上只有一條一米寬的道路,走在上面都不敢往下看。下面是波濤洶涌的大江,掉下去連尸體都找不到。這種負責任值得人學習。
格桑德吉老師不僅是鄉村學校的老師,還是我們大家的老師。她教會了我們不要怕困難,堅持自己的夢想,一路向前。
除了格桑德吉老師,一位98歲高齡還堅持上醫院上班,一心為病人著想的老醫生胡佩蘭奶奶,她的這種精神讓我們不得不敬佩。
這十位感動中國的人物的偉大精神都會引導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前進!
《感動中國》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