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我們要向革命先輩學習,學習他們敢于面對困難,攻艱克難的勇氣和膽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1
《突破口》影片中那熟悉的地名,那震撼人心的聲音,那動人心弦的故事情節,令我熱血沸騰,心潮澎湃。
影片中再現了1948年解放鄧縣的壯烈場面:1947年12月24日,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張廷發帶領部隊,打下了桑莊寨,活捉了團長王刃千,打響了鄧縣戰役的前奏曲。1948年1月9日,解放軍到達鄧縣外圍,經過4天4夜的連續戰壕作業,攻擊部隊挖出了縱橫交錯的戰壕網,終于進抵到護城河邊。當時,鄧縣守軍頭目是國民黨少將指揮官。他亦軍亦政,兼任鄧縣雙忠中學校長,并擔任英語課教師。丁叔恒有十二個民團,一萬三千人,縣城有內外城墻,有6丈寬一丈多水深的護城河環繞周圍,并布有地雷和堡壘,防御工事十分堅固。“城高水深有援軍”是攻城的最大障礙。要想攻下鄧縣城,就必須尋找突破口,就必須破閘放掉護城河里的水。護城河水閘位于縣城東北角,水下設有鐵絲網,岸上布有碉堡,從哪里尋找突破口呢?此時,我解放軍優秀戰士郭文庚,主動請纓喬扮商人混進城內,他先到雙忠中學見了七年未曾謀面的未婚妻吳敏熙,吳敏熙既是丁叔恒的學生,又是他的干女兒。他通過各種渠道欲摸清敵人的城防部署,為攻城做好先期準備。丁叔恒聽聞郭文庚回鄧縣,對其七年前離開鄧縣去往武漢從商也產生了懷疑,他表面成全了一對新人,給郭文庚和吳敏熙二人舉辦了婚禮,暗中卻令下屬王世祥監視郭文庚的舉動。郭文庚生盡各種辦法在尋找城防圖,不料,躲在暗處監視的王世祥突然將郭文庚抓捕。王世祥將郭文庚帶到了丁叔恒面前,指正郭文庚是共軍,郭文庚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并極力規勸丁叔恒迷途知返,丁夫人也勸解丁叔恒“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郭文庚又坦誠的談了自己的看法,由于意見不合,觀點不同,信仰不同,導致郭文庚言語過激,最后談話場面非常尷尬。丁叔恒讓郭文庚馬上離開鄧縣,就在郭文庚欲離開時,丁叔恒突然令人搜查其行李,找到畫有內外城民團兵力布防的圖紙,郭文庚遂被關押。此時此刻,剛新婚的妻子吳敏熙找丁叔恒求情,丁叔恒氣急敗壞,大聲說:我可以成全你們,也可以毀了你們。話音剛落,一邊的副官開槍打在吳敏熙的胸部,吳敏熙忍著劇痛來到郭文庚被關押的地方,她倒在郭文庚的懷里命喪九泉…郭文庚怒火中燒,他設計將看押民團引進屋內,在地下黨的配合下成功的殺出了丁家大院…郭文庚用筆在城防圖上標注了敵軍的兵力部署位置,尤其指明外城大東門近旁城固薄弱,守軍麻痹;我解放軍指戰員迅速指定作戰計劃,最終以大東門近旁為突破口。隨后,18名水性好的戰士組成突擊隊,和郭文庚一到潛入幾乎結冰的水下,經過連續爆破,于1月14日炸開水閘,護城河水隨之滾滾流走。1月15日下午5時30分,總攻開始。至16日,我軍以傷亡300人的代價殲敵6900余人,解放了鄧縣縣城。
通過觀看電影《突破口》,對丁叔恒這位“高級知識分子”“末路將軍”,雙忠中學的校長兼英語老師的人物有了新的認識,他實際是國民黨的犧牲品,他對蔣介石是愚忠,是執迷不悟,頑固不化;他寧愿一死,也不投降…這部影片最讓我震撼的是戰爭的殘酷無情,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民解放軍英勇頑強,不怕流血犧牲的偉大精神,最讓我回味的是:解放鄧縣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它不僅是軍事戰役的突破口,而且是民心背向的突破口。是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就是突破口!
《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2
民心上的“突破口”
在這座小縣城的城邊炮火沖天,國民黨丁叔恒在屋內踱來踱去,子彈炮火聲讓他感到萬分不安。手下在一旁點頭哈腰:“他們共產黨搞人心,咱們也能搞!”丁大牙憤恨道:“老百姓不是口頭上的宣傳,共產黨給的是看得見的實惠。
”氣氛凝重,在得民心這一重要的突破口上,丁叔恒已深知自己輸得徹底。
鄧縣是丁叔恒的勢力范圍,解放中國,必須拿下這個易守難攻、兵力強勁的地方。而此時的共產黨與郭文庚里應外合、部署城防弱點,一路勢如破竹、銳不可當。不久前還信誓旦旦、計劃周密的丁叔恒已坐立難安。
戰壕以恐怖的速度逼近城門,敵人的炮火愈發慌亂。終于,城門轟然倒塌,火光一躍竄上墻熊熊蔓延,舔砥著腐敗焦黑的土地。城內終于也亮了。敵人鳥獸走散,丟盔棄甲地逃跑了。
被共產黨所救的老伯感激涕零,城里的百姓朝共產黨們深深一禮。紅日東升,照亮了“突破口”的紀念碑,畫面定格在豐碑上,電影《突破口》至此終。
鄧縣,以至中國,以民上的“突破口” 這一深刻內涵與黨的宗旨緊密聯系,激揚新篇章的文字,試看來日,中華更強!
《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3
紅色是血脈里永不褪色的赤誠,我將至死不渝地愛著我生長的國家。
今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二周年,憶往昔崢嶸歲月稠,千千萬萬的英雄好漢出自大江南北,讓我們銘記一生!
為了紀念這個特殊的日子,我市推出了一部電影——《突破口》來紀念英雄 們,電影中閃現了一位位偉大而熠熠生輝的英雄。
1948年解放鄧縣的壯烈場面再次顯現在人們的腦海中,1947年12月24日,桐柏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張廷發帶領部隊打下了桑莊,打響了解放鄧縣戰役的前奏曲。
1948年11月9日,解放軍到達了鄧縣,經過4天4夜的連續塹壕作業和攻擊敵軍,他們縱橫交錯的塹壕網,終于進抵到護城河邊。當時鄧縣守軍的頭目是國民黨少將丁叔恒,丁叔恒任鄧、新兩縣聯防的自衛少將指揮官;他亦軍亦政,兼任鄧縣雙忠中學的校長和學校的英語教師;并且他有12個民團,一萬三千多人,縣城內外城墻有6丈寬,一丈多為深的護城河環繞,周圍并有地雷和碉堡,防御工事十分堅固。
“城高水深”是攻城的最大障礙要想攻破鄧縣城就必須尋找突破口。解放軍的優秀戰土郭文庚主動請纓扮做商人混進城內,他先到了雙忠中學見了一位朋友,當他要勸解朋友時,朋友將他鎖在一間房間內。當再見時,他手中還拿著冰涼的白饅頭,一口一口地吃著,絲毫沒有不愿意吃的意思,最終,英勇就義。
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這樣不怕困難,不怕犧牲,對黨忠誠的偉大英雄,才成功的打開了突破口,我為此歡呼雀躍,對革命烈士感到深深地敬佩。正是因為他們,才有了如今這美好的中國。我可以自豪而偉大的說一句:“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華民族的兒女。”
盛世中國是千千萬萬個革命烈士用鮮血與肉體為我們造就的。中國獨有的一抹中國紅,揚雄風、挺傲骨驚艷了時光, 沉淀了靈魂。《突破口》真實地還原了革命戰爭時代的殘酷。
電影中郭文庚想盡一切辦法尋找布防圖。不料躲在暗處的王世祥將他逮捕并帶到了丁叔恒面前,郭文庚臨危不懼,沉著應對,并積極勸說丁叔桓。他這種不怕犧牲,不負人民的偉大精神值得我們歌頌!
我愿以吾輩之青春,護盛世之華夏!
《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4
十月三日晚,我觀看了電影《突破口》,內心萬分激動,因為這部電影拍攝地點為鄧州市,這是我的家鄉啊!一股自豪感頓時油然而生。
1984年1月,桐柏軍發起解放鄧縣的戰役,國民黨軍丁叔恒集結上萬兵力死守城池。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我軍某部副連長郭文庚設計進城,歷經艱險,成功取得了敵軍城防圖,為解放鄧縣打開勝利的突破口。
電影《突破口》這一故事,根據鄧縣歷史真實重大戰役,真實歷史人物挖掘創作而成,是對歷史的尊重與還原,有力地傳播了鄧州故事,緬懷了革命先烈,激勵了鄧州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
從這部電影中我看到了各個英雄誓死解放鄧縣的大無畏精神,對丁叔恒這位“高級知識分子”“末路將軍”“雙忠中學的校長兼英語老師”的任務有了新的認識,他實際是國民黨的犧牲品,他對老蔣是愚忠,是執迷不悟,頑固不化,他寧愿一死,也不投降……
這部影片最讓我震撼的是戰爭的殘酷無情,最讓我感動的是人民解放軍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最讓我回味的是解放鄧縣是一場以少勝多的戰爭,它不僅是軍事戰役的突破口,而且是民心背向的突破口。
其實,從小到大我對鄧縣的歷史可以說是沒有一點的了解。我不知道鄧縣的故事,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但現在,看完電影《突破口》后,我知道這些英勇無畏的戰士,我不敢想象鄧縣以后會變成什么樣子,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小到走兩步都能遇見一個熟人。但是,在這個小小的縣城里,也經過一場大戰,才有了鄧縣的解放,老百姓才能過上好日子。
雖然鄧縣算不上大城市,但我依然很愛這座小縣城,它給我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啊!
《突破口》電影觀后感作文800字5
今天,我有幸觀賞這部電影。看完之后,我深受感觸。
這部電影,講述了1948年1月,桐柏軍區發起解放鄧縣的戰役,國民黨守軍丁叔恒糾集上萬兵力死守城池。面對敵眾我寡的不利局面,我軍某部副連長郭文庚設計進城,歷經艱險成功取得了敵軍城防圖,為解放鄧縣打開勝利的突破口的故事。
這部電影,是慶祝中國共產黨建立一百周年所拍攝的。他使我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使得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讓中國人民有了可以依靠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00年的偉大征程,中國共產黨帶領著全國人民,一次次書寫了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
同時,這部電影,旨在傳播鄧州故事,緬懷革命先烈,把民心上的“突破口”這一深刻內涵與鄧州“四種精神”實質和“一抓三突破”工作有效融合,激勵鄧州185萬人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砥礪前行,在中部地區崛起中奮勇爭先,在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所以,在此,我號召所有鄧州青少年們,和我一起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積極弘揚我們的“雷鋒精神,憂樂精神,創新精神,渠首精神”,并努力奮斗,為鄧州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奮斗,勇闖未來!”
青少年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