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
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1
根據馬克吐溫的名著改編,由格里高利派克主演。愛德華時代的倫敦,兩個有錢的老兄弟突發奇想,互相打賭,把一張一百萬支票給了身無分文初來乍到的美國人亨利亞當斯,規則是亞當斯不能兌現這樣支票,在一個月后要原物奉還。兩兄弟其中一人認為僅僅擁有這張支票就能使亞當斯順利的進入倫敦上層社會,不僅錦衣玉食,還受人尊敬;而另一人則覺得如果亨利沒辦法兌現這張支票,那它就一文不值,絲毫不能幫助亨利擺脫窘境,更別提享樂了。
故事從亨利到一家餐館吃飯開始,之前看他破衣爛衫對他態度惡劣的人知道他有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后,態度180度大轉彎,從此亨利像乘上了東風,住高級酒店,穿定制的衣服,參加貴族的宴會,并且邂逅了漂亮的波姬婭小姐。雖然大家對他的態度都畢恭畢敬,阿諛奉承,以攀上他這樣的美國富豪而引以為傲。但忠厚老實的亨利還是忍不住心虛,可是支票引起的效應像是多米諾骨牌,憑他一己之力根本無法阻擋。尤其是當支票被人惡作劇藏起來之后,他的地位急轉直下,讓他認清了所有人的真面目。心愛的波姬婭不顧姑媽的反對,明知亨利丟了支票,變成了窮人之后,還是來到了他身邊。
終于在一波三折的一個月之后,亨利把支票安全的送回到兩兄弟手中。勝負很明顯,這一張寫著一百萬英鎊的小紙片真是神通廣大,不用兌現,僅僅是一種有錢的象征,就能讓所有人都圍著它團團轉。當兩兄弟提出給亨利找個好工作作為報酬的時候,這位老實的美國人還是拒絕了,恐怕他已經受夠了倫敦。索性的是,他還有波姬婭,雖然當他得知她是兩兄弟之一的干女兒的時候著實嚇了一跳。當然,經過過去這一個月電梯似的上上下下的折騰之后,他的承受能力已經很強了。
借《百萬英鎊》,馬克吐溫又一次成功的揭示了眾生百相。只不過他把亨利,一個美國人,放到了英國倫敦上流社會,用這個年輕的美國 人身上的誠實和天真狠狠調戲了一下他周圍的英國人。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2
一張極其普通的紙,只因幾個數字和印章,竟然產生了如此大的魔力。它不僅讓一個一文不名的窮小子過上了好日子,還在股市中呼風喚雨。一張百萬英鎊分文未變,所有的一切卻因之而變。
作為影片的主角,亨利無疑是幸運的,我總覺得他是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被動的出現。當主動申請救助被拒絕后,他被動的接受了那一百萬英鎊;當主動選擇衣物后,他又被動的接受了一大堆衣服;當主動向小姐解釋無用后,他又被動向大眾解釋這一切。
通過影片處處強烈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所有人在看到那百萬英鎊支票之后那驚訝的眼神和極度諂媚的嘴臉。沒錯,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人們先是以貌取人,然而最終極的,卻是以“錢”取人。
貨幣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它的本質還是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職能價值尺度,使一切東西都有了一個統一的兌換標準,它貌似使什么都商品化,于是,拜金主義盛行。然而,當人們發現商品貨幣的流通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時,信用貨幣出現了。它的出現一定程度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人們對于貨幣的依賴。百萬英鎊,便是這樣一種信用貨幣。貨幣是有支付功能的,但它的面值太大,大到亨利在日常生活中花銷的遠遠小于這個面值,于是,所有人都愿意讓他欠著,因為有了“信用”。
得知他投資“好希望”。所有人也都跟風而去,一個虛名,讓這支股票飚紅。當得知他沒有百萬英鎊后,一切的阿諛奉承消失了,他失去了“信用”,要他來還債的絡繹不絕,股票狂跌。即使他想使用自己真正的信用,告訴大家不要恐慌,但在沒有基于支票的基礎上,終是一場空。所以,當百萬英鎊重現時,一切似乎就又都回到了正軌,“好希望”再度獲得希望。
記得一位老師曾經講過,金融業本是依托著經濟發展的,然而現在往往是本末倒置。在股市里,亨利一分未投,竟獲得了三萬英鎊的利潤,而那個讓亨利掛名的金礦老板,在真正投資的金礦上面虧得一塌糊涂,卻只用借助一個頭銜,就得以扭轉乾坤。即使金礦沒有挖出金子,公司并沒有雄厚的實力依托,但支票就是金子,從此飛黃騰達。
影片的結尾無疑是美好的,亨利收獲的愛情無疑是動人的。在對社會現實的極度諷刺之后,它也為資本主義社會保留了一絲希望,畢竟,還有真情是用錢買不到的,某些時候,它甚至阻礙了感情的交流。我一直認為錢不是萬惡之源,對金錢的占有欲才是萬惡之源。錢不是萬能的,只希望在這個物欲膨脹的世界里,百萬英鎊能給更多的人以警示,以啟發……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3
曾經金錢對我來說無非是一張紙,但和其他紙張不同的是,它可以換很多東西罷了,這是它獨有的神奇魅力,然而讀完了馬克吐溫的《百萬英鎊》后,我對金錢又有了新的認識。
《百萬英鎊》主要講了一個身在他鄉的流浪漢亨利,因一對富商兄弟的一個賭,而開啟了與金錢“不離不棄”的一趟曼妙行程,最后獲得了自己一生幸福的故事。亨利得到了百萬大鈔,而這大鈔使他過上了奢侈的生活,同時也見到了一些人的貪婪——在金錢面前的貪婪。每當他們看到了那張百萬大鈔,就一改態度對亨利點頭哈腰、畢恭畢敬,同時對那大鈔又有一些畏懼——想看又不敢看,看了便像撞見怪物一樣寧愿將整間屋子賒給票子的主人,也不想接過票子來找錢。與其說這樣的人已是渾身散發著“金錢至上”味道的怪物,倒不如說是已經成為了金錢的奴隸,被金錢綁架。幸好亨利認識到了這一點,正確地使用了這張百萬大鈔,巧妙地換回了自己需要的東西——伴侶、朋友、職位,僅僅一個月,他便將這可以奴役人的票子變成了自己的幸運符,過上了好日子。
這個故事讓我重新認識了金錢,金錢本身并不是罪惡的,也不是美好的,金錢自己沒有對錯。我們不應該去無視它,也不該眼中全是它。金錢也不是萬能的,它買不了我們除了物質外的一切,即使真的買到了,那也不是真正屬于我們的。對于我們學生說,正確認識到金錢的作用也是我們成長的一個重要內容。長大之后,我還要憑自己的實力用正確的方式賺取它,以此來生活。人的一生是和金錢分不開的,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欲望,用一種正確價值觀去看待它,這樣才不會被金錢的另一面迷惑,成為它的奴仆。我們應當客觀對待金錢,使它為自己為人類造福。
金錢本是平凡一物,但因看待他的人心理不同,導致它產生不同的面孔,看它的人因此也會演變出種種喜怒哀樂的神情。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之所以很少有人能駕馭金錢,那是因為很少有人能控制住自己的心。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4
《百萬英鎊》講了一個叫伯特·亞當的窮光蛋因迷了路,從英國趕到了美國。一對頗具的弟兄決策在他的身上打個賭。她們給亞當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親哥哥覺得他若不換為錢便會死,而侄子不覺得是那樣。因此,亞當拿著一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開始了他歷時一個月的冒險之旅。在經歷了諸多艱難后,亞當趁著支票不僅賺了2萬歐元,還找到一位老婆。
這一部影片盡管搞笑幽默,但它要我了解到的大道理卻十分刻骨銘心。在影片中,亞當獲得支票一開始探險時,因為他的衣服褲子很舊,飯店里的人都瞧不起他,給他們太差的坐位,吃過飯后還心態粗暴地為他需要錢。而當亞當展示那張一百萬英鎊的支票時,那些人馬上對他溜須拍馬,不斷致歉,不但免了他的信用卡賬單,還送他外出。之后亞當的支票丟了,這些人又修復了真相。當亞當的支票找到時,這些人又立刻把他奉若上賓,比照十分明顯。讓大家一眼看穿了她們的心里:只了解討好這些有權威性、有錢財、有影響力的人,對窮光蛋則惡聲惡氣,不屑一顧,她們換臉比翻開書還快,這些人的心里是最污濁的。實際上,一個人的心里、品性比他的影響力和金錢關鍵多了。
在今年的春節聯歡會上,有一個搞笑小品便是體現這類安全隱患的。搞笑小品中的小伙兒在老總眼前低三下四,盡說好聽的話,文質彬彬,而在外面卻見死不救,趾高氣揚。最終,他總算獲得了他需有的處罰。
期待全世界的任何人都能搞清楚:內在美才算是真實的美。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5
這部片子講述了一張美國窮小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倫敦的兩位富翁打賭,把一張無法兌現的百萬鈔票借給亨利,看他在一個月內如何收場。一個月的期限到了,亨利不僅沒有餓死或被捕,反倒成了富翁,并且贏得了一位漂亮小姐的愛情。影片以其略帶夸張的藝術手法再現大師小說中諷刺與幽默,揭露了20世經初英國社會的拜金主義。
金錢真的那么重要嗎?金錢真的可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嗎?讀完這本書,許許多多的問題不斷在我腦海里浮現。人們之所以那么尊敬他,就是因為他們眼中的錢,同樣,要是我們換個角度思考這個問題,假如他沒有錢,人們還會不會那樣尊敬他,對他畢恭畢敬?答案是,不會!錢或許能滿足你一時的要求,讓你能夠更舒服地待在這個社會上,但是,錢總歸還是錢,它不會像榮譽、成就那樣,能讓你得到真正的尊敬與愛戴。錢讓你得到的尊敬都是虛偽的。
電影中的一些情節讓我影像深刻,其一是:這位年輕人去了一家小餐館,老板看他穿得像個乞丐似的,還怕他付不起錢。當老板看到那張支票后,驚訝中帶有貪婪,仿佛想一手把那張支票拿在手中,永遠是自己的了。
離開飯店后,年輕人認為他的衣服太破了,要買一套新的,不要被人瞧不起。所以,他去了一家大型的衣服店,店里的店員看他衣服又骯臟又破舊,都不約而同的避開他,店老板還認為他的到來會打擾店的氣氛,想打發他走。當奉命打發他的店員看到那張支票時,仿佛被電閃了一樣,不會動了。老板見狀,立刻跑過來,看到那張支票后,渾身都在顫抖,那種激動、驚訝、貪婪的表情一一顯露了出來。
看完了這兩段故事后,我認為,做人不能太貪婪,太拜金,讓人有一種自然的反感,得不償失。
百萬英鎊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