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1
雪鵝4000km、鴿子4000km、長頸天鵝3000km、加拿大鵝3500km、白頭鷹3000km……
當這些令人咋舌的數據擺在我面前時,我實在不明白:是什么動力驅使這些遷徙的鳥兒飛越重重困難,年復一年地進行這危險的飛翔呢?
在遷徙中,鳥兒們面臨著眾多難關:槍殺、雪崩、寒冷、天敵、疲倦……沒有人可以幫忙,更沒有人擁有能力去幫忙。在自然面前,一切都顯得如此微不足道,鳥兒們只能靠自己的能力去決定命運。但是,現實是殘酷的——優勝劣汰是大自然千百年來默守的法則,對于鳥類也不例外。于是,不計其數的鳥兒被淘汰了。記得一群紅鵝在跨越東歐時,其中一只被工廠瀝青粘住,同伴們只能選擇離開,剩下他孤單地靜候死亡,一群加拿大鵝遷徙時,突如其來的馬群使得一只加拿大鵝被拋棄,最終只能徘徊在廣漠的戈壁,不斷哀鳴……
既然如此艱險,它們又為什么要遷徙呢?
我想,這動力應該是鳥兒們的一個夢,一個關于溫暖春天的夢。沒錯,遷徙是痛苦的,但鳥兒們也會快樂,因為它們知道:只有經歷過最苦,才能品嘗到至甜。它們飛著,痛并快樂著。
其實,人不也跟鳥一樣嗎?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的人如同圈養的家禽,雖然十分安穩,但到頭來只有被人果腹的下場;而那些勇于拼搏,渴望未來,充滿夢想的人,如同那些展翅高飛的鳥兒,勇敢地向溫暖的春天遷徙!
對于我,我心甘情愿地選擇后者。有人說,那太辛苦了,可我不這么想:如果成功,那便說明我是個強者;如果不幸失敗,我也不算輸——畢竟比起那些不愿嘗試的人,我已經是贏家!
還記得影片結尾說:"這些候鳥的回歸是對春天的一種敬意,歸來為完成一個諾言。"現在應改成:這些候鳥的回歸是對勇者的一種敬意,它們歸來是為了證明——自己從不曾后悔!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2
鳥的遷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一種對于回歸的承諾。
《遷徙的鳥》是由著名法國大導演雅克·貝漢執導的一部非常出色、評價極高的自然紀錄片。它直接界定了世界頂級紀錄片獲取真實的標準前后共600多人參與拍攝,歷時3年多、耗資4000多萬美元,景地遍及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記錄膠片長達460多公里。丹頂鶴的優雅, 鸚鵡的聰慧,大雁的忍耐,天鵝的繾綣,企鵝的母子情深,白隼古怪的黑孩子,還有那紅眼睛水鳥扇著短翅膀在水上奔跑的滑稽都在這部片子里表現的淋漓盡致,讓人印象深刻。
該片采用了超科技空中拍攝系統攝制,全程追縱候鳥南遷北徙的壯舉,帶領觀眾體驗候鳥遷居的艱辛過程,同時也捕捉各式各樣候鳥的奇趣生態,既益智又生動。攝制組在鏡頭下孵蛋,使得剛出生的鳥兒不畏懼鏡頭,待到他們遷徙時,就會和攝像機一起翱翔,使得拍攝更加真實自然。
導演在時間、空間和故事結構上都做了巧妙的構思和編排,在成千上萬種候鳥中選取一隅,圍繞為完成歸來的承諾,遷徙是一場生命搏斗的主題從危機故事和承諾的故事兩個方面講述了候鳥在時空編織的經緯中遷徙所遭遇的`種種。
這部紀錄片的音樂唱片還獲得了奧斯卡2003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提名、法國電影凱薩獎最佳剪輯、最佳音樂等多項大獎。開篇是澳洲音樂鬼才Nick Cave貢獻的一首溫暖而略帶感傷的情歌,混入鳥群展翅的聲音,導演請音像師用迷你麥克風和便攜式集音器專門錄制不同鳥類的飛行聲音做底本制作了片中的音樂,未加修飾卻與鋼琴之聲渾然一體。還有由藝術搖滾大師Robert Wyatt帶來的大氣而凝重的大地的主人,其后的器樂作品中,時而以北歐民歌清亮悠遠的氣質加深候鳥們歸來的優雅意象,時而以緊張的管弦樂合奏描繪迷途于工業污染煙霧中的候鳥們,進而用福音合唱贊頌鳥類飛越海洋荒漠,森林河流,冰川山谷的壯麗景象。
這部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內容上,都帶給我們久違驚喜的影片,通過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完美感受,這也可以說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這是一個關于承諾的故事,一個對歸來的承諾。它們的旅程千里迢迢,歷經了危機重重,只為一個目的:生存。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3
看完《遷徙的鳥》,我依然羨慕鳥兒,羨慕它們能如此簡單地將神州大地的美色盡收眼底。蘇老說過: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一樣。若換是鳥兒,恐怕就不能引起這么多共鳴來,畢竟這種事情對它們來說實在容易了,容易得就象我們炒菜時任我們多加點鹽還是多加點醬油那樣。
只是,這種羨慕開始有了一種沉重。??
《遷徙的鳥》花了雅克;貝漢4年時刻;耗資4000多萬美元;拍攝隊伍多達600人,其中包括17名世界上最優秀的飛行員和兩個科學考察隊;景點從寒冷的南極到炎熱的沙漠,遍布50多個國家和地區;膠片長達460多公里。在4年的拍攝過程中,雅克;貝漢的隊伍用了整整一年來親近鳥類,讓它們逐漸習慣人和各種攝影器材,讓它們漸漸覺得這些東西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甚至覺得人就是它們的同類。
其次,無法忘懷的是片子那悠揚自然動聽美妙令人如癡如醉的音樂,配上那天籟似的鳥聲,那森林的山風,那拍岸的海濤,還有其余各種大自然純凈的聲音,再加上高科技的數字音效,觀眾一下子仿佛身臨其境,跟隨著音樂或緩或急,或簡單或悲傷。
當我們以為已忘卻了這世間的塵囂時,是那清脆的槍聲,又讓我們不得不從鳥兒的喜怒哀樂中回到現實中來,回到這個殘酷甚至殘暴的現實。正是靠超凡的影片剪輯,才得以將460公里的膠片濃縮成92分鐘的精彩,沒有絲毫雜亂,沒有半點沉悶,一切就這么靜靜地展示著。據統計,整個片子不超過十句解說,不超過二十句字幕,沒有任何的說教和口號,正是這種留白這種逼人的自然,從內心深處打動了觀眾,并留給了觀眾更多時刻靜靜地去思考去感受。
而片子的背后,最我令我折服的是導演和劇組人員在拍攝過程表現出來的那種堅韌,那種決不罷休的精神。投入再多金錢,投入再昂貴的設備,沒有這種精神就不可能有這部片子。歷經了千辛萬苦的守候,我想拍攝組必須也隨著鳥兒經歷了一次人生征途的遷徙,甚至換來人生的大澈大悟。
大自然是讓人懾服的,一切生靈在高空的鏡頭下沒有貴賤之分,都顯得那么渺小和無力。要讓人類更多朋友,讓地球更加祥和,我們就就應放下手中的刀槍,放下心中的刀槍。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4
“候鳥遷徙的故事,是一種承諾,一個回歸的承諾。它們的旅程,飛越數千里,當中危機重重,目的只有一個:生存,候鳥大舉遷徙,是為生存搏斗?!背孙w行,他們別無選取。
關于《遷徙的鳥》,總有太多溢美之詞難于言表。影片力求客觀地紀錄了一場關于鳥類遷徙的夢,而創作者的攝像機亦經歷了這一場長途跋涉的飛行。候鳥遷移過程艱辛萬分,既要克服長途飛行的辛勞,亦要克服大自然嚴峻的挑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故事重點環繞候鳥南遷北移的旅程,講述候鳥如何克服自然環境,在大風沙中尋找出正確方向、在冰天雪地中如何保護自己、在汪洋浩瀚海洋中如何獵食…鳥類的遷徙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過程,盡管途中充滿了艱難險阻,候鳥應對逆境不屈不撓,克服著自然環境中的重重困難,它們的族群就是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得以延續。
而人類在鳥類的遷徙過程中扮演了各種各樣的主角:一位老婦人為遷徙的鶴送上食物;在有些地方,候鳥遭到射殺;一只還不會飛翔的雛鳥被聯合收割機碾過;一只候鳥陷在工廠的泥漿里,無法逃脫……鳥類絕望的反抗中,人心的卑劣與渺小亦凜然曝曬于外,工業時代對大自然的玷污無情得令人汗顏。
值得一提的還有影片的配樂。有人稱經盛贊該片的配樂“擁有如尼采般接近太陽的氣魄”,充溢著獨屬于夢想時代的宏大情懷。縱觀影片中鳥類群翔的段落,那適時響起的背景音樂,或而是氣勢磅礴的交響樂,或而是空靈圓潤的女高音獨唱,與影片中的自然聲效完美地彌合成一體,相映成章,透露出一股莽莽蒼蒼的悲愴之氣。除去現場音效,音樂的烘托也是不可或缺的。音樂作為與情感有直接聯系的元素往往能夠深入到內心世界,將主角的感情,思緒以及事件發展的劇烈激動表達得淋漓盡致。
大型數字紀錄片《遷徙的鳥》無論從拍攝技巧還是資料上,均帶給了我們久違的驚喜,強大的視覺沖擊力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聽完美感受,這也是電影史上劃時代的創新。那種應對逆境不屈不撓的精神,甚是值得人們學習,實為現今人生應有的態度。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5
這星期,我們學習了《燕子專列》這篇課文,知道了燕子在遷徙途中饑寒交迫,瀕臨死亡時,得到了瑞士人們的及時救護,并用專列把這些燕子送到溫暖的地方。
老師在課后向大家推薦了一部紀錄片——《遷徙的鳥》,建議我們在雙休日好好看一遍。
我認認真真地觀看了,它講的是各種候鳥們春天從南方飛往北方,秋天從北方飛往南方的情景。
春天,候鳥們從南方飛往北方。雪雁、白鸛、丹頂鶴、大天鵝……他們告別南方,向著北方出發。有的要飛越2500英里,從墨西哥灣飛到北極地區;有的要飛越3100英里,從非洲中部飛到歐洲西部;有的要飛越1800英里,從美國西部飛到阿拉斯加……
從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危機重重。候鳥們總是要餓肚子,總是要找不到水喝。在雪山面前,候鳥們總是要遇到雪崩。候鳥們在雪山下的河里捉魚吃,突然雪山上的大雪塊從山上滑下來,機靈的鳥兒們連忙閃到一旁;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事的鳥兒,就葬身大雪了。
在高低起伏的沙丘上,成群結隊的鳥兒們在這歇腳,聽見“噠噠噠”的聲音,鳥兒們提高了警惕,不一會兒,一群馬兒飛奔過來,鳥兒們馬上飛走了??傻锐R兒們跑過了,還有一只鳥兒落隊了……
每每出現這樣的畫面,背景音樂也會變得憂傷起來,我的心就會特別為這些鳥兒難過。
經過千山萬水,候鳥們總算到達目的地。它們在那兒搭巢建窩,產卵孵蛋,養育幼鳥。
時間過得很快,一轉眼,候鳥們又要開始遷徙了。
秋天到了,候鳥們要從北方飛往南方了,返回的路程比南方飛往北方的路程還要艱難。它們飛到田野上,獵人們拿槍打它們;它們飛到城邊的河里,泥土粘住了腳,飛不起來了;經過荒島,翅膀不小心摔斷了……但是它們偶然也會碰到好心人,給鳥兒們吃的。
這樣的跋山涉水,候鳥們又終于到達了目的地,又開始了新的生活。
紀錄片沒有多少的語言,卻用一幅幅畫面和一段段音樂打動了我。好佩服這些小小的候鳥們,它們不管刮大風下大雨,到了遷徙的時間,再惡劣的天氣也無法阻擋它們;不管遷徙的路上有多少危機,它們還是堅持飛到目的地。它們這種不怕風雨、勇往直前的精神讓我感到震撼。
《遷徙的鳥》觀后感范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