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為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后感如何寫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范文,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1
日日夜夜盼他歸來,可你卻不知他一直在你身邊。你在盼望他的歸來,也在忘記他歸來的痕跡。
你說你忘了,因為頭上的創傷和你心底的傷痕,你不想再記起那個混亂的年代和那些更加混亂的人。你恨他們,所以對你來說忘何嘗不是一種解脫呢?
可你真的忘得掉嗎?
如果真能忘掉,為何就不愿原諒你深愛的,卻奪走你所愛的女兒呢?每當丹丹來到你身旁的時候,你都不愿直視她。也從不愿接受她對你的歉意。你只是冷冷的說“我不會原諒你的,丹丹,不會的”為何你連自己的女兒都不愿接受?我想,是因為你對那個男人愛的深沉。
可你真的愛他嗎?
如果真的愛他,為何你只記得奪你所愛的女兒,卻再也記不起你的深愛的人?是失億的緣故嗎?還是你被他傷的太深?陸陸續續地再想到那些痛的記憶,就使你忘記,連他也被忘記。
可你真的愿意忘記他嗎?
為何你想要忘記,卻仍記得他歸來的日期?5號,你重復的念著,期盼著,你說“5號我愛人就回來了,我得去接他。”每個月的5號,也都能見到你孤獨的身影。你獨自舉著牌子,在寒風中佇立。然后10年,20年過去了,你的身影已不再挺拔,你的臉上已爬滿了皺紋,但唯有你期盼的目光,一如往常。
可這畢竟不是時光列車,你已等不到那個過去的他。
但不意味這,他已不在了。相反,他一直就在那里。難道你就看不出那個送你去火車站的同志眼里的'無奈嗎?難道你就聽不去那個念信的同志聲里的悲哀嗎?可你卻從未發現,也從未想起,那個陌生的同志的熟悉的臉和那段難忘的回憶。
這就是《歸來》故事,一段望歸不歸,已歸忘歸的半生思念。
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2
他們在似曾相識中清醒和混沌著,清醒著本能的堅貞美好,混沌著無法言說的記憶傷痛。
那夜,她沒有打開那扇門,從此,她終生再不鎖門,她終生再不鎖門,卻終于關閉了心門。他痛苦于她不再認識他,卻在她的不認識中終生體味她,認識她,明白她。
人最記憶之深在于最痛苦與最感動。她一生在幸福地追憶他的名字,半生也在封閉風雨交加中“迷失”的那個夜晚,“焉識”,于她于他焉能不識。這個問號沒有留給馮琬瑜,卻留給了叫“焉識”的那個人,她用忘記在告訴他“我的心里只有你!”
那段鉤沉的歲月,他成為她唯一的牽掛,她成為他唯一在等的人,“焉識”在她心中焉能不識,“琬瑜”在他心中豈止宛如美玉,而他們的女兒“丹丹”,淹沒于紅彤彤的世界,為了耀眼反而失去光芒,未經淬煉的父愛并未阻止幼稚的紅心。
一紙凄涼的離箋壓在玻璃下,一滴濁淚落在玻璃上,清脆致斷腸,清冷的淚隔著玻璃卻擁抱不了看得見、摸不著的溫暖;一曲熟悉而陌生的鋼琴曲,喚醒了一顆被歲月苦痛浸透的心靈,那顆心流著血,那個人卻依然在沉睡,不,沉睡的人如何流著淚,不能忘卻的記憶里,他們相互著唯一,偎依,;一筐凌亂的信,是他們二十年謀心不謀面的生活,清輕的誦讀卻又是謀面不謀心的溫暖悲傷。
用半生的“無好”去迎接曾經的不好,終于明白那個日子是她的最好。
雪花飛舞的日子,他們去共同迎接一個叫“心心相印、相濡以沫、患難真情”的客人,那個“客人”是他們共同的記憶:爐火上冒著的熱氣,書案上的一杯清茶,一首淡淡的鋼琴曲,一抹會心的笑語……
歸來,是一個人,是一顆心,是一種生活,是一坎幸福,是一腔期盼,是一份守望。
歲月,那段歲月,那段“老方”的歲月,再不歸來。
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3
我們不曾經歷過的那個十年,留給很多家庭不盡的苦痛。婉瑜和陸焉實是應該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學習舞蹈的女兒丹丹有對芭蕾舞的天賦,但在那個什么都以家庭成分論成敗的年代,再好的天賦也比不上一個“右派”父親帶來的災禍。從紅色娘子軍主角熱門人選落敗,到揭發父親致母親受傷失憶,特殊的時代造就了特殊的悲劇色彩。
《歸來》沒有如今年輕人喜歡的那種高大上,給人的感覺只有平淡、低沉,刻上了那個時代深深的烙印。或許在那個時代生活過的人,都會有一段類似的生活經歷,但是婉瑜和陸焉實的愛情卻深深的打動了我。年輕時相戀,剛有了愛情的結晶便就分開,而這一分開就是二十多年,當雙鬢斑白的陸焉實被平反,回到曾經無數個日夜思念的家時,婉瑜卻已記不住他的相貌,那是頭部受傷和精神打擊造成的結果,他唯獨想不起自己愛人的相貌。陸焉石想要喚醒她的記憶但卻毫無收獲,無奈之時,女兒丹丹的一句話提醒了他。她說,您不就是想要媽媽有人照顧嗎,其他的重要嗎?是的,經歷過幸福,也經歷過苦痛,經歷過分別的兩個人,名分已經變得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兩個人能在一起相互照顧,相互依賴。
陸焉石做起了一個念信人,一天一天地讀著自己以前寫給婉瑜的信,書信成為婉瑜心中唯一陸焉石的聯系。一天一天的陸焉石陪著婉瑜在火車站去接婉瑜心中期待的那個身影。很多年過去,婉瑜已經行動不便,可他心里還是記得5號要去火車站接陸焉石,在真正的陸焉石的陪同下去接心中那個陸焉石。或許在此刻,誰是真正的陸焉石,誰是丹丹的父親,已經真的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們能在分別二十年后重又走到一起。
當然,一部電影顯然不僅僅只是情節,它所存在的背景,反應的意義都值得我們深思。在一個特殊的年代,很多人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或者被迫做出錯誤的選擇,但正如同劇中所說,誰沒犯錯的時候呢?只要我們醒悟時,懂得珍惜身邊所有,珍愛剩下的歲月,足矣。
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4
認識這本書是通過電影《歸來》。
相同的是,在電影中和在書中都控制不住的哭起來,不同的是,書中所述的故事遠比電影殘酷的多,讀的過程中記不清哭過幾次。讀完后腦海中一直回響一句話,“這是一個我從未接觸過的世界,但是真的存在過,切切實實的存在過”。
印象比較深的幾次落淚是陸焉識看到銀幕上的女兒時,梁葫蘆死時,陸焉識越獄在遠處看著家人時,鄧指去世時,和全書最后一句“他把他的衣服帶走了,還帶走了我祖母馮婉喻的骨灰”。
梁葫蘆是一個充滿了矛盾的人物,他不羈卻渴望愛,他天不怕地不怕卻打心里渴望被保護,他滿懷仇恨卻把自己全部的溫暖傾注于弟弟妹妹。矛盾是因為他的本心與他真實生存的環境不適合,他瞞著自己、騙過生活,他像極了很多人,本命如草芥卻依舊不屈,活成了自己的王。
最后他為了保命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將老幾供出來時,我出乎自己意料的非常理解他,這是一個人該有的樣子。
馮婉瑜實在太善良,你可以在外花天酒地,但這不影響我愛你,當年的一見鐘情對她來說,是一見鐘此一生。她可以為了孩子忍辱活著,卻可以為了陸焉識放下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善良溫婉。看到寫離婚協議書時,我心里能夠感受到婉瑜心中的糾結與無措,在外人和孩子們看來這個婚姻名存實亡,孩子們也巴不得爸爸和媽媽趕緊斷干凈了,但是對婉瑜來說,那是何等重要的念想。最后含淚寫下名字,那就斷了吧,讓焉識存在在我心里吧。
對陸焉識來說最大的遺憾不是滿腔才華無處施展,而是像他的名字一樣,“我就在你面前,你焉能識我”。
歸來電影觀后感600字5
《問世情為何物》元好問真好問,也真會問。這種問法可謂一問千古,問倒天下,天下皆為情所困,有多少人在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之后,做出了人生的終極答案。但是各人的話語,各有不同。
愛情,是梁山伯和祝英臺化蝶般的生死相隨;愛情,是徐長卿和紫萱般的人生,只有你一個;愛情,是楊過和小龍女十年不離不棄,跨越年齡的界限;愛情,是楊玉環對李隆基由愛生恨的表面現象……如今,看完電影《歸來》,我有了另一個答案,那就是陸焉識和馮婉喻之間的愛情。
70年代初,與家人多年隔絕的陸焉識,因思念心切,在一次轉農場的途中逃走回家。這對懷有芭蕾舞夢的女兒丹丹來說是個很大的壓力。女兒想盡辦法阻止母親馮婉瑜和父親陸焉識的見面,馮婉喻明知無法和他見面卻還是因為愛而離去!可是,伺機抓他的人也走了,馮婉喻嘶叫著讓陸焉識快逃,而陸焉識也沒有聽到馮婉喻的聲音,一聲不吭。只是為了見情人,不顧生命危險,最后卻也沒能相擁而去,被抓住。而且馮婉喻也因為陸焉識被抓的過分傷心而跌倒在地,因此得心應手。
結束后,陸焉識平反,又返回故地。只是因為時間過得太快,物是人非,以前的戀人卻和他一模一樣,不再相識,不管陸焉識試了多少次,最終還是沒能喚起妻子的記憶,被她推到門外。雖然經歷了多少滄桑,但他們的愛情從未改變過。繁榮昌盛盡,他們懷著各自強烈而執著的愛情,在永恒的等待中,一齊慢慢變老。從那以后,多少年來,門從來沒有上鎖過,她說:“不能再把焉識鎖在門外了。”從那以后,多少年了,那張紙條還留在桌子上,窺視著事物的思緒;從那以后,多少年了,不管風雨交加,電閃雷鳴,還是大雪紛飛,她都記得5號早上要去梳洗,打扮干凈到火車站口等焉識回來。他把信寫了多少年了,也因為太過想念;她可以用一句話寬恕那些恨了他多年的女兒;他可以把自己看得很重,只為了能守著她。
時光飛逝,轉眼多年,陸焉識依然是早晨陪著馮婉喻去車站等陸焉識回來。這部電影最后的場景…他們的愛情,能夠讓一切都失色,卻沒有感動上蒼,馮婉喻還不能想起自己就是陸焉識。
我相信:即使海枯石爛,日轉星移,過去滄海夷為桑田,過去高山夷為平地,他們的愛情依然不變。“愛,是陸焉識對馮婉喻守衛般的愛;愛,是馮婉喻對陸焉識等待中的愛”,我把它叫做“愛的堅守”——堅定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