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百團大戰觀后感650字
百團大戰這部電影使我更加深刻認識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在抗戰中發揮的中流砥柱的作用。 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推薦的,快來查閱吧
百團大戰觀后感1
“百團大戰”---一個令人感到內心波動而又不得不產生好奇的詞語,而就是這個好奇心把我帶到了20世紀抗戰時期
掀開磊磊發黃的史冊,我們看到了日本鬼子那一副副丑陋的嘴臉。在“南京大屠殺”“盧溝橋事件”中他們在我們中華大地上犯下了不可原諒的罪行。我認為在無數次中日戰爭中,“百團大戰”是打得最漂亮的的一次,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在歷史長河中。
“百團大戰”時歷五個多月,就粉碎了日軍所謂的“囚籠政策”。“百團大戰”共擊斃了日軍四萬多人,還繳獲了各式各樣的機槍機炮,為抗戰部隊提供了優越的物資條件,“四萬多”多么振奮人心的數字啊!但也不得不為這些死去的士兵感到惋惜。就是這個“百團大戰”打破了日寇三十天拿下華北,三個月占領中國的狂言。有力地打擊了日寇侵略我國的囂張氣焰,更激發了中國人民抗日的斗志。
但在勝利的背后,我們也看到了抗日戰士付出的辛苦和犧牲,更看到了戰爭的殘酷。戰士們用自己落后與他人一百倍的土制武器來與日本先進的武裝設備抗衡,啞巴用自己的生命來跟時間做交易,換來了部隊更多的抵抗準備時間,幾十名戰士為了讓日本裝甲車與火車能“同歸于盡”,都付出了他們寶貴的生命。
我們應該感謝這部電影,把現在正處于幸福生活的我們帶到二十世紀抗戰時期,讓我們親身感受一下抗日戰爭勝利的來之不易!讓我們更好的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百團大戰觀后感2
今日有幸觀看了影片《百團大戰》。影片耗資巨大,戰爭場面氣勢磅礴,真實震撼。全片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始終,令觀眾熱血沸騰。
此片拍攝耗資巨大,動員的人力堪稱八一廠出品影片之最。此片的幕后工作人員多達860人,群眾演員參演人次更是多達9萬8千人次。此片全部實景拍攝,場面極為浩大,戰爭場面大視角空前展現,演員們也都憑著一腔熱血冒著生命危險在漫天炮火中拍攝出精彩的影像,無怨無悔。愛國主義精神與敬業之心支撐著全體工作人員艱苦拍攝、再現了先烈之路,把這場轟轟烈烈的戰爭如此恢弘壯烈的全景展現。
說起來,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20日打響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響的。此次正值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此片的獻禮意味很強,也正當其時。年輕人應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抗日英雄不朽,愛國精神長在!
百團大戰觀后感3
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8月31日18時,自治區黨委宣傳部組織自治區黨委各部、委、辦、局干部職工900余人,在自治區黨委會議中心二樓禮堂觀看了影片《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新四軍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晉察冀邊區發生的一次范圍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在這次戰役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敵后抗日軍民,齊心協力,前仆后繼,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斗精神。美國記者史沫特萊曾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如此記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斗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敵人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梁、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當年,聶榮臻元帥在答《抗敵報》記者問時指出,“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 “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巨款方能恢復。”彭德懷元帥曾在自傳中寫到: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群眾敵后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游而不擊”的謠言。
由此觀之,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斗志,遏制了妥協投降的逆流。它用事實證明,共產黨及其領導的人民軍隊是抵抗日寇的中流砥柱。百團大戰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年8月28日,以此歷史事件為背景創作的電影《百團大戰》將在全國院線上映。作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重點影片,《百團大戰》以類型化的電影語言,再現了這段永不磨滅的抗戰記憶,弘揚了永不屈服的抗戰精神,也提醒今天的中國人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和平。按照中宣部、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解放軍總政治部關于組織觀看電影《百團大戰》的通知要求,作為自治區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一項重要活動,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新聞出版廣電局已經安排組織全區各地、各單位廣大黨員干部職工、各族各界人士觀看影片。
在筆者看來,站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觀看電影《百團大戰》,感受最強烈的就是全民抗戰生生不息的精神。試想,當時我們在那么貧弱的條件下,憑借著堅定的信念趕走戰爭惡魔,迎來和平天使。但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師,抗戰精神不能丟,我們永遠不能忘卻那段民族苦難的歲月,永遠不能忘卻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浴血奮戰的前輩英雄,永遠不能忘卻今日和平生活的來之不易。
百團大戰觀后感4
原本去看《百團大戰》是沖著鄧超去的,想看下他如何顛覆以往的"逗逼"本色。難以想象一直以來被貼上搞笑標簽的他如何完成角色轉換。
影片一開始就被震撼的視覺效果吸引住了,在接下來的110分鐘里把之前的想法完全拋諸腦后了,只是聚精會神的關注電影劇情和畫面效果。
本片講述的是中國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廣大人民群眾,與日軍在中國華北地區發動的一場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這場戰役牽制了日軍兵力,極大地影響了整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格局。
說起來,百團大戰是1940年8月20日打響的,正好是75周年前打響的。此次正值抗日戰爭勝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此片的獻禮意味很強,也正當其時。今天來影院參加觀影的還有老兵代表 ,那慷慨激昂的講話,贏來了現場觀眾熱烈的掌聲。年輕人應當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抗日英雄不朽,愛國精神長在!
片中加入了幾個虛構的人物,即印小天和吳越飾演的抗日青年。因為是史詩性的戰爭大戲,留給他們的空間有限。若有若無的感情,在歷史的大背景下含蓄隱藏,無法傾訴,但也熾熱的爆發。悲劇結局,更增抗日悲歌之慘烈。
片中對于國軍正面戰場還是有所觸及。比如片頭棗宜會戰中陣亡的國軍愛國將領張自忠將軍,由鄧超客串。片中百團大戰消息傳到蔣介石耳中時,林森勸蔣身為三軍統帥應當通令肯定嘉獎。片中對于國軍同時期的抗戰介紹得還是有些少,也不愿多觸及,略顯狹隘的歷史觀。通觀抗日全局,國軍在正面戰場的貢獻不應該被忽略和小視。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組織了淞滬會戰、上高會戰、南京保衛戰、徐州會戰、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滇緬之戰、湘西會戰等大戰,大兵團作戰,投入浩大的兵力,也付出了巨大的犧牲,國軍高級將領就有200多人壯烈犧牲,郝夢齡、佟麟閣、陳安寶、李家鈺、饒國華、唐淮源、趙登禹、戴安瀾等名將,都是中華民族彪炳千秋的忠烈英豪,民族英雄!他們不應該被忘記!
百團大戰觀后感5
影片有力的展示了我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和抗日民眾在抗戰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和重大歷史貢獻,主題鮮明、視野開闊、制作精良。
作為獻禮抗戰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電影,中國人都必須看。雖然沒有之前的《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的明星陣容強大,但是情感依舊。期待“建”系列第三部《建軍霸業》。鄧超的客串演出張自忠,無疑給本片帶來了一絲偶像氣質。不可否認,超的演技確實突飛猛進了,值得表揚。
《百團大戰》用了大篇幅的戰火筆墨刻畫了戰爭之殘酷,戰場之慘烈。戰爭之傷害,對于交戰雙方來說,實際上都是巨大的。殺人一萬,自損八千。百團大戰我軍投入兵力高達105個團,40多萬人,斃傷日偽軍兩萬多人,但我們自己的傷亡也高達將近兩萬人。傷亡實際上是對等的,代價不可謂不慘烈。不得不承認,日軍當時的戰斗力之強和武器之先進是一窮二白的八路軍無法相提并論的。但,為了民族的榮譽,為了人性的尊嚴,我們也必須硬頂上。片中對于戰爭對于人命的摧毀全方位真實展現,還是很靠譜的,不像許多抗日雷劇演得那樣胡扯,展現了一部歷史正劇的凜然氣象。我們看膩了手撕鬼子的鬧劇,我們鄙視褲襠藏雷的齷齪,我們拒絕虛偽的阿q精神,我們厭煩了無盡吹噓的自嗨,我們需要的是真正展現戰場之真實狀況的影視作品,還原歷史的冰冷與殘酷。
主要人物陶澤如飾演的彭德懷和劉之冰飾演的左權還是演得不錯的。彭德懷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司令、前敵總指揮,左權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兩位英雄人物演繹各有千秋。彭德懷指揮作戰的大氣沉穩、敢打敢拼、愛兵如子、重情重義,都刻畫得入木三分。左權是黃埔一期生,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儒將風貌展現得淋漓盡致。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對于戰場的把控,對于軍人的原則,和彭德懷的深厚戰友情感,都有不俗的展現。片尾左權在日寇大掃蕩中不幸犧牲,畫面令人傷感。左權倘若活著,一定能進入十大元帥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