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圓明園的觀后感范文5篇
從“ 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我們可以知道,圓明園的毀滅對中國及至世界都損失很大。從“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圓明園觀后感的精選文章,歡迎閱讀。
圓明園觀后感【一】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跡,這個奇跡叫圓明園。藝術有兩種起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和帕臺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相同。這便是一個幾乎是超人民族的想象力所能產生的成就。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如同帕臺農神廟那樣;如果幻想能有典范的話,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范。請想象一下,有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筑物,有某種月宮般的建筑物,這就是圓明園。請建造一個夢境,材料用大理石,用美玉,用青銅,用瓷器,用雪松做這個夢境的房梁,上上下下鋪滿寶石,披上綾羅綢緞,這兒建廟宇,那兒造后宮,蓋城樓,里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瑯,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又是詩人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片片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假設有某種人類異想天開產生的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而其外觀是神廟,是宮殿,這就是這座園林。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城市的建筑物,是由世世代代建造而成的,為誰建造的?為各國人民。因為,歲月完成的事物是屬于人類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過去都知道圓明園;伏爾泰談到過圓明園。我們常說:希臘有帕臺農神廟,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斗獸場,巴黎有圣母院,東方有圓明園。如果說,大家沒有看見過它,大家也夢見過它。這曾是某種令人驚駭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如同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顯出亞洲文明的剪影。這個奇跡已經消失了。
有一天,兩個強盜進入了圓明園。一個強盜洗劫,另一個強盜放火。看來,勝利女神可能是個竊賊。對圓明園進行了大規模的破壞,由兩個戰勝者分擔。我們看到,這整個事件中還與額爾金的名字有關,這注定又會使人想起帕臺農神廟。從前對帕臺農神廟怎么干,現在對圓明園也怎么干,干得更徹底,更漂亮,以致蕩然無存。如果把我們所有大教堂的所有財寶加在一起,也抵不上東方這座了不起的富麗堂皇的博物館。園中不僅有藝術珍品,還有成堆的金銀制品。豐功偉績,收獲巨大。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口袋,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這就是兩個強盜的故事。
我們歐洲人,我們是文明人,中國人對我們是野蠻人。這就是文明對野蠻所干的事情!
在歷史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將會叫法國,另一個將會叫英國。感謝你給了我的機會: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過錯;政府有時會是強盜,而人民永遠不會。
法蘭西帝國吞下了一半的勝利果實,今天,帝國竟然帶著某種物主的天真,把圓明園富麗堂皇的破爛陳列出來。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凈凈的法蘭西會把這份贓物歸還給被掠奪的中國。
現在,我證實,發生一次偷竊行為,有兩名竊賊。維克多?雨果1861年11月25日于高城居
圓明園觀后感【二】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這,就是圓明園。
看完紀錄片,才知道圓明園的歷史是從康熙帝時開始的,經過康、雍、乾三世達到巔峰。紀錄片是以郎世寧的口吻,從一個西方人,一名皇家宮廷畫師,一位圓明園的建筑者的角度來敘述的,獨到而新奇。他作為外來人對圓明園的建造過程,對當時的康乾盛世的觀感,不也正如我們后世的人對那一時代的認知一樣,帶有一層隔膜。但這都阻礙不了圓明園的熠熠閃光,從歷史中噴薄而出的架勢:不論是格局、氣勢、精美程度,都玲瑯滿目,應接不暇,即便是電腦合成的模型圖,也足以見識當年的輝煌。這種仙境帶給人的只有震撼,是為自身的渺小,也為國家的強盛。
但繁盛如康乾,也隱隱暗示了將來的危機——一個封建帝國的極端保守與自大,就像郎世寧看到的乾隆視抽水機為奇技淫巧而廢止,就像馬格爾尼使團訪華時乾隆宣稱的“本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天朝”,“夷”,多么自視甚高啊,當時的他確實有這樣說的資本,但后來呢?這是兩千年封建君主專制所傳承下來的自負,以及自負的資本。并且這種封建君主專制在清朝達到了頂峰,閉關鎖國的政策使這一時期的清朝統治者,并沒有意識到世界當時風起云涌的變化,我們在自給自足安穩的小農經濟上匍匐不前的時候世界在飛速進步:資本的積累帶來了制度的變革,工業的興起,啟蒙運動的發展。
正如馬格爾尼預見的那樣,實力對比,反過來了。在紀錄片的六十分鐘前,圓明園是一部大清榮耀史的縮影,也是一個封建帝國最后的輝煌;六十分鐘以后,畫風突變,走到了中國屈辱近代史的開端。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聯軍北塘登陸,轉戰大沽口,中國軍隊的火器還停留在明末的水準,根本無法與之抗衡。這是一場工業國對農業國的戰斗,裝備落后思想落后的大清軍隊,一潰千里。八里橋一役,是一場戰損比1000:1的屠殺,大清八旗的騎兵,對著火炮在沖鋒,一場用生命與時間抗衡的戰斗,唱響的是當年橫掃歐洲的蒙古騎兵最后的挽歌——現實是,技術和文明比軍隊數量更占優勢。
咸豐北遁,聯軍入京。1860年10月18日至23日,就是火燒圓明園——一個世界奇跡,一個匯集了各民族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能創造的全部成果的震撼人心的,尚未被人熟知的杰作,歐洲人心目中的一片亞洲文明的倩影,毀于一旦。
落后就要挨打,勿忘歷史。
雖說是近綱的文章,但我真的想提一下紀錄片中戚小源的配樂,仿佛厚重蒼涼的歷史,在幽幽地講述,并在某一時刻從迷霧中撲面而來。此情此景此曲,永不能忘!
圓明園——一個王朝的背影,一段榮耀與屈辱的歷史,一印烙在中華的記憶。
圓明園觀后感【三】
圓明園的創造是一部人類思維的結晶創造的歷史史書,是人類歷一大不可忘卻的奇跡,它是美的化身,然而,它的毀滅也是人類的悲哀,是世界的悲哀,更是中國人的悲哀與恥辱。圓明園的斷壁殘骸是無聲的控訴,這樣一部凝結了藝術性與思想性的巨獻就這樣成為了一片殘骸,它的瑰麗就這樣在世界上消失了,只有這種三維技術才能設計才能使我們一覽這奇跡般的創造。然而它越是瑰麗,就會越引起中國人的哀嘆與惋惜。這部紀錄片喚醒了所有沉睡在美夢中的中國人,這是屈辱的歷史,這是背叛的歷史,也是我們不愿重演的歷史。
大型史詩性紀錄片《圓明園》為我們重現了輝煌的建筑,也是我們更加了解了中國歷甚至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筑,雖然這一切都成為了歷史的畫卷。其實火燒的又哪只是圓明園呢,他燒的其實是精細皇家三山五園,焚毀的范圍遠遠要比圓明園大得多。然而焚燒的又何止是建筑呢?焚燒的是一個個中國人的驕傲,世界的奇跡呀!
在影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西合璧的歐洲式水法,它的規模之大與它的神奇是我們所有的人都嘆為觀止。并且大清的皇帝還可以用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去取悅一個自己喜歡的女子,為她建立它喜歡的草原與建筑。它的富麗堂皇就不言而喻了。似乎任何一個建筑都是美的化身。
當時大清帝國擁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財富,統治者們以此自居,認為中國是世界上大的國家,他們目空一切,多次拒絕與其他國家互通有無,視“科技”為玩物喪志的東西,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時代。然而他們卻萬萬沒有想到就在此時西方國家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著先進的工業革命,正在一步一步地的超越中國,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大清帝國注定要從瑰麗的天國中墜落,這樣悲劇性的命運是無法逃脫的!今天的我們只能在滿目蒼遺、斷壁殘垣中尋找那份失落的美好。正如那句古諺說的一樣,歷史往往被繁華所遮掩。
鴉片戰爭之時,西方列強打開了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雙方大戰,然而清軍用的仍然是二百年前的大炮,清軍勇士們仍然在用戰馬和彎刀沖鋒。雖然他們的勇氣讓英法帶兵的將軍們感到震撼,但結果卻是英法聯軍以五人的微小代價擊敗了帝國三萬大軍。最讓人深思的是,英使馬噶爾尼送來了的大炮和槍械,但他們在角落封閉的房間里一睡便是五十年。康熙皇帝是那么的喜歡自然科學,而后世的皇帝卻是如此的無視科學的偉大力量,使中國失去了獨領風騷的地位。英法聯軍占領圓明園之后的兩次大肆掠奪慰藉了他們饑渴的心靈,每一個戰士都獲得了豐厚的獎品。當我們看到圓明園中的財務在西方人的手中大肆公開的拍賣的時候,你是否感覺到一種恥辱呢?
法國作家雨果曾經這樣說過:在世界的一隅存在著人類的一大奇跡,這個奇跡就是圓明園……這一奇跡已經蕩然無存。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強盜大肆掠劫,另一個強盜縱火焚燒,一場對圓明園的空前洗劫開始了,兩個征服者評分贓物,然后他們手挽著收回到了歐洲。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格蘭……雨果直截了當地揭露了英法聯軍丑陋的嘴臉與無恥的行徑。
圓明園見證了大清帝國的繁榮與衰敗。他奇特的建筑與想法是世人所無法想象的,雖然現在也在重修圓明園,但是永遠也無法彌補我們歷的缺憾!圓明園的毀滅已經成了一段不可改變的歷史,我們無法改變歷史,但是我們卻可以創造未來。在未來,這個嶄新的世界里,我們可以建造更加輝煌、更加令人矚目、更加欣欣向榮的新中國。為了不讓歷史再次重演,為了中國的繁榮昌盛,我們當代大學生一定要謹記“保衛祖國,振興中華”的誓言,努力為我們偉大的祖國做出一份力量!
圓明園觀后感【四】
“請您用大理石、漢白玉、青銅和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綢緞、綴滿寶石,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后宮,放上神像,飾以琉璃,飾以黃金,飾以脂粉。請詩人出身的建筑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請您想象一個人類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宮殿,是神廟。” ——《圓明園 》“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也;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這也是圓明園之名的來歷。 隨著鏡頭的慢慢展開,我仿佛 跟隨著郎世寧回到了300年前繁盛的大清帝國。我只能驚嘆于她的美麗,卻不能用語言來表達。 因為滿人入關后不適應氣候的炎熱,歷代皇帝不遺余力地大肆建造圓明園,幾萬人,辛勤勞動十幾年,耗費國庫的巨額財富,終于建成了這座萬園之園。讓我不禁想起了以前背過的張養浩一首詩“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竣工那天,皇族人員和大臣們絡繹不絕前來參觀,驚嘆不已。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大水法,十二個生肖銅像在中午十二點一齊噴水,很遠都能聽得見。還有無數漢白玉的柱子,囊括全國建筑園林形式,非常宏偉。奇珍異寶,珍貴字畫,猶如阿房宮賦中描寫的那樣。 老師說圓明園一年四季都是有花的,其中要數菊花最多,所以圓明園又叫做菊花園。想象我置身其中,仿佛是花的海洋,輕輕一嗅,便是各種的花香,甚有種飄飄欲仙,騰云駕霧的感覺。
這座歷時一個多世紀的皇家園林,見證了中國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的興替。康熙、雍正,乾隆,許許多多不為人知的歷史發生在這個園林,更給她帶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可是,好景不長,閉關鎖國的中國的大門終于被外國的洋槍洋炮打開。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外國人的鐵騎踏破了我們的疆土,從大沽口一直打到圓明園。 有一天,兩個強盜走進圓明園,一個搶了東西,一個放了火。仿佛戰爭得了勝利便可以從事搶劫了……。在歷史的面前,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一個叫英吉利”。 毫無反抗能力的中國士兵的鮮血灑滿了這片土壤,而皇帝卻仍在宮殿中享受著他的錦衣玉食,看到這里,我不禁握緊了拳頭。
本是紀律嚴明的英法聯軍燒殺搶掠,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天邊的晚霞都被大火燒得通紅。美倫美幻的庭臺樓閣在歷史的倒影慢慢地倒下去。最后,圓明園伴隨著中華封建王朝的沒落而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從對遺跡的電腦復原中,可以看到圓明園何其雄偉壯觀、幽靜深邃,如今面對那些湖水、斷橋、殘垣、荒草,那滿目滄遺、斷壁殘垣想象不出它往日的榮耀與輝煌。 圓明園,飽含了一個民族的智慧強盛和迂腐軟弱。我們能接受亞歷山大燈塔、羅德島巨像在地震中消失、能接受空中花園在歷的虛無飄渺、能接受宙斯神像在大火中瓦解,我們最終也能接受圓明園的毀滅。 圓明園是一個帝國久久不絕于耳的哀思,警醒著中華民族,也警醒著其它民族。希望有那么一天,文明的前進不再需要鮮血與眼淚! 我知道這片大地曾經多令我驕傲,我也會體味到她的血和淚。因此我必須堅強、必須強大,這樣我才可以用自己的臂膀保護她不被鐵蹄踐踏。
圓明園觀后感【五】
小時侯,爸爸常對我說一百多年前,有一座曠世園林,圓明園。現在,我有幸在語文書中進入了這座皇家園林。
讀完這篇文章,感受就是兩個字:憤怒。我之所以要憤怒,是因為那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英法聯軍的猖狂。我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無能,只在鴉片的迷霧中尋求安慰;我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愚笨,不以科學為先驅,改善自己那落后的武器;我憤怒的是清朝皇帝的昏庸,外面的戰士在浴血奮戰,自己卻依然過著迷濫的生活,沒有覺醒,不把洋槍大炮搬出來。我還憤怒的是英法聯軍的猖狂,在圓明園內任意搶劫,隨意破壞;我還憤怒的是英法聯軍的心,他們難道一點也不知道著些被破壞的是多么珍貴的歷史文物嗎?我有太多太多的憤怒還沒有抒發出來。英法聯軍他們這群連豬狗都不如的混蛋,他們燒掉的是什么?僅僅是一座圓明園嗎?他們燒掉的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他們燒掉的是兩代人辛勤勞動的汗水!而這些在三天三夜之間就沒有了,沒有了,全部沒有了!
一座有100多組景觀,近1000座宮殿的皇家園林在大火的焚燒下化成了灰燼。為什么?因為一個真理:落后就要挨打。英法聯軍裝備著先進的來復槍和連發槍,而清軍的武器依然是弓箭和腰刀,他們手中的抬槍和鳥槍太原始了,連招架之力都沒有。可以說這是兩個世紀前橫掃歐洲的騎兵們最后的挽歌。
想想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是個強國,但仍有許多國家正虎視眈眈地看著我們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如果我們貪生怕死,不團結,那么中國遲早要滅亡的。要想不敗,就得讓科技走在世界的最前端。中國人還要視死如歸,要團結。
圓明園雖然毀滅了,但愛國之心永遠不會毀滅。如果每個人都能為祖國作出貢獻,那中國才會變成真正的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