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勇士觀后感700字
一講到長征,我們就會聯想到當時共產黨的偉大的犧牲精神,為國家而奮戰為國家而崛起!下面是由小編帶來的精彩范文,歡迎大家來查閱,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勇士觀后感1
昨天黨員活動,紀念長征80周年,觀看長征中以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為內容的電影《勇士》,在哈爾濱的50多名共產黨員觀看了電影。長征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偉大奇跡!觀看影片之前,我為大家重新介紹了長征背景和概況及偉大意義。其中,我在介紹長征時,給了大家介紹了幾組數字,紅一方面軍于1934年10月10日6.12分出發,開始8萬軍隊,過四道封鎖線時,一次湘江之戰,損失5萬人,剩了3萬人,到陜甘寧吳起鎮時,不足7000人,三個方面軍會師 只有三萬人。黨員從1921年開始57人,到1927年5.7萬人,大革命失敗,1927年底,僅剩1萬人;1934年土地革命戰爭時30萬人,長征后,1937年共產黨員4萬人,1945年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召開時121萬人。這里,可以窺見長征的偉大意義,長征是播種機、是宣言書、是戰斗隊。沒有長征,就沒有革命的勝利,就沒有今天。
《勇士》影片以高超的拍攝藝術,演員精湛的表演藝術,真實再現長征在敵軍圍追堵截街的情況下,搶度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艱難歷程。我們這代人從小就讀過課文長征故事中的“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其印象終身難忘,而當從印象變為視覺,把人們帶進那場生死慘烈的戰斗,那撕心裂膽情感,紅軍的英勇頑強,深深被震撼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淚灑影廳,長時間不能自已。當我動筆,想寫下這難忘的記憶,還是淚流不止……,這是多年不曾有過的情感,我們這代人,對黨、對紅軍,不乏理性的思考,而思考再深刻,也難以有這種身臨其境的感受。這是一部革命歷史教育影片,影片與以往所見教育影片最大的不同,不是政治宣教片。軍事會議、戰前動員,240里急行軍、渡河、奪橋,整個場畫面,都是那么語言簡潔、樸素、果敢,就是在22名勇士中,展現共產黨員先鋒作用時,僅是第幾支部書記代替,真是無聲勝有聲,卻把把共產黨員始終如一戰斗在前形象,表現的淋漓盡致;團長負傷,部隊離不開他,政委說:“你是靈魂!”沒有說教,他帶傷同行,以行動為命令,可謂惜言如金,但告知人們,這是戰場、這是時間、這是生命、這是整個軍隊的命運!足見導演良苦用心。電影《勇士》雖然是表現渡河、奪橋兩場戰斗,但是軍民情、士兵情得到充分表現:在叢林戰斗中發現的無助的孤兒“河妹妹”,對隊部的追隨,對兵哥哥的依賴那暖心的情懷;不愿意投誠的炮手和士兵,士兵為學炮手技術,竟然身背腰痛的炮手累死急行軍路上,那撕心裂膽的人性情感,人們無不落淚!那瀘定橋上的壯烈,震撼人心的畫面,深深銘刻在人們心頭!這就是歷史,這就是軍隊的歷史,這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憶往昔,我們如何不珍惜今天!……
《勇士》以高超的現代拍攝手段,以恢宏的景觀給人以強烈的藝術震撼力;以士兵情、官兵情、軍民情給人以強烈人性情懷感染力;以壯烈犧牲、戰友訣別、勇往直前的頑強、戰斗的慘烈給人以強烈的沖擊力!這是一部難得的革命傳統教育的優秀影片。
勇士觀后感2
為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10月20日,磨店社區組織機關黨支部和各社居黨支部百余名黨員觀看記錄紅軍長征的經典電影《勇士》。觀影后,黨員們反響強烈,積極通過寫觀后感,遞交給黨組織的方式,抒發心中無限感慨,表達全力支持、參與打造“核心區”,建設新磨店的決心。
經統計,共收到觀后感稿件29篇,社區進行了評選。黨員們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自己的感知。有的寫道,日行二百四十里的行軍奇跡,飛奪瀘定橋的英勇戰役,只是紅軍漫漫長征中的一個縮影,長征中還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80年前,長征改變了中國的命運,80年來,長征精神的種子已經成為建設發展的深厚力量,成為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無窮動力。有的表示,大渡河、鐵索橋、爬雪山、過草地,這就是長征場景。影片展現的是紅軍戰士的軍魂和信仰,給人以長征為何取得勝利的深思。不畏艱險、舍生忘死,敢于拼搏、勇于勝利,槍林彈雨中他們用著極限在奔跑,鐵索橋上勇士們以生命為代價強渡大渡河。長征不僅創造了世界軍事史的奇跡也是人類挑戰極限的奇跡,而一路讓他們堅持下去的,便是對國家的熱愛。因為這份熱愛,讓他們絕處逢生。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絕對不能忘了今天的日子的來之不易,紅色基因要代代相傳。有的認為,影片中看到有戰士在背后的小木板上寫著“國家”、“信念”等字樣并時時刻刻記在心里,這就是他們的精神支撐,他們心懷祖國,堅決完成任務,在無比險惡的條件下毅然起身反抗,取得最終的勝利。
__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講到“長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偉大遠征。崇高的理想,堅定的信念,永遠是中國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時代變遷,可無論何時,我們的信念不能丟。通過觀影和寫觀后感,進一步加深了黨員們對長征精神的理解。當前,在社區的征遷、項目施工保障等各項工作中都要保持堅忍不拔、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昂揚斗志。只要咬定目標不放松,用長征精神凝聚起強大正能量,走好新的長征路,就一定能譜寫出“核心區”建設絢麗詩篇
勇士觀后感3
時值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__于10月21日發表講話:“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再次彰顯紅軍長征的巨大意義。而導演寧海強攜《勇士》重回校園,來到自己的母校解放軍藝術學院,與母校師生們共同分享電影《勇士》,亦是向歷史致敬,紀念這段閃耀的歷史。作為1989年戲劇系畢業的寧海強導演感性發言:“感謝解放軍藝術學院的培養,我始終懷揣著敬仰的心情在堅持我的戰爭片創作,也是這樣的態度讓我克服了重重困難,在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如期呈現出這部作品。長征路上的所有人都是勇士,而我更希望傳承的是這種紅軍勇士精神。”
選取紅軍長征途中頗具代表性的“飛奪瀘定橋”進行創作,有著不為人知的挑戰。當問及拍攝電影《勇士》最大的困難是什么,導演寧海強亦誠摯分享:“如何讓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再次吸引觀眾,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最大的考量,這就需要現代的工業技術的加持,以及以人為本的故事體現。”寧海強導演認為,優秀的戰爭動作片不應該只有火光四射的戰爭場面,解構電影《勇士》的種種技術元素,觀眾會看到最打動人的人性以及和平信念。隨即他更與母校師生們探討劇本創作時的心得:“在創作的時候要注入人性的宣泄,不能一味專注大格局。只有把人物闡釋清楚了,才會有情感力量。”這也是《勇士》中紅色特攻隊人人性格分明,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沒有以往觀看主旋律電影的審美疲勞,完全跟隨人物進入了那段偉大的歷史。我能感受到導演心中創作的火熱。”看過影片的同學這樣評價。真實的口碑也再次佐證了《勇士》的優秀品質。電影目前仍以微弱的排片上映著,并期待更多的觀眾能夠走進影院觀看,身臨其境地感受那段歷史,珍惜今日的生活。
勇士觀后感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這首《長征》的七律詩高度的形容了紅軍長征的情景,前幾天觀看了〈〈我的長征〉〉,紅軍長征的經歷又重新在我的眼前。影片的片頭以著名的老電影演員王心剛飾演的王瑞,在乘飛機的途中,時空由現代回到解放戰爭時期,影片通過時空倒轉的手法,通過王瑞的回憶,記述了紅軍長征的事件。
王瑞,一個16歲紅軍小鬼,詮釋了那些歷史上的著名事件,遵義會議,四度赤水,飛奪瀘定橋等等。當紅軍輾轉行軍,危機重重,九死一生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能夠知道去哪里?為什么要走?連毛主席也說不知道該怎么走,他說,我知道那是錯誤的,所以不要跟著錯誤走,而其他人的的回答是:跟著走!或者跟著毛主席走。
在遵義會議的時候,面臨著紅軍生死攸關的轉折點,各位領導人都很焦急,但是影片沒有直接表現出那種緊張的氣氛,而是通過王瑞去送宵夜時,被毛主席罵,之后再通過另一位領導人對王瑞的解釋說:“現階段的情況很緊張,毛主席他們在沒日沒夜的開會,你打斷了他的思路,所以他才會對你兇的,表現出來。會開完了,第二天早上毛主席同王瑞偶然相間了,毛主席想起那個小鬼就是昨晚被自己兇過得人,于是跟他聊了起來。期間,毛主席看王
瑞口袋里鼓鼓的便問那是什么?王瑞便掏出來那四只紅色的蠟燭,毛主席要他好好保存,以后會有用的。在看電影的過程中,老師要我們注意那紅色的蠟燭,在紅軍長征勝利后,紅色的蠟燭又出現在熒屏中,但與前次不同的是,這次的紅色蠟燭是點燃的。我一直在想這個問題,紅色是否代表了中國的紅色政權,點燃的蠟燭是否代表了中國紅軍長征的勝利,中國革命的勝利是紅軍用鮮血換回來的。蠟燭一般是代表著奉獻精神,紅色的燃燒的蠟燭也代表了紅軍的奉獻精神。
影片中的一幕幕場景使我記憶深刻,遵義會議后,正是毛主席同志的正確領導,紅軍才能擺脫敵人的一次次圍剿,紅軍知道了自己往哪里走——向勝利的方向走;影片中以浪漫的手法——王瑞姐姐的歌聲去打動那些彝族同胞,以以誠待人的方式終于取得彝族同胞的信任。
紅軍需要渡過天險大渡河,三條小船無法渡過千軍萬馬,而為了能夠搶渡瀘定橋,紅軍戰士不畏艱辛,王瑞所在部隊奉命沿江而下,搶奪距安順場渡口三百二十里的瀘定橋,只有這樣,紅軍才能通過天險大渡河,北上抗日。晚上,下著大雨,懸崖下的羊腸小道,道路泥濘難行,紅軍戰士餓著肚子強行前進,因為對岸就是去增援的敵人,如果讓增援的敵人搶了先,后果不堪設想。好在雨越下越大,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而紅軍戰士們憑著頑強的毅力,仍舊冒雨、踩著泥濘前進。日以繼夜趕赴目的地,紅軍組織的突擊隊,攀著鐵索橋,冒著對面橋頭堡敵人的槍林彈雨,匍匐前進,勇敢頑強地沖向被敵人拆成只有十三根鐵索地瀘定橋,最后勇士們沖破了敵人在橋頭堡的火墻,為他們身后千萬個紅軍戰士順利通過瀘定橋鋪平了道路。王瑞最后一位親人——姐夫肖德昌犧牲了,從懸空的鐵索上中彈跌落到洶涌咆哮的大渡河激流中;他的彝族兄長達爾火——這位參加紅軍才二十多天的小伙子在把彈痕累累的紅旗插上橋頭堡時,也被流彈擊中,挺立在橋頭堡一動不動,手里仍舊高舉著那彈痕累累的紅旗,一個個赤血男兒懷著革命的激情和對革命勝利的渴望,克服重重困難使國家轉危為安。敵人的槍炮是猛烈的,卻始終打不倒戰士們勇敢的心,自然條件是惡劣的,但依然撼不動他們對革命勝利的憧憬。為了革命,他們甘愿獻身,為了新中國,他們不懼死亡,他們用熱情和鮮血締造了中國革命的輝煌明天。
紅軍長征是艱辛的,二萬五千里的長征磨練了中國共產黨,也為紅軍保留了后續力量,成為了后來的精英領導。同時,通過長征生存下來的紅軍也是偉大的,我想我們應該牢記這段歷史,牢記為中國革命事業獻身的共產黨。
勇士觀后感5
為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進一步推進我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開展, 10月20日晚,學校組織了全體師生前往市電影院集中觀看愛國主義教育影片《勇士》。
電影《勇士》以紅軍長征途中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的英雄史實為原型,展現勇士們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口的非凡經歷,生動刻畫出紅軍戰士的勇士之魂和勇士之情,再現了老一輩革命者的艱苦歷程和豐功偉績,弘揚了艱苦樸素、不屈不撓的長征精神。觀影過程中,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景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的每一位老師,大家沉浸于曲折的故事情節中,隨著勇士們不屈的戰斗或緊張、或振奮。
《勇士》這部經典紅色影片獲得了師生們的一致點贊,它將激勵著我們繼承并發揚老一輩革命家的光榮傳統和艱苦樸素的長征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立足崗位、積極創新,為祖國的建設事業做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