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青春寫觀后感1000字作文
致青春影片種種校園景致,令筆者找回幾縷象牙塔時的回憶,但仔細品味,卻不難發現時代感的混亂。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精彩范文,歡迎大家查閱,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致青春寫觀后感1
這世間男女,青春年少之時,大都會預想一個命里的人,所以會等,等他/她出現,然后芳心暗許,喜結連理。有時候,以為是等到了,于是痛下決心,誓死相隨。那時候年輕單純,以為能與子偕老,百年好合,誰知道滄海桑田太匆忙。不是勞燕分飛,有緣無分,就是中途倒戈,投奔他人懷抱。鄭薇遇見陳孝正,老張遇見阮莞,阮莞遇見趙世勇,不勝枚舉。
如果你抓不住這彈指間的年華,就不要輕易愛上一個人。人心難測,但若實在沒忍住,也千萬不做先愛的那一方,“良辰美景奈何天,為誰辛苦為誰甜”,沒有激烈愛過的人,不能解這其中味。“當我再見你的時候,我還愛得起嗎“,多年后,鄭微在面對陳孝正卷土重來的時候,她慌張而惶恐,可是愛像覆水,難收。
電影里,年輕就是資本。年輕的時候,鄭微可以為愛癡狂,為愛越過千山萬水,排除千難萬險,在所不辭。可是年華匆匆,青春太短暫,沒人允許她們一直年輕。人心總會在年華消失中,變得堅硬起來。就像原小說里寫的那樣,我們應該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們的人,是他們讓我們變得更加堅強。
陳孝正傷害過鄭微,盡管這樣,鄭微恨他嗎?也許曾經恨過,而現在呢,估計不恨了。那么,阮莞呢,她恨趙世勇嗎?可能觀眾恨的最多。對于阮莞來說,愛情無可奈何。就這么一個小男人,不值得愛,可就是愛上了。一旦愛上了,就希望海誓山盟、天荒地老,哪怕被欺騙百次,依然相信自己沒愛錯過,是不是太傻?這樣的傻人很多。愛情,沒有對錯,哪怕是痛徹心扉,也總期待奇跡發生,期待對方回心轉意。女人在這點上,比男人更能海納百川。這話說給阮莞聽的。她在這場愛情里,失魂落魄,丟了尊嚴,令人扼腕。女神總是沒有好歸宿,不是被豬拱了,就是香消玉殞,孤老一生。
“阮莞,我愿意成為你生命中的配角,無悔這一生”,這是老張的愛情觀,多么傷感和可惜。愛要表達出來才好,可老張沒說出口,他沒有鄭微的勇氣,但不見得不好。不說就是不改變,永遠不說就是永遠不改變。暗戀的人才最偉大。那林靜又該何去何從,回過頭去愛施潔嗎?
可是愛,到底是說還是不說。說了像鄭微那樣嗎?不說,那就像老張那樣嗎,一輩子站在你背后,看著你遠去的背影無能為力、默默嘆息?還是干脆就像黎維娟一樣,有了金錢,愛情它算個屁!人太容易輸給愛情了。
在青春的光影里,愛情、友情、親情,三情并立。多年后再回憶,一定是“道是無晴卻有晴”。我們感嘆一遇楊過終身誤,也感嘆擦肩而過即一生。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愛情,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致我們終將逝去的生命。
致青春寫觀后感2
嚴格地說,《致青春》是兩個人的作品。導演趙薇的樂觀、活潑以及小小的惡作劇心理,造就了影片的青春戲;編劇李檣的細膩、敏銳,成全了影片的心理戲。今天已經高度社會化的大學校園,過早地培養出了不少“成熟”的學生。但在上世紀90年代,校園之墻還是一堵防衛線。《致青春》花了不少的篇幅來呈現出走后的坍塌感,然而青春還有余燼之熱,在催促著人們奔向理想方向。
看完電影后半部分的最大感受是,青春時期是最適合激烈表達感情的時候,而有過這種激情燃燒之后,就再也不會心生漣漪——看看鄭微后來是怎么對待重新回來找她的陳孝正,看看韓庚飾演的林靜如何對待他的追求者。
趙又廷與韓庚,一個為出身貧賤而自卑,另一個因看到父親愛上鄭微的媽媽蒙上心理陰影。在青春的兩頭,前面是童年不能承受之重,后面是中年無法面對之尷尬。唯有青春,唯有那段沒心沒肺、敢愛敢恨的青春,才是生命中最熱情的歲月。但青春卻如篝火,燃燒得越旺盛,成為灰燼的速度就越快。所以,形容青春用“終將逝去”這樣的描述再合適不過。
按照目前電影市場最流行的喜劇元素來看,《致青春》一個也不少,甚至在年代感的營造、戲劇沖突的設置、角色表現完成度等方面,均體現出不錯的水平。如果想在影院獲取一場歡笑,《致青春》不會令人失望。趙又廷飾演的陳孝正呆板、嚴肅的外表與其孩子氣的言行,制造了差異感很強的“笑果”;客串午夜電臺主持人的韓紅是令人笑到胃疼的“彩蛋”;男生宿舍里的糗事令人心領神會……
《致青春》完全可以采取《泰囧》式的喜劇狂歡,把搞笑進行到底,最后來個好萊塢式的大團圓結局,這樣似乎更符合觀眾的期待。但這部電影還是試圖把社會的切面呈現出來。在后來的情節里,《致青春》放棄了繼續逗觀眾笑,轉而去思索人生的價值、生命的意義,以及情感之于人的重要性。鄭微以啤酒祭奠阮莞,陳孝正以回歸救贖內心,林靜以努力想換回愛的能力,朱小北以遺忘告別過去……他們得到了許多,也失去了許多,無法用成敗來形容。生活的真相就是這樣,于殘忍之中奢侈地品嘗點滴甜蜜。
致青春寫觀后感3
今天看了《致青春》,讓我感到很無奈,光陰荏苒,青春易逝,如手中的漏沙,不停地流逝,而你只能干巴巴地看,你不能打破它,也不愿重來,卻讓你痛并享受著。
劇中女主角鄭微珍視友情追求愛情,敢愛敢恨 ,燃燒著青春,盡管好友因車禍逝去,情人拋棄,她卻享受著,她說每一個人是獨立個體,青春是片段,沒有誰錯和誰對,更不存在誰對不起誰,青春留下的只有回憶。天空寂靜無痕,小鳥卻在那里飛過!
青春不過如此,但只有認真經歷了才有資格說。
而兩個男主角很招人恨,他們是先愛自己,再愛他人的,不管是愛面子的林靜,還是視人生如大廈容不得一厘米誤差的陳孝正,他們都褻瀆了青春,生活上成功,青春卻有缺陷。我可以理解他們卻不敢茍同。
現實的黎維娟嫁給了富豪當后媽,自尊心極強的 朱小北成了學習方法“推銷者”,美麗有智慧在愛情面前卻毫無理性的阮莞為了讓自己的青春劃上句號,與前男友相約看大學時共同鐘意的樂隊時不幸橫招車禍花銷玉隕。不禁讓人感嘆:短暫的青春真難把握!
高考完了,真正體驗到‘’如釋重負的真意,但新的壓力卻不期而至——不再有老師督促你學 習,你不必再聞雞起舞,不必挑燈夜戰,卻也不再有朝夕相處的同學與你并肩作戰;不必看著黑板寫著“離高考還有——天”這個熟悉的漢字和讓人揪心的阿拉伯數字,不必跑去看升國旗聽國歌,再聽校長或老師講那些安全禮貌人生夢想校紀考試……卻也再也難看到或和藹或認真恪守或滑稽有趣的老師,再也不能為好友點歌,一起傾聽放學后的廣播了……
此時我想起前天剛考完試鈴聲響了合上筆蓋的一刻, 我對自己說青春不悔我盡力了。看著同學有的撕書發泄三年來的抑悶,有的引吭高歌,雖然聽不懂,不知他在唱還是在吼,但可以知道他很享受很高興。老師看到學生所謂違紀,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番瘋狂后,我們拖著笨重的行李,高興返家,卻也留下了回憶,帶上了不舍與緬懷的心離開了。畢竟青春前奏可就告一段落了啊!
致青春寫觀后感4
電影里有很多經典的臺詞,比如說“人會在生活中不知不覺就會成為自己最討厭的那種類型”我覺得是的,我也應驗了這句話。我的解釋是,人總會長達,總會懂事,總會融入社會,變化是很正常的事情。之前的我討厭抽煙的女孩,就覺得他們很墮落很低俗,但是現在偶爾我也會當沒有人的時候,自己一個人點燃一根煙,慢慢享受我的悲傷與無奈。那個時候突然覺得煙是個好東西,可以讓你胡思亂想的心一下子安靜下來,這個時候在慢慢深深吐出煙圈,就感覺把心里的不快全都吐出去了。整個身體加心靈就會特別的踏實。不在胡思亂想不在感到不安,所有煩躁的情緒一下子平靜下來。(關于這個事,沒有人知道,包括我男友,因為他不贊同抽煙。不過我也是偶爾,偶爾)。突然想到前幾天。那件事的后遺癥我現在都還 有。我都不知道我什么時候變成這個樣子,會認為他很重要,很認為他就是我生命中的唯一。那天我人生中第一次喝得那么多,喝的那么暢快,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神魂顛倒。那天心情很不好,把家里20多度的酒喝了之后,發現那種飄乎乎的感覺很爽,記不得所有煩惱。最后我又撒謊出門買了一瓶52度,沒錯就是52度的二鍋頭,獨自跑到小區的花園一飲而盡。(哈哈當時那個爽啊,我從來沒覺得自己那么輕松過)事后第二天,上班起起不來,跟領導撒謊說大姨媽來了請半天假。在家倒頭大睡,可是胃不舒服加上客人打電話不停,根本就沒睡。去了公司更不爽。哎,想吐的感覺一直在,特別是聞到酒精味,和看都惡心的東西。之后把這件事跟一個閨蜜說了之后,被罵了,說我是笨蛋以自己的身體來氣自己,朋友這幾天的遭遇也不好,也是男人惹的禍。所以他說了一句比較經典的話:任何人都是先愛自己多一些。也就是陳要去美國時和鄭對話的一句。我覺得也對啊,如果一個人如果首先不愛自己怎么會愛其他人呢。所以對待自己的愛人,首先你得要愛自己才能愛別人,最后也才能被別人愛。
還 有一句我也記得特別清楚;"你給了我愛情的夢,而他實現了我愛情的夢”然后我就想到我自己了,(懂得起的人,我就不說了哈)。此時此刻我親愛的他已經酣然入睡,而我卻在這里打發我失眠的痛苦。你們說,怎么說呢?
晚安,親愛的自己。無論明天有沒有人陪,都記得一直走下去。并且是好好的,開開心心的走下去。
致青春寫觀后感5
有一句話常被提起,那就是:“再多各自牛逼的時光,也比不上曾經一起傻逼的歲月!”,《致青春》同樣很契合這句話,雖然片中的大學,對很多人來講,是唯一的群體生活時光,宿舍、食堂、晨讀、夜修,當然也會包括相思、追求、戀愛、失戀等等愛的體驗,這是一生中難得的大家一起“傻逼”的歲月。
影片的成功之處在于,對演員的選擇與塑造上,還是很到位的。趙又廷、韓庚的加盟,一方面保證了影片的商業品質,另一方面,也確實發掘出了二人前所未見的演技水準。先說下趙又廷,作為來自海峽對岸的男生來講,大陸的學校氛圍和他們必定會很大的差異,因此在片中,陳孝正略顯生澀,但到結局其實可以發現,這個角色是很其實和趙又廷亦真誠亦虛偽亦正亦邪的混搭風格很相近,并不出戲,而且陳孝正這個名字,其實很符合海峽對岸的文化風景,總能令人聯想起忠孝東路、中正、神馬的,也算巧合。
再說下韓庚,其實韓庚的戲份真的不多,給他發揮的空間也不是太大,但無疑韓庚演技大爆發的時代已經來臨,表演不動聲色中見神奇,承擔了一個隱忍低調卻情愛滿滿的角色,詮釋了青春的“錯過就是一生”的別戀,看得很心酸!此中表現比《大武生》中扮酷賣萌式的程序化曬帥,要提高不知道多少層次。
四位新人女生則各個神采飛揚,楊子珊扮演的鄭微,不得不失,但個別哭喊場景,頗有趙薇版“小燕子”上身的感覺,不知道是不是來自導演的言傳身教。扮演朱小北的劉亞瑟,讓人眼前一亮,此種帥氣的短發女生,一定是男女通殺的類型,是當下演藝圈比較缺乏的類型演員,應會成為通過《致青春》得到迅猛發展。江疏影和張瑤,同樣給人印象深刻,這一組新人,演技比較平均,搭在一起的感覺很諧和,所以劇中沒有出現被舍友下毒的事件,也不會令人意外。
三位男生,則很好的烘托了眾鮮花和綠葉的戲份,包貝爾的喜劇化悲劇性尋愛之路,漫不經心中的堅持與堅忍,是最容易催男觀眾共情淚下的感動點。鄭愷的招搖與熾熱,同樣是青春情感的標簽,另一帥哥黃明戲份不多,無太多亮點。
就這樣一票人,用各自的“傻逼”,鑄就了那個“牛逼”的熱血青春時代,每個人都曾付出滿懷真情,即使撞到頭破血流,即使也有背叛別離,十年后再次回望,一切都如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