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變形記觀后感
在我們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你一定有很了很多值得分享的感悟,為此可以寫一篇觀后感記錄收獲了,方便今后與人交流分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青春變形記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青春變形記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變形記》。看完后,深有感觸。
《變形記》中講了一個大山里的孩子和一個城里孩子角色的互換。從中的易虎臣就是一位深圳富裕家庭的公子哥,與他互換的吳宗宏則是云南大山里的一名熱愛學習的貧窮人家的孩子。
在互換角色之前,城里的易虎臣每天都和老師做對,嘲笑同學,不愛上課,卻總愛忙手機,家人對他都無可奈何。而云南大山里的吳宗宏,每天幫助小孩子煮飯,背他謬河,幫助家里采松子掙錢。
互換后,易虎臣來到山里,他的適應能力真讓人佩服,很快就適應了。不過在山里易虎臣也遇到了不少麻煩,比如每天吃洋瓜,并且是自己動手,不能每天洗頭。而吳宗宏到城里學校后就被宿舍的同學欺負。
后來,易虎臣漸漸變了,他對小黑很關心,而且也不愛臭美了。小黑病了,他就煮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鍋粥給小黑,幫助小黑見到了六年不見的父親。
臨別時,全校師生都為吳宗憲送行,并舉行了一次捐款。山里面,易虎臣按理講應該是立即回家,可是他卻舍不得這兒。
看完后,我深有感觸,我們和易虎臣一樣,依賴父母,沒有吃苦精神,不懂感恩父母,為了滿足物質上的需求而坦然地花去父母的血汗錢。今后我們一定要吃苦耐勞,孝敬父母,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青春變形記觀后感(篇2)
夜已深,卻難寐,靜聽窗外,一席幽雨,在臨近夏至的季節灑下,風蕭蕭,雨淅淅,一切嘈雜又親切的聲音在這個靜默的晚上顯得格外清晰,聽著不和諧的雨聲,倒也不那么畏懼黑夜了,微微收斂此時的浮躁與不安,徒增一份雨夜的沉思與靜美,腦海中不時回映著《變形記》的一幕幕,搖曳著心靈深處的冷暖,勾勒著深邃厚重的夜。
翻開手機,偶爾看到了變形記這個紀錄片,便也被故事的真實深深的吸引了,整個節目平淡、豐富卻又五味雜談,讓人深思熟慮,它深深挖掘著當今社會普遍意義的內涵,體現著現實的點點滴滴,人們同情著善解人意的羅海、留守兒童梁訓、淳樸懂事的王永祥,這些小小的山里孩子卻給了我們莫大的啟發,他們的淳樸與堅強讓我們感動,讓我們反省,另我們深思熟慮青春的意義。那里的大山,陡峭且貧瘠,似乎在用一種竭盡全力的生命呼喚著山里孩子的頑強,卻也阻隔著城市的繁華與喧囂,他們貧窮著,他們堅持著,他們隱忍著,他們不去埋怨只有洋瓜的日子,他們不去埋怨一個人留守在山里的`日子,他們依然隱藏著心中逝去父母的傷痛,肆意的奔波在大山的深處,他們的背簍里裝載著的能填飽肚子的干糧、是踏上學堂的路途,也裝著走出大山的希望,他們瘦弱的身軀,卻承載著大大的希望,因為他們心里都有著山一樣的責任,夢一樣的世界。
同樣,人們責罵著暴力少年王境澤、黑夜少年高澤文、洶涌哥姚珠龍、網癮成性的周卓夫、拳腳相向的何俊鵬,他們迷失在了五顏六色的世界,他們用另類的行動表現著對父母的埋怨,他們肆意揮霍金錢、對父母拳腳相向、他們花天酒地、他們追求名牌、他們出言不遜,他們的起初不具備品學兼優,卻在真實的大山里、從淳樸的農民身上、從艱苦樸素的生活中、從最真誠的大山民族情感中學會了體諒,學會了關心,學會了感動,學會了忍受,學會了反思,是啊,我們都該反思,誰沒有青春,誰沒有年少輕狂過,這是一個人性轉變的紀錄,這是一個道德洗禮的過程,這是一個反思生活的啟示錄,就像歌詞里寫到的那樣:這世界總是有很多不同,我們也有不一樣的夢,太過執著讓一切變的冷漠,向前走,留下的是難過,退一步,總會海闊天空,了解比拒絕更容易溝通,理解比拒絕更容易溝通,伸出你的手,拋開出關,試著接受,等被傷在心里永不停留。
故事還在繼續,我們依舊關注,只為靜下心來默默體會,默默反思,只為在新的一天能用姣好的心態面對新的生活,只為能用一顆樂觀的心體會生活。是啊,換一換,試著走別人的路,也許能明白有些事該要滿足,經過那些不足,我們學會在乎,學會珍惜從前來之不易的幸福,換一換,站在別人的角度,也許能明白有些事自己糊涂,用心去看清楚曾經犯的錯誤,告訴命運,我們沒有輸!收起失落,面向明天,我們依舊會昂首向前,就像風雨后的彩虹。
青春變形記觀后感(篇3)
一檔作秀的節目而已,我只能這樣說。
《變形記》是湖南臺推出的一檔真人秀節目。前幾天在電視上不小心看見了一期,給了我特深的感受。 一個城市小姐去了少數民族聚集地,好心為新娘打扮。卻因為導播開玩笑說她沒新娘子漂亮而大哭一場。好奇心的驅使下,我又去看了幾集。還有什么母女對換,女兒替母親上班教課,鄉村少年被打……
這個節目的出發點也許不錯,但對于窮孩子而言,是不折不扣的南柯一夢,當7天生活的結束,我很懷疑他能否再重新適應過去的窮日子。接下來,他那幼小的心靈將承受怎樣的落差和不平,我們不得而知。換作是我,換作任何一個人,去設身處地的想,這都是極其殘忍的。
殘忍在于讓他想象城里人不穿有補丁的衣服,想象城里有很多高樓,這是希望;而明知只有7天可以不穿補丁的衣服,只有7天可以看到高樓,這就是絕望。如同節目中的那個小女孩,如果不是走出來,她不會知道有婚姻自由權,最多在十八歲時嫁人,平平淡淡的生活下去。也正因為她知道了外面的世界,也了解宿命卻還抱有一絲希望才會如此痛苦。當另一種生活清楚無疑的呈現在面前,并且更明確的是只有7天,原有的幸福已經流逝,而明天生活還要繼續!試想,有比這更殘忍的嗎?
在城市孩子這邊,到了鄉下,再苦再累,也不過只是玩玩“憶苦思甜”,演演戲,滿足一下父母的希望。非要說有什么益處,我看真沒有。冷靜地看最后又是哭又是跪的,我感保證他回去后不幾天就會一切恢復原樣,該混的還是得混。這本來就是一場演出,演出完了,該干嘛還干嘛去,最多以后跟伙伴吹吹有多艱辛,父母的苦心效果如何一眼可見。
我可以想象,湖南衛視是有多愚蠢。讓一個連百元大鈔都沒見過的孩子去住賓館,坐豪車。去體驗高樓大廈,品嘗山珍海味,領略校園魅力。拿節目人的腳趾也能想象到那是多么的令人恐懼,打破了一個熟悉的世界,把一個陌生的環境強塞給他。
他只是一個孩子,憑什么把世俗的世界介給他,憑什么讓他覺得恐懼,讓他茫然?!他在在心里應該哭了很多次,這種心情在這個窮孩子的心里,幾乎不帶任何希望,只有絕望。當他回到山溝里,他如何收拾這七天的心情呢?城里的`孩子可以憶苦思甜,大發慷慨,卻把鄉村孩子的悲劇心理置之不理,這是多么殘忍的一件事情?
最令人氣節的是,在這個時候主持人還不忘以冷靜理性的言辭配上畫外音,以一個客觀中立的姿態來對待這個悲劇。事實上,只是突出了一點:做節目的沒人性。這種理性和冷靜是一種對鄉村孩子的冷漠和麻木,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我更希望看見,鄉村的孩子能依然那樣單純,那樣倔強,那樣堅強。
青春變形記觀后感(篇4)
請不要把一個人引上平靜安逸的道路,而要把他置于困難和挑戰的考驗和激烈之下。讓他學會在暴風雨中挺立。
看了《變形記》之“網變”。看著這部片子都是帶著復雜的心情,都是淚水與情感的交織。
一個是都是富裕家庭的輟學網癮少年,而另一個是貧窮卻熱愛的學習的優秀學生,但是命運卻是如此的捉弄人。兩個天差地別的少年卻牽連在一起。只希望網癮少年能迷途知返,帶著一個農村少年走進城市。
魏程,是一個被繁華卻人情淡漠的城市染上了大多數都是學生的“惡習”。可是,在貧窮但樸實的`青海找到了人情的愛。在鄉親們的面前知道了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學會了與同學之間的友愛,即使語言不通。在他要去黃河看看時,他“父親”拿出了多年(注意這個詞)積攢的20多元,只為了滿足他一個心愿。他知道了父母對他的愛。知道去關愛他人。
高占喜,這個農村來的勤奮少年。大家都認為他會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七天都市生活。像他說的,去圖書館看書,可是卻被城市的燈紅酒綠的物質誘惑著,學會了花錢,學會了享受。成了一個養尊處優的小少爺。惋惜時,卻看他知道父親是摔傷后,他的思念就一瞬間爆發出來,他的城市夢很自然就醒了,他依然是那個過去請勤勞勇敢懂事質樸的少年。
這世界總是有很多的不同。魏程,在離開高家承載著對高家,對所有相親的感恩之情。高占喜的七次落淚,包含了多少苦澀與無奈。我們應該感到知足,父母管我們是在愛護我們,在世界上的同齡人中,我們是幸福的。多少山區的孩子和占喜一樣,想讀書卻不能。
在這個被權勢與金錢所包圍的社會,我們還剩下那最喜本,也是最扣人心弦的人性關懷了吧!
青春變形記觀后感(篇5)
別讓貧困掩埋你的斗志,別讓奢侈磨滅你的勤奮;在順流逆流中保持平靜的心態,擁有一顆平常心,你會發現世界的美麗,生命的璀璨。
湖南衛視變形計之少年何愁,講述了一位深圳富二代和一位云南彝族貧困少年的互換生活。深圳富家少年易虎臣,13歲,玩世不恭,一年換了6、7部手機,云南彝族少年吳宗宏,14歲,懂事的山里孩子,一個月零花錢10元,他要負責每個星期背最重的洋瓜走5個多小時的山路去上學,他要和爸爸在夜里忍著寒冷去山上采松脂,他要幫老師沖廁所,喂豬,他是那個小小的學校里最大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里的易虎臣和我們一樣,依賴父母,沒有吃苦精神,不會去感恩f父母,為了滿足物質的需求而大膽坦然地花父母的血汗錢。而生活在山區的吳宗宏截然不同,雖然家里窮,但不自卑,雖然條件差,但依然執著地追求學習。
每當看到易虎臣就好像看到了現在的我們,易虎臣是討厭他的父母的,但我雖然不討厭他們,可當我遭受指責時,我也會對他們產生偏見,易虎臣是不會吃苦耐勞的,我們在家里都是受別人的關愛,也不常做家務事。
我們要想當個人人心目中的好孩子,就應該學習吳宗宏身上的優點。他是有理想的,只要有了理想我們才會為之而奮斗,所以我們制定自己的理想,一分耕耘一份收獲。
吳宗宏是勤奮的,而我們也可以將那用來放松的課間十分鐘用來學習,知識改變命運,我們有著比他更好的.學習環境,我們更應該珍惜。
吳宗宏學會了自食其力,而我則沒有很好的自立能力,我應該去幫助父母,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們還要懂得去關愛父母,父母是養育我們的人,他們同我們血濃于水,所以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去報答他們
結局是美好的,也是給予人希翼的,兩個少年都學會了許多,但未來依舊漫長,要牢記今日的品德,給未來開拓光明的道路。
這世上有金錢的貧乏,但不會有靈魂的缺陷,這世上沒有真正的鐵石心腸;只有暫時的迷茫,只有用愛去感化它,融化隔閡,世界才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