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
午戰爭這部電影主要說的是十九世紀末,也就是鴉片戰爭之后,日本公然擊沉我國船只“高生號”,并于1984年在中國領海公然挑釁生事。下面是小編帶來的五篇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1
昨天是星期六,而我卻在家里看了一部名叫《甲午戰爭》的電影。那里面有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鄧世昌。鄧世昌出生于廣東番禺(今廣州市海珠區)。1868年去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航海。而1871年被派到“建威”練船,才正式入軍,當上了深海兵船大副。一次鄧世昌乘“致遠號”去打仗,那天是和日本人的一場激烈戰爭,日本輸了,而大清的艦隊獲得了勝利。從這之后鄧世昌就是致遠號的艦長了。
有一位從英國留學回來的女子,給他們帶來了一艘又快又強大的戰艦圖紙。鄧世昌說我們一定要把這艘戰艦給買下來,因為我已經有好些年沒有添置新的軍艦了,一旦和別人打起戰來肯定會吃虧的。當他們向上面匯報時,清政府卻拿不出錢來,因為錢都被慈禧老佛爺拿去修圓明園了。此時鄧世昌卻火冒三丈,正當他生氣的時候受到了一個令人更生氣的消息,這艘先進的戰艦被日本人買走了,這時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那名女同學臨走時送給了鄧世昌一只狗,叫太陽。
那一次鄧世昌和致遠號去海上指揮戰斗了,而敵人恰巧是買了先進軍艦的日本人。在那次海戰中致遠號被擊沉了,大型快艇來救他們,太陽獲救了,而鄧世昌還在水里,這時太陽不顧一切跳進海里去救鄧世昌,最終他和太陽一起都犧牲了。
那一次中國敗了,而日本卻勝利了。而那個慈禧什么也不管,每天都吃喝玩樂,結果中國卻大敗,好多的壯士都犧牲了,而且清政府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但賠了很多錢還割讓土地給他們。
在這個故事中,我知道了鄧世昌是一個英勇無畏的人,他大公無私,不怕困難,勇往直前。所以我要向鄧世昌一樣,做一個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讓人。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失敗并不可怕,總結經驗,不斷改正缺點,總有一天你就會成功的。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2
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八月十七日中午,北洋海軍艦隊在黃海遭遇日本艦隊來犯,雙方展開了激戰,戰斗異常慘烈,以至鄧世昌"大將怒沉舟",全艦將士為國殉難。
看到那里,我悲憤難抑,淚流滿面。我們國家有如此英勇的將士,為什么還慘遭失敗?我認為首先與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密不可分。
中國看起來是一棵龐大的樹,但以慈禧為代表的清政府官員掏空了樹心,風雨一來,便弱不禁風。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僖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在清漪園的廢墟興建起頤和園。致使北洋水師無法更新裝備,彈藥也嚴重不足。戰斗在即,北洋艦隊才匆匆從德國加急購買炮彈。將士們拼著老命將炮彈打進了日本軍艦的彈藥,卻沒有炸沉敵艦,因為那壓根兒就是一臭彈――打不響的。
樹雖然被掏空了,但還有些忠心的根牢牢抓住土地,不讓風將樹吹倒。北洋艦隊上的官兵去英國留過學,日本聯合艦隊中的吉野號艦長和他們是朋友,勸他們投降,但他們卻選擇了"寧為玉碎,不為瓦全","艦在人在,艦亡人亡。"就這樣,很多將士和艦隊一齊投入了大海的懷抱,在海洋的胸堂中靜靜地守護著國家的領土。
有英雄如此,北洋艦隊仍敗走麥城,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日本勵精圖治。為了富國強兵,明治天皇捐出了皇室開支的十分之一,甚至拿出了餓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飯,鼓動著他的臣民為戰艦捐出口袋里的最終一個銅板。
敵強我弱,敵儉我腐,這就是中國在甲午戰爭中失敗的原因。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3
剛剛看完甲午大海戰,每次看這種題材的片子,心都被狠狠的一次次戳痛,當時世界排行第六亞洲第一的北洋艦隊竟如此輕易地就被我們不屑的彈丸小國日本摧毀,這個結果我們不想理解可是就是事實,也早已注定。
日本的掌權者為了自強為了建立強大的海上力量,由天皇帶頭一次又一次的捐款,而中國的掌權者們又在做著什么呢
當我們從德國買回的兩艘當時最大的軍艦回國時,所有人以為中國這個巨人要醒了,可是結果依舊是沉默,也許此時的“沉默”就在預告著未來的“沉沒”了吧。
軍艦回國時,曾去日本訪問,當時我們有機會將日本的海軍扼殺在萌芽之中,可是我們沒有去做,那個洋人指揮官說的對,我們總是固執己見,所以失去了一次最好的震懾日本震懾列強的機會,也失去了成功的先機。
七年間,我們的軍艦的最大用途竟是為了幫慈禧運輸新鮮瓜果這是怎樣可笑的一個事實啊!
中國的統治者慈禧為了自我的壽誕挪用北洋軍艦的軍費修建頤和園,原本即將到手的新型快速鐵甲軍艦與我們擦肩而過,被日本購去。而那些貪官們則為了私欲,將購置炮彈的經費聚斂于自我的腰包,有這樣的當權者,即使有像鄧世昌這樣有本事的愛國將領又如何有這樣的當權者,我們又怎會不敗不明白今日的國人在看到頤和園莊嚴秀麗的美景時,會否想到那里曾是用我們的軍費建造的呢會否想到它背后的代價是整個北洋艦隊呢
我們一向認為國賊的李鴻章,的確他是做過很多錯事,可是至少他曾為我們國家的富強努力過,為了軍費像慈禧爭取過,為了最終在馬關條約上不割讓領土而流下真誠的淚水,不管這淚水是為了自我從此留下賣國的惡名還是什么,他已盡了自我最終的努力。
鄧世昌在最終一次回家時孩子說,也許要有一次更慘的失敗才能讓中國醒過來,總得有人用鮮血去警醒國人。所以最終明知是必,敗的結局,他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了一死。而令我最感動的不是別的,是太陽,太陽只是一只狗,可是它卻做了連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的事。當時它已被救起,可是在它發現自我的主人還在海中時,它就那樣決然的跳下海去,最終與自我的主人一齊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之上......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4
隨著鏡頭帶著我們到一處一處充滿歷史記憶的地方,看著一座座腐銹的炮臺、古老的遺跡,屏幕前的我們體會了屬于民族的恥辱,屬于兩岸的哀傷。
電視機里一個一個學者教授都在述說那段用士兵、人民血肉堆起的往事,我們難過、憤恨,可是我們手中卻拿著印有”MADEINJAPEN”字樣的038記下我們的感想。經過了一世紀這么漫長的歲月,此刻的我們能說傷痛嗎或許在那40分鐘,我們是吧。
軍國主義像是一頭瘋狂的野獸咬噬著中國的人民,可是我們祖先流的淚流的血,終將被時間沖淡。我們能夠傷痛,但那不是重點。「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侵略者固然可惡,但在動-亂的時代理,落后者若不能記取教訓、迎頭追趕而只是裹足不前,總免不了背侵略瓜分的結局。看完這卷影片,我認為歷史教訓提醒我們的不是短暫的驚心動魄,自立自強才是真正避免侵略和殘害的方法。
看了《甲午戰爭》這個故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下來。
《甲午戰爭》講述了日本攻打北洋水師的基地——山東劉公島軍港。丟了魂似的李鴻章命令:“海軍艦隊不要遠出,靠山巡走,略張聲勢……”
清晨,日本“吉野”號軍艦要攻占小島,北洋水師前去迎戰,可是鄧世昌他們船好、裝備差、彈藥少,抵可是日本的軍艦。他們不放下,炸船的要害,炮彈百炸不穿……有的船還升起了白旗,雙手抱頭,還有的跳水逃跑。看到那里,我十分生氣,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歷史,全部都給侮辱了。鄧世昌沒有退縮,對水手們說:“我們必須要打掉倭寇。”這時船開的越來越快趕上“吉野”,突然一聲巨響,兩艘軍艦撞在一齊,鄧世昌和水手們都死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軟弱,不要落后,落后必將挨打,要讓國家強大起來,不受欺凌……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5
一個昏庸的朝廷,一個敗落的社會,一場偉大的戰爭,一種不屈的精神。 ——題記
鏡頭步入了一個一個敗落的時代,當時,腐朽不已的清廷已在慈禧太后的昏庸統治下,變得國力大減,帝國主義國家競相打開中國的大門,繼而進行殘暴的侵略。炮火轟開了一個歷史的新紀元,轟出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歷史人物,滾滾硝煙涌出了一張張在炮火中消逝的容顏。
在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危害兵民,牟取暴利時,林則徐沒有猶豫,他憤然上書道光帝,并實施了震撼國人的壯舉——虎門銷煙。他給英國人一個迎頭痛擊,他顯示了中國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這是一場沒有戰火的偉大勝利,是一場意志與決心相與斗爭的歷史偉績!
當鴉片戰爭卷入中國時,太平軍沒有沉默,在與洋人的斗爭中,他們沒有低頭,他們有硬朗的骨骼,不屈的斗志。他們征戰沙場,擊敗洋軍,痛殺清軍,他們在歷史的典籍上留下了輝煌的一筆。
當日本雄心勃勃地想要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既而稱霸世界的夢想時,一個聲音在那一刻喊起。
清政府當時日益腐朽,致使帝國主義列強侵入。可清廷仍處于華貴的奢侈中,渾然不知要強國富兵,挽救危亡,在各國勢力已經相當龐大時,中國還是幾十年前的老武器。軍餉已被各路地方官員收入其囊中。當時日本已對中國虎視眈眈,在中日兩方交涉中,日本居民甚至親自到中國兵船上公開挑釁,并企圖開炮。況且當時清朝并沒有意識到日本想要吞并中國國土,認為區區一個東洋小國何以興起起幾層浪。由于當時洋務運動的成果,讓清軍不免有些飄飄然,自從1888年正式建立海軍后,再也沒有購進任何船艦,船齡漸漸老化,何況日本當時新添戰艦,與之中國相比,遙遙領先。再者當時慈禧花重金修筑頤和園,抽掉各路軍餉,哪里還顧得上戰艦重置,連預先訂購炮彈也退掉了。
1894年,日海軍率領日海軍聯合艦隊開進黃海大東溝伺機埋伏。當中國護航艦駛入黃海大東溝時,日艦便開火襲擊,于是北洋艦隊便縱隊排開。實施反擊。炮火炸開在水面上,激起一道白色的浪花,霎時,海水沸騰。硝煙彌漫在海面,久久不散。由于當時中日懸殊太大。中方艦隊嚴重受到日方的摧殘,可中方仍然堅持還擊。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中彈過多,嚴重傾斜。可他仍是沉著冷靜,他下令致遠艦向日方艦隊開去,可致遠艦不幸被魚雷擊沉,破碎沉沒。當隨從遞給鄧世昌救生圈時,他拒而不接,最后與他的愛犬共同葬身大海。
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
一副沉痛的挽聯,一代歷史的偉績,一種意志的堅定,一次偉大的戰役。
甲午戰爭觀后感作文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