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
《跨過鴨綠江》不僅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視劇,也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所有影視劇創作中,出現的一部真正的現代國家英雄史詩之作。那么你知道《跨過鴨綠江》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希望你喜歡。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1
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出席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講話內容令人鼓舞、振奮人心。抗美援朝歷史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不會忘記。
懵懵懂懂“初聽”。祖父年過七旬,對抗美援朝歷史特別清楚。忙完農耕或者水稻收割完回到家后,祖父嘴里時不時地都會唱出“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帝野心狼……”記憶中,當時在讀小學,意思聽不太懂,但我都會問,祖父唱的是什么歌,祖父從頭到尾認真地講了一大串內容,記得最清楚地還是說中國把美國打敗了。雖說祖父小學都沒畢業,但祖父對歷史總是那么情有獨鐘。2019年年底,和祖父聊起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我還問祖父,“當時怎么會唱《中國人民志愿軍戰歌》?”祖父充滿回憶又信心滿滿地說,“這首歌是在曾祖父那個年代就唱得很火,聽多了別人唱,自然而然就學會了。”當我又問道祖父是怎么了解抗美援朝事情的時候,祖父講,“雖說那個時候年紀還小,等到抗美援朝勝利結束后,就已經懂事了,聽得也多了,了解的、學到的也就更多了。”
原原本本“初學”。讀到初二,一下子就有五門課程。不知為何,上完第一堂歷史課后,就感覺對歷史很有興趣,雖說學習課程多了,就偏偏喜歡上了歷史,估計也是離開不祖父在閑暇之時總會給我講解中國近現代史,祖父總喜歡用新舊對比的方式給我講共產黨從建立到發展再到壯大的事情。在中學課本上了解了中國人民志愿軍以弱勝強、以柔克剛打敗了美帝國主義,打破了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抗美援朝取得了最終勝利,鼓勵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信心的事實。當時內心非常自豪、心情相當激動,帶來的第一感想就是我的祖國太強大了。
認認真真“初悟”。大學期間,自己還秉承了中學時對歷史的那份執著與熱愛,依然不假思索、毫不猶豫地選了門《品味歷史》選修課,每周二、周四定期去上課,認真聽老師講解中國近代史,通過更加系統深入地學習后,才發現自己對歷史的了解是多么表面、膚淺。學習的內容、經歷的事情都多了,也開始養成了全面系統分析、統籌考慮的習慣,再加上選修課老師認真全面講解抗美援朝歷史,深刻改變了自己以往對抗美援朝的起因、經過、結果等還只是停留在機械式地死記硬背的局面。查閱資料后,了解了更多的戰爭細節和感人情節,把抗美援朝的歷史學得更深、更細、更實、更全面系統。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2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相信每個人身邊都發生了很多的改變。筆者今天當回畫師,用“四顆星”來為2020年畫像,以期知來路、啟新程。
第一顆星:團結之星
今年年初,本是闔家團圓、辭舊迎新的時候,人們的生活卻因新冠疫情的突然闖入而被攪亂了。昔日車水馬龍的大街變得冷冷清清,城市被按下了“暫停鍵”。原本熱熱鬧鬧的農村集市消失不見,鄉村顯得十分落寞。可中國人民并沒有選擇屈服,而是始終堅持抗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同舟共濟、共克時艱,或白衣為甲、逆行出征,或卡點檢測、守好防線,或協同攻關、研制疫苗,或居家防疫。國家逢“大考”,我們是“答卷者”;民族遇挑戰,我們是一家人。和衷共濟、守望相助,我們用團結就是力量迎來了社會的“重啟”,換來了發展的持續,得到了時代的認可。
第二顆星:和平之星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他們,很多已經犧牲在異國他鄉,健在的老兵也都早已兩鬢蒼白。聽著他們講述那時的事情,有炮火轟隆,有浴血奮戰,有冰天雪地,有鋼鐵城墻。時間在向前行走,功勛卻將永存人心,他們始終是“最可愛的人”。他們用生命力量向世界傳遞著中國聲音: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從不懼怕任何侵略者。我們這代人必須以前輩們為榜樣,披星戴月、久久為功,把我們的國家建設得更加美好、更加富強。
第三顆星:幸福之星
貧困是一個全球性問題,一直困擾著各國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高瞻遠矚、舉旗定向,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真抓實干、迎難而上,創造了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減貧奇跡。建檔立卡戶的工作有著落、生活有保障、舉家搬新居;建檔立卡戶看病少花錢、子女上好學、日子有奔頭。我們都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的黨沒有讓一個人在小康的路上掉隊。看著百姓的幸福笑容,黨員干部的一切付出全都值得。
第四顆星:未來之星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全國各地也在加緊編制地方“十四五”規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我們必須深入調研、認真求證,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建議,讓地區“十四五”規劃既能符合國家總體制度安排,又能結合轄區發展實際,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動力、增加新動能、提供新支撐。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3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指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70年前的今天,一位位中國人民志愿軍,肩負守衛疆土、保護和平的使命和大義,跨過鴨綠江入朝作戰,舍生忘死、抵御外敵。在約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中,197653名抗美援朝烈士,用熾烈的生命鑄就了一部“英雄之志”,他們的民族風骨,激勵著新時代的青年干部要攻克一切艱難險阻,化解一切險象環生,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維護世界和平正義而續寫“青年之志”。
戰爭年代需要英雄,和平年代同樣需要。在新時代,青年干部要做怎樣的英雄,又需要做些什么?
磨礪時代精神,做蓄滿斗志之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我們都要鍛造舍生忘死、向死而生的民族血性。在和平年代,我們或許不需要面臨槍林彈雨、血風腥雨,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平凡的人生中發揮出自己的光亮,將平凡變得不平凡。面對復雜的國際環境,青年干部要鼓足干勁、昂起斗志,時刻想起在血與火中較量的“抗美援朝戰士”,念念不忘先烈事跡與革命精神,為維護國家和平與世界和平而矢志不渝;面對亟待解決的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難點題,青年干部要厚積薄發、積蓄斗志,堅持問計于民、務實于民、造福于民,在大是大非面前挺身而出、毫無怨言,將貫徹好“抗美援朝精神”作為新時代磨煉自身斗志的試金石。
氣貫踐行長虹,做凌云壯志之人。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梁。疫情期間,在黨的號召下,一大批戰疫英雄義無反顧地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傾力奮戰,守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彰顯出“扶搖直上氣貫長虹”的壯志氣節,這就是新時代的“英雄風骨”,這就是新時代的最美踐行。在日復一日中,青年干部要壯志在我心,只爭朝夕地將本職工作做到透徹、做到極致;在年復一年中,青年干部要壯志于凌云,十年磨一年地將各項工作協調并進、從嚴從細;在指針滴答中,杜絕浮于表面、形式主義,在舉措間盡顯踐行本色。
繪就理想畫卷,做心懷遠志之人。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對干部尤其是年輕干部提出了提高“七種能力”的明確要求,為年輕干部成長成才、更好肩負起新時代的職責使命指明努力方向。身處大有可為的新時代,青年干部要以國家大事為己任、志存高遠,牢牢練就“七種能力”,遇事要看得遠、做得早、計劃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動仗,做好隨時應對各項風險挑戰的準備。青年干部要領悟傳承好黨中央決策放眼于國家與人民長久利益的高瞻遠矚,要把自身的理想、生命同祖國的前途、民族的命運、人民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堅定理想信念,不負時代召喚,不愧人民期待,不辱歷史使命,為繪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畫卷奮斗終生。
傳承“英雄風骨”,是敬畏先烈壯舉,是心懷敬畏之情,是激勵;續寫“青年之志”,是發揚奉獻精神,是心懷國家百姓,是立志。因“英雄風骨”而歌,故立“青年之志”。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4
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連提四個“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擲地有聲,振聾發聵。這四個“無論”,不僅高度評價了援朝英雄的民族風骨,也寄希望于新時代的建設者、奮進者——賡續抗美援朝精神,以大無畏的勇氣和姿態,投身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
無畏“山高”,銳意開拓,做智勇雙全的戰士。70年前的那場戰爭,條件極為艱苦,敵我力量極為懸殊。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志愿軍戰士堅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機動戰術,迅速改善裝備、提高技術水平,從而能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創造出以弱勝強的一系列新經驗和新戰法。改革開放以來,以深圳特區建設者為代表的開拓者們摸著石頭過河,敢闖新路、勇立潮頭,在重重困境中拼搏出一條光明大道,在探索創新中尋找到正確答案。今天,內外部環境的壓力交織,難啃的“硬骨頭”很多,既要沖鋒陷陣,也要運籌帷幄。但只要中華民族破舊立新的智慧不滅,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守正創新、奮勇向前,就能攻堅克難,開創戰無不勝的新局面。
無畏“路遠”,眾志成城,做勠力同心的戰士。毛澤東同志曾揭示出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戰爭的偉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眾之中。”這一真理在每一項偉大事業中能得到充分的印證——朝鮮前線的勝利,離不開全國各族人民同仇敵愾,積極響應;我國全面小康的實現,需要萬千家庭同心協力,匯涓成海;中國夢的實現,更須和衷共濟,接續奮斗。偉業由英雄引領,而歷史靠人民創造,無數矢志不渝的個體詮釋忠誠、彰顯執著,方能建立不朽功勛。正因如此,更應將“發展是依靠人民、為了人民”謹記于心,不斷汲取人民群眾的智慧,共同擘畫共和國的壯美藍圖。
無畏“水險”,胸懷大義,做舍生忘死的戰士。憶往昔,朝鮮戰場上涌現出“將不畏死,兵不惜命”“敵一日不去,吾必以忠貞至死”的壯烈景象,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30多萬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個功臣集體始終視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奮不顧身,浴血奮戰,立起了一座座熠熠生輝的精神豐碑。看今朝,“舍小家為大家”的抗疫精神何不是抗美援朝精神的延續?不怕犧牲,向死而生,無數沖鋒陷陣的抗疫英雄,何不是以“慷慨舍身”的外化行為,淬煉出“為國為民”的內在本質?無論是血雨腥風的革命年代,或是篳路藍縷的創業時期,還是改革發展的新時期,都需要無畏的“逆行戰士”,懷“心之所善”,“雖九死其猶未悔”。
斗轉星移七十載,神州大地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深深熔鑄進中華民族的血脈的抗美援朝精神都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忘強國之志,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的“尖刀戰士”。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1000字作文5
抗美援朝開戰至今七十年了,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一場對外戰爭。新中國剛剛站立起來,是不會屈服倒下的,抗美援朝的勝舉成為中國真正開始走向復興和強大的心理支撐點。緬懷那段歷史,有舍身取義、視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屹立不倒的中國精神,有忠誠信仰、為和平和正義的事業浴血到底不勝不歸的中國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撐起了今日中國蓬勃發展的中國自信。
“萬里長城永不倒”的中國精神。是什么決定了一場戰爭的勝利?是精良的裝備和充足的補給?不是。是一種精神,為了信念和理想,為了國家和人民在自然和現實的絕境中殺出一條血路的中國精神。永不倒下,永不屈服,這就是我們中華兒女的精神,是我們年輕干部應該傳承的在任何阻力和困難面前、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想盡一切辦法、“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精神。最苦的日子在過去,再難的日子也會過去,要有當年先烈們那種跨過鴨綠江就要決戰勝利的革命精神。精神長在,我們就會事業長青、國家安寧、家庭幸福。
“千里黃河水滔滔”的中國力量。浪花淘盡英雄,黃河咆哮的是一股洶涌澎湃的力量。江山英雄輩出,一茬又一茬的新時代英雄承襲著不屈不折的精神推動著中華民族走向復興和偉大。“沒有任何力量能夠阻擋中國人前進的步伐”,所有懷揣夢想的人們正匯聚成強大的中國力量,如滔滔黃河之水。作為一名青年干部,愿做那一朵激情的浪花,為時代的進步和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奔涌自己的一份力量。心齊山可移,我們有同樣的青春的戰友一起并肩戰斗,我們有黨和國家堅實的信仰和決心,我們還有千千萬萬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期盼,這是破除一切堅難,“為了新中國前進”的中國力量。
“風流人物看今朝”的中國自信。看今天的中國,無比激動。我們已敢于在眾多領域與世界各國比較,擲地有聲地說,我來自中國,我是中國人。祖國已經是偉大的存在,中國的行動牽動著世界。我們有代代相襲、永不磨滅的文化自信,我們有創造奇跡的制度自信,我們還有堅定不移地從實踐中總結的理論自信,一路走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作為年青一代,相信一切為了祖國和人民永遠都是對的,中國未來的發展明朗而光明,我們要做的就是今天立在潮頭,任“后浪”一層層跨越而過,傳遞著精神和力量。
縱懷歷史,蕩滌著我們的精神;橫觀今朝,我們正承接和創造新的一段歷史。所有烙印上中國特色精氣神的歷史創舉與今日創造,都“很中國”。
跨過鴨綠江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