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
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劇作能否打動觀眾,最重要的或許不是歷史本身,而是這部劇所呈現出來的細節。而《跨過鴨綠江》就是一部優秀的歷史題材劇。那么你知道《跨過鴨綠江》觀后感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希望你喜歡。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1
與“英雄魂”跨越時空的對話
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強調,“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必須永續傳承、世代發揚。”回望70年前那場偉大的戰爭,那一個個舍生忘死、浴血奮戰的英雄身影,那一個個保家衛國、熱愛人民的“最可愛的人”,他們的英雄事跡構成了我們民族的共同記憶,他們的偉大功績永遠銘刻在史冊上,他們的英魂永遠留在異國守護著身后的祖國和人民。
動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中有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場景,講述志愿軍“老兵兔”與犧牲戰友的“靈魂兔”交談,從自熱干糧說到紅燒肉,又從紅燒肉說到偵察連,然后則是大閱兵,一直到2014年部分犧牲志愿軍將士的遺骨開始分批歸國,描繪了幾十年來祖國和軍隊天翻地覆的變化,一句“親啊,我好想你啊”讓人淚目。筆者常常想,如果有那么一天能夠有機會與志愿軍“英雄魂”來一次跨越時空的交流,我該提出哪些關于那場戰爭的問題,而他又該作出如何的回答呢?
問一問“你們為什么能贏?”他一定會告訴我,這是因為我們是一支由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人民軍隊,“這個軍隊具有一往無前的精神,它要壓倒一切敵人,而決不被敵人所屈服”。聽黨話、跟黨走,是志愿軍能夠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志愿軍第50軍由原國民黨60軍起義整編而成,經過黨的堅強領導和教育,這支部隊浴火重生、煥然一新,原本不受重視的“雜牌軍”在朝鮮戰場上表現優異,并第一個解放漢城,受到彭德懷司令的稱贊。他一定會告訴我,正義必勝!70年前,是帝國主義侵略者將戰火燒到了新中國的家門口,恃強凌弱、倒行逆施,他們搞霸權、霸凌、霸道,我們就一定要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同他們對話,這就是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勝利贏得和平、贏得尊重。
問一問“面對強敵你們怕不怕?”他一定會告訴我,我們愛和平,我們愛家鄉,朋友來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來了有獵槍。面對當時地球上軍事最強大的敵人,志愿軍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拋頭顱、灑熱血,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用勝利贏得了全世界包括對手的尊重。70年過去了,有人以為世界很善良,有人幻想豺狼變了模樣,早早收起了獵槍,豈不知能戰方能止戰,退讓換不來和平。我們新時代的年輕干部,必須時刻警惕“投降主義”錯誤言論,與歪風邪氣作斗爭。越是在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愈演愈烈,世界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上升的情況下,我們越是要堅定不懼強敵、敢打必勝的信念,堅持共產主義正義事業,堅決還擊任何小偷和強盜,保衛改革開放勝利果實,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問一問“你們當時冷不冷、餓不餓?”他一定會告訴我,志愿軍戰士爬冰臥雪、忍饑挨餓,正是為了不讓祖國的人民爬冰臥雪和忍饑挨餓,不讓戰火燃燒到祖國的土地上。長津湖畔一夜雪,寒衣殺敵至海邊。為擊敗敵人的王牌部隊,志愿軍在零下38度堅守陣地,在嚴寒中殊死決戰,成建制殲滅北極熊團,粉碎了敵人“圣誕節前結束戰爭”的美夢。志愿軍對祖國和人民深切的熱愛,不愧為“最可愛的人”。我們新時代的年輕干部,要敢于為守護人民的“歲月靜好”而“負重前行”,吃最大的苦,打最硬的仗,勇于發出“我是黨員我先上”的吶喊,以實際行動踐行青春誓言,不負時代,不負人民。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2
讓英雄精神照亮砥礪奮進之路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70年來,我們始終沒有忘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們。19萬7千多名英雄兒女為了祖國、為了人民、為了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
和平的來之不易,幸福的來之不易,是“英雄的生命開滿花”,讓我們感受美好、盡享芬芳。70年前,由中華優秀兒女組成的中國人民志愿軍,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在敵我力量極為懸殊的條件下,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取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為捍衛新中國安全、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巨大貢獻。
“一部抗美援朝戰爭史,就是一部志愿軍百萬將士用生命寫就的英雄史。”首戰兩水洞、激戰云山城、會戰清川江、鏖戰長津湖等”,粉碎“絞殺戰”、抵御“細菌戰”、血戰上甘嶺;奮不顧身堵敵人槍眼的英雄黃繼光、忍受烈火燃燒一動不動的邱少云、懷抱炸藥包與敵人同歸于盡的楊根思、打斷雙腿后拉響手榴彈滾向敵群的孫占元、長津湖戰斗中死鷹嶺高地上的“冰雕連”……從鴨綠江到“三八線”的群山中,從漢江到清川江兩岸的土地上,處處浸透著中華兒女的忠誠與鮮血。“為什么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她”,此時此刻再唱此歌更是令人熱血沸騰、感慨萬千。英雄的志愿軍,踐行著英雄的壯舉,鍛造出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昭示著中國人民是英勇頑強的、不可戰勝的。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氣象,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英雄典范。”2016年2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赴江西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強調,“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歲月變遷,滄海桑田。革命戰爭年代需要英雄沖鋒向前,和平建設時期同樣需要英雄輩出、爭當先鋒。于敏、申紀蘭(女)、孫家棟、李延年、張富清、袁隆平、黃旭華、屠呦呦、劉傳健、鄭德榮、王繼才、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一個個響亮的名字、一段段動然的故事、一座座英雄豐碑。英雄模范們心懷國家民族、情系千家萬戶,心中有黨、心中有國、心中有民,以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以平凡之舉,創出偉大之業。新時代需要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我們的目標,需要英雄,需要英雄精神”。新中國的建立是無數人民英雄、革命先烈用寶貴的生命換來的;新時代再出發,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樣需要英雄和英雄精神、英雄氣概。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2015年9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儀式上講話時指出,“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他們的事跡和精神都是激勵我們前行的強大力量。”英雄就是燈塔,指引著船行“航向”;英雄就是路燈,照亮前行的“路向”;英雄就是路標,讓我們不迷失“方向”。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領導的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正在如火如荼進行,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有機遇、有挑戰、有風險、有考驗。我們要以英雄為榜樣、以模范為標桿,發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英勇無畏的民族精神,“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以實際行動譜寫時代新篇章,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彼岸,勠力同心、砥礪前行。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3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上強調:“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雄壯史詩。”寥寥幾字精煉地概括了抗美援朝的勝利之道,哪怕硬件不如人,但我們有萬眾合一的士氣,取勝是必然的。“鋼”與“氣”的比喻中,蘊藏著戰爭偉力的深厚根源,也寄寓著歷史對今天的深刻啟迪。
百川匯海,煉英雄“鋼”。“寶劍鋒從磨礪出”,戰場是個“大熔爐”,七十年前,無數懷有報國之志的熱血青年聚流成川匯入“援朝海”。剛剛誕生的人民共和國,還未從戰爭的創傷中喘過氣來,就要與頭號資本主義強國較量,與一支武裝到牙齒的現代化軍隊作戰。即便如此,依舊無畏,就抗美援朝而言,英雄無數,健在者已經越來越少,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名義給他們頒發“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既是對健在英雄的尊敬,也是對所有志愿軍英雄和戰士的尊敬。黨和人民永遠不會忘記,致敬英雄,這是我們民族的傳統,也是今天我們每個人應當做到的,以此激勵我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堅定信心。
以和止殤,聚民族“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最重要的是要有靈魂,中華民族的靈魂是熱愛和平。今天,抗美援朝戰爭的硝煙早已散去,但這場戰爭贏得的和平環境、鞏固的安全基石、激發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國地位,都在歷史大潮中放射出愈加奪目的光輝。當然,和平不是喊出來的,不是我們想要就能要到的,珍愛和平,最重要的在于強化和平意識,用我們強國的行動來保衛和平。這場偉大勝利讓中國人民揚眉吐氣,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極大提高,也再次證明:中國人民不好戰、不稱霸,從來也不懼怕戰爭,但我們必須隨時做好保衛祖國和社會主義事業的準備,更要用我們的富強來制止戰爭、維護和平,保衛我們的幸福生活,決不能讓志愿軍戰士的鮮血白流。
力爭上游,展中國“氣”。“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山因脊梁而雄,國因精神而強。今天,身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矛盾風險挑戰前所未有,更需要黨員干部提起精氣神,發揚越是艱險越向前的斗爭精神,摒棄安逸思想、杜絕懈怠傾向,直面問題考驗、無畏艱難險阻,敢蹚“深水區”、挑“硬擔子”、攬“棘手活”、啃“硬骨頭”,到吃勁要緊崗位淬火,真刀真槍錘煉能力,在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中破局起勢、集聚優勢、積厚成勢,推動各項事業實現新突破、邁上新臺階,銳意開拓進取,“殺出一條血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砥礪奮進!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4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日。七十年前,很多青年志愿軍戰士,為家國,赴戰場,義無反顧。是他們寧可流血斷頭、粉身碎骨,也要護國泰民安;是他們“打得一拳開”,才“免得百拳來”;是他們讓我們看到了時代潮流下“最可愛的人”。如今,硝煙已散盡,槍膛已發涼,可他們出征的歌聲,還在耳邊震響。
“抗美援朝跨國門,鴨綠江上嘯馬奔。”——謹記軍隊出征時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步伐,在新時代中循著他們的足跡,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征路,走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1950年,很多年輕人帶著年輕的微笑和必勝的信念,高唱著歌曲跨過鴨綠江,走向了朝鮮戰場,那一條艱難的征途,是他們為國家踏出了一條和平之路。“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當今和平安寧的背后,是無數戰士守出來的國泰民安,無論環境多么惡劣,無論內心多么孤獨,他們依舊“風雨不動安如山”!
“保家衛國雄心在,何懼無回踏征程。”——謹記戰士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決心,在新時代中時刻做好精忠報國的準備。邱少云在家書中寫道:“為了讓所有受苦的人都能過上好日子,我死了又算個啥!”看今朝,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無數干部奉獻自己的青春力量,有的甚至獻出了生命,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誓言。
“無畏精神留華夏,英雄膽魄鑄豪情”——謹記英雄沖鋒陷陣、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忠誠,在新時代中堅定“為人民服務”的信念。黃繼光在寫給母親的信中說道:“男有決心在戰斗中為人民服務,不立功不下戰場。”用胸膛抵住噴火的槍口,用生命直面冰冷的死亡,黃繼光和千千萬萬中國人一樣,寧可前進一步死,也絕不后退半步生。今天,在那場沒有硝煙的疫情阻擊戰中,無數醫護人員以戰神的姿勢,救死扶傷,驅散陰霾,還九州安康;無數共產黨員站出來,鏗鏘有力地說道:“一線防疫有我,奉獻堅守有我”;無數平凡的百姓盡自己所能,中國人民八方相助,共襄盛世平安。
“豪情無畏大精神,是吾偉大中國人。”——謹記中國為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在新時代中再現大國擔當。憶往昔,英雄的中國人民冒著零下30多度的嚴寒,以日行30公里的速度,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詮釋著“鐵肩擔道義,使命高于天”的大國豪情;看今朝,博愛的中國人民以連續三個月開行過千列車的速度,將裝載著抗疫醫療物資的中歐班列駛向一帶一路沿線,彰顯著“山川異地,疫情無界”的大國擔當!
百年前,山河破碎,國破家亡;幸先烈,血染山河,重塑華夏。
感前輩,奮不顧身,龍之崛起;而今朝,上下同心,圓復興夢!
山河無恙,銘記歷史,精忠報國,敢為人先!我愿以夢為馬,與祖國同行!縱使歲月流轉,依然矢志報國,初心永存!飲水思源功在黨,人民英雄萬斯年。我愿跟著黨的步伐,發揚英雄主義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
跨過鴨綠江觀后感優秀作文5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70年前,那些平凡而又偉大的志愿軍戰士,憑著小米加步槍的簡陋裝備和“保家衛國”的必勝信念,譜寫了氣壯山河的英雄贊歌;70年前,中朝兩國攜手勠力經過長達兩年零九個月的浴血奮戰,換來了朝鮮戰爭的偉大勝利,書寫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戰斗奇跡。如今,硝煙散去,祥和安寧,然而那段血淚寫就的輝煌未曾磨滅,那些不屈不撓的抗戰精神亦未曾遠去。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青春彰顯的拳拳之“心”,擔當作為,拼搏奮進。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志愿軍抗美援朝70周年大會上鏗鏘有力地強調:“這一仗再次證明,正義必定戰勝強權,和平發展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新中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國地位,是在云山、長津湖、龍源里,志愿軍戰士用他們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打出來的;是在松骨峰、大同江、上甘嶺,中國人民以戰止戰,以武止戈,用無畏強暴、不畏強權的精神抗爭來的。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之年,面對新時期沒有硝煙的“新戰場”,迫切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既要有“亂云飛渡仍從容”的戰略定力,又要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拼搏精神。廣大黨員干部要用“拳拳之心”去征服所有不服,唯有涵養“自信人生二百年”的勇氣,才能直面問題,尋找方法,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唯有以滿腔熱血的激情投身到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基層工作中去,才能以群眾心為心,急人民群眾所急、解人民群眾所需。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生命播下的星星之“火”,舍生取義,以身報國。“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在上甘嶺戰役中,耗時43天,山頭被削低2米,志愿軍將士仍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鉚在陣地上;在長津湖戰役中,“冰雕連”戰士忍受零下40度極寒,身著單薄衣褲奮戰數晝夜;在金城戰役中,工兵、炮兵、步兵三連協作,工兵連修橋,炮兵連反擊,步兵連掩護,終于在每天落300多發的巖里渡口架起了一座炸不垮的橋梁。“鋼槍”是軍人的生命,“服從”是軍人的天職,唯有堅定的信念,才能架起“通過成功的那座橋”,才能堅守“保家衛國”的承諾與初心。在世情國情黨情發生深刻變化、斗爭長期而復雜的新形勢下,黨員干部當汲取愛國信念的厚重養分,賡續共產黨人的紅色基因,始終牢記黨員身份,在思想上、行動上保持對黨絕對忠誠,以對信仰信念的篤定堅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以對初心使命的始終堅守,團結向上、砥礪前行。
抗美援朝的精神密碼,是革命先輩用畢生詮釋的殷殷之“情”,樂民之樂、憂民之憂。“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作家魏巍曾在《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中深情地寫道。雄赳赳、氣昂昂義無反顧地奔赴朝鮮戰場背后,體現的是中國人民志愿軍“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忠報國,也是“一官來此幾經春,不愧蒼天不負民”的愛民情懷。人民群眾高不高興、滿不滿意、答不答應,始終是衡量我們一切工作的標準,要通過解決問題的實效性和人民群眾的滿意度來檢驗其成效。廣大黨員干部要以百姓之心為心,以百姓之夢為夢,以百姓對美好生活之向往為向往,以體貼溫度換群眾滿意度,以辛苦指數換百姓幸福指數,真切把握社情民意,多做暖人心的事,及時解決群眾所急所憂所思所盼,常思身上沉甸甸的使命,把職業當事業,把責任當己任,把實干擔當落實到工作中、體現在行動上,一棒接著一棒跑,在本職崗位上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干出黨員干部應有的樣子。
跨過鴨綠江個人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