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作文的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所觀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題、情感和思想。優秀的八佰作文的觀后感要怎么寫?下面給大家整理八佰作文的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幫助。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1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
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
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2
影片中有大量對比,蘇州河兩邊,一邊歌舞升平,一邊槍林彈雨;一邊是國軍全面撤退,一邊是400多名壯士舍身守城;一邊是小人物的貪生怕死,一邊是士兵的大義凜然……翩翩白馬是對民族的希望,密密麻麻的彈孔是殘酷的現實。
影片的最成功之處在于,我沒有認出任何一位演員,也沒特別記住哪一張真切的臉,但是那種對生命的渴望,對家園的守護,深深打動了我。一句“四行倉庫是我們最后的陣地,也是我們的墳墓”,感天動地!沒有預演、沒有動員,綁上手榴彈說跳就跳,令人聞風喪膽!
影片的人物塑造也挺真實,沒有偉光正,一個個小人物的猥瑣、惜命、冷漠、親情、仗義、轉變、熱血、英勇……都交融在一起,這才是人性。
第一個感受是:不想打戰,戰爭就是個屠宰場。政治、經貿、科技等各方面的爭議,能坐下來談的就不要戰爭。無論是膽小鬼還是真英雄,無論是走狗還是義士,哪一個不是血肉之軀、父母生的?那些血肉橫飛、鮮血四濺、砍頭顱當人體靶子的,都不是人類行徑,已經把人降級到了動物階段。特別是,如今的武器今非昔比,一旦打起來,那是真正的灰飛煙滅。
第二個感受是:那些用生命用血肉來守護家國的戰士們,是真正的英雄,是民族之魂。明知倉庫就是墳墓,甘愿舍命守護;明知前面是刀山火海,搏命也要遵守軍令。他們很傻,傻得不計算性命的價格;他們很真,唯有這份真,才能守護真正的家國大義。
第三個感受是:當年的中國實在太弱了。日本入侵,東北潰敗、華北潰敗,淞滬戰場上,80萬的正規軍打不過20萬的日軍。為了掩護50萬正規軍的撤退,也出于政治秀的需要,把租界對岸的四行倉庫當成了劇場,把一個營的戰士當成了演員。但是這群戰士是當真的,他們甘愿視死如歸、舍生成仁。無奈他們的表現再好,戲終究是戲,沒有實力的民族終究只有被人欺壓的份!
第四個感受是對歷史的哀嘆:過橋之后的戰士成為棄子才是歷史真正的悲哀。最后的過橋片段,是當年戰爭中死傷最多的場景,影片展現出來的戰士幾無生路,而歷史中,過程雖然慘烈,但414(有各種說法)名戰士,經過四天的戰爭,傷亡十余人,其余成功撤入租界,相對幸運些。
但是,沒有了戰爭和鎂光燈的高光,殘酷的現實才剛剛開始。一進入租界,這些戰士就被繳了械,扣押在原是萬國商團意大利的兵營,但是該處早已被遺棄,是堆垃圾、扔死嬰的一片荒地,稱為孤營,他們也被稱作孤軍。租界還在四周拉上鐵絲網、配上哨樓。既非敗軍、又非俘虜的戰士們就在自己的國土上被租界給囚禁起來。
雖然缺衣少食,軍人們面黃肌瘦,但是他們依舊每日操練,軍容整肅,如果想要突圍,租界的武裝力量根本擋不住。但是軍人有軍紀,謝晉元向國際聲援,也向蔣介石求助,換來的是蔣介石的冷漠回應(1938年6月19日):“五月三日函悉,尚望忍受一切艱苦,以維護國家榮譽。”
于是,謝晉元選擇忍辱負重。接下來的時光中,軍隊與租界不停地沖突,戰士內部也矛盾不斷,在物質越來越貧乏,連飯都吃不飽的境地中,日漸走向奔潰,出逃暴動,加上外部的暗潮涌動,最后謝晉元被自己的部下刺死。
余下的部隊還被汪精衛誘降過,但是他們沒有答應,于是整個隊伍被拉著去各地做苦役。害怕他們整個團隊的合力,戰士們又被分散流落到各地。在抗日戰爭結束的1945年,當年的約400名戰士最后只剩下了100余名。
兇狠的日本軍沒有消滅他們,無情的政治和殘酷的現實把他們打得七零八落。
電影《八佰》呈現了戰士們最輝煌最英勇的一面,但我期望中國再沒有那么屈辱的一天,也再沒有讓戰士們“我以我血薦軒轅”的悲壯。如果不幸有那么一日,那么請善待我們的英雄,不要讓他們在為民為國奮戰之后成為棄卒。
翻看現今上海的夜景,83年前的故事恍如隔世。然而,20__的時局并不太平。歷經了一戰二戰,被裹挾其中的,哪一個民族不災難深重,不深刻反思?唯有遠離戰場、發戰爭財的民族才會熱衷其中。戰爭、冷戰絕不是兒戲,平和和發展才是人類主流,需要我們用極高的智慧和強大的實力來守護。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3
前兩天,我去電影院看了八佰這個電影。
他是淞滬會戰后期,中國軍隊第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臨危受命,率領400余名官兵(外界稱“八百壯士”),堅守閘北四行倉庫,掩護主力部隊撤退。“八百壯士”抱定為國捐軀的決心,以彈丸之地抗擊侵略者,激戰四晝夜,打退敵人十余次瘋狂進攻。其戰斗事跡之英勇,愛國氣節之豪壯,振奮國人,震驚世界。
它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被現場直播的戰爭。它以蘇州河為界限,一邊是歌舞升平的租界,一邊是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就像是一面天堂,一面地獄。這場戰斗是淞瀘會戰的最后一役。團長謝晉元,明白這一站的意義,敵我戰力相差的巨大,他已經做好全軍覆沒的準備。四行倉庫背靠租借,地理位置懸殊,且易守難攻他是四家銀行的合資倉庫。有大量食物軍用級醫物儲備,倉庫附近還裝有30萬立方米的巨型煤氣罐。
稍有不慎就會造成爆炸,日軍擔心戰火波及租界,不敢輕易使用重型武器。西方列強為避免戰火波及租界,強迫國軍指揮部命令謝晉元撤退。盡管謝晉元再三表示拼死一戰的決心,但軍令難為。
10月30日當晚,800壯士只得在槍林彈雨中,分組撤退。電影的結局就定格在沖橋的這一幕。
他是一個看了就讓人忘不掉的電影,我們也不會忘記800壯士在那四天四夜的煎熬。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4
不算寬的蘇州河將上海一分為二:南面煙火蒸蒸,華彩萬千;北邊灰暗殘破,殺機隱伏。如此情景,難說不是老天爺弄錯了拼圖。然而在信息技術發達的今天,我們當然知道,現實世界才是魔幻主義的溫床。那座滿目瘡痍的四行倉庫,如今依舊佇立在蘇州河北岸,與周遭的所有格格不入。像一顆頑固的釘子,將那段荒誕險惡的歲月,與這繁華錦繡釘在了一起。
不知讀者是否與我一樣幻想過,如果將自己置于那個山河破碎的年代,會作何表現?是舍命衛國,還是明哲保身?是憤恨眥裂,還是尋常度日?如果你也有這般迷思,那這部電影或能給你一點參考。雖說導演有《斗牛》、《殺生》等佳作珠玉在前,《八佰》并不顯得出挑,但不掩滿滿誠意。其中人物群像的刻畫依舊秉承了導演細膩真實的風格,沒有偉岸光大的正義,但有可愛良善的猥瑣,看著舒服。而我們大概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對應的人物。
我便像姜武飾演的老鐵,也許小毛病不少,但心眼不壞,吹牛皮抖機靈有余,然膽氣不足。要我這樣的人上戰場,還是一夫當關的`劇本,阿彌陀佛,那是萬萬使不得。能不失禁已是幸事,斷不能指望我扛槍沖鋒,高呼中華民族萬歲。只是在亂彈中拉同伴一把,已是鼓起了十二分的勇氣。若是真的親臨現場,怕不要直接尿遁了才好。也是有了這樣的共情,才讓我們這些觀眾更添傷感。回顧當年,滿是被滾滾戰火軋斷脊梁的普通人,他們有的狗茍蠅營、膽小如鼠,有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即使這樣,戰爭也未必放過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只是尋常。小湖北一家三人盡歿,就可見一斑。
故事發生在1937年的上海,十月初秋本應天高氣爽,卻叫硝煙污了白日晴空。蘇州河南岸的風光依舊,卻也只是流于表面,其時暗潮洶涌,國之將破,世界各地人人自危,即便所謂的法租界,也真真是危如累卵。這樣牌場火熱更勝戰場的舒坦日子,不知尚有幾時。反觀北岸丑陋,倒是那四行倉庫,飽受槍林彈雨,卻依然絕世獨立,如驚濤駭浪里巍巍不動的燈塔,煞是凄美。許是不想讓觀眾錯漏了這苦心經營的美,影片中將其物化,具現了一匹不似人間的駿馬。馬身雪白,鬃如銀蘇,奔騰于斷壁殘垣間,好像一顆嶙峋世界里,清白無瑕的赤子心,亦是“八百壯士”們崇高精神的化身。小湖北以馬入夢,“端午”如戲里的將軍一般,只身殺向茫茫海的敵人,也提前昭示了他們往而不返的覺悟,與殺身成仁的結局,惹人唏噓。
彼時,四行倉庫的處境不能不讓人聯想到當時的中國。半壁江山已沒,中華存亡旦夕,可謂百事休敝,大廈將傾。中華兒女到底是浴血反抗,還是做個所謂的順民?八十八師的四百將士們心無旁騖,被抓的逃兵們無可奈何,但河對岸的看客以及屏幕前的我們,還有的選。卻不知戰士們慷慨躍下,引爆炸彈時,你的胸膛可曾氣結?少年挽發,勇闖橋關時,你的血液可曾沸騰?刀舞壯行,英雄赴死時,你可曾想與他們在一起,哪怕只是將手伸出那冰冷的鐵門,奮力地喊上一聲也好?
如果有,那請你務必,別讓這口氣平了,別叫那腔血涼了。即便你我生在這樣好的年歲,也斷不能忘了,通往和平的路上,皆是前人的苦難,英雄的血淚。
當全人類的災難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其不能違抗的強勢難以言說。好在中國人信命,卻不服命,若天地無眼,不見人間疾苦,便教人為改命,即便拼得個身亡形銷,也總會有人,為中華民族之存續而戰斗。古于謙岳飛如是,今八百壯士如是,明日你我,亦當如是。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5
段老師在暑假期間,組織全班觀看了一場愛國主義教育的電影《八佰》。八佰,為什么是數字命名呢,我帶著滿滿的疑問。
看完電影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感覺特別震撼!電影主要講的是1937年松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孤軍奮戰4晝夜,為壯聲勢,四百二十人對外號稱八百人,于是有了片名的由來。
一邊是歌舞升平,紙醉金迷,對面是孤軍奮戰,奮勇殺敵,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和對比,也造就了一場被圍觀的戰爭。我仿佛已經聽到耳邊子彈嗖嗖飛過,頭頂上空飛機轟炸,體會在戰場上孤立無援,無處可逃的危險境地。我的心里隱隱充滿了恐懼和不安。我最喜歡王千源扮演的羊拐,他抽最后一根煙的時候,展現了戰士們誓死一戰的決心,我不由感嘆戰士們的無畏!
電影中很多人前后態度的變化,端午,從一次次費盡心機地逃跑,到后來的戰死殺敵;老鐵,從一開始無論別人如何辱罵逼迫,貪生怕死的慫包,到最后一瘸一拐,唱著戲保衛國旗到最后一刻;蓉姐從一開始大隱于市,到捐出國民黨旗,最后直接把存放的嗎啡拿出來救人。
影片《八佰》,讓我們銘記歷史,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我們身邊每個人做起!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6
這個周末我看了《八佰》這部影片,讓所有人都銘記了四行倉庫的歷史。
四行倉庫位于上海市靜安區,整部電影就講了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一場由謝晉元帶領的432名戰士在四行倉庫與日本人對抗的故事,但他們卻向外宣稱八百壯士,這就是為什么叫《八佰》的原因了。
影片開頭,大部隊進了四行倉庫住了一道道防御工事,埋了許多地雷。小湖北是被收留的,在這里他結交了一個伙伴小七月。第二天早上日本大軍攻來了,許多人沖進倉庫,但他們中計了,全部身亡。門外還有很多的日本人,他們停下進攻商量對策,倉庫內戰士們把日本人的武器裝備全部收集起來開始訓練,突然無數個介子毒氣彈砸進倉庫,大家手忙腳亂帶上防毒面具,沒有的就尿濕毛巾捂住口鼻,整個倉庫叫聲一片空氣中彌漫著橙色毒氣。
團長大喊:“打開排風扇!快!”毒氣從倉庫南面散了出去,而南面就是租界是英國人的地盤,租借的人紛紛向中心跑去,河邊空無一人。過了半天,好多日本人從水道溜進倉庫,嘴里銜著刀,就這樣一場在倉庫內的戰爭開始。一個小時后,我方損失好多士兵,但獲取大量刀器,這么一場一場的戰斗打了四天,最后所有士兵在英國的幫助下快速過橋,影片結束。
整部影片里有許多令人震撼又感動的片段。我對陳樹生烈士身捆手榴彈跳樓,與敵人同歸于盡的片段最有感觸。當日本人用鋼板頂在頭頂時,大家朝下扔手榴彈,可總會被彈開,于是一名叫陳樹生的烈士把十幾個手榴彈用線串起,捆在自己身上,走到墻邊缺口,英勇地拉下了所有引線,跳了下去,嘴里還喊著:“娘,是孩兒不孝了!”說完,縱身一躍,用身體砸開了日本鬼子的盾陣,手榴彈爆炸了,頓時破壞了鬼子的陣型。陳樹生舍身殺敵令我感慨萬千,他只有21歲卻能做出這么英勇的決定,我想一定是因為他心中想著國家,不顧個人安危。而且他肯定想著如果我不跟著跳下去就沒辦法阻止日本人,就會讓他們把墻打穿,我們也就失敗了。這正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所說的一樣,我們都要有陳樹生的這種英勇無畏的精神,遇到困難不退縮,勇往直前。
《八佰》是一部令人震撼,又令人感觸的影片,我真心推薦大家去看看,牢記歷史不忘歷史!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7
《八佰》這部新片上映于8月21日,在28日票房突破15億,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人奮勇抗戰、奮勇殺敵的故事。
“那邊是天堂,這邊是地獄。”一句臺詞,引人深思……日軍轟炸上海在四行倉庫中駐扎的最后一支軍隊。日軍考慮到在倉庫中存放著大量的煤氣罐,怕煤氣罐爆炸傷到河對面的租界,所以日軍沒有動用重式武器進行轟炸,這對于我方來說是唯一的好消息了。可是他們只有800人,要面對的卻是對面的幾十萬日軍,日軍嚇退了100多萬國民黨軍隊,憑他們這僅僅800人可以擋下嗎?他們都知道,失敗是遲早的事,但是這800士兵沒有退縮。日軍想用鋼板陳讓工兵用手榴彈鑿墻放入倉庫,我軍無法攻破日軍的防御。戰士們就把炸藥包捆在自己身上,從二樓跳下去,使自己的人體炸彈炸破日軍的鋼板陣,這證明了我軍對這次戰爭的態度。
又是一天冒著被日軍空襲的危險,在黎明,在四行倉庫的樓頂升起了屬于中國的國旗,日本的飛機在倉庫的上方對國旗和升旗班進行掃射。不光是士兵,在租界同胞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幫助他們,為了兩地更好的交流,租界的學生們想把電話線送往倉庫,可是日本人怎么會讓計劃得逞?上橋送電話線的學生都死在了日本的槍下,電話線最終送到了倉庫。
沒有人是天生的英雄,他們是農民,毫無戰斗經驗,他們不知戰爭的殘酷,懵懂而又無知的加入了這只隊伍,起初的懦弱、膽怯,到后來的奮勇殺敵,誓死如歸,他們成為了一名真正的軍人,他們的蛻變感染著我們。
他們本是平凡的人,卻做著不平凡的事,800勇士用他們的血肉之軀,證明了中國人民頑強不輸的精神!
八佰作文的觀后感篇8
看完這部電影,心里會涌動出一股豪情。
就好像是透過屏幕,我親眼看見這些勇敢的戰士,民族的英雄,用鮮血,用生命喚醒了我。
在這部電影中,沒有準確的主人公;確切地說,每一位奮戰到最后戰士都是主人公。
面對日軍無法用手榴彈炸開的鐵板,一名戰士毅然選擇將炸藥綁在自己身上,面對子彈,迸開的血花也不值一提;他的犧牲絕不是無謂的掙扎,無用的表演。每一位高聲報下自己的名字,伴著轟炸聲消失在血煙中的戰士,都是無畏的英雄。
一開始,百姓隔岸觀火,硝煙彌漫到眼前,卻依舊毫無警戒之心;但這其中有一直憂心耿耿的民眾,他們一直在做自己能做的事。這讓所有人都看見,這場戰斗不是這單單四百人的戰斗,是全中華民族的戰斗。
而在最后,向租界撤退之時,他們面對彈雨無所畏懼;我坐在椅子上,看見他們身后濺起的血霧,腦中忽然浮現魯迅先生的話:“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是的,在這血色之中,我真正看見了希望,那希望穿越時間,燃燒在我胸口之左;這八佰人,是真真正正的中國人,他們前行在血霧之中,喚醒了沉睡的、麻木的人民。
八佰,不止是八佰人,更是八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