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深入思考電影中的情節、角色和主題,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影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優秀的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1
一年一度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于2019年2月18日晚落下了帷幕。十位平凡之人的不平凡之事,讓我們感動,令我們震撼,一個個感人的事跡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看完之后令我們熱淚盈眶,感動中國譜寫了真、善、美的樂章。
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他令我們感動,值得我們永遠尊重。
張渠偉,六年堅守扶貧一線的基層干部。張渠偉同志自2014年3月擔任達州市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以來,為渠縣143802名貧困人口脫貧、130個貧困村脫貧和整縣摘帽貢獻了健康、智慧和熱血。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但他從不懼怕,晝夜戰斗在攻堅一線。
王繼才、王仕花,守島衛國32年的夫婦。江蘇灌云縣開山島位于我國黃海前哨,面積僅有兩個足球場大小。1986年,26歲的王繼才接受了守島任務,從此與妻子王仕花以海島為家,與孤獨相伴,在沒水沒電、植物都難以存活的孤島上默默堅守,把青春年華全部獻給了祖國的海防事業,又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呢?
還有其他的感動人物,可能我們并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默默堅守,作為平凡人卻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跡,他們是時代的先鋒,他們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我們要以榜樣為方向,努力前行,做對社會有益的事。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2
今天下午,上萬第一節課后,我們學校組織了觀看感動中國的節目,再感動中國里有許許多多人,做出了非常大的感人的故事,有為了幫助別人獻出生命的,有為了祖國獻出貢獻的……
在這個節目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王鋒,王峰為了鄰居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有一天,深夜,大家不知道危險正在面臨著他們,他們租著一個房子,在一樓,就在這天晚上,放在中廳里的電動車正在充電,可是電動和短路了,引起了一場非常的的火災,住在一樓的王鋒最先知道,他抱著自己的兒子和女兒,沖出火海后,急忙跑進去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就在這時她想到了二樓的鄰居,他急忙再一次的沖進火海里,當二樓的鄰居被救時,他沖進去,把房東,和剩下的20戶鄰居就出火海后,鄰居們都平安無事,而他,身上的百分之九十八都別燒傷了,后來他被送到醫院,經過4次大手術后依然沒能給治好,但有許許多多的人都來捐款,后來送到首都北京治療,在病床上他揮了揮手,第二天,病情加重,最后100多天的治療無效,最后王鋒死了。
這個事情讓我非常的感動,因為王鋒,明明可以沖出火海后逃走,和妻子去過平平安安的生活,可他選擇了幫助別人,讓別人的救,就這樣他幫助了別人,可沒想到的是他自己卻被火燒的不成樣子。
以前我是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遇到是不幫助別人,只要自己好就行了,我看了這回的感動中國,我知道了做人不能太自私自利,要多為別人著想,我要向王鋒學習。
這回的感動中國,真實太感人了。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3
1997年4月,是個不幸的日子,張老師被查出患有子宮肌瘤,腹腔迅速膨脹,疼痛難忍。她一面吃止疼藥,一面把工作量加到了最大限度。當她知道自己生命垂危時,面對一紙無情的病檢報告(當時醫院診斷為癌癥),她沒讓領導、同事、學生知道,而是默默忍受著身體和心靈上生與死的煎熬。在這幾個月里,同事們經常看見她在通往教室的路上一步一步往前挪。她給學生加大了復習量,也加大了自己的工作量,她每天早上6點多鐘起床,晚上批閱作業試卷到12點。這樣,一直堅持到7
月份,把學生送進中考考場后,才向領導說明情況,住進了昆明的一家醫院進行手術治療,切除的子宮和腫瘤重達2公斤多。手術后,醫生要求她至少休養半年,可是手術后的第24天,她就回到民中上班了。由于手術失血過多,傷口沒有完痊愈合,巨大的疼痛折磨著她,可她仍然堅持在講臺。由于過度勞累,97年12月,張老師的病情復發,領導、同事、學生多次勸她住院治療,她不肯。她說:"我的事業是教書,我的希望是學生,不把他們送出學校我是不會先走的"。這段時間,她的工作量達到了極限,每天工作10多小時,更不存在星期六、星期天,全年休息的時間只有過春節的3天。直到98年3月,她的病情己惡化得特別厲害。人們勸她住院,她仍
然拒絕了。她說:"學生剛有起色,我不能離開他們,我的生命就是講臺"。領導、同事們說:"我們需要你活著,華坪人民需要你活著,請你服從安排吧。"沖著這份真情,她才進了華坪縣中醫院,這時,她仍然一邊治療一邊堅持工作。每天都是一拔下針頭就走向講臺,從沒有在醫院安穩地躺過一天。看了不到一個月,醫生告訴她醫院無法控制她的病情,需要轉院治療。為了節約國家的醫療費,她毅然決定出院。為了即將畢業的學生,她拒絕再到任何醫院治療,仍然堅守在崗位上。就這樣,張老師調到華坪兩年多了,雖然她一直帶著重病,一直承受著痛苦,可她從沒有請過一天病事假。人們常不解的問她:這樣做有什么目的,有什么好處?什么力量使她這樣堅強?張老師總是笑著說:"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集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4
今天,我在網上閱讀《感動中國人物》的故事,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主動捐獻器官的學生》。
“正是花樣年華,你卻悄然離開。你捐出了自己,如同花朵從枝頭散落,留得滿地清香。命運如此殘酷,你卻像天使一樣飛翔。你來過,你不曾離開,你用平凡生命最后的閃光,把人間照亮。”她就是一個12歲的女學生,何玥。何玥是廣東桂林人,因腫瘤擴散腦部組織,20__年11月腦死亡。在她聽說自己的生命只剩3月時,決定將自己的器官捐給需要的人。
12歲的小學生何玥,竟然做出了如此令人驚訝的事情,感動了全中國人民。這種花樣年華,何玥不故一切堅決把自已的器官捐獻給比自己更需要的患者。何玥的行為是多么偉大,全國人們不禁為這位年輕的小姑娘而感到激動。何玥在我心里就像一位勇者,用性命挽救了更多的生命。雖然已經離去了,但是她的靈魂又回來守護著祖國,為全國人民默默祈福。
何玥的故事使我想起四年級的一篇語文課文《永生的眼睛》他們每一代都將去世后的眼角膜捐獻于他人,使他們重見天日。他們和何玥都把自己平凡的生命最后的一道閃光,把人間照亮。
我相信他們的精神將會一代代的傳遞下去,我們的明天將會更加地絢麗。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5
“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這是山東煙臺拾荒助千名貧困孩子上學的91歲老人劉盛蘭的頒獎辭。
2月10日晚上8:00。20__年度的《感動中國》開始了,上場的第二個,就是令我流淚不止的劉盛蘭老人。
劉盛蘭老人的月工資只有300元,但他第一次竟然拿出50元去捐款,這對一個老人來說是多么不容易啊!
劉盛蘭老人還堅持捐款,甚至他在城里的房子被大火燒光了;甚至要靠撿垃圾生活;甚至要把政府給他的補貼都拿去捐助貧困孩子,讓他們去上學!
劉盛蘭老人每次都捐,可錢都是從他的嘴巴里偷出來的,他每天的一日三餐都只有幾個饅頭或八寶粥,有時,還會把他從垃圾堆里撿來的青菜葉拿回家煮煮,一天就這么過去了!一個月里,他家最大的開銷就是訂報紙,因為在上面,他才能看到那些孩子需要幫助。
劉盛蘭老人說:“我不是捐100元就夠了,而是在我有生之年,盡量的去幫他們!”劉盛蘭老人之所以這樣做,不就是因為他的內心充滿愛嗎?
劉盛蘭老人告訴我們:愛可以支撐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精神境界!相信吧!有愛,就有希望;有愛,就有力量!愛在前方,路在腳下!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6
他偉大而又平凡,他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善良,用自己的大愛,贏得了億萬人民的敬重,他就是“感動中國”頒獎盛典中煙臺招遠的92歲老人――劉盛蘭。
聽到名字,還以為是一位老奶奶呢!其實他是位老爺爺。劉盛蘭一生貧苦,晚年一直靠拾荒為生。他住著破舊房子,吃著最簡單的飯菜,卻靠著省吃儉用,堅持捐資助學校,捐出善款10多萬元。在他的資助下,100多個孩子完成了學業。劉盛蘭爺爺,白白的頭發稀稀疏疏,常常戴著個破帽子,每天走很遠的路去撿垃圾。他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但后來還是散了,從三十幾歲開始,他就一個人生活,他那粗糙的手,泛紅的血泡,卻扛起來了100多人的命運。其實他每月的收入不超過50元,卻資助一個個學生上學,從73歲開始,一直到他不能再動。對他來說:“剩下每一分錢才是最重要的。”二十幾年他沒有吃藥,沒有一件新衣服,每天吃的是從垃圾里撿的飯菜,和鄰居給的吃食。就是這樣一個人,誰能想到他在二十多年來資助了一百多名學生上學。捐款多達十幾萬。他90歲那年過生日,他資助過的學生都聚到一起,陪他過生日。那是他二十多年來吃過最好的飯菜。哪怕風燭殘年,也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是啊,我們應該向劉爺爺學習,學習他的堅持不懈,學習他的真誠善良,學習他的無價大愛,更要學習他的崇仁厚德。
想我們現在,都生活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家庭里,從來不知道要節約,看到別人有什么高檔或是好看好玩的東西就嚷嚷著要;不愿意幫父母做家務;學習不用功,還常惹老師同學麻煩……這些習慣真的有些糟糕。看了《感動中國》,我深深地被劉盛蘭爺爺感動了,我決定從現在開始珍惜美好的生活,刻苦學習,樂于助人,成為社會有用之人,為祖國的美好未來添磚加瓦作貢獻。
感動中國影評觀后感作文篇7
16秒,很難想象有多長,但是有人用生命詮釋了它的含義。
李劍英,為了那3000多條鮮活的生命,卻壯烈地犧牲了自己。
一次偶然的鴿群撞擊飛機,本可以跳傘逃生,但是他放棄了三次逃生的機會,因為他知道如果飛機無人駕駛,失去控制,墜入村莊給人民群眾帶來的后果會不堪設想。在生死攸關的16秒里,他毅然作出了保護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的選擇,放棄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我很想知道,在那16秒之中,他在想些什么,跳與不跳之間的掙扎?救與不救之間的選擇?其實我們都應該知道了,因為他已經用行動證明了他內心所想的:不跳,救人。
我真得十分感動于他的舉動,當我看著屏幕上的畫面,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淚。許許多多被他所救的村民們,用樸實的方法紀念這位天地英雄,撒一杯白酒,擺幾束菊花,燒一些紙錢作為英雄離別的餞行之物,在我看來,這是多么隆重的一個場面啊。
我突然想起了李劍英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老百姓對我們那么好,我們要常懷感恩之心。”正是軍人的沛然正氣與感恩之心,塑造了一位真正的英雄。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任衛新,對李劍英這樣評價:生為國生,榮為國榮,碧空長劍,英雄不死。永恒的十六秒,他用軍人的生命譜寫了熱愛人民熾烈的壯歌。沒錯,英雄在我們心中永遠是不死的,我們永遠記住了李劍英這個名字。
煙籠大地,聲震藍天。星隕大地,魂歸長天,他有22年飛行生涯,可命運只給他16秒!他是一名軍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傾斜。飛機無法轉彎,他只能讓自己的生命改變航向。
這是感動中國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也是讓我真正感動的幾句話。李劍英一次生命改航的舉動,拯救了3500多人。
李劍英,我們為你感到驕傲!
16秒,我們念你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