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有多少大學生失業在家
全國范圍年輕人失業是當前社會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進而影響到生活和自我價值感。下面小編帶來2023年有多少大學生失業在家,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2023年有多少大學生失業在家
中國每年有120多萬大學生失業在家。因為我國每年約有超過600多萬大學畢業生,我們通俗地理解為,20%的剛畢業學生是比較難找到工作的。
大學生的介紹
大學生應當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努力學習馬克思主義,應當熱心于改革和開放,有艱苦奮斗的精神,走與工農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為人民服務,為實現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而獻身。
應當自覺地遵守憲法,法律,嚴格遵守校紀校規,增強法制觀念,有良好的品德,應當勤奮學習,努力掌握現代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紀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合格人才,做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自覺遵守以下行為準則。
2023年大學生就業形勢
2023年大學生就業形勢介紹如下:
2023年大學生就業形勢都會不太樂觀。原因分析如下:
一、如今由于疫情影響,服務業向制造業急轉彎。以前都是強調服務業吸納新增勞動力的優勢,但這幾年開始提出了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經濟轉型加快。以前的畢業生過多集中在了互聯網、教育等方面,制造業的優質學生并不多。
二、去年多重政策出臺,教育雙減、房住不炒、互聯網反壟斷,導致教育、房地產、互聯網的就業形勢嚴峻。制造業反映招工難,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少,年輕人也不喜歡到工廠。如今的教育體系培養制造業的人才較少,獨生子女較多,很多人寧可啃老也不愿意到工廠工作。
三、雖然早幾年已經在職業教育,普高分流上下了功夫,但是還需要在社會價值觀和薪酬體系進行重構,才會讓就業市場錯配的問題解決掉。
四、經濟下行壓力增大,企業的經營穩定性難以保障,一般企業對擴招比較謹慎,失業率自然也會上升。新員工減少,老員工裁減幅度不大,小微企業生存壓力較大。
2023年失業率為什么這么高
少子化導致勞動力不足
過去二十年里,日本一直處于少子化的階段。隨著一代又一代的退休,人口規模在不斷縮小,而年輕人的生育率也在下降。勞動力不足,導致了企業無法招到足夠的員工,也就無法遂行更大規模的項目。
人工智能和自動化導致失業率上升
在過去的十年里,人工智能和自動化的技術發展進步迅速,越來越多的工作被機器人和軟件程序接替。這意味著許多工作機會消失了,特別是那些要求低技能的工作,比如工廠和銷售行業的工作機會減少了很多。
全球疫情對經濟造成沖擊
日本也受到了疫情的嚴重影響。消費市場大幅收縮,工廠停產,導致企業陷入困境。因為無法持續正常生產,很多企業開始裁員。
社會保障支出增加導致財政難題
人口老齡化加劇,意味著社會保障支出的增加。醫療、養老金等社會福利支出急速上升,這給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因此,政府削減了對于各種社會福利計劃的支持。無家可歸、雇傭不穩定、普惠性越差等社會現象也日益增加,使得許多人難以生存。
2023大學生就業現狀如何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到1076萬,比2021年增長167萬人,規模和數量均創歷史新高。2022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206萬人,超額完成了1100萬人的年初預期目標。
另據多所中國高校近期陸續披露的畢業生就業報告顯示,2022年高校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指深造和就業畢業生數量占畢業生總數的比例)保持穩定,不少高校畢業去向落實率在九成以上。
“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國宏觀經濟遭遇了多重沖擊,能超額完成就業目標實屬不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副研究員陳建偉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
從2022年全年來看,中國總體失業率保持基本穩定,尤其是隨著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落地顯效,近期就業形勢有所改善。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11月份下降了0.2個百分點。
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青年特別是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國總共600多萬青年人失業
對于青年人調查失業率的持續攀升,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總的來看,青年失業率處在高位。從總量看,初步測算,5月份,16-24歲青年人總量大概有9600多萬。16-24歲很多是在校學生未真正進入到勞動力市場,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尋找工作的有3300多萬,這3300多萬當中有2600多萬已經找到工作,大概有600多萬目前還在尋找工作。現在大家對青年人失業總量情況有些誤解,我們把這個數據給大家通報一下。目前來看,青年人當中失業的總共600多萬。下階段,隨著經濟持續好轉,就業保持總體穩定有較好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