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風橙色預警繼續發布
夏季是我國發生臺風的高發期。臺風的形成是因為熱帶海面溫度高,大量的海水被蒸發到了空中,形成一個低氣壓中心。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臺風橙色預警繼續發布,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中央氣象臺7月18日06時繼續發布臺風橙色預警
今年第4號臺風“泰利”(強熱帶風暴級)的中心今天早晨5點鐘(北京時,下同)位于我國廣東省湛江市東偏南方向約375公里的南海西北部海面上,就是北緯20.0度、東經113.7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11級(30米/秒),中心最低氣壓為980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00-320公里,十級風圈半徑90公里。
預計,臺風中心將以每小時2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增強,并于17日夜間在廣東陽江到海南文昌一帶沿海登陸(臺風級或強臺風級,35-42米/秒,12-14級),18日進入北部灣,以后趨向越南北部沿海和廣西沿海。
臺風是怎樣形成的?
臺風的成因,至今仍無法十分確定,但已知它是由熱帶大氣內的擾動發展而來的。
在熱帶海洋上,海面因受太陽直射而使海水溫度升高,海水容易蒸發成水汽散布在空中,故熱帶海洋上的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這種空氣因溫度高而膨脹,致使密度減小,質量減輕,而赤道附近風力微弱,所以很容易上升,發生對流作用,同時周圍之較冷空氣流入補充,然后再上升,如此循環不已,終必使整個氣柱皆為溫度較高、重量較輕、密度較小之空氣,這就形成了所謂的“熱帶低壓”。然而空氣之流動是自高氣壓流向低氣壓,就好像是水從高處流向低處一樣,四周氣壓較高處的空氣必向氣壓較低處流動,而形成“風”。
在夏季,因為太陽直射區域由赤道向北移,致使南半球之東南信風越過赤道轉向成西南季風侵入北半球,和原來北半球的東北信風相遇,更迫擠此空氣上升,增加對流作用,再因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方向不同,相遇時常造成波動和旋渦。這種西南季風和東北信風相遇所造成的輻合作用,和原來的對流作用繼續不斷,使已形成為低氣壓的旋渦繼續加深,也就是使四周空氣加快向旋渦中心流,流入愈快時,其風速就愈大。當近地面最大風速到達或超過每秒17.2米時,我們就稱它為臺風。
從臺風結構看到,如此巨大的龐然大物,其產生必須具備特有的條件。
一、要有廣闊的高溫、高濕的大氣。熱帶洋面上的底層大氣的溫度和濕度主要決定于海面水溫,臺風只能形成于海溫高于26℃-27℃的暖洋面上,而且在60米深度內的海水水溫都要高于26℃-27℃;
二、要有低層大氣向中心輻合、高層向外擴散的初始擾動。而且高層輻散必須超過低層輻合,才能維持足夠的上升氣流,低層擾動才能不斷加強;
三、垂直方向風速不能相差太大,上下層空氣相對運動很小,才能使初始擾動中水汽凝結所釋放的潛熱能集中保存在臺風眼區的空氣柱中,形成并加強臺風暖中心結構;
四、要有足夠大的地轉偏向力作用,地球自轉作用有利于氣旋性渦旋的生成。地轉偏向力在赤道附近接近于零,向南北兩極增大,臺風基本發生在大約離赤道5個緯度以上的洋面上。
臺風會帶來哪些災害
臺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但有時也能起到消除干旱的有益作用。其危害性主要有三個方面:
①大風。臺風中心附近最大風力一般為8級以上。
②暴雨。臺風是最強的暴雨天氣系統之一,在臺風經過的地區,一般能產生150mm~300mm降雨,少數臺風能產生 l000mm以上的特大暴雨。1975年第3號臺風在淮河上游產生的特大暴雨,創造了中國大陸地區暴雨極值,形成了河南“75.8”大洪水。
③風暴潮。一般臺風能使沿岸海水產生增水,江蘇省沿海最大增水可達3m。“9608”和“9711”號臺風增水,使江蘇省沿江沿海出現超歷史的高潮位。
什么是臺風
臺風、颶風都是熱帶氣旋。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定義,中心風力一般達到12級以上、風速達到每秒32.7米的熱帶氣旋均可稱為臺風或颶風。區別在于,發生在西北太平洋及南海上的熱帶氣旋是臺風,而發生在東北太平洋和大西洋上的稱之為颶風。另外,臺風和颶風還有一個小兄弟,那就是發生在印度洋上的、中心風力12級以上的熱帶氣旋——旋風。它們本質相同,只是由于出生地不同而擁有了不同名字。
如何預防臺風
1、氣象臺發出臺風警報后,不要到臺風經過的地區旅游或到海灘游泳,更不要駕船出海;外出的人應盡快回家。
2、住在大廈里的居民,應關好窗戶,收掉陽臺上的東西(花盆、曬衣架等);加固室外易被吹動的物體。
3、市民應留意媒體播放、刊載的臺風消息,并采取預防措施。
4、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暢通。
5、船只應及時駛入避風港。
6、臺風襲來時,切勿靠近窗戶,以免被強風吹破的窗玻璃片弄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