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正式入伏
馬上就要進入天氣最熱的三伏天了。極端天氣下,人的情緒容易出現較大波動。過喜過怒,都會使人氣血逆亂,導致急癥發生。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什么時候正式入伏,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7月11日正式入伏
7月11日,今年的三伏大幕將正式開啟。一些細心的公眾發現,去年入伏時間是7月16日,而再早一點的年份還有7月13日、7月17日入伏的。
2023初伏時間是什么時候
2023年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
初伏意思是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是三伏中頭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后的第三個庚日起至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也叫“頭伏”。
初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初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初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初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初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初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初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初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初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初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入伏吃哪些蔬菜
第一種:黃瓜
黃瓜的水分相當的高,而且它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在天氣炎熱的時候,我們可以適當的多吃一點黃瓜,而且黃瓜的做法也簡單,直接清洗干凈,拍一拍,然后放點料汁就制作完成了。
第二種:冬瓜
冬瓜也是夏天適合吃的食物,它的水分同樣也比較多,而且還有祛濕的效果,尤其是夏天濕氣比較重,那么我們可以多吃一點冬瓜,來應對這個暑氣,排出體內的濕氣,人也會變得更加的舒坦。
第三種:苦瓜
苦瓜雖然味道不是很好,但是在三伏天的時候,它確實是很值得去吃的,苦味可以起到降火的作用,而且還有利于緩解心情的煩躁,讓人能夠真正靜下心來。
三伏天是什么意思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處暑之間(公歷7月中旬到8月中旬),三伏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伏天其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濕度大、風速小。“伏”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地下,三伏的日期是由干支歷的節氣日期和干支紀日日期相配合來決定的。因為每個庚日之間相隔10天,所以初伏、末伏規定的時間是10天。又因為每年夏至節氣后的第3個庚日(初伏)出現的遲早不同,中伏的天數就有長有短。
三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時段。“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造成三伏天濕度高原因是,三伏天吹東南風,而東南方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空氣潮濕,海風的潮濕造成了三伏天濕度大。三伏天”高溫、高濕”是我國南方地區的氣候特點,北方地區“高溫、干燥”。
入伏天氣變熱的原因
一旦入伏后,地表的濕度會越來越大,吸收的熱量自然會變多,而散發的熱量又比較少,所以地表的熱量會逐漸累積,天氣就會越來越熱。在初伏、中伏和三伏之中,最熱的時候自然就是中伏。另外夏天比較愛下雨,相對于干空氣來說,水的熱容量會更大,所以天氣會顯得更加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