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伏天入伏時間表
馬上就要進入天氣最熱的三伏天了。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2023年三伏天入伏時間表,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明起正式入伏
當前高溫熱浪持續席卷北方,氣象部門預測2023年或成為歷史上最熱夏季。7月10日6時,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橙色預警,并預計7月10日白天,北京東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及浙江東部、福建東部等局地可達40℃以上。
與此同時,以熱字為招牌的“三伏天”即將開啟!今年是7月11日入伏,而且又是超長待機的40天,歷史觀測數據顯示江淮江南常年在這個時段高溫占比確實最高,名副其實的熱在“三伏”。
2023年三伏天入伏時間表
入伏:7月11日-7月20日,共10天
入伏第1天:2023年7月11日
入伏第2天:2023年7月12日
入伏第3天:2023年7月13日
入伏第4天:2023年7月14日
入伏第5天:2023年7月15日
入伏第6天:2023年7月16日
入伏第7天:2023年7月17日
入伏第8天:2023年7月18日
入伏第9天:2023年7月19日
入伏第10天:2023年7月20日
進入三伏天養生知識方法
“入伏”后空氣濕度增大,再加上持續高溫,極易發生“中暑”現象。中醫認為“夏季暑濕,適宜清補”。夏天酷熱高溫,人們喜冷飲,喝水多,導致濕氣侵入人體,而外濕入內,使水濕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產生障礙,出現積水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濕對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瀉燥的功能,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
在烹調方面,涼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營養;再輔以適量的醋、醬、蔥、姜、蒜和芥末,可促進食欲和消化外,還抑菌、降脂、調血壓。西瓜、苦瓜、冬瓜、黃瓜、絲瓜、番茄等瓜茄類果蔬有利尿補水的作用,是首選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飲食還要注意增加營養,食物以易消化為宜,少吃油膩和辛辣的食物,少飲酒、少抽煙。
此外,夏天大量流汗會引起鹽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離子儲備量減少,從而影響胃液中鹽酸的生成,不利于鐵和鈣的吸收,所以要及時補充水分和鹽。補水湯茶飲料是個不錯選擇。湯類含有大量的水分和鈉、鉀、鎂等有機鹽,而茶水可生津提神,減輕疲勞。不過,這些湯茶熱著喝才最能起到解暑的功效,因為溫熱的茶飲能通過舒張汗腺將體表溫度降低1~2℃,消暑效果遠優于冷茶。
高溫天氣的防曬裝備有哪些
1. 防曬霜:防曬霜是在夏季必備的防曬裝備之一,可以有效地防止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建議選用防曬指數高、防水效果好的防曬霜,每隔兩小時重新涂抹一次,以保證持續的防曬效果。
2. 空調服:夏季高溫天氣下,空調服可以有效地利用電子元器件降低溫度,達到對身體的冷卻作用。空調服的使用也可以減少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同時也可以提高身體的舒適度。
3. 披肩、薄衫、絲巾:這些輕薄的衣物可以有效地遮擋日光,同時也可以增加皮膚對紫外線的防護能力。這些衣物可以搭配在防曬霜之外,為皮膚提供更為全面的保護。
4. 藏帽、太陽鏡:這些裝備可以遮擋細小的紫外線,有效地保護眼睛免受紫外線傷害。特別是在海邊、高山、荒漠等地區,紫外線強度更高,建議佩戴太陽鏡和藏帽以保護眼睛和臉部。
高溫解暑小藥箱
■藿香正氣水
能清暑解表。適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頭昏、腹痛、嘔吐、腹瀉突出者。
■清涼油
能清暑解毒。可治療暑熱引起的頭昏頭痛,或因貪涼引起的腹瀉。
■十滴水
有健胃、祛風、清涼等功用,適用于盛夏悶熱引起的頭暈、惡心、嘔吐、胃腸不適等癥。孕婦忌用。
■仁丹
有醒腦安神、清熱祛暑、行氣止痛、溫中止嘔等功效。常用于治療中暑、頭痛及過食生冷所致的胃腸不適等癥。孕婦忌服。
■風油精
有解暑避邪、提神醒腦等作用,涂搽于太陽穴、印堂穴、人中穴等處,可治療中暑、感冒、頭痛、牙痛、舟車暈浪等。也可用于蚊蟲叮咬處,可止癢消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