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去濕氣
我國已經正式進入三伏天了。生活起居要規律,不經常熬夜,保證充分的睡眠也是預防中暑的有效措施。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三伏天怎么去濕氣,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三伏天去濕氣最好的方法
一:補充水分很重要
夏天因為天熱,人體會大量通過出汗來散熱,所以此時應該多喝水,每天八杯水,保證喝夠1000到1500毫升的水非常重要。如果沒有給身體補充足夠的水分,體內的濕氣就難以排出來。
二:保持室內干燥,祛除外濕入體
外界環境的濕氣會誘發體內的內濕,所以經常處于陰暗潮濕環境下,非常容易導致濕氣入體。生活中要注意小細節避免濕氣侵入人體。洗完澡后及時擦干身體,吹干頭發,洗后沒有干透的衣服不要穿,被褥潮濕要及時晾曬干。天氣晴好時,多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室內干爽,避免室內過多濕氣傷害身體。
三:飲食調理
在三伏天,因為天氣炎熱,人的胃口不好,食欲不高。此時可以吃些清淡的食物,起到開胃的效果。脾虛濕困是導致疲乏的原因,所以要注重溫補脾胃。補脾可食用瘦肉,豬骨和黨參,黃芪,茯苓等滋補藥材一起煲燙。除濕可以煮紅豆薏米水,也可以多食土豆,冬瓜等利濕的食物。如果肝火旺可以食用大白菜,白蘿卜,苦瓜等清肝瀉火的食物。
四:多運動多排汗
通過運動來排汗是祛濕非常好的方法。每天堅持運動鍛煉,對身體健康很有益處,能夠舒經活絡,加速濕氣排出。但是運動一定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身體情況 的運動方式,從易到難,也要注意不要為了有意增加出汗量,而選擇在太熱的天氣下進行室外鍛煉,防止中暑。
五:睡前熱水泡泡腳
夏季人們愛沖澡納涼,一般不愛用熱水泡腳,覺得本就炎熱,熱水泡腳更熱。其實在夏季用熱水泡腳更有利于祛除體內濕氣,還可以起到健脾,利水通經的功效。臨睡前可以用艾草煮水泡腳,也可以選擇生姜水,花椒水泡腳,對溫補腎陽,幫助睡眠很有益處。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泡腳時間不要太長,三十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避免時間太長增加心臟負擔。還有就是飯的半小時也不宜泡腳,會影響腸胃消化。
六:多喝姜棗茶
三伏天里每天上午喝上一杯姜棗茶,能補陽虛,還有于體內陽氣發散,從而排出體內濕寒。尤其是女性,常飲姜棗茶,還可以治療宮寒痛經,改善手腳冰涼現象。姜棗茶最好是在上午喝完不要過午,否則會影響睡眠,容易上火。
三伏貼的適應癥
三伏貼只適用于陽氣不足、肺氣虛弱、虛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類的疾病。
主要包含以下幾類:
1、呼吸系統疾?。?/p>
易感冒者、過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哮喘、慢性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慢阻肺等。
2、消化系統疾?。?/p>
虛寒性胃痛、慢性胃腸炎、腹瀉、消化不良、厭食等。
3、骨關節疾?。?/p>
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腰椎病、風濕病、類風濕關節炎、退行性骨關節病變等。
4、婦產科疾?。?/p>
月經不調、痛經、產后頭痛、坐月傷風等屬寒證者。
5、小兒疾病:
體虛易感、哮喘、支氣管炎、消化不良、厭食、遺尿、生長發育遲緩等。
6、調理(治未病):
免疫功能低下,陽虛體質,氣虛體質,亞健康等。
三伏天注意事項
夏天大地是熱的,而井水是冰涼的。冬天大地是冷的,而水井是熱的。夏天的時候,我們身處炎熱的自然環境中,熱得想噴火,然后就拼命得吃一些冷飲,表面上吃下去很舒服。其實呢,這么多冷飲,讓我們的體內變成了像井水一樣,冰涼冰涼的。這樣寒氣和濕氣積聚在體內,出現各種不適。
經常有人會有這樣的感覺,要么是沒法吃冷飲,一吃就拉肚子,要么就是老感覺胃部冰冰的一坨。長期這樣外熱內寒,寒氣得不到釋放,人就容易得病。所以夏季天雖然熱,但是卻需要驅寒。
1、要多喝白開水
并且要定時飲水,不要等口渴時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飲。應少喝果汁、汽水等飲料,其中含有較多的糖精和電解質,喝多了會對胃腸產生不良刺激,影響消化和食欲。
2、不宜過量飲酒
人體在夏季受氣溫影響極易積蘊濕熱,而濕熱過盛又是誘發皮膚發生瘡癰腫毒的病因,若大量飲白酒,更會助熱生濕,無異于火上澆油。
3、飲食不宜過于清淡
夏天人的活動時間長,出汗多,消耗大,應適當多吃雞、鴨、瘦肉、魚類、蛋類等營養食品,以滿足人體代謝需要。夏天的時令蔬菜,如生菜、黃瓜、西紅柿等的含水量較高;新鮮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為80至90%,都可以用來補充水分。
4、午睡時間不宜過長
午睡時間過長,中樞神經會加深抑制,腦內血流量相對減少會減慢代謝過程,導致醒來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5、忌受熱后“快速冷卻”
炎夏,人們外出或勞動歸來,喜歡不是開足電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這樣會使全身毛孔快速閉合,體內熱量反而難以散發,還會因腦部血管迅速收縮而引起大腦供血不足,使人頭暈目眩。
6、空調室內外溫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5度為宜,即使天氣再熱,空調室內溫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三伏天驅寒的食物
1、紅糖姜湯
做法:用紅糖50克,姜切片與紅糖一起熬煮,15~20分鐘即可。
功效:紅糖具有養血、活血的作用,加到姜湯里,可改善體表循環,治療傷風感冒。需要注意的是,生姜紅糖水只適用于風寒感冒或淋雨后胃寒,不能用于暑熱感冒或風熱感冒。
2、綠茶姜湯
做法:綠茶姜湯做法十分簡單,取綠茶和姜絲各5克,用沸水沖泡10分鐘左右即可。
鮮榨的姜汁可防中暑,尤其是配上清熱解毒、益氣舒心的綠茶,效果更佳。特別適宜在盛暑與秋熱交替時喝,有清熱舒心的功效。
3、鹽醋姜湯
做法:熬一些熱姜湯,先在熱姜湯里加少許鹽和醋,趁熱敷于痛處。
盛夏不少人容易得“空調病”,肩膀和腰背會遭受風、寒、濕等病邪的侵擾,特別是老人容易復發肩周炎。遇到這種情況,可熬一些熱姜湯,先在熱姜湯里加少許鹽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擰干,敷于患處,反復數次,能使肌肉由張變弛、舒筋活血,大大緩解疼痛。也可用毛巾蘸熬制好的熱姜湯敷于四肢酸痛處。
4、板栗羊脊骨湯
食材:板栗12顆、羊脊骨、肉蓯蓉12克、草果3克、黃酒500毫升、蔥白5根、生姜3片、鹽。
做法:除鹽之外,將其他食材一起放入罐中,大火燒開,撇去泡沫和浮油,改小火燉4個小時,最后放適量鹽即可,空腹食用。
適應癥:下元久虛,腰酸腿軟,腰膝冷痛,筋骨無力。
三伏天出汗的好處
排毒養顏
三伏天是人體排出體內的毒素物質最佳的時間,出汗可以幫助這些物質的排出,對人體的肌膚具有好處,使人體變的細膩光滑,具有一定美容養顏的作用。
促進消化
汗液在人體中起著運輸毒素物質的作用,三伏天適當出汗,可以促進身體代謝系統循環,有利于腸胃蠕動,從而可以幫助促進人體消化,增強食欲。
減肥瘦身
三伏天之所以會出汗,主要是體內水分流失,其次還有一點毒素以及廢物,可以可以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加快脂肪在人體中的燃燒,起到一定瘦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