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排濕氣寒氣
馬上就要進入天氣最熱的三伏天了。三伏天哪怕再熱,也不要赤腳在家里跑,更不要坐在冰涼的地板上。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三伏天怎么排濕氣寒氣,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明天入伏
從明天開始,夏天最熱的三伏天就開始了。今年7月11日入伏,一直要等到8月20日出伏,整個三伏長40天。
三伏天怎么排濕氣寒氣
食療
1、吃伏叫雞
農村有“頭伏雞,二伏狗,三伏甲魚紅棗肚”的說法,在三伏天要吃伏叫雞,也就是公雞,古人認為剛剛會打鳴的小公雞陽氣最盛,有去濕去寒的作用,而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階段,通過吃伏叫雞可以把體內的寒氣、濕氣都逼出來。
2、喝姜茶
生姜性溫,味辛,有發汗、驅寒、除濕、活血的功效,在三伏天喝姜茶,有很好的排濕氣、寒氣的效果。
泡腳
腳底穴位非常之豐富,泡腳能夠疏通經絡、促進血液流通、舒緩壓力、幫助體內排出體內濕寒,在三伏天泡腳效果尤佳。
三伏貼
三伏天時身體陽氣大盛,毛孔打開,此時使用具有通經活絡、調理氣血、鼓舞陽氣功效的三伏貼敷于特定的穴位,可以起到一定的冬病夏治、驅除寒濕的功效。
曬背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候,人體亦是如此,陽氣外散外浮,氣血聚集體表,毛孔張開,腠理開泄,日夜耗陽,同時暑季多濕,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則必然內陽中虛(內寒),我們后背有兩條大的經絡,督脈和膀胱經,兩條經絡恰恰又是容易發生淤堵、受寒的,陽氣在督脈中受到圍困,去不到該去的位置,人體就會出現“故障”,腰背疼痛,腿疼、腿涼、腿抽筋等。所以,三伏天用曬背來吸收太陽光的“元陽”,不僅可以提升陽氣,升級體質,連陳年老寒氣、濕氣都可以排掉。
三伏天養生
?一、三伏天飲食以開胃、清淡為主
1.多吃果蔬:
伏天悶熱容易出汗,出汗后身體機能中的鉀元素易流失,因此會感到倦怠乏力,可以多吃含鉀豐富的蔬果,如香蕉、柑橘、黃瓜、綠豆、蠶豆、海帶等。
2.食用苦味食物:
在炎熱的“三伏天”中,很多人都會出現上火的情況,食用苦味的食物可以幫助去除肝火,苦瓜就是很好的選擇。
3.多吃豆類:
豆類含有品質優良且十分豐富的蛋白質,可以補充體內蛋白質,滿足機體代謝需要,伏天食用,能夠令人神清氣爽。
4.吃點熱食:
生姜有助于溫中散寒,此外,肉桂、茴香等溫性調味料,夏季可稍微多放一點。羊肉、牛肉等熱性的肉類,也可以溫陽散寒,尤其適合夏季手腳冰涼,氣血不足的人食用。
三伏一般從哪天開始
1.三伏是從夏至后的第三個耿日算起。
2.三伏,統稱為第一、中和最后一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三伏天每年公歷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其氣候特點是高溫、低壓、高濕、低風速。“伏”的意思是被逼得躲到地下。三伏可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日期由干志歷節氣日期和干志歷日期的組合決定。
伏的解釋
文言講,伏即為潛伏的意思。“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指“風、寒、暑、濕、燥、火”)中的暑邪。在夏日里暑邪會逐漸的深伏于體內,而不為人知。如暑邪不除,到了秋天,火邪克金,而傷肺氣,導致人的免疫力下降,而患感冒、咳嗽、發熱等疾病。而進入冬季以后,這些病會反復發作,“……秋為痃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因此,黃帝內經明確指出要“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不要因怕出汗而躲在空調房里。冷飲不但消不了暑氣,反而會傷了脾胃。要知道茶是解暑的最佳飲品。一杯熱茶喝下去雖會出一些汗,但隨之而來的是一陣陣的清涼。凡事不能只看眼前,眼光放遠些。養生必須從當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