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忠誠的心得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1
很久沒有看這樣的電影了,如果不是這次黨員活動,我或許也不會關注這部電影。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去簽到,但是觀看中,我還是深深的被我黨革命先烈的精神鼓舞,內心中那逝去的激情、斗志似乎重新又被點燃。總覺得心里有那么一股氣,在澎湃。原來想應付下任務的想法被我放棄了,還是自己親自寫下了這么點體會。
我黨先烈在那么嚴峻的白色恐怖中艱苦斗爭,獲得勝利。這樣的精神和斗志,捫心自問,我不及先烈的萬分之一。“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話在烈士王荷波的口中說出,不斷地回響在我的腦中。
革命先烈口中的“我們的事業”應該是指同白色恐怖的斗爭,但“永遠存在的事業”應該是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上世紀20年代正是中華民族處于危難之中,生死存亡的一線之間。不斷有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的復興而尋找道路。國民黨建立的初衷也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且取得了先機。但是國民黨在和我黨的斗爭中,失去了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機會,由我黨帶領我們民族逐步實現了民族的復興。
縱觀建國后,我黨帶領我國在一片廢墟中,連一枚釘子都被稱為是“洋釘”的環境下,取得的一項項偉大事業,內心中對我黨的先烈產生由衷的敬佩之情。雖然在建國后,出現了各種曲折,但都最終被克服,中華民族還在不斷發展中。
近十年來,祖國的大發展,物質極大豐富,民族復興有望,發展再次出現了曲折。各種不穩定因素不斷積累。就像我們醫療工作一樣,醫患矛盾不斷激化,醫務工作者作為醫療工作的基石,不斷受到不理性的傷害,社會充斥著對醫務工作者的不理解,謾罵。這些現象不僅僅在醫療行業出現。這些曲折最終能否再次被克服?我抱著極大的期望。
人性向往著享樂,但是這些的取得必須建立在公平的基礎上。頂層設計,在《忠誠與背叛》中我們處處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我黨堅守的民族復興的大業尚未完成,我僅能成為我黨道路上的一顆石子,或許在我黨前進的方向上,或許遺棄在路旁。雖然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但是偉人仍掌握著歷史前進的步伐,期望著我黨能夠始終帶領我們民族實現復興。
“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2
按照公司“家文化”百日教育活動的推薦,仔細品讀了《忠誠勝于潛力》一書,讀完才猛然發現,自己原先所理解的“忠誠”太片面,一向以為忠誠僅是一種品質精神,其實不然,它更是一種潛力,一種忠于職守,一種承諾,一種敬業,服務和榮譽的象征,就象書中所提到“忠誠本身就是一種潛力”,它是其他潛力的統帥和核心,因為一個人一旦失去忠誠,那么其潛力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因此,這本書中的透徹分析,讓我對“忠誠”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什么要倡導忠誠于自己的群眾,團隊,職業呢?書中詳細描述了十大理由:你是團隊的一部分、一員;團隊發展了,個人也隨之發展,俗話說水漲船高;忠誠與工作,自己的潛力得到提高的同時也造就個人;忠誠得工作,工作就是一件快樂的事,體會工作著是秀麗的,充實的;忠誠的人,在團隊里有一種歸宿感。
其實,為什么要忠誠,我想在以上的理由中再添一條,因為忠誠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忠于團隊與自己的職責,努力工作,用心奉獻,幫忙他人,讓自己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在此過程中,忠誠能夠讓自己的職業品牌更具有含金量,能夠讓自己的遠景更輝煌,也許忠誠創造的物質財富不完全是你個人所的,但忠誠培植出的良好品質卻完全屬于自己,因此,忠誠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是對自己的忠誠。
書中簡單的幾個小故事,卻寓意深刻,讓我感慨很多,成功和失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結局,但成功者僅僅只比失敗者多了一點熱情而已,而熱情的動力來自哪里?來自于對職業的忠誠!我們會很可能走入忠誠的誤區,認為只要對得起群眾,不做違背群眾利益的事就算是忠誠了,遠遠不夠,真正要做到忠誠,我想更就應想故事中的第三個工人那樣,多點熱愛,多點付出,多點創新,創造多的價值!這才是對職業,對團隊,對自己最大的忠誠,我想,這也是我最大的收獲!
還有一點,就是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團隊力量來自忠誠。一個沒有忠誠的團隊,是一盤散沙,也沒有力量可言。團隊的成員都是忠誠的,這個團隊也就是所向披靡的,完美的。
總之,透過這本書讓我更好體會到自己需要提高的地方更多,更好地做好本職工作,并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潛力。用古人的一句話作結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3
----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近期看的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影片也就只有《建黨偉業》和《忠誠與背叛》了,其實關于黨的影像資料,我更傾向于記錄片,正因覺得它厚重,更能激起我的某種情緒,或敬仰先烈、或滿腔熱血、或感恩生活、或善待他人、或培養無私奉獻的決心,等等。看《建黨偉業》,是正因時刻特殊——建黨__周年,有個性的觀看,而《忠誠與背叛》是作為學習資料被我熟知的,相比于前者而言,也許是宣傳力度不夠,因此很少被大家關注。《忠誠與背叛》,正如它的片名一樣,主要講述了在清黨的白色恐怖下,不一樣人的抉擇,是忠于黨還是背棄黨。沒有所謂的大腕,沒有當紅的青春偶像,純粹地描述一段歷史,在成本上也許不是鴻篇巨制,但精神價值將生生不息!
我在想,是不是有的人生來就是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而犧牲、奮斗的。看完后,我專門去搜索了一下“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貫穿全劇的話語,原文為“如果我們選取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正因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快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應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撒下熱淚!”出自于卡爾﹒馬克思在中學畢業前夕發表的一篇文章《青年在選取職業時的思考》,我很震驚,為什么一個剛剛中學畢業的人竟能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而這天的我們為什么在大學即將畢業或人生的終點時,思想境界也達不到這哪怕的十分之一,都說成長背景和環境決定一個人,很多時候或許正確,但不完全正確,同樣的背景,同樣的生存環境,應對生死抉擇、應對金錢誘惑的選取竟然是大相徑庭。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4
《忠誠與背叛》經過真實感人的故事、豐富生動的人物形象,譜寫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成立、十名監察委員忠于職守、為黨履職的光輝篇章,著力塑造了中央監察委員會第一任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同志的英雄形象,熱情謳歌了老一輩紀監干部為黨的事業威武不屈、剛正不阿、忠于革命、視死如歸的大無畏革命精神。
看完《忠誠與背叛》,我思緒頗多,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熱血和活力所動容,同時也在思考,是什么精神力量支撐一個人,如王荷波、楊匏安那樣,在當年清黨的白色恐怖下,甘愿放棄個人利益,家庭幸福,敢冒拋頭顱灑熱血的風險,無怨無悔的為一個黨派的生存和發展彈精竭慮,死而后已?正如影片中王荷波所說:“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也正是這群人放棄了權利名望地位財富,選擇了一條兇險萬分,環境惡劣的人生道路,從事了一個注定不會顯赫一時的事業——為中國富強民主獨立而奮斗,甚至獻出生命。
回望歷史,革命先烈為信仰而戰的真實場景歷歷在目,他們的偉大豐碑永遠矗立在我們心中。當前,作為新時期的共產黨員,我們要時刻堅持對黨和人民的絕對忠誠,堅定共產主義夢想信念,始終堅持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在工作上,克難奮進,勇往直前;在權利和利益面前擺正位置,以強烈的使命感、職責感和榮譽感為黨的事業奮斗終身,爭做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5
即使此刻的我,沒有多高的精神境界,或許我沒有那時革命者們那種對于犧牲的毫無畏懼,但我深知像范阿根那樣有多可恥,正因他的好賭,他不惜出賣共產黨來獲取自己的利益,犧牲了三條性命,自己犯下的錯誤卻還要連累群眾,多么地不負職責,是他覺得共產黨很講情義,會正因他的那句“看在老娘的份上”而原諒他嗎?是的,共產黨是很講情義,但只是對那些忠于共產黨,為了同一個理想而聚在一齊的共產黨員們。在范阿根背叛共產黨的那一刻,他有想到他的娘嗎?他知道他娘在知道后的痛心嗎?那時候的國民政府正是看清了這一點,因此他們正是從像范阿根一樣的人下手,企圖擊敗共產黨,因此組建監察委員會顯得格外重要。
電影中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還有徐云天,他和何夢蘭的感情原本是那么地讓我感動,“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為什么最終她還是背叛了這份感情,背叛了黨?我真的無法想象夢蘭親自結束他的生命的時候的情緒,該是多么悲痛。
就像一句諺語說的,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在共產黨這個組織不斷擴大的狀況下,沒有什么入黨的標準,沒有什么制約的機制,是完全不可行的,就像影片中說的,一個政黨務必有鐵的紀律,務必要采取措施來持續黨的純潔性。整個片子就圍繞建立監察委員會來展現忠誠與背叛的主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革命勝利來之不易,它是用無數先烈的鮮血換來的。
熱情謳歌了王荷波和楊匏安等黨第一批紀檢干部不畏艱險,忠實履職,以生命和熱血維護黨的純潔性的管會事跡和忠誠品格。同時,也讓我們看清了人性的一些不好的地方,引人深思。
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就就應永遠記得自己的誓言,發奮向黨組織靠攏,為黨的發展壯大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就像我在前面說到的,或許自己還沒有那種對于犧牲毫不畏懼的勇氣,此刻的我,就要發奮學習黨的知識,發奮成為一名合格的共產黨員,我堅信不是只有死才能代表我的忠誠,在平凡的崗位也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只要用心去做自己就應做的事。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6
去年8月我在重慶市委黨校參加了總行黨群工作部主任培訓,在參觀白公館、渣滓洞監獄舊址時,買了一本何建明、厲華合著的《<忠誠與背叛>--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紅巖》。最近,在參加“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我重讀了這本書,紅巖精神再次感動了我、激勵了我,使我再次深刻認識到,理想信念真正是共產黨員精神上的鈣,做一名合格黨員干部,就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在1949年“11.27”重慶大屠殺中脫險幸存下來的地下黨員羅廣斌根據當年白公館、渣滓洞被捕共產黨員們與國民黨特務英勇斗爭的故事,于1961年創作了小說《紅巖》,成為經久不衰宣揚中國共產黨人英勇不屈的經典故事,江姐、雙槍老太婆的故事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長,叛徒蒲志高成了釘在歷史恥辱柱上的反面典型。記得小時候,我曾一遍又一遍地看過電影《烈火中永生》,《繡紅旗》、《紅梅贊》等歌曲也是耳熟能詳。
《忠誠與背叛》是根據檔案史實、歷史見證人回憶以及散落的歷史資料撰寫的一本記實報告文學。讀完《忠誠與背叛》,才知道真實的“紅巖”革命斗爭史里所發生的關于“忠誠”與“背叛”的故事,遠遠超過小說《紅巖》的精彩與深刻、生動與悲壯,且意義也更加深遠。
許曉軒,是我們江蘇江都仙女廟人,被捕前是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是小說《紅巖》中許云峰、齊曉軒的生活原型。他在臨刑前,留下了一段發人深省的話:“請轉告黨,我做到了黨教導我的一切,在生命的最后幾分鐘,仍將這樣。。。。。,希望組織上務必經常注意整黨、整風,清除非無產階級意識!”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臨終前想的是提醒黨組織要保持黨的純潔性。
“11.27”重慶大屠殺發生在1949年11月27日前后,距離新中國成立已經將近2個月,大屠殺中犧牲的300多名革命先烈已經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但他們被國民黨特務殺害在重慶解放前的黎明。讀完《忠誠與背叛》,我的心情久久無法平靜。幾個《紅巖》之問始終縈繞在我心頭,不得不思考:
一問:為什么女人無叛徒,而領導當叛徒又多又快?
江竹筠、李青林、楊漢秀等女共產黨員的錚錚鐵骨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時任中共重慶市委書記劉國定、副書記冉益智相繼叛變,他們出賣了大量黨內機密,使許多革命志士犧牲于敵人的屠刀之下。但在大屠殺中被殺害的26名女性(其中2名幼女)沒有一個叛變的,是什么原因使得女人的忠貞程度比男人高?是不是像有人說的女人的忍耐力比男人強?我覺得可能有這個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她們的理想信念更加堅定,她們的價值觀一旦確立,將牢不可破。而有些黨的領導干部,平時滿口馬克思主義,但在敵人面前,比誰都“熊包”、“軟蛋”。不要說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是在當今我們黨內,也不在少數。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喪失了理想信念和共產黨人的氣節。
二問:當叛徒也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怎么理解忠誠與背叛?怎樣區分忠奸之分?
萬縣縣委副書記李青林是位女共產黨員,被叛徒中共川東臨委副書記涂孝文出賣后,敵人用老虎凳折斷她一條腿,但她寧死不屈,連共產黨員身份也不承認。據目擊者回憶,槍殺李青林等10人前都高唱《國際歌》,高喊“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其中因失去利用價值,涂孝文也在被殺害之列。一個對革命事業造成巨大危害的叛徒,在死前卻高喊“共產黨萬歲”。我既感嘆叛徒人性中的矛盾性和復雜性,又無比欽佩獄中革命者對反面人物的感召力和轉化能力。這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忠誠的力量,遠比背叛的一小撮強大。實際上,忠誠與背叛之間有時就是一念之差,但一個人存世的價值確有天囊之別。
三問:重慶市長楊森為什么要殺害他的親侄女楊漢秀?
在我的記憶里,國民黨的官員大多是貪財勢利、玩弄權術、不忠不廉之人。但時任重慶市長楊森在重慶政府已經風雨飄渺之際,將僅有的一點力量用在屠殺與他有個人階級恩怨的共產黨員、他的親侄女楊漢秀身上,卻是超出了我的想象。楊漢秀是典型的封建家庭的背叛者,曾受朱德同志影響,棄家奔赴延安參加共產黨,后被派往重慶從事地下工作,被楊森視作“不孝女”而恨之入骨。1949年9月17日深夜,楊漢秀被他的伯父抓獲,楊森指使特務連夜殺害她。特務先是用繩子把她勒閉了氣,特務們在掩埋時發現她還沒有斷氣,又慌忙補了一槍。可見當年革命斗爭之殘酷,難道國民黨中也有不循私情之人?徇私舞弊是當今黨內腐敗分子司空見慣的現象,難道共產黨的腐敗分子真的連國民黨還不如?我更加深刻認識到黨中央的全面從嚴治黨、嚴懲腐敗分子的決心,否則真要。
四問:不灌“辣椒水”、不上“老虎凳”,今天如何來衡量忠誠與背叛?
對于身處和平時期的我們,忠誠與背叛,仍然有深刻的現實教育意義。今天,我們大多數黨員從事的都是平凡的工作,我們對黨的事業的忠誠與背叛,不可能用當年白公館、渣滓洞集中營的“辣椒水”、“老虎凳”來考驗,但對忠誠與背叛的思考也不是沒有一點標準。我想,對黨、對人民講真話、辦實事,就是最起碼的忠誠,違反黨的紀律,忘掉黨的宗旨,喪失黨性原則,對黨的事業“不嚴不實”就是背叛。在新的歷史時期,檢驗一個共產黨員是否忠誠,就是看他是否做到“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
一連串的“紅巖”之問,促使我不斷地深入思考。
當前,全黨正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樹立“四種意識”、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是對黨員的基本要求。我行今年開展了基層黨組織“強基固本”建設工程。這兩項工作結合在一起,就是要把黨組織建設好,把黨員隊伍建設好,保持黨的純潔性和先進性,這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教訓,也是我行落實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戰略的具體舉措。扎扎實實學、認認真真做,百煉成鋼,“打鐵還須自身硬”,我們郵儲銀行的黨員干部,除了要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改革發展的大潮中樹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本職工作中不斷錘煉自己的黨性修養,真正做到“嚴以律己、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實實在在地“謀事、創業、做人”,做一名“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的好干部。如此,則我們的郵儲事業一定能夠輝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7
20__年_月_日,在校領導的關懷之下,校黨委組織我們全校黨員同志們觀看了極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忠誠與背叛》。雖然我只是一位預備黨員,但我還是很幸運的觀看了這部電影。
《忠誠與背叛》這部影片講述了這樣一個激勵的故事,一九二七年四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叛變者有之,腐化墮落者有之,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面臨嚴峻考驗,建立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機構,加強監督、純潔組織,成為當務之急。
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王荷波,中國共產黨廣東區監察委員會委員的楊匏安等,以中國共產黨五大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暨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前身的誕生。
《忠誠與背叛》通過真實可信的歷史故事、豐富生動的電影畫面,展現了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主席王荷波、副主席楊匏安等紀檢戰線革命先驅,為忠于黨的事業、維護黨的純潔性,大義凜然、視死如歸、英勇果敢的光輝形象。
這部電影我有很深的感觸,接著我談談觀看影片之后的幾點感受:
1.黨是人民的組織。
影片一開始便是國名黨軍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群眾。黨在共產國際的領導下,買武器,搞暴動,組織工人和農民運動。
2.黨有鐵的紀律。
我們黨之所以能帶領人民取得中國革命的偉大勝利,除了正確的政治路線外,靠的就是鐵的紀律。黨的紀律是我們黨的組織和全體黨員共同遵守的黨內行為規范。中國共產黨的紀律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則,根據黨的性質、綱領和實現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需要而制定的。它涉及黨內生活的各個方面,黨的紀律一經制定,必須遵守,鐵的紀律是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
3.黨內是民主的。
影片中,黨組織召開的幾次重要會議,同志們都是積極表態發言的。
4.對黨要永遠忠誠。
忠誠于黨,一定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實踐。對黨忠誠,永不叛黨。
5.作為預備黨員的我,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持為之終生奮斗。
努力學習專業知識,積極主動為他人服務,理論聯系實際,以一名優秀共產黨員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愿我們最偉大的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8
首先,我先要感謝公司帶給這么一個機會,因為我的寫作水平是很差的,這樣能夠鍛煉我的寫作,也好為以后各客戶聯系打下一個基礎。
這本書我沒有怎樣看,只是大體的看了一下書的提綱以及簡介,但是這本書對我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比如什么是忠誠,怎樣做才是忠誠的,忠誠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又是怎樣體現出來都有一個比較明確的印象。
還是說一下我的感受吧,忠誠,讓我們給它一個定義的話,可能很多人都很難一下拿捏準,比如我們每次開例會都會大聲說出我的守則,但是這一點都不耽誤我們對忠誠概念的理解,所謂的忠誠,就是我們對自己做的事情要認真負責,對我們接觸的人真誠守信,不是抱著應付或者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想法就是忠誠的開始,這一點首先要從我們對待自己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說起,如果我們對自己的人生就是無所謂或者唯利是圖等不誠實的態度,那我們就無從說起忠誠了,我們每個人都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而且我們都期望獲得完美的未來的,所以,忠誠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不難理解的。比如,肚子餓了我們就明白吃東西而不是哄自己說,我不餓,我不想吃,這種很假的想法或者做法,困了就睡,餓了就吃,渴了就喝這樣我們就能夠滿足最基本的對忠誠的理解,不惺惺作態,不假仁假義,想到什么就說什么,看到的事情就做(當然不是為非作歹)我們都是正常的人,用我們最正常的一面去應對別人就是忠誠;對于我們的工作呢,自己明白有事情沒有做好,有事情沒有做完,有的東西就應做沒去做,那就不要猶豫了,抓緊時間把自己的事情解決掉再去干別的事情吧。如果存在僥幸心理,認為自己不做偷個懶就很舒服,你會嗎?不會的,最難欺
騙的人就是自己,自己沒有好好做一件事情,那不是欺騙別人而是騙你自己,所以,我們能夠不明白忠誠在字典上的具體的含義,能夠不明白怎樣去表到對忠誠的理解,但是只要我們不自欺欺人,對自己負責,對自己正在干的事情負責,那我們就很忠誠了。
剛才說了我自己對忠誠的理解,那么怎樣做才忠誠,忠誠重要還是潛力重要呢,這個可能比忠誠的定義還要難以理解,但是我們能夠透過日常的一些事情來解釋這個事情。記得有有這么個比較,德才我們就應怎樣取舍,才重要呢,還是德重要?當然我們肯定不會選無才無德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大家都想要但是這種人畢竟少數,最后大多數人都更加重視一個人的品德德行,而不愿意選取有才無德的人。那這是為什么呢?怎樣才不是無德呢?比如,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朋友,伙伴,同事或者是上司,他們的事業有成,做起事情來雷厲風行,我們都會從內心里邊佩服他,羨慕他,但是在你跟他們相處起來的時候你總會感覺別扭,當然不是嫉賢妒能的別扭,也不是受限于規章制度,更不是工作,利益上的沖突,那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們極度的自我,不允許自己的權利,地位,利益受到侵犯,所以在相處中這種人會更多的想到自己,而可能去傷害到別人。這種人就是有潛力的人,或許他們沒有做對公司不利的事情,也沒有去有意的誣陷侵犯別人,那這種人算不忠誠嗎?我自己認為這種人是不忠誠的,一個不懂得團結合作,不注重群眾以及他人利益的人是不忠誠的,即使有才能這種人也是不能夠使用的。能夠舉個例子,某個老總
培訓班的資料上對于管理員工,駕馭自己的企業提到了幾點,其中對于員工的管理第一條就是:首先淘汰的就是對于企業不忠的員工。
什么樣的員工是不忠誠的呢?其實員工對于自己從事的行業沒有信心就是屬于對企業不忠的一種,沒有信心就沒有目標,沒有目標就轉成了混日子,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在混日子,工作就是為了混口飯吃,其次就是把生活提高一下,這個是不能說的秘密。另外,就是對自己做的工作,自己做的產品沒有信心的,你對自己做的事情是否有好處?好還是不好你的產品怎樣樣?你們是否有騙人?如果你沒信心,這些問題你是回答不上來的,然后你就無法做好工作,最后,你本人也會對你所做的事情,你的產品,你的公司產生懷疑,這樣你還能對公司忠誠嗎?當然,這些都是我們沒有注意到的一些概念,還有就是我們對于忠誠的一些根深蒂固的理解,不欺騙,不背叛,誠信第一,等等。其實要做到忠誠并不難,我們每個人在本質上都是忠誠的,人之初,性不善阿。如果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夠注意自己的所作所為,對自己原先的偏執的想法改正就很完美了。
結合書中說的,忠誠首先就是要懂得感恩,其實感恩這個詞我們近些年說的很多,有點被說爆了(漢語言在衰退?),搞個募捐要感恩,送點水要感恩,別人幫忙了我要感恩,政府我們要感恩,但是我們是否有感恩給予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的父母?怎樣個感恩法?父親節母親節生日買花束,說聲我愛你們就感恩了怎樣感恩,我也說不好,但是這肯定不夠。
還有就是職責感,這個東西很重要,如果說感恩是首要因素,那么職責感就緊隨其后吧!因為沒有職責感的男人肯定對不起他的女人,沒有職責感的女人對不起他的孩子,沒有職責感的孩子也就做不好工作,沒有職責感的組織早晚要散伙,沒有職責感的國家就永久不能被世人所理解所佩服。
最后,忠誠首先要明白先感謝國家,然后父母(很耳熟的話題),還有要對得起自己的真實感受,對得住他人,不損害別人還社會的利益,這樣,不管才能大小,本事高低,才能不產生禍害。
潛力固然很重要,但是沒有德性的潛力是我們所鄙視的。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9
1920__年4月,中華大地腥風血雨,背叛革命的蔣介石勾結帝國主義勢力,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無辜民眾,面對困境,登報脫黨者有之,投敵叛變者有之,腐化墮落者也存在,已經發展到五萬九千多名黨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建立中國共產黨中央紀律檢查機構,加強監督、純潔組織,成為當務之急。時任全國鐵路總工會書記的王荷波,中國共產黨廣東區監察委員會的楊鮑安等,以中國共產黨五大代表的名義向大會提出議案,排除各種困難和干擾,促成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屆中央監察委員會的誕生。
看完《忠誠與背叛》我的內心異常澎湃,被那個時代所震撼,被那個時代的青年的激情和熱血所動容,被他們為了實現理想不犧牲一切的精神所感動。我腦海里始終出現一個詞——“忠誠”。他們在對黨的絕對忠誠給予一種信念和力量,使他們在黑暗的環境下同兇殘的敵人做斗爭的時候沒有屈服,沒有妥協,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的理想信念,始終相信勝利的曙光終將到來。
影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與“要有鐵一樣的紀律,不然我們的隊伍會成為一盤散沙”。現就這兩句話做如下的思考。
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我們每個共產黨員,既為黨的偉大成就而感到自豪、驕傲,又為自己肩負著實現共產主義的宏偉目標而感到任重道遠。正是這一偉大的理想,激勵著一代一代共產黨人,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流血犧牲、拼搏、奉獻。我們黨一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并把這種崇高的理想,作為團結全黨艱苦奮斗的最重要的精神支柱。共產主義理想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它激勵著人們去探索,去努力,去追求,去奮斗。半個世紀以來,正是共產主義這一人類最崇高的理想激勵著紅軍戰士,克服了人們難以想象的困難,完成了震驚世界的兩萬五千里長征;激勵著偉大的中華民族,經過八年抗戰,譜寫出中國現代史上中華民族第一次打敗外國侵略者的壯舉;激勵著無數革命先烈為了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解放拋頭顱、灑熱血……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盡管現在的我們都不能在有生之年看到共產主義的實現,但這是我們永遠的事業,是我們須窮盡一生去為之奮斗、為其奉獻的事業,我們必須要堅定的相信“即使我們的事業并不會顯赫一時,但將會永遠存在”!
要有鐵一樣的紀律,不然我們的隊伍會成為一盤散沙。無產階級政黨要保持自己的先進性,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必須有嚴明的紀律。嚴明的紀律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重要標志。我們黨從成立開始,就非常注意紀律建設。在最早的入黨誓詞中,就明確提出遵守紀律的問題。黨在紅軍初創期間,就制定了“三大紀律六項注意”,此后幾次修訂,成為“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延安整風時期,組織紀律建立是其主要內容之一,黨明確提出在黨內反對宗派主義。1941年,《關于增強黨性的決定》明確指出:“要在全黨加強紀律教育,因為統一紀律,是革命勝利的必要條件。”在奪取革命勝利的決戰階段,黨又一再強調紀律。“軍隊向前進,生產長一寸,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的口號。在解放北京、上海、天津時,我們共產黨人表現出嚴明的黨風、軍紀,在人民中樹立了崇高的威信。我們的戰士路過果園不吃群眾的一個蘋果,打進大城市不住高樓大廈卻露宿街頭。正是這種嚴明的紀律使我們黨贏得了人民的信賴和支持。因而奠定了革命勝利的基礎。黨的紀律,是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重要保障,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勝利的重要保障,它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舉措所不能取代的。因此,無論什么時候,在什么情況下,黨的紀律決不能“松綁”,特別是在新時代的今天,黨的紀律更不能“松綁”,而且必須大大地加強。
關于忠誠的心得篇10
----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
近期看的關于中國共產黨的影片也就只有《建黨偉業》和《忠誠與背叛》了,其實關于黨的影像資料,我更傾向于記錄片,正因覺得它厚重,更能激起我的某種情緒,或敬仰先烈、或滿腔熱血、或感恩生活、或善待他人、或培養無私奉獻的決心,等等。看《建黨偉業》,是正因時刻特殊——建黨__周年,有個性的觀看,而《忠誠與背叛》是作為學習資料被我熟知的,相比于前者而言,也許是宣傳力度不夠,因此很少被大家關注。《忠誠與背叛》,正如它的片名一樣,主要講述了在清黨的白色恐怖下,不一樣人的抉擇,是忠于黨還是背棄黨。沒有所謂的大腕,沒有當紅的青春偶像,純粹地描述一段歷史,在成本上也許不是鴻篇巨制,但精神價值將生生不息!
我在想,是不是有的人生來就是為黨、為國家、為人民而犧牲、奮斗的。看完后,我專門去搜索了一下“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這句貫穿全劇的話語,原文為“如果我們選取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么,我們就不會被任何重負所壓倒,正因這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快樂,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并不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而應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撒下熱淚!”出自于卡爾﹒馬克思在中學畢業前夕發表的一篇文章《青年在選取職業時的思考》,我很震驚,為什么一個剛剛中學畢業的人竟能有如此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使命感,而這天的我們為什么在大學即將畢業或人生的終點時,思想境界也達不到這哪怕的十分之一,都說成長背景和環境決定一個人,很多時候或許正確,但不完全正確,同樣的背景,同樣的生存環境,應對生死抉擇、應對金錢誘惑的選取竟然是大相徑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