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育工作隨筆心得
“小無賴”里的大道理
——從幼兒面對攻擊時的種種反應說起
案例過程:
鏡頭一:因為一本小人書,豪豪把庚汝推到地上。老師問清了事情的經(jīng)過,輕聲說:“來,豪豪跟庚汝說聲對不起,大家還是好朋友”。等老師走開后,豪豪叉著腰說:“你還告訴老師,我的書就是不給你看”。
鏡頭二:豆豆在家抓傷了小表妹的臉,老師問豆豆:“你在幼兒園對小朋友都很友好的?。俊倍苟勾舐曊f:“在幼兒園我不打人會得到貼紙,在家又沒有獎,還老讓我讓著妹妹”。
鏡頭三:小杰總是欺負其其,有一次其其再也忍不住了,不管小杰走到哪都緊緊跟著他,不停地重復著一句話:“請你跟我說對不起”。小杰“哇”地一聲哭起來了:“老師,他像個無賴一樣跟著我,媽媽罵過別人無賴,她說就是不停纏著別人的人”。老師笑了笑“是你先動手的,你自己想想辦法吧”。找不到援助的小杰嘟著嘴對其其咕嚕了一聲“對不起,行了吧”,從那以后,小杰再也不敢輕易欺負其其了。
案例分析:
我們所提倡的正向的、積極的感受,如克服困難后的成就感、愉悅感不是教會的,而是需要以具體事件為依托,必須幼兒親身經(jīng)歷方能獲得的。幼兒越能利用多種感官一起參與探究越能不斷改進、提高原有的辦法和策略,悟出更為匹配、高效的具體方法。怎樣應對攻擊同樣也是幼兒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的一種探究,正如蒙臺梭利那首心聲小詩所說:
一、“我聽到了,但隨后就忘了”。教師對孩子的粗糙說教和輕描淡寫的態(tài)度,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原來打人并不是什么大事情。說教在此時的作用就是行為暫停后將事態(tài)擴大,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
二、“我看到,也就記得了”。經(jīng)常受鼓勵的小朋友,他的人格是建立在有條件的自我約制上的。,所以懸賞式的獎勵同樣對攻擊性行為的控制起不到?jīng)Q定性作用。
三、“我做了,我就理解了”。“無賴事件”表明:孩子在遇到困難找不到有力援助的時候反而會從習得的社會經(jīng)驗里找到解決問題的出口。孩子有自己處理問題的策略,并不像成人那樣受許多規(guī)范、模式的影響和制約。“小無賴”的這種還擊使孩子自己出色地解決了困擾,也在相應程度上讓攻擊者得到了教訓,理解了攻擊別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對攻擊行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解決方案:
一、做滿懷關(guān)愛之心的旁觀者,把問題交給孩子。
從平日的生活場景孩子已經(jīng)習得很多交往技巧,讓孩子自己動手想辦法解決問題對孩子獨立和成功的與人交往有重要的鋪墊作用。如“小無賴”的方法就起到了讓幼兒感同身受的作用,只有這種方式才可以讓孩子更直接理解自己行為的后果,逐步抑制攻擊性行為。
二、做充滿理智的指導者,給予孩子及時的疏導。
孩子的自我保護方法有時是對某種社會交往的模擬,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起消極作用。例如出手還擊,我們并不是鼓勵孩子們?nèi)ァ耙匝肋€牙”,“以怨報怨”,因為這樣做也會助長幼兒的暴力傾向,使幼兒學會攻擊性行為。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還擊也并不是對付被攻擊的最佳的或者是唯一的方式,除此之外,還有語言警告、請他人幫忙、或如“小無賴”采用自己的方法解決。父母和老師在觀察這種解決方法時必須有一個尺度來衡量孩子的行為,并在孩子需要幫助和認同時給予指導。
當我輕輕和孩子們分享了“小無賴”想出來的好辦法后,我時常聽到孩子們對打擾到他們的同伴說“請你跟我說對不起”?;蛘吆秃门笥岩黄鹕塘浚骸八遣坏狼?,我們就不跟他玩了”。調(diào)皮的孩子也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以免自己逐漸成為不受歡迎的人。
大班教育工作隨筆心得篇2
讓孩子自我解鑫侍?
幼兒園應以游戲為主要活動。幼兒是游戲的主人,幼兒離不開游戲,并且幼兒具有親近自然的天性,因此,沙水游戲更是獲得孩子們的喜愛。教師及時的鼓勵、適當?shù)谋頁P、自然的引導,都能使幼兒從中獲得用心愉快的情感體驗。
如:戶外活動時,我們組織小朋友參觀了公園里的動物園,回來后,根據(jù)孩子們的意愿,我在班上開展了沙上建構(gòu)活動"動物園"。第一次活動時,孩子們遇到的問題還真不少,劉佳音說:"朱老師,動物園里沒有動物怎樣辦呢?李樂晨、王玉萍、王艷玲幾位女孩子說:"朱老師,我們沒有東西蓋小動物的房子怎樣辦呢?"陳慶潤說:"老師,沒有海豚和海獅的家怎樣辦呢"應對小朋友的這么多的"為什么",我鼓勵他們自我去嘗試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第二次活動時,我發(fā)現(xiàn)劉佳音帶橡皮泥來做小動物;李樂晨、王玉萍、王艷玲等幾個女孩子帶來一大筐積木來給小動物蓋房子;陳慶潤帶來一個空的塑料油桶,埋在沙地里做海豚和海獅的家。當然,這幾個問題解決了,在活動中,他們又會遇到新的問題。不論他們提出什么問題,我總是引導他們自我想辦法解決,只有在他們確實需要幫忙時,才給他們適宜的指導。久而久之,他們再遇到:玩沙時,工具不夠用了、沙上建構(gòu)時找不到適宜的替代物、活動中某一幼兒不留意把沙或水灑到另一幼兒身上了、沙上建構(gòu)時小朋友們快完成的作品被一個頑皮的幼兒碰到了……等等問題時,我們就再也不用愁了,因為他們明白就應如何解決。
人的一生會碰到許多問題需要解決、需要處理,在幼兒期我們有意識地設(shè)置一些小問題鼓勵他們解決、處理,使其看見問題肯動腦筋解決。這對幼兒的成長是很有用的。在沙水游戲活動中,他們常常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我總是支持、鼓勵幼兒按自我喜歡的方式去玩沙玩水,玩什么、怎樣玩由孩子們自我決定,給了孩子寶貴的發(fā)展機會,使他們學會處理與同伴交往中出現(xiàn)的問題,學會了交往技巧。讓孩子們在沒有外力的狀況下能簡單愉快地嘗試探索玩耍。
沙水游戲是適合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最貼合幼兒的年齡特征,最為幼兒所喜愛。透過沙水游戲,能夠讓幼兒鍛煉肢體,訓練思維,豐富了他們的情感,也在游戲中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也能夠說幼兒是在游戲中成長的。
因此,在組織活動時,不妨在發(fā)生問題的時候,我們老師要敢于放手并鼓勵幼兒自我想辦法解決沖突,要多一份耐心,多一點等待,多給孩子一點解決問題的空間。這樣一來不但能夠培養(yǎng)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潛力和職責感,還能夠使幼兒獲得成功感和滿足感。
大班教育工作隨筆心得篇3
社會的進步以前的工業(yè)社會的班級授課制不適應現(xiàn)在的信息社會,教師必須盡快地從傳統(tǒng)的角色中走出來,成為新課程的研究者、實施者和創(chuàng)造者。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新教育理念指導之下教師的角色重新定位。
一方面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的狀態(tài),把教學視為學生通過自主活動主動建構(gòu)學習意義的過程,使學生真正成為知識意義的建構(gòu)者;另一方面要改變教師單向傳遞知識的教學行為,樹立“以活動促學習”的教學觀念,教師不在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學過程的控制者、教學活動的支配者、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者和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判者,應是學習環(huán)境的設(shè)計者,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適宜的學習目標,并確認和協(xié)調(diào)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創(chuàng)設(shè)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各種便利為學生的學習服務(wù);建立一個接納的、支持性的、寬容的課堂氣氛;作為學習的參與者,與學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學生一道尋找真理,并且能夠承認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教師由靜態(tài)的知識占有者成為動態(tài)的研究者,教師應當成為孜孜不倦的學習者、教學問題的探索者、新的教學思想的實踐者和教育改革的專業(yè)決策者。教師通過對自己教育教學行為的反思、研究和改進,實現(xiàn)教師的自我發(fā)展和自我提高,進而從策略層面上提高教師行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強時態(tài)性。
教師只是課堂的一個參與者、引導者,學生應當成為主角。理想的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教學應喚醒學生沉睡的潛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不僅面向?qū)W生
的現(xiàn)在,更注重學生面向?qū)W生的未來。在課堂教學中,平等的師生關(guān)系、靈活的教學方法、先進得手段,使學生自覺的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使學生學習興趣得以提高潛能得以發(fā)揮,能力得到鍛煉個性得到優(yōu)化,這就是我們所期望達到的和諧課堂。教育的過程要體現(xiàn)受教育者的主題性。要確立和提高受教育著的主體地位,充分釋放和發(fā)揮人的巨大作用,讓他們意識到并主動追求和實現(xiàn)個人在教育過程和自身發(fā)展中對未來社會的價值。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發(fā)揮學生的主題體性就是要順其成長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