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
寫演講稿的意義在于傳遞信息、增強說服力、表達情感、提高表達能力和增強自信心等方面。寫好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要注意什么?小編給大家分享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1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從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甲骨文開始,一直到今天的人類文明,無一不證明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精神血脈,這個民族也將趨向滅亡。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的歷史責任,更是時不我待的需要。
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共建精神家園,要從我做起從小抓起。從一年級開始,我就似懂非懂地閱讀了《中華上下五天年》了解了從夏商周一直到民國跌宕起伏的歷史,歷史造就的人物以及他們的思想和作品,明白了中國為什么是文明古國之一,知道中國有孔子。孟子。老子等圣人。對中華文化產生了興趣。
二年級時開始背誦《三字經》。《_規》里面講了古代的君臣之道,孝敬父母之道,尊敬師長之道,兄弟相處之道,朋友相處之道等等君子處世之道。以及我們坐。立。行待人接物的姿態。,讓我對中華文化的精髓有了初步了解,讓我領略一番中華五千天年歷史文化積淀的魅力。接著我又閱讀過《論語》。《大學》和一些有關傳統文化的讀本,雖然閱讀起來比較費勁,但從里面能學到做人的基本道理,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濃厚底蘊和內涵!
傳統文化曾一度被改革開放的浪潮沖淡,所幸的是現在的教育也越來越重視中華文化的傳承。比如我們的小學課本就增加了《傳統文化》和《經典閱讀》課,這樣對每個孩子都進行了《傳統文化》的啟蒙教育,大大激發了我們傳承中華文化的興趣和積極性。很多電視臺都推出了弘揚傳統文化的節目如《漢字聽寫大賽》。《成語大賽》都讓參賽者和觀眾對傳統文化有了能厚的興趣,不自覺的翻開書籍和字典查閱。
中華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脈,在中華民族復興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傳承中華文化,共建精神家園,是每個中國人責無旁貸的任務!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誦讀經典詩文 傳承中華文化”。
我們生活在一個詩的國度。從牙牙學語時爸爸媽媽就教我們背誦唐詩宋詞。到了小學我們學的古詩就更多了。春來了,我們“忙趁東風放紙鳶”。夏夜里,我們“聽取蛙聲一片”。中秋節,我們說“明月幾時有”。過年時,我們吟“爆竹聲中一歲除”。從“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我們懂得了珍惜;從“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知道了努力;從“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我們悟出了哲理;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們學會了做人。我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誦讀經典詩文能夠使我們感受到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從而更加熱愛祖國的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著名國學大師季羨林先生說:“對于本民族文化的珍視是一個國家屹立千年的基石。”他還說,一個小孩要背兩百首詩,五十篇古文,這是最起碼的要求。
兒童時代是一個人記憶力開發的最佳時段,如果訓練及時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長。兒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時期,猶如海綿一樣,甚至可以全盤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處,將來慢慢地發酵,就好像種子種下去一樣,將來一定會慢慢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誦讀經典的目的在于啟迪同學們心智,培養大家良好的思想品質,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并懂得愛國、愛家、愛父母的人生道理。因此,我們還要學以致用,用經典來指導自己的言行,從 “幼不學,老何為”的教誨中了解時間的重要性,勤學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吶喊中明白生命的價值??我們要能在經典誦讀中真正理解為人處事的道理,升華自己的思想。
“最是書香能致遠,腹有詩書氣自華。”同學們,讓我們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友,用最高亢的聲音誦讀經典,一所書聲瑯瑯的學校,必定是一所美麗的學校;一個書香充盈的家庭,必定是一個和諧的家庭;一個喜愛讀書的孩子,必定是一個優秀的孩子。讓我們一起捧起書本,誦讀經典,使得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3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今天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弘揚民族精神——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抗擊非典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計其數的白衣天使們奮不顧身、前仆后繼,在生死線上,以血肉之軀筑起生命的防線。他們用無私、勇敢和忠誠,悲壯地再現和傳承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從古到今,中華民族涌現了種種弘揚民族精神的感人事例,其實這一精神,同樣貫穿著我們整個學習生活。對于同學們來說,首先要做“改陋習、樹新風”的倡導者和實踐者,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
下課后,能自覺保持學校優良的學習環境,走廊上、陽臺上、樓梯口、操場上,少些喧鬧、少些追逐奔跑的身影,多些朗朗的讀書聲,多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多些捧著課外書津津有味讀著的小小書蟲。讓學校成為學習交流的寶地。勤奮學習、沉穩善思也是民族精神的具體體現。
民族精神也體現在勤儉節約上,不管是在學校用餐還是在家中用餐,千萬不能任性妄為,傾倒大量的飯菜,浪費糧食,要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粒米上凝聚著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不能因為挑食、貪玩、愛吃零食等不良的習慣而讓自己的健康與美德隨著飯菜流失殆盡。
講衛生,勤勞動是體現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部分,不破壞學校的公物,不亂采摘花朵樹葉,不折斷樹枝打鬧嬉戲,不亂丟廢紙果殼,不隨意吐痰、踐踏草坪,同時還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不惡意破壞,主動幫助打掃衛生的同學,齊心協力使映照在藍天下的美麗校園變得更加亮麗如新。
弘揚民族精神,展示中華民族的風采,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刻苦學習、努力拼搏,打好一切基礎,長大后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4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仁愛有光——說說我們家風故事》。
離南通100里遠的地方有一個村子,那里住著我年過花甲的外婆。外婆喜歡種花,她的小院四季芬芳:嫵媚艷麗的芍藥,隨風送香的桂子,冰清玉潔的臘梅……鄰居們總愛聚在一起賞花,賞著賞著,有些花就被他們當寶貝兒帶走了。我有些不解,外婆笑著對我說:你看,那成片長的虞美人多美!開一朵,美!成片開,更美!大家美勝過一家美!于是,從外婆一家到兩家、三家……現在,村里家家房前屋后都有了翩躚的花影,都氤氳著迷人的花香。
媽媽說:外婆雖不識字,但是一個有仁愛之心的人。她愛四時風物,心中有暖意,總是善待他人,所以人緣兒特別好。
家里深受外婆影響的當屬媽媽了。媽媽是一位小學老師,顧云博是媽媽以前的學生。他經歷了父母離異、患抑郁癥的媽媽自殺的變故,現在和外婆相依為命。周末,媽媽帶我去看顧云博。
我們站在那扇緊閉的木門前敲了許久。門開了,又高又瘦的他有點自閉木訥。媽媽輕輕拍打他的背讓他挺起胸來,開玩笑說:要有男孩子的陽剛之氣才夠帥!看著媽媽用真摯的笑容慢慢叩開他緊閉的心扉,用溫和的話語勉勵他為中考做好準備;看著顧云博逐漸放松下來,愿意開____談,偶爾露出笑容。我不禁被眼前這幅溫馨美好的畫面打動了。
外婆的贈人玫瑰,媽媽的愛生如子,都給了我潛移默化的影響:過新年,我來到社會福利院看望孤殘兒童,愿我的問候成為他們小小世界的一束微光,一縷暖陽。小學鄰班的伙伴患重病住院,我積極籌劃愛心義賣,成為傳播正能量的愛心使者讓我倍感自豪。我還是一名光榮的紅領巾志愿者:深入社區進行創文宣傳;與新疆的小伙伴結對共成長;經常關注一些社會微公益……我深知:心中有大愛,行之有擔當!
“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孔子的話語穿越了兩千年的流光,照耀著后人。我們一家身親力行,因為我們堅信:倘若心中被仁愛充滿,我們自己和這個世界都會變得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__班的 ___ ,我們班是由38名同學組成的小家庭,在班主任__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以青春為飛向夢想的翅膀,以執著為實現夢想的鑰匙,而我們始終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必將在人生道路上綻放光彩。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傳統文化的魅力”。我國在推動世界文化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她擁有著悠久的文化傳統。而這是我們的民族在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并保留在我們生活中的一筆寶貴財富,它以傳統節日、傳統風俗、傳統建筑等多種多樣的形式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我國傳統節日蘊含著中華民族的風土人情,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期積淀。再過不久,冬至將如期而至,它是我們中國農歷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我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歷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冬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過中華傳統節日也是我們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形式之一。
其實不只是冬至的餃子,還有那端午里激昂的龍舟、新年里燃起的鞭炮,以及那維吾爾族優美的舞姿、壯族動聽的山歌,這些無數種傳統文化匯聚在一起就構成今天充滿魅力的中華民族。我們是華夏兒女,是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嶄新的一代,長城讓我們更加堅強,黃河在我們身體里流淌,傳承了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正等待我們去發揚光大,未來屬于我們,世界屬于我們,讓我們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為我們中華民族而奮斗不息!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6
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優雅內涵的完美詮釋。珍惜傳統文化,播灑的是根和種子;珍惜傳統文化,澆灌的是心和命脈;珍惜傳統文化,傳承的是光和力量;珍惜傳統文化,收獲的是愛和希望。
在改革開放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面對這樣一個事實: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開始信奉圣誕老人了,開始在麥當勞,必勝客過生日了。可是,他們當中很多人不知道毛筆怎么握,不知道算盤怎么打。只知一昧使用網絡。祖宗傳下來的東西,對他們來說陌生至極
在清朝后期,英,法兩國發動了“第二期鴉片戰爭”。當時的咸豐帝倉皇逃往承德避暑山莊,而侵略軍一路燒殺淫掠,闖進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園林——圓明園。園內珍藏著大量珍貴的古代典籍、文物、藝術奇珍,均為無價之寶,蘊藏的傳統文化更是數不盡數。侵略者見到這些眼冒金光,爭先恐后地搶劫和破壞。凡能搬動的金銀財寶、珍貴文物、各種藝術品等,都被洗劫一空,搬不動、搶不走的東西,便統統砸碎。最后,為了掩蓋其搶劫丑行,侵略者放火燒毀了傳統文化寶箱——圓明園。這是為什么呢?因為當官的腐敗、無能,不懂得珍惜傳統文化。
曾幾何時,安塞腰鼓仍舊隆隆地震撼著陜北大地,那激昂的鼓點敲出那群膚色與土地一樣的漢子們的樸素與豪放。曾幾何時,鑼鼓與唆吶仍舊嘹亮地沖擊著人們的聽覺,在紅花綠扇中舞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曾幾何時,國人尚記得自己的傳統,自己的節日,自己的文化,尚為之歡喜為之憂。
仰望天空,依舊有一片陰霾;低頭尋覓,追尋逝去的曾經;眺望未來,憧憬文化的時代。抬頭逝去臉上的淚水,摸著胸口暗暗發下誓言:絕不讓這本不該發生的一切繼續!雖然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不值一提。但只要撥開烏云,收獲的會是陽光,燦爛的一片,那么傳統文化將不再從我們手中溜走。
齊心協力,珍惜傳統文化。把生命的根扎進傳統文化的土壤,再吸收其精華,去其糟粕,與現代文化融會貫通。青春的花朵會開的酣暢淋漓,大氣磅礴,香遠益清。
傳統文化演講稿800字篇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我是六2班的趙_
我今天國旗下的講話主題是:繼承傳統節日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再過幾天就到農歷八月十五,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為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所以稱為“中秋節”。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始于唐朝,祭月賞月是這個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到了后來賞月重于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每當皓月當空時,家家戶戶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
中秋節是我國僅次于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中國人特別講究親情,特別珍視團圓。所以中秋節寄托著中國人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的美好愿景。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節日,代表著自己民族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每一個傳統節日都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例如,春節,最初的意義是人民以美好的祝福表達對春天對未來的希冀。還有端午節對屈原虔誠的紀念和重陽節對先人的祭拜,無不展現了我們中華禮儀之邦的高尚傳統。
中華傳統文化底蘊深厚,悠久的文明進程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任何形式的文化,都不可能摒棄傳統文化而從頭開始。傳統節日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美德的重要載體。中國傳統節日從遠古走向現代,從民族走向世界。它是彌足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典型象征。在這些傳統節日里,最容易喚起人們對親人、對家庭、對故鄉、對祖國的情感,喚起對民族文化的記憶、對民族精神的認同。
老師們、同學們,我們不僅要了解傳統節日的形式,更重要的是挖掘和探究傳統節日背后所蘊藏的價值。讓我們在與家人共度的每一個傳統節日里,用心體會中華民族特有的生活與文化,讓我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此時此刻,我們也更加期盼祖國統一,民族昌盛,國泰民安。在此,我代表六2班提前祝賀大家中秋節快樂,祝老師們身體健康、家庭美滿;祝同學們健康成長、天天進步!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