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
海倫·凱勒,一個在黑暗無聲的世界中走過八十七年的偉大女性,一個帶給無數人光明和希望的英雄,她用飽蘸愛的筆墨書寫者對生命的崇敬珍惜,對所得的感恩反饋,她用超乎常人的堅強和毅力感受著光陰的走過,記錄著心靈的軌跡,她用詩意動人的筆觸,表達著對生活得愛和禮贊,對人類往昔的稱頌和理解,她把慈愛的雙手伸向全世界,為世人留下一首永難遺忘的生命之歌。
閱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時,恰逢自己處在人生的低谷,不如意的事接二連三,繁忙快節奏但無效的工作,疲于應付的各種學習,學生的屢屢犯錯不懂事,周圍人對自己的不滿意……重重壓力讓我身心疲憊,喘不過氣來。每天我都眉頭緊蹙,心理堵得滿滿,心情抑郁,感覺自己的日子里沒有陽光,沒有未來,只有無盡的指責、黑暗和無望。窗外的花兒開的爛漫之極,草兒綠的晃眼,曾經那么敏銳的觸覺仿佛凍結,對于過去讓自己感動甚至落淚的細節竟是視而不見。
偶然的一天,在同事的桌子上發現了它——《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充滿生命色彩的綠色封面,黑白分明的八個大字,就那么適時的吸引了我,連續一個多周,我陷入其中不可自拔,一有時間就捧起它,伴著墨香,我游走于一個生機勃勃的繽紛世界,和一個偉大的靈魂無聲對話,時而為海倫的不易神傷,時而為沙利文小姐的耐心、智慧和愛流淚,它默默地撫慰著我的焦躁,凈化著我的混沌,豐腴著我的荒蕪,提升著我的境界和對生命的認知。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2
今年,放暑假的時候,我來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爸爸要求我讀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肓聾女作家兼演講者。閱讀在海倫·凱勒的一生中占有很大比重,它使海倫·凱勒沿著肓文書的指引走出了黑暗的世界,迎來了光明。
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之后,我感覺海倫·凱勒非常堅強,命運給予她不幸,她卻并不因為這些而屈服于命運,她憑著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和對幸福快樂的執著追求,并最終贏得了光明和歡笑。
海倫·凱勒曾說過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看不見摸不著的,要靠心靈去感受。對于凌駕命運之上的人來說,信心就是生命的主宰,把活著的每一天看作是生命的最后一天!
有些身體健全的人,卻不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的,到失去時才開始后悔。我們這些健全的人一定要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以后我們遇到了困難一定要向海倫·凱勒學習堅強不屈,不像命運低頭的精神。最后祝愿受到地質災害的人們,一定要學習海倫·凱勒堅強不屈的精神。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3
最近,我讀了海倫.凱勒的自傳《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書中一共講了3篇故事,文中的海倫十分不幸,19個月時就成了一個盲聾人,可自從她遇到沙利文老師,就變得樂觀起來,對生活充滿了希望,她不屈不撓地奮斗著,根本不把盲聾這些具大的困難放在眼中,最終取得了成功。
想想我們,在生活中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難,甚至不去嘗試一下,就放棄了。變得無精打采,垂頭喪氣。記得有一次,我正在做回家作業,做著做著,便發現有一題有些難,必須要認真地聯系生活,動一動腦筋才能做出來。于是我就直接叫來了媽媽,讓她告訴我答案,你看,當時我只要努力一下,就能獨立完成。還有一次,奶奶教我做絲襪花,我覺得其中的一步,也就是有鐵絲圍出花的輪廓,我圍得歪歪扭扭的,于是便沒有耐心了,干脆讓奶奶代勞,到現在那步我也做不好!看來我真缺少海倫那種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啊!
這本書真是一本適合我們青少年讀的好書,對我們很有激勵,我以后要向海倫學習,遇到困難永不言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4
海倫·凱勒,一個傳奇般的人物,1880年出生于美國南部。度過了88個春秋,其中87個沒有聲音,沒有聽力,沒有光明的孤獨歲月。海倫因病失去了聽覺和視覺,6歲那年,遇到了她的恩師莎莉文,借助于她的幫忙入讀劍橋女子學院,一心努力學習,克服種種困難,最終竟畢業于哈佛德克利夫學院,圓了她的大學夢……
讀一本好書就是與一個偉大的靈魂對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我們再次看到書籍的意義。讀書之前,海倫和莎莉文都是任性自私、喜歡計較、報復心極強的“小暴君”;讀書之后,她們一天天安詳博大,懂得了愛與回報,生命變得強大而富有價值。
生理上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盲聾啞了,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殘疾。唯有讀書才能喚醒心靈。海倫和莎莉文都是讀書有障礙的人,始終在孜孜不倦的閱讀。
海倫想要的三天光明是那么的奢侈,而我們已經度過4000多個日日夜夜,還有什么不能滿足的呢?
在名人名言中有這樣一句話:19世紀有兩個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正是因為這樣一個盲聾啞的人,卻創造了一個個不朽的傳奇。
海倫,用她的一生詮釋了生命的真諦,給世人留下了一曲難忘的生命之歌!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5
平常看到教室的書架上放著多種版本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一書,假期里有時間終于拜讀了這本書, 讓我們眼前一亮。主人公用她的眼睛,也就是她的心靈觀察人類,歷史,用心靈來閱讀書籍,觸摸世界……要知道,海倫·凱特,一個生活在黑暗中卻給人類帶來了光明的女性。她度過了生命的88個春秋,也走過了87個無光、無聲也無語的日子。但她并不孤單,也不脆弱,她說:“我用整個身心來感受萬物,我的生命充滿了活力,就像那些朝生夕死的小昆蟲,把一生擠到一天之內。我遇到了許多人,他們把字寫在我的手中與我交流,我們的思想產生了快樂和共鳴。這難道不是奇跡么?我的心和其他人的心之間,原來是一片草木不要生的荒野,現在卻也花紅草綠,生氣勃勃。”
看來,用心去生活我們可以得到更多……
其實,從她的文字里,我也不難看出,她也痛苦過,迷茫過,自暴自棄過!但是,可親的莎莉文小姐,不,應該尊敬地稱一聲莎莉文老師,是她,是她的關愛,寬容,善良讓海倫發出“世上還有比我幸福 的孩子嗎?”這樣的感嘆,也正因為如此,使一個生理上不健全的孩子能保持著一種平和的心態,寬容地對待著自己殘疾的身體,成為博愛、奉獻與一身的偉人!
假設,或者是如果,我們這些健全的人,遭到只剩下三天光明的厄運,我們會以一種怎樣的心境去面對?怎樣去安排這僅有的72個小時呢?
《假日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第一天說要看人,看人的善良,溫厚與友誼,她說要長久的凝視莎莉文小姐的眼睛,還要看看小狗們忠實信賴的眼睛,來體會,運用這種所謂“耳聰目明”的人的心靈之窗……最后一天,她說要在日常世界中度過,首先去看日出,迎接黎明,去感受人類,去欣賞如萬花筒般的色彩……三天很快過去了,永久的黑暗將再次襲擊,但是海倫說她不會懊惱,因為她的內心充滿的甜蜜的回憶,使她沒有時間來懊悔,一個美麗的世界將永遠在她的腦海里……
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我的內心總是在震撼著,生命是多么可貴啊,健康是多么難得啊!一個失明、失聰又失語的人對待生命有這樣的寬容,那么我們呢?我們該怎樣對待我們的生命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6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的房間依然開著燈。我的手里捧著出自于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著名作家———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我津津有味的讀著。這本書描寫了海倫·凱勒奮斗的歷程。
也許大家一定不會相信正是這個女孩兒經創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從早年的懵懂無知,到與安妮莎莉文的師生情誼,再到難以忘懷的學院生活。海倫·凱勒那樸實無華的文字時我們得以領略到她驚人的智慧和偉大的人格!她就是用這種驚人的毅力取得了優秀成績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敬仰。她這種不畏艱難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精神,使我感動,從中受益匪淺。海倫·凱勒的一生是不平凡的,她用微笑來迎接每一天。她樂觀、自信、自強,使她在世界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的篇章。人的一生總會有挫折,就像海倫凱。勒她依然會勇敢的抬起頭向著幸福出發;向著明天美好的未來出發。整整一個世紀過去了今天我們從讀這部著作時依然會為其閃耀的人生光輝和人生華彩所深深震撼。我們現在失去了一點光明就會非常難受,更何況海倫·凱勒失去了一生的光明呢!一切美好的事物不要等到失去了再去后悔,才無限留戀,才覺得光明特別珍貴。
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做起,珍惜每時每刻的美好光陰,珍惜每一天的光明吧!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7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讓我懂得了生活的寶貴和樂趣,讓我學會珍惜每一天的美好時光。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里面寫了一個叫做海倫.凱勒的小女孩,她聰明、機智、勇敢、樂觀、目盲心明,知足常樂。
她是一個人走出黑暗與寂靜,為了生活與學習而奮斗的人。在身體高度殘缺的情況下。海倫.凱勒以她最美好的心態和可貴的精神譜寫了這一激勵人心、發奮圖強的偉大書籍。以美麗的文字抒發自己對美麗世界的憧憬與想象。我深深感慨,我們能耳熏目染領會到大自然神奇美妙,這便是一種幸福的高境界。
海倫.凱勒出生時健康美麗,一歲七個月時因為疾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她的父親亞瑟.凱勒是南征北戰時期南方一名上尉,母親是凱蒂.亞當。
對海倫.凱勒一生影響最大的就是安妮.莎莉文老師,她來到海輪家,在老師的教導下,海倫學會了讀書、寫字,與世界建立了溝通,也學會了愛與服從。
1900年,海倫.凱勒終于實現了她的大學夢,成功的考入了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
哲人說:“知識就是力量”。而海倫.凱勒倒認為:“知識就是樂趣”。馬克.吐溫曾說過:“19世紀有兩個杰出的人物,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勒。拿破侖試圖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勒試圖用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她成功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她的堅強,這份堅強使她奇跡般的走過了一生。
海倫.凱勒,你的精神可同日月爭輝,你的靈魂定當用存乾坤!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心得體會篇8
你們心中都有一個偶像吧?我也有,她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海倫·凱特。
相信大家都看過《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個驚動了世界的文學巨著,就是出自那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殘疾女孩海倫·凱特手中!
小海倫在19個月的時候患了一場大病,高燒不止,后來,雖然病好了,但病魔卻奪去了她光明和聲音,使她從此生活在了無聲的黑暗當中……
在海倫快到7歲生日時,改變她一生命運的安妮·莎莉文教師來到了她身邊。在陪伴了她半生的沙利文小姐幫助下,海倫開始學會使用其它器官來感受大自然的氣息,來享受生活。
學習說話、寫字,這對常人來說并不是難事,但對生活在無光、無聲世界中的海倫來說簡直太難了!在莎莉文的幫助下,海倫克服了種.種困難,走過一個個坎坷,不僅學會寫字,還學會“唇讀法”終于能用嘴巴與人交流。
正是這個堅強的女孩,不僅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國語言,還是全世界第一位完成大學學業的聾盲人;還寫出了很多書,最著名就是《我的一生》、《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還曾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美國十大英雄偶像,榮獲“總統自由勛章”等獎項,并致力于為殘疾人造福,建立慈善機構,成為19世紀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會活動家。
馬克·吐溫說過:“19世紀有兩位奇人,一個是拿破侖,一個是海倫·凱特;拿破侖用暴力來征服世界,他失敗了;海倫·凱特用筆來征服世界,她成功了。”
海倫在《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寫了這樣一句話:“善用你的眼睛吧!珍惜你所擁有的吧!你將看到,一個美好的世界在你面前展開!”
在我了解了海倫·凱特的故事后感到:海倫在那么艱苦的條件下,能做到很多常人都很難做到的事,她靠的是自強不息的頑強毅力。我們現在條件那么好,為什么不行呢?如果不行,應該感到羞愧。
海倫·凱特的精神打動了很多人,也深深地打動了我,我非常敬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