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
你可知道?“天宮課堂”第三課開始,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陳冬、劉洋、蔡旭哲將面向廣大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將面向全球進行現場直播。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7篇,衷心希望能為您提供幫助!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1
6月5日,隨著酒泉發(fā)射中心的一束火焰騰空而起,證明著浩瀚太空中再添一抹中國紅。
北京時間2022年6月5日10時44分,神舟十四航空飛船點火發(fā)射577秒后,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發(fā)射取得圓滿成功。神舟十號載人飛船的發(fā)射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23次飛行任務,三位宇航員也要向神十三一樣在空中待6個月。三名宇航員中有一位我們都十分熟悉,她是我國第一位進入太空的女宇航員—劉洋,還有兩位分別是陳東、蔡旭哲,他們在太空中將會面對一些新的任務和挑戰(zhàn),也會在太空中再次開展太空授課,這也是被全世界航天愛好者津津樂道的。
中國的航天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從“嫦娥”攬月到“羲和”逐日,從“天和“遨游星辰到“悟空”、“慧眼”探索宇宙奧秘。這一個個偉大的成就,見證了我國的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也見證了多少團隊廢寢忘食、不畏困難的堅持。宇宙的奧秘正在被人類所探索,宇宙的神秘面紗早晚也會被人類揭開
太空探索永無止境,逐夢之路永不停歇,努力奮斗,不怕困難,堅持到底,我們終將奔赴星辰大海,征程萬里。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2
繼9月1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成功發(fā)射,將與天宮二號自動交會對接,開啟了我國時間最長的載人太空飛行旅程。這是中國的航天史上又一大突破!
這一空間技術領域的重大進展,不但是科學上實質性的'進步,也是我國綜合國力提高、科技實力提升的體現。
70,一代代航天人自強不息、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了以“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為代表的輝煌成就,實現了空間技術、空間應用、空間科學的長足發(fā)展。
繼往開來,中國航天人的夢想不斷向太空延伸。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將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實現對接,長征五號劃時代重型運載火箭即將首飛,硬_射線調制望遠鏡探測衛(wèi)星等空間科學新型衛(wèi)星發(fā)射在望……宇宙無窮無盡,探索無窮無盡,造福人類無窮無盡。中國航天正在續(xù)寫新傳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強大力量,為增進人類的福祉作出更大貢獻。
航天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實現了航天研發(fā)、制造、應用能力的整體躍升,帶動了信息技術、微電子、新材料等領域一批新技術及其產業(yè)化發(fā)展,推動著經濟、社會、生活多方面的進步。展示了偉大的中國精神、中國力量。
放眼未來,站在邁向民族偉大復興的新起點,中國航天已經踏上“加快建設航天強國”的新征程。用五到七年時間完成載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導航、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等現有的重大科技專項;20__年前后,全面建成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推動空間信息應用規(guī)模化、業(yè)務化、產業(yè)化發(fā)展;2030年實現整體躍升,躋身航天強國之列。
可以相信,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和快速發(fā)展的航天事業(yè),必將激發(fā)全民族探索和創(chuàng)新的熱情,鼓舞全國人民奮發(fā)圖強,強勁助推中國夢。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3
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冥昭瞢暗,誰能極之?馮翼惟像,何以識之?
隨著屈原的這首天問,人類,就開始了對太空的探索。它一直是人們所向往的領域,上個世紀,它仍然是知識的荒原??稍谌缃?,它已然成為了“三尺講臺”。
奇妙的水珠懸浮于半空之中,久久不下落;陀螺能夠在空中直線飛行,不偏離軌道;人的方向感可以隨意變換……這些種種,在地球上我們都是難以體驗的。可是在太空中,因為失重,這些奇妙的現象都展現了出來。
看完了這僅四十分鐘時長的太空授課,心中卻是久久不能平靜。它不僅僅是一次簡單的授課,更是一種點燃人們對太空探索激情的火種。如同普羅米修斯的壯舉,這堂課給人們對太空的熱情帶來的星星火種,引發(fā)的火勢卻可以燎原。
“天有多高啊,天的外面是什么啊……”這些兒時的問題,我在一些科普讀物上知道了答案,明白了還有太空的存在。于是從此,便對太空有著絲絲的好奇。
但是,隨著不斷的成長,兒時的好奇心似乎已經被時間長河所磨滅,已有多久沒想起太空來了呢。
隨著神州飛天,心中的好奇終于又被引發(fā)了出來,知道看了這屆太空授課,才明白,原來心中對太空的向往,一直存在。
生動的課堂如夜中的明燈,引我們走近太空,幫助我們明曉了知識,同時又點發(fā)了我對太空的熱情。那么,太陽系之外有什么呢?宇宙還未形成前,天地又是什么樣子?
不由得,對太空充滿了好奇,想以熱情來探索太空,探索那么未知的領域。仍記得有一首詩中詩人寫道,寧愿變成一根樹根深扎地底,也不愿在星空中飄浮。我卻想說,我愿意在星空中漂浮、探索,來滿足自己的好奇、愿景。
用熱情探索太空,探索未知的領域,這就是我的感悟。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4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年前,“太空教師”王亞平為全國6000多萬名學生太空授課時的寄語尚縈繞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將成為中國首位進駐空間站的女航天員,以及中國首位出艙女航天員。尋聲凝望,原本神秘遙遠的深邃太空離我們越來越近,一個個美麗的“飛天夢”正成為現實。
16日凌晨,神舟十三號成功發(fā)射,此時距神舟十二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時間。由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組”搭乘載人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此次任務將實現與核心艙徑向交會對接、由救援船轉入正式任務船等多個“首次”,還將在神舟十二號任務的基礎上開展更多的空間科學實驗與技術試驗。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搭載楊利偉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歷時21小時23分鐘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實現了中華民族的飛天夢。18年來,7次載人飛行,間隔期從以年計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頻率更快、銜接更順暢,準備更從容,展現著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能力;太空之旅從“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時間更長,步伐邁得更大更遠更堅定,彰顯著大國自信的豪情。
從“兩彈一星”、“嫦娥”問月,到“北斗”指路、“天宮”攬勝、“天問”探火,再到“神舟”系列傲游蒼穹、“羲和”追日……一次次突破、一步步前進,中華民族向太空的探索已從月球、火星延伸到太陽;中國人民目光所及,正在從仰望璀璨星空到求索暗物質和引力波,甚至打量起太空中更深邃的未知區(qū)域。
“中國航天人的浪漫是把滿天神話變成現實”。的確,浩瀚太空里越來越多的中國航天身影,正在將中華民族對浩渺星辰的浪漫情懷,譜寫成探索太空的現實詩篇。根據安排,神舟十三號的航天員們在軌駐留6個月,中國人將第一次在太空中度過春節(jié)。期待除夕守歲時,我們能夠第一時間聽到同胞來自太空的祝福。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5
我今天觀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有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他們都是神舟十四號的航天員。
首先____介紹了他們生活工作的地方,展示出問天實驗艙的一些神奇設備,包括科學手套箱、生命生態(tài)實驗柜、生物技術實驗柜和變重力實驗柜等,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什么東西都有,可以看出他們的生活很舒適。
之后__老師向我們展示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太空趣味飲水、會調頭的扳手。這些實驗都太深奧了,我還不懂,但是看太空趣味飲水,我知道了在空間站里是不能像在地面上一樣正常喝水的。
毛細效應實驗,展示了失重環(huán)境下液體顯著的毛細現象;水球變“懶”實驗:探究在微重力環(huán)境下,液體與液固混合體在相同沖擊作用下的振動表現;太空趣味飲水、扳手旋轉翻轉、植物生長都很神奇,很有趣。
我感嘆科學的力量真強大,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增長知識!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6
雖然疫情阻擋了我們上學的路,但阻擋不了我們熱愛科學的心。今天我看了《天宮課堂第三課》,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似乎有訴不完的科學情懷。
在空間站里,陳冬、劉洋、蔡旭哲三位老師為我們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實驗課。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個小時,但它拉近了我們與宇宙之間的距離。在這一個小時里,我大飽眼福,不僅看清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會旋轉翻轉的扳手,了解了在空間站里微重力環(huán)境下,使用超長吸管喝水的有趣現象,還知道了在失重力環(huán)境下毛細效應如何大顯神威……這一切讓我感受到了太空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最后,他們還為現場課堂的同學們解答了很多有關宇宙奧秘的問題,我多么希望自己也是現場的一員能向他們請教!
我是一個熱愛科學的人,聽完這堂課更加激發(fā)了我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我深深的知道,要想探索宇宙奧秘,必須從小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我將不懈地努力奮斗,去實現我的天宮夢。
《天宮課堂》第三課最新觀看體會篇7
2022年10月12日,“天宮課堂”第三課正式開講?!疤战處煛标惗⒀?、蔡旭哲在中國空間站為廣大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太空科普課,這是中國空間站第三次太空授課活動。
“天宮課堂”第三課首先向我們介紹了問天實驗艙,然后演示了微重力環(huán)境下了毛細效應實驗、水球變“懶”實驗,航天員還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在太空中趣味飲水、扳手是如何調頭的,最后介紹了植物生長研究項目,進行這些”課程“的同時,神舟十四號飛行乘組航天員們還與在地面的我們進行了互動交流。在“天宮課堂”第三課中我學到了更多的載人航天知識,對科學的興趣變得更加強烈,非常感謝航天員們的科普。
時至今日,天宮課堂已經開啟了三次課程,它對于我們青少年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天宮課堂培養(yǎng)了青少年對于科學的興趣,為后續(xù)科學教育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青少年是國家科技創(chuàng)新人才的后備力量。一個國家的崛起,從青少年熱愛科學開始。所有夢想的萌發(fā),都可能來自生命體驗中一次微小的觸動。天宮課堂給許多青少年帶來了這樣的感受。
科學教育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與國家科技發(fā)展程度、教育整體質量等因素環(huán)環(huán)相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