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
她認為,文字的作用是準確地傳遞信息、傳遞情感,文學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是因為文學本身就是對共通情感的精準描述?!啊独首x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p>
據介紹,相比于文字,《朗讀者》更注重“人”,節目不但要塑造立體的人,更是通過情感的紐帶聯系不同時空的生命。
董卿說,針對不同主題,每一位嘉賓都帶著自己的故事來講述。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一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
“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那種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是他最真實的內心?!倍湔f,“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要給女兒讀的作品是劉瑜寫給孩子的《愿你慢慢長大》,觀眾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后那顆跳動的心臟?!?/p>
首次作為制作人的董卿,談及做《朗讀者》的初衷時說,幾乎所有綜藝節目形態她都已經嘗試過,她需要改變,這是《朗讀者》誕生的偶然性,但從社會和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朗讀者》的誕生又成為一種必然。
從《漢字聽寫大會》《中國成語大會》《中國詩詞大會》到《傳承者》《非常傳奇》,嚴肅的文化類節目近年來不斷走紅熒屏。正如主持人白巖松所說,董卿制作并主持的《朗讀者》有著對中國文化的傳承意義,“《朗讀者》是一個回歸本源的過程,朗讀雖然是一個現代的字眼,但是中國文化一直以來多是以讀、說的形式進行傳承的”。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2
又是開場熟悉的音樂,同樣是那么伶靈動耳的旋律。溫柔的燈光下出現一個和藹的舞臺。節目一開始仿佛就暗示人們這是一場心靈深處的旅程,那是青春、眼淚、過往以及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交織,當它要來臨時,這一切都給我們以親切的征兆。
我曾以為那些在舞臺上呼風喚雨,在電視里顰蹙舉眉的影視明星多少都有些攀炎附勢,在群眾的眼前全副武裝,在自己的工作圈里人前人后。也許是我太過于不堪,讓我不相信那些外部形象。我心里的演員之所以能稱作演員。哪怕是在現實里,他們也或許戴著面具,進行著自己最擅長的事情。
本期《朗讀者》中的一位嘉賓演員-姚晨。她一出場便讓我想起了那個武林客棧愛憎分明的郭芙蓉。記憶里的印象猶如一股暖流,好像在記憶深處找到的一些欣慰吧。
她的朗誦是《阿長與山海經》,節目泠然的配樂奏起,她翻開了書本。幾站燈齊刷刷地對準了她。現場一片寧靜,猶如世界誕生前夕一般,神秘而充滿期待。也不知何時,她的話語出現,打破這好似延續不絕的靜謐。她的聲音低沉而有力,仿佛真的帶人坐入時光機,帶著些灰色,來到魯迅的故鄉,見到南墻邊的小鎮??吹酱╅L袍的故人,看到梳著長辮的魯迅,一起那個穿著素樸,滿臉褶皺的阿長??吹降桨㈤L的好,聽到阿長的切切察察。最后不禁沉浸于此在“仁厚黑暗的地母呵,遠在你的懷里永安她的魂靈”中,穆懷感傷。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只是在無數個獨一無二的長短面背后,我們都有一顆最初善良的心,猶如阿長。在演員姚晨傾情朗讀下,我真真切切地走進了一個世界,并總愛沉思每個人的得失,猶如多愁善感的黛玉。我喜歡揣測每一個人,經歷地多了。不免習慣成自然。其實那些所謂看透塵俗,患得患失的人。也不過是一個自以為是的阿長吧。
看了這次節目,我更喜愛姚晨了。喜愛她精湛的影視,喜愛她袒露靈魂的朗讀,喜愛她真誠潔白的內心。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3
《喚愛》講述了母親病逝后,照顧癱瘓父親,扛起家庭重擔的5歲孩子孫家寶的勵志故事?!秵緪邸窇{借其自身獨辟蹊徑的題材、過硬的影片質量及蘊含的深沉感動引起了網友關注。
《喚愛》也發布了一款定檔海報,海報上流著傷心淚水的小主人公尤為引人關注,眼神里充滿了傷感、無奈,但向上看的舉動也透露出了堅強與勇氣。海報設計充分表達出了影片的態度與精神——生活雖充滿苦難,但我還是要迎頭向上,同時與影片的主題故事也十分契合。影片通過聚焦特殊群體,想要用小主人公的悲慘經歷喚醒社會對該類群體的關注,引發對生命本身及人生苦難的思考。
作為一部關注特殊家庭、苦難兒童的勵志影片,《喚愛》憑借其過硬的質量曾先后曾入圍美國金門國際電影節、美國民族國際電影節、美國長島國際電影節及北京青年影展。
《喚愛》質量充滿信心,其次希望讓觀眾看到一部不一樣的苦難影片,用取自真實題材的中國家庭勵志故事“喚愛”觀眾。
的明天》的觀后感1
當太陽從祖國的東方緩緩升起,陽光慢慢照亮無邊的大地時,有一股新生的力量,它照亮著我們幼小的心靈。我們是祖國的未來。面對這充滿活力的旭日,我們仿佛是一群充滿活力的孩子,正揚著一張張純潔地笑臉,向未來走去。
但是,當我看過了《為了明天》這部電影之后,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下來.走在回家的路上,天氣十分晴朗,而我的心情卻恰恰相反,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感覺,心里酸酸的。那電影中的一幕幕可怕的片段不斷的在我的腦海中反反復復。
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看啊,這是個多么可怕的數字啊!同時學生中發生的一些不正常的現象也不能不令人擔心。使一大半的學生,要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例如:打架,偷東西,甚至搶劫,更可怕的還有殺人,有時候只是一念之差。就毀了自己的一生,毀了父母的希望!毀了老師的期望,毀了祖國的盼望!
那么,是什么遮擋了少年心中的那縷燦爛的陽光?對,是無知!是失足!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的明天。因此,為了明天,我們應該要行動起來。
為了明天,我們就要學會自制。要學會拒絕。不要為了一時的滿足而沖昏了頭腦,走上不歸的迷途。
為了明天,我們還要學會堅強。堅強首先要堅定自己的夢想,只有心中有夢,才能讓我們抱著美好的夢,去追逐一個又一個目標,體驗生活中的坎坷與快樂,學會堅強,不斷成長。
為了明天,我們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協助。社會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群體,它是一個可以造就人才的天堂,也是一個可以毀滅意志的地獄。所以,我們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共同為即將開放的“花朵”營造一個舒適的暖房,讓祖國的明天能夠茁壯的成長。
為了明天,我們要慎重走好每一步,我們需要的是每個人的扶助。那就讓我們朝著陽光升起的&39;方向堅定的走下去。這樣,我相信,我們的明天必定是一片輝煌。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4
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著名企業家柳傳志,出現在《朗讀者》中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柳林婚禮上的致辭。致辭寫得很好,“我榮幸地有機會給柳林當爹有四十幾年的歷史了”幽默開場,勉勵他們“真正理解,有理想而不理想化,以強大的心臟去面對未來”。帶著緊張、興奮和幸福綜合的復雜情感,這是企業家的另一面。
“醒來覺得甚是愛你”。成都的鮮花山谷夫婦,一千兩百畝花田是愛的承諾,結婚26年還保持著為對方讀情詩的習慣。他們為觀眾帶來了朱生豪寫給宋清如的情書。
“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笔澜缧〗銖堣髁談倓偵屡畠?,她朗讀的是作家劉瑜寫給自己女兒的文章《愿你慢慢長大》,年輕媽媽非常動情。
96歲的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壓軸登場?,F場朗誦林徽因悼念徐志摩的《別丟掉》,動情處熱淚盈眶。他是“詩譯英法唯一人”,給自己定的“小目標”,是100歲前翻譯完莎士比亞所有作品。董卿為了烘托,問場下觀眾:“床前明月光都會背,怎么翻?哪個英文好點的跟我說你敢翻?”許老可愛極了,忙不迭地接茬“這個不難翻的”,然后開始解釋,場上場下笑聲一片。許老桃李滿天下,節目的最后是從全國各地趕來的學生朗讀他翻譯的作品。
電視節目的關鍵,常在人的魅力。第一期播出后,《朗讀者》的豆瓣評分達到了9.4。節目抓人的秘訣在于,它不是就文字論文字,而是借著朗讀,把朗讀者背后的生命故事帶到人前,引發共鳴和一點思考。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則是展現生命。
節目還體現出了層次感和豐富的細節,因此簡單的節目模式看著并不單調。朗讀者的出場順序是有講究的,前后的故事與文本有聯結與呼應。“遇見”的既有大愛,無國界醫療互助之愛、文化藝術永恒追求之愛,也有小愛,親情與愛情。節目以李云迪的鋼琴曲開場,以臺灣民謠之父胡德夫的《匆匆》收尾,氣氛圓融、統一。涉及到需要專家解讀的文本,康震教授也只在必要時出來點評一二,沒有給節目添染太多學究氣。
總之,這是一檔有著人文精神追求而又不那么曲高和寡的電視節目。重新做回一個朗讀者,重新來關注文字和生命的故事。
然而,作為大眾文化產品,電視節目在把自己從曲高和寡處拉下來的同時,也要清醒意識到,觀眾對文化類節目的追捧和熱情,節目播畢后并不能多少化為對知識渴求的內在動力。這是人文類節目的最大局限性。以各種維度而言,《朗讀者》等高分節目的熱播都只是一股清流,而不能預兆著文化春天的徹底到來。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5
朗讀屬于每一個人,文字之美難以抗拒。也正是《朗讀者》、《見字如面》、《中國詩詞大會》這些深藏文化內涵的節目,如一股股清泉,喚醒了人們許久未被觸摸的文化脈搏。
《朗讀者》已播出兩期,在這些朗讀者中,有大師、有素人、有世界小姐、有童話大王,我們能從他們的朗讀中看到大人物的真實,也能體味到小人物的真情。
有人感動于著名翻譯大家許淵沖先生的“生命并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在于你記住了多少日子?!?/p>
有人因花園夫婦“醒來覺得甚是愛你”這樣簡單又充滿情深的話而落淚。
而筆者,則在柳傳志先生給兒子的新婚致辭中,聽到了滿滿的愛與祝福,那一句“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兒女生活幸福還幸福的事呢?”更是道出了天下父母的心聲。
世界小姐張梓琳有感于與女兒的“遇見”,朗讀了學者劉瑜寫給女兒的信《愿你慢慢長大》。“愿你有好運氣,如果沒有,愿你在不幸中學會慈悲。愿你被很多人愛,如果沒有,愿你在寂寞中學會寬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焙唵斡制匠5男≡竿?,我們聽到了一個母親對女兒成長之路殷殷的祝福與期盼。
如果說“遇見”是一種美妙的緣分,那么“陪伴”一定是最長情的告白。
陪伴是無悔的付出:陶艷波媽媽16年如一日陪伴兒子楊乃斌,和兒子做同桌,充當兒子的耳朵,風雨兼程,讓兒子無聲的世界勝有聲。
陪伴是無聲的挽留:童話大王鄭淵潔對爸爸說:“只要您和我媽媽活著,我就一直把他(童話大王)寫下去。”父親又對他說,“只要你一直寫下去,我和你媽媽就一直活下去”。
正像《朗讀者》這兩期的主題,我們和孩子也是緣始于“遇見”,情長于“陪伴”,希望在與孩子的相互陪伴過程中,我們都能收獲滿滿的愛與幸福。
如果說能有一段文字、一篇文章能詮釋“陪伴”的含義,那鄭淵潔的《父與子》當之無愧虧。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6
姚晨有點從喜劇明星向女神發展的節奏啊,央視新的化妝師水平很不錯。她講了初到北京,作為北 漂,被一個胖姑娘收留的故事,看得我淚目。
董卿《朗讀者》第七期——告別,聽姚晨的朗讀想到的
其實,由于一些原因,我在去年到今年,在西安被一家收留了一段時間,經歷了各種各樣的事情,兩家人和一家人一樣挺著,忐忑的接受著種.種改變。
這一期的主題很好,說人生不是別的,而是各種各樣的告別。不過值得欣慰的事,我們這次告別是帶著很大的喜悅的。這次告別后很快還會再相見,而且以后再見也是方便的。
也許,若干年后,一切都過去了,她家也搬家了,但我還是懷念在紡織城的日子,在三廠四廠中間的過道了,打麻將的老頭老太們。
懷念那個臨時的港灣,懷念一起創造未來的日子。
告別,不是遺忘,而是轉身;告別,不是放棄,而是開始!無數的告別也構成了人生百態。在清明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以“告別”為主題詞,邀請到著名作家王蒙、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微博女王”姚晨、影視演員李立群、維和英雄、音樂劇譯配程何等嘉賓,訴說著他們生命中不同的“告別”。
朗讀者的觀后感200字篇7
央視剛剛播畢的第二季《中國詩詞大會》,在春節期間引爆了觀眾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大討論,也讓擔任嘉賓的董卿再次火了。日前,央視推出又一文化綜藝新作《朗讀者》,董卿首次擔任制作人,該節目本周六(2月18日)起將在CCTV—1、CCTV—3黃金時段聯合播出。
董卿說:“《朗讀者》就是朗讀的人,在我看來可以分為兩部分來理解,朗讀是傳播文字,而人就是展示生命”從日前的發布會現場播放的節目片段看,《朗讀者》的朗讀內容包羅萬象,有著名翻譯家許淵沖的弟子們用中英法文為他朗讀的文學經典,也有來自成都“鮮花山谷”的丈夫為妻子獻上感人至深的《朱生豪情書》詩詞;也有如柳傳志寫給兒子婚禮講話的個人感受。飽含情感的朗讀形成情緒的磁場,能夠給觀眾強烈的代入感和共鳴。
目前,節目已經邀請到了不少嘉賓參與朗讀,包括濮存昕、許淵沖、斯琴高娃、王學圻等。在來到《朗讀者》之前,每位嘉賓都有自己的社會角色,而《朗讀者》要呈現出他們作為“情感人”的一面。比如柳傳志是著名的企業家,但《朗讀者》中他的身份卻是一名再普通不過的父親,他要朗讀在兒子婚禮上的講話;世界環球小姐張梓琳在節目中會給女兒讀出劉瑜寫給孩子的《愿你慢慢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