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500字觀后感
在寫觀后感時,需要對作品或場所進行深度思考,從而加深對作品或場所的理解和認識。怎樣才能寫好赤壁500字觀后感?這里給大家提供赤壁500字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1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中的《赤壁》,讓我學到了很多。故事是這樣的:
曹操,字孟德。有一次,他親自帶領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準備攻打江東。當時曹操號稱百萬大軍,嚇得孫權連大氣也不敢出。幸好劉備派諸葛亮去江東幫助孫權,受到了孫權的熱烈歡迎。雖然是初冬,諸葛亮卻預測三天以后有東南風,于是他和周瑜商量了一條計謀。他們先派龐統去游說曹操,讓他把所有的戰船都用鐵鏈連接起來,再讓黃蓋領兵去詐降,趁機把曹操的戰船都燒毀。等到了黃蓋詐降的那一天晚上,果然吹起了猛烈地東南風,于是黃蓋放出了許多火船。只見那些火船乘著東風,飛快地沖向曹操的戰船。可曹操的戰船被鐵鏈拴在一起,不能掉頭,無法逃脫,因此,一轉眼就被全部燒毀了。曹操大敗。
看完《赤壁》,我對諸葛亮又敬佩有羨慕。他不但能打仗,能制造木牛流馬和噴火巨獸,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測出三天后有東南風,對赤壁之戰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我以后一定要向諸葛亮學習,學習他博覽群書、刻苦求學的精神。我會每天好好學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好好做作業,還要讀很多的課外書,增加自己的知識,做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對社會有用的人。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2
最近我讀了《赤壁之戰》,故事講得是曹操率領大軍占領荊州,雖然威震四海,勢如破竹,但是卻十分驕傲,警惕性不高,認為孫劉聯軍不堪一擊,一舉就可以擊破。所以,可以看出曹操對孫劉聯盟的具體形勢了解不足。孫劉聯軍的所有人馬不足五萬,雖然力量弱小,但是上下軍民團結一心,所以其士氣大增,并在周瑜的正確指揮和足智多謀的諸葛亮幫助下,找到對方的弱點。
11月,曹操率領10萬大軍,進攻劉備、周瑜、黃蓋等人發現連環船有不易躲避火燒的致命弱點,決定利用火攻;江南每年在12月有幾天是反常吹東南風;為方便放火,周瑜、黃蓋使出“苦肉計”,曹操蒙騙上當。而聯軍充分利用了有利的條件,所以贏得勝利是理所當然的事情。赤壁之戰,曹操的所有水軍全部喪失,而劉備、孫權在赤壁之戰后實力大大增強。
曹操為什么會輸得如此慘烈呢?是兵力不夠嗎?難道他的十萬大軍還勝不過孫權的三萬人馬?是曹操多疑,輕易信人,是曹操太輕敵,仗著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會獲勝,掉以輕心。
赤壁之戰是一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制勝的根本在于諸葛亮聰明的神機妙算、周瑜足智多謀、能夠抓住對方的弱點,曹操的聽信謠言自大輕敵。這也讓我懂得了:一個人不僅僅要擁有聰明的頭腦,還要學會做任何事都不能夠掉以輕心,不能夠聽信他人未經過證實的話。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3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所以拉開了……
不一樣的人看《三國》,會有不一樣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經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本事量,能讓不一樣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我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同樣,在剛剛上映的《建國大業》里,我們再次見到了一個愛民如子的領袖形象,毛澤東得了民心,所以他領導的革命才獲得了偉大勝利。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4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回想當年的歷史,我不禁陷入沉思。
我認為,赤壁之戰時一場殘酷的戰爭,而不是一場滑稽搞笑的游戲。但這電影里,時不時就會出現搞笑臺詞,讓人覺得不倫不類。
我覺得,拍《赤壁》這種電影一定要尊重歷史,而不能將一些片斷刪除。在看之前,我就一直期待這里面會出現的連環計、什么苦肉計、什么反間計……。可我等了半天,腦海里的精彩片斷一直都沒有在我眼前浮現。
我認為,曹操時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家,他善于用兵,能文能武。但這電影里的曹操,那是相當的令人失望。孫權,周瑜都上陣殺敵,而曹操卻躲在房里傻傻地念地圖。直到周瑜殺過來,他才拿劍還擊。
當然,不得不承認,這是部好片。戰爭場面拍攝的宏偉,并且淋漓盡致。非常逼真。其中八卦陣的陣法讓我嘆為觀止,沒想到古人竟然能從一個小小的烏龜殼上想到這么一個精彩的陣勢;草船借箭也同樣精彩,數百萬只箭從空中一閃而過,插入船上的草人。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影片中描寫的周瑜、諸葛亮還是比較成功的。周瑜沉著冷靜、諸葛亮神機妙算。種.種事例讓我折服。
“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間灰飛煙滅……”希望吳宇森導演能再次拍出這種精彩的歷史電影,讓我們了解中國古人的聰明才智。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5
東漢末年,新野一戰劉備大敗。無法反擊的蜀軍只好帶著老百姓離開新野。但老百姓的行動很慢,這極大地耽誤了行軍轉移的速度。有人勸劉備放棄老百姓,說這樣會使轉戰快一點。但劉備說:“不行,老百姓不愿投靠曹操才跟我們走的,我們連老百姓都保護不了,那我們打仗還有什么意義?”
劉備決定讓孔明去東吳請求援軍。孔明來到東吳,接下來就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舌戰群儒”,最終,孔明說服了周瑜和孫權,孫劉聯軍對抗曹操的一場三國大戲,就因此拉開了……
不同的人看《三國》,會有不同的理解。那么導演吳宇森要通過電影《赤壁》表達他怎樣的思想呢?
一、情義高于一切。
赤壁一役的勝利完全在于“義”和“團結”。“義”是一種神奇的萬能力量,能讓不同的人聯合起來,割頭換頸。“團結”讓無數根稻草抱成一團,不會被輕易折斷。曹操虛為漢民,實為漢賊,不講正義,更不懂得用人,狂妄專橫,自然沒人愿意相信他,真心效力于他。
二、得民心者得天下。
劉備雖然打的勝仗不多,但他得民心,肯為老百姓著想,即使到了自己最危急的時刻,他也仍然不愿棄老百姓而自顧。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6
三國鼎立時期,曹操率百萬大軍南下攻打東吳、蜀國。東吳與蜀國結為同盟,共同抗曹。在周瑜勇猛地火燒連船,孔明機智地草船借箭后,曹操大敗,敗走華容道。
此次戰役空前絕后,被喻為“赤壁之戰”《赤壁》一片以現代高科技的手段重現了古代宏偉的戰斗場面,實在令人震驚。在了解歷史的同時,我不經感慨到:團結力量的偉大。影片中,劉備與孫權結盟把弱小兩國變為了強大一國,擊敗了曹軍。可見團結的力量不可小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是弱小的螞蟻團結起來的威力。
生活中,人更應該如此,與家人、朋友、同學友好相處,不要鬧不和。分離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團結才能凝聚精神和力量。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亞馬遜森林里,一場森林火災包圍了一群螞蟻。螞蟻們迅速合攏,變成一個“蟻球”。螞蟻們沖出火海,外表的螞蟻犧牲了,可大多數螞蟻因為螞蟻的團結而得救了。不團結也有壞處,“兩虎相斗必有一傷”,這就是不團結的壞處。
上次接力賽,我班表現不錯,大家的速度十分快。眼看勝利在望了,可是由于我們不團結,掉了棒。我們得了第二名。可見,大家不齊心協力,觸手可及的勝利也會擦肩而過。團結,一種我們身邊經常可以做到的事,可多少人做到了呢?
希望大家生活中要團結,團結力量大!
赤壁500字觀后感篇7
昨天看了吳宇森導演的三國之赤壁的上集,感覺有一點失望,但也不算完全失望,起碼我還是想繼續看他的下集赤壁,至少吳宇森的赤壁里面的動作和場面比三國之見龍卸甲要好看一點。
吳宇森的赤壁這部電影比較適合給那些沒有一點中國歷史常識的美國人看,但對我來說可能就不太適合,記得高中課文里都有三國演義的段落,大學聽得又是單田芳的三國演義評書,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小說也在那時候通讀了一遍,之后又是徹夜玩日本的三國志,現在玩的還是光榮的真三國無雙系列的游戲,可以說,三國的故事以及里面的人物形象已經在我們腦海里有了一個清晰而完整的模式了,一提到趙云、關羽、張飛,他們的形象幾乎是固定化的,而吳宇森導演之下的這些形象和我們心目中的都不一樣了。
其實我更認同的是光榮的電腦游戲中的三國人物形象,而且我覺得,日本人的確真正吃透了三國文化的精髓,他們的游戲對于三國歷史中很多有趣而詳細的描寫,又沒有違背原本小說的中心思想,只有這樣才能打造出真正的屬于我們自己的三國演義文化,一味迎合外國人所好制作的電影,是不能反映出真正意義上的三國文化。
這一點其實我們值得向日本人學習,日本人開發的真三國無雙系列游戲的英文版在西方也非常流行,不少老外都熱衷于這個游戲,有的.老外甚至專門為了這個游戲而研究了中國的三國歷史和文化,這也說明了好東西,不用投其所好,照樣能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