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觀眾會對電影中的人物、情節、主題等進行深入思考,有助于豐富自己的思想內涵。好的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供大家參考。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1
昨天晚上的8點鐘,我們按老師布置的任務在中央一臺觀看《感動中國》的節目,看完后我真為我們中國的奉獻人而驕傲。
昨晚一共有十位英雄。他們都是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而做出奉獻的人。1.鐘揚。2.杜富國。3.王繼才。4.張渠偉。5.張玉滾。6.程開甲。7.呂保民。8.馬旭,顏學庸。9.劉傳健。10.其美多吉。他們每一個人都非常的偉大。有的是為了自己最愛的事情不惜犧牲生命。有的堅守自己的崗位。機智的化險為夷。有的為了保護隊友,寧愿自己受傷...在這十名作出奉獻的人之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杜富國了。他的故事令我非常的感動。
2018年10月11日的下午。南部戰區陸軍云南掃雷大隊四隊,在雷場開展掃雷作業。27歲的杜富國和他的戰友艾巖,沿山坡搜排時,發現了威力巨大的手榴彈。當杜付國發現了這個威力巨大的手榴彈時,對他的戰友艾巖說:你離我遠一點。由我來檢查。當杜富國輕輕的剝開手榴彈周圍的偽裝層時,轟的一聲,現場發生了爆炸。杜富國下意識的往艾巖一側倒下。據他身后僅有兩米多遠的艾巖,僅面部受了輕微擦傷。杜富國炸成重傷。
連身上的防護服都成了碎片。經過兩天的搶救,杜富國終于從死亡線上救了回來。他醒來的第一句話竟然不關心自己,還問他的戰友艾巖怎么樣。當戰友們說艾巖只受了輕微的擦傷時,杜富國的心才放下來。2015年杜富國得知要開展第三次大規模掃雷。他主動報名要求去最前線。為了挽救杜富國的生命,醫生不得不把他的眼球和雙手截肢。杜富國當時并不知道他要接受這么殘酷的現實。他還說能不能不截肢我還想繼續掃雷。杜富國不但自己不抱怨,還安慰自己的親人戰友。
2018年11月16日下午。已掃雷場的移交儀式上。杜富國的戰友們手牽著手,唱著軍歌,以此向老百姓表示腳下的每一寸地圖都是安全的,當戰友們告訴杜富國的時候,杜富國的心就放下了。雖然說他現在再也無法用眼睛看到最后一塊兒雷場移交。但他和戰友們幾年來征服的雷區也是讓他成為軍人而感到的自豪,喜悅。他和他的父親來到了節目現場。雖說他看不見,可是他的父親給他描繪了獎杯的形狀,他一定也能想到。聽完這個故事我真的是特別感動,他寧愿自己受傷,也不愿意讓兩個人都受傷,還不如一個人受傷呢。愿意把所有的苦都讓一個人咽下去。你退后,讓我來形象地說明了他當時自告奮勇的精神。杜富國的頒獎辭是: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這幾句頒獎詞說明了杜富國遇到危險時用自己的身體擋住危險不讓艾巖受傷。哪怕自己。受嚴重的傷,無法給媽媽一個擁抱。在看見妻子的笑臉,但是看到老百姓們的平安,他也如足了。
這就是我觀看《感動中國》的感悟,我希望有更多的人幫不了大忙也能從生活中的一點一滴做起,讓我們的中國能夠成為一個友善,講文明,懂禮儀的文明國家。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2
感動,它像一把火,給我們帶來了溫暖;感動,它像一支蠟燭,帶給我們光明;感動,它像一把傘,為我們遮風擋雨;感動,它像……
回望20__年的《感動中國》節目,我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十大感動中國人物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三位:
傷情牽動國人心的排雷戰士——杜富國。20__年10月11日下午,在邊境掃雷行動中,面對復雜雷場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國對戰友喊出“你退后,讓我來”,在進一步查明情況時突遇爆炸,英勇負傷,失去雙手和雙眼,同組戰友安然無恙。
杜富國的傷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人們通過各種形式向他表達慰問。國防部評價說:杜富國同志面對危險、舍己救人,用實際行動書寫了新時代革命軍人的使命擔當。你退后,讓我來!六個字鐵骨錚錚,以血肉擋住危險,哪怕自己墜入深淵。無法還給媽媽一個擁抱,無法再見妻子明媚的笑臉,戰友們拉著手趟過雷場。你聽,那嘹亮的軍歌是對英雄的禮贊!
勇斗歹徒的退伍軍人——呂保民。20__年9月8日,呂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場發現一男子持刀搶劫,上前制止,被歹徒連刺五刀,身受重傷。最后在村民們幫助下,歹徒被制服。呂保民其見義勇為的事跡得到廣大群眾的贊譽。身在市井未曾放下心中豪情,曾經軍旅豈容兇殘鬧市橫行。于人群中挺立,喝斷不法分子的路,聚攏起民間的正氣。俠隱于市見義而勇,勇不在于強悍,而在于無所畏懼!
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1946年8月,程開甲赴英留學。新中國成立后,程開甲放棄了國外優厚條件回到中國,1960年,加入到我國核武器研究的隊伍,從此消失20余年。從1963年第一次踏進羅布泊到1985年,程開甲一直生活在核試驗基地,為開創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開甲設計了中國第一個具有創造性和準確性的核試驗方案,設計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彈、氫彈,導彈核武器、平洞、豎井和增強型原子彈在內的幾十次試驗。空投、平洞、豎井、朔風、野地、黃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無聲處起驚雷!一片赤誠、-生奉獻,一切都和祖國緊緊相聯。黃沙百戰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鱗開!
外在美是暫時的,是不可靠的,只有內在美才是真正的美,永恒的美!我感動,為每一位感動中國的人物而感動;我感動,為這一顆顆美麗的心而感動;我感動,為我能成為一名值得驕傲的中國人而感動!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3
鮑峰,是馬鞍山師專的一名思政課教師,同時也是和縣人。在他的同學當中,有幾位是葉連平老師門下畢業的學生,因此很早以前,他就從同學處聽說過關于葉連平老師的先進事跡。幾年前,有一次學校請葉老來校給青年教師作報告,鮑峰也第一次當面聆聽了葉連平老師的講述,知道了他更多的生平故事,為之感動。
鮑峰認為,葉老既是他的鄉中先賢,也是他的同行前輩。學習葉老敬業樂業和奉獻精神,自是應有之義。“葉老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詮釋了大愛無疆、崇德向善的師德,葉老是我們和縣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榜樣和楷模。”鮑峰表示,葉老關心留守兒童的學業成長和身心健康,自費成立“留守未成年人之家”,把孩子們聚攏起來,無償施教。又把有限的收入掰成幾瓣花,組織學生出外學習參觀,擴大視野,甚至自費發放獎學金,鼓勵孩子們的每一個進步。傾其所有,以個人之力,先后培養輔導千余學生。
“沒有仁愛精神,是難以做到這樣的傾情付出,更別說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鮑峰說。
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鮑峰認為,他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仁愛精神不可或缺,放下身段接觸學生,了解學生,關注他們學習生活情感需要,如此才能贏得學生家長的信任,教學之中也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鮑峰還認為,葉老的精神還表現在淡泊名利的奉獻精神。“教師不僅僅是個職業,更是學生靈魂的引路人。”鮑峰說,“作為一名思政課教師,為學生的人生‘扣好第一粒扣子’,指引他們走好人生的路,責任重大,使命光榮。我們要有這樣的覺悟,好在有葉老為我們做了榜樣。”
提及對自身的未來規劃,鮑峰表示,他將以葉老的精神為指引,補精神之“鈣”,不斷武裝頭腦,強素質、提本領,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立足崗位查找不足,強化學習,提振精神,不斷加強看家本領,耕好自己一畝三分地和責任田,向葉老看齊,爭當先進模范,立足崗位做貢獻。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4
感動,來自赤誠初心,來自默默無聞,來自平凡的每一份溫暖。20__年度《感動中國》里,一個個發光發熱的名字記錄了中國人溫暖的傳遞,也記錄了我們攜手走過的不容易、不平凡、不簡單的20__年。認真拜讀,你是否也紅了眼眶?
像靜水深流般為祖國航空事業誦君子清芬的顧誦芬,讓我們為之紅了眼眶;電影《長津湖》“破圈”后,當我看到幸存志愿軍烈士朱彥夫殘缺的手臂時,聽到他用殘臂和貧窮宣戰的故事后,淚水溢滿眼眶。令我聞之感動的還有歸根清華與國家一起向未來的百歲物理學家楊振寧,身殘志堅卻不向命運屈服的脫貧攻堅奮斗者張順東、李國秀夫婦,首位闖入奧運會男子百米決賽賽場、沖出亞洲速度的蘇炳添,為中國核動力事業奠基的彭士祿,“航天追夢”取得輝煌成就的中國航天人。
“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單中堅強,每一次就算很受傷也不閃淚光,我知道我一直有雙隱形的翅膀……”在《隱形的翅膀》的歌聲中,江夢南舉起了感動中國的獎杯。生活從來不會一帆風順,常伴有困頓艱難之際,甜蜜與苦澀摻雜,希望與迷茫交織。在江夢南半歲時雙耳因病失聰后,為了能夠跟其他正常的孩子一樣坐在教室里讀書,自己識讀唇語的速度趕上老師的講話速度,一個字的讀音需要她反復練習上萬遍。但是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出了偏遠的瑤族鄉鎮,于20_年成為清華大學的博士。
我們應像江夢南一樣學會克服生活及學習中的困難。我們都知道,寒冷的冬天終會被溫暖的春天替換,苦悶的日子終究會迎來陽光滿園的一天。其實,生活和學習有許多姿態,但最美的不是依附、放棄,而是自己去攀援高度。不畏將來,不懼改變,不怕化蛹成蝶的陣痛。堅強,不是掛在嘴上的空話,是要用一顆勇敢的心去接納生活的不完美;面對,不是躲在自己的世界里做一只縮在殼里的烏龜,是要勇敢地抬起頭去迎接生命的不如意。
星光點點,記載了多少芳華,年輪細細,記載了多少往事。我欲入記憶的星海中,細心擦亮了每一顆飽含記憶的星星,而有一顆星星,永遠都是亮色的。這就是江夢南帶給我的啟示,更是感動中國帶來的溫暖……
每一個寒冷的冬季,總會對溫暖有著最深切的期盼。立春伊始,被譽為“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的《感動中國》如期播出。十位年度人物,或傾一己之力,或踐一生之諾,用卓越的成就和感人的事跡,驅散著這個漫長冬季的寒意,傳遞著超越時間和地域的力量。
從這個意義上,“感動中國”實際上提供了一個發現個體力量的契機,而當每個中國人的力量匯聚起來,便是堅如磐石的中國力量。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5
今天,我觀看了期待以久的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活動,共有11人獲獎,其中有老人有年輕人,也有中年人,我懷惴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電視。
第一位獲獎者叫黃旭華,三十多年來,黃旭華沒回過幾次家,家里人都埋怨他。但他不能公開自己的身份,因為他的工作是保密的。后來,人們親切的稱他為“核潛艇之父”。他那時心里肯定很糾結也很無奈。
最讓我感動的是91歲的老人劉盛蘭,1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一刻開始,73歲的他就把自己微薄的工資捐了出去,有時候,他竟然同時損助了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他簡單的吃了點東西就出去撿廢品。這么多年,他唯一珍藏的就是一個藍布袋,里面裝滿了給學生的匯款單和學生的回信……老人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即使住進了醫院,還不忘給同學們匯款,怕他們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對父子,35年如一日,父子相繼,只為一株油菜的夢想。一開始,鄉親們都嘲笑他“泥腿子想當科學家”。對于這些嘲笑,沈克泉并沒有氣餒,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沈克泉培育出了產量高的油菜品種,為家鄉解決了吃油難的問題。后來,沈克泉叫來了兒子沈昌建帶著買車錢與他一起改良油菜品種。沈克泉去世前說他最不放心就是新的油菜。經過父子倆35年的努力,培育出的油菜品種都獲得了認可。父子倆的心靈就像油菜花一樣美麗。
原來還有這么多的好人我沒發現,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好人。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6
2月17日,感動中國202_年度人物名單公布,有“當代愚公”之稱的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支書毛相林入選。“能讓村民們過上好日子,我再苦再累都值得,未來我們還要發展生態旅游,讓每一個農戶都吃上旅游飯,過上更好的日子。”當天晚上,談及獲獎感受,毛相林激動地告訴記者。
毛相林曾帶領村民在懸崖峭壁上鑿石修道,歷時7年鋪就一條8公里的“絕壁天路”。他又積極培育產業,種植了臍橙、西瓜等特色農產業,收獲的果實通過“絕壁天路”源源不斷地運往山外。2015年,下莊村在巫山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2019年全村人均年收入達到1.2萬余元,比路通前翻了40多倍。
17日晚,在央視播出的感動中國202_年度人物頒獎典禮,通過VCR再現了毛相林絕壁鑿路的事跡,當看到大屏幕上毛相林不懼艱難,帶領村民向大山、向貧窮一次次發出挑戰,終于鋪就了村民脫貧致富的康莊路時,臺下觀眾不禁流下感動的淚水。在之后的訪談環節,央視主持人白巖松關切詢問了村民們如今的出行情況,毛相林自豪地回答:“村里70%的農戶都有了小轎車。”臺下,再次響起陣陣掌聲。
當晚,巫山縣組織了當地黨員干部集中觀看頒獎典禮。“毛相林不等不靠、敢想敢干的精神是我學習的榜樣。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將向毛相林看齊,把初心和使命融入到實際工作中,做好群眾關心的每一件小事。”巫山縣集仙社區支部書記李自培告訴記者。
“敢向絕壁要天路,毛相林用苦干實干書寫了當代愚公精神,為我們樹立了標桿。接下來,我們將對照榜樣,以絕壁修路的勇氣和決心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落地見效,真心為群眾辦好每一件實事。”巫山縣扶貧辦主任朱欽萬說。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7
張桂梅,女,滿族,中共黨員,1957年6月出生,遼寧岫巖人,云南省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華坪縣兒童福利院院長。
心系山區,不忘教育初心。從2001年3月起,張桂梅一邊在華坪縣民族中學當老師,一邊義務當政府新建的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民族中學里不僅女生很少,有的還會時不時從課堂上“消失”,經過多次家訪,她終于找到了女孩從課堂上“消失”的原因:“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嚴重,很多女孩上到中學,就因為經濟負擔而輟學”,她們中的不少人早早被定下了婚姻,或是在家務農,或是外出務工。于是,張建梅萌生了“建一所免費的女子學校”的想法,于是她開始籌備為這些孩子建一所在校學習期間免除一切費用的女子高中,讓這些貧困家庭的女孩有一個繼續深造的機會。
心系女中,牢記教育使命。2008年,在張建梅的努力下,在省、市、縣三級黨委政府的支持下,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麗江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建成。辦學12年來,張建梅走過長達11萬公里的家訪,翻過的大山更是不計其數,白天她是校長、晚上她是保安,長時間的高強度勞作,使得張桂梅的身體每況愈下,肺氣腫、小腦萎縮等/16種疾病紛紛纏上了她,可張桂梅依舊堅守崗位。在2019年的高考中,全校118名畢業生的一本上線率高達40.67%,位居麗江市所有高中排行榜的首位,在12年間先后讓1600多名來自大山的女孩走出大山、圓夢大學。
沒有家庭、無車無房、一身病痛……張桂梅用“蠟炬成灰淚始干”般的執念,把自己的全部身心獻給了黨、獻給了教育事業、獻給了貧困山區人民。我們要向張桂梅同志學習,時刻不忘自己肩負的崗位職責,果敢應對挑戰、善于攻堅克難,自覺在黨的領導下埋頭苦干實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8
今天上午,我們看了感動中國。每次感動中國都會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人。
這次感動中國第一位出場的是盧永根,他在十九歲的時候,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一員,盧永根爺爺還是一位老院長。最后他還把自己的全部家當都絹了出去。
第二位出場的是一對姐妹,她們是卓嘎和央宗。他們住的那個地方只有他們一家人,他們的媽媽在去看病的路上去世了,他們最小的妹妹當時被卡在了冰里。但他們的爸爸始終不離開這里。他說中國不能少一塊兒土地,他們要守護這里,最后他們成了那里最后的一家人。
第三位是劉銳,他駕駛著戰神,沖破了一個個鬼門關,他要向別人證明中國人是很勇敢,不怕死的。當時他駕駛著戰神穿過了一道道閃電,他說當時感覺靜電都在往外拉。
第四位是黃大年。他爸還在讀書的女兒帶回來,和妻子放棄了他們當時的藥鋪,回到了中國。回國后他每天的日程表都滿滿的。最后因為睡得太晚飲食規律不好得了重病,他一直瞞著自己的學生,繼續努力工作。最后他的病已經無法治了,在五十八歲時就去世了,他還沒有看到自己的孫女。
第五個是盧立安。他是一位教授,他的家鄉是臺灣,可他選擇了回到祖國大陸。每天盧立安都在一點一滴的努力。她的心愿是兩岸的發展會更好。
第六位是王玨,他一直拖著病體為病人服務。他的病好好休息還可以活幾年。可他堅持要捐款。在臨走前他還惦記著捐款。
第七位是黃大發。他住的那個村子很缺水。黃大發希望自己的村子變個樣,他們就開始了引水工程,但沒成功在村民們失望的時候,黃大發仍然堅持。飲水工程繼續進行,但很危險要一個人在絕壁中間鑿,如果繩子沒抓好就會掉入深谷。在這個時候只有黃大發敢去干。最后他們成功了,村民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第八位出場的是三代人的代表,他們那個地方本來天氣很惡劣,經過他們的努力那里成了一個美麗的地方,到處都是樹林。
我們看完感動中國后特別感動,里面的人物都值得我們學習。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劉銳,他為了向別人證明中國人很勇敢不怕死,決定親自駕駛戰神完成任務。先不說他不怕死,就說他的勇敢,我們值得學習。
感動中國有很多讓我們感動的人。他們有很多品質,我們要向他們學習。
感動中國觀后感結局怎么寫篇9
這“感動中國”四字,他們當之無愧。
五天前,我看了感動中國20_頒獎晚會,那一個個偉大的人、偉大的事跡,
黃旭華老人一生為了核潛艇事業付出,為了保密,他被迫與親人疏遠,不被親人們諒解,他的心里,該是很苦的吧。正如他所說,血一滴一滴的流,但為了國家的需要,他仍保持著自己的滿腔熱血。老驥伏櫪,志在千里,87歲高齡的他一心想的還是中國的核潛艇能更上一層樓。時代到處是驚濤駭浪,你埋下頭,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窮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為國家最大的財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潛艇,無聲,但有無窮的力量。
劉盛蘭老人,自73歲以來,他每年將自己微薄的工資資助給貧困的學生。工作沒有了,他就撿廢品攢錢,他每天吃的飯大都是撿來的。那一分一角的硬幣,一角五角的紙幣,都是他辛辛苦苦的存下的血汗錢。殘年風燭,發出微弱的光,蒼老的手,在人間寫下大愛。病弱的身軀,高貴的心靈,他在九旬的高齡俯視生命。一疊疊匯款,是寄給我們的問卷,所有人都應該思考答案。
陳俊貴,一次暴風雪中幸存者。他的命,是當年班長那一個饅頭救下的。他遵守了當初的諾言,辭去了工作,帶著妻兒去為戰友們守墓。只為風雪之夜一次生死相托,你守住誓言,為我們守住心靈的最后陣地。灑一碗酒,那碗里是歲月崢嶸;敬一個禮,那是士兵最真的情義。雪下了又融,草黃了又青,你種在山頂的松,巋然不動。
“格桑德吉,不想讓鄉親的夢,跌落于懸崖。門巴的女兒執意要回到家鄉,堅守在雪山、河流之間。她用一顆心,脈動一群人的心,用一點光,點亮山間更多的燈火。
油菜花父子”沈克泉、沈昌健,他們把一份夢想世代相傳,一顆油菜花的種子,蘊含著一家兩代人35年的辛勤追夢。
胡佩蘭,技不在高而在德;術不在巧,而在仁。醫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開的是藥,給的是情。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你是仁醫,是濟世良藥。
好村長段愛平,偉大母親姚厚芝,相信善良的方俊明??這一份份感動,我都珍藏心底。
感動中國,你們當之無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