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觀后感700字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包括語言的運用、結構的安排、主題的提煉等。要怎么寫羅生門觀后感700字呢?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羅生門觀后感700字,供大家參考。
羅生門觀后感700字篇1
現在網絡上流行一種“殺人游戲”。這個游戲之所以能夠流行,是因為當中充滿了欺騙。殺手通過欺騙隱藏自己;平民通過欺騙找出兇手;就連不能說話的法官和被殺者的眼神也充滿了猜疑。欺騙的背后其實就是每個人的自私自利。
《羅生門》中的主線就是殺人,但這個“游戲”并不好玩。
羅生門因年久失修而衰敗不堪,在大雨滂沱之下,它靜靜地迎接著前來避雨的人們。平常人煙稀少的羅生門,似乎恢復了一點生機。可是羅生門下的人們談論的卻是死氣沉沉的東西——殺人。人們彷佛都進入了“羅生門”的世界。
“羅生門”的世界是陰暗、欺騙、自私的。賣柴人是第一個看見武士被殺的,但他也是第一個說謊的。他為了不被卷入其中,捏造了事實,因為他拿走了那把好匕首。抓住多襄丸的男子說他是從馬上摔下來的,而多襄丸卻說是因為自己喝了有毒的泉水;多襄丸說,喜歡真砂是因為她的剛烈,而真砂在作供時卻表現的無比脆弱;神巫“請”來了武士的魂魄,并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武士自殺的好戲。
每個人都說著不同的“故事”,這其中除了欺騙,還是欺騙。我們究竟還能相信誰。但黑澤明導演并沒有讓影片在欺騙中結束,他讓我們重新相信了我們自己。和尚是整個影片中唯一沒有說謊的人,而且極易相信別人。他相信了賣柴人,相信了多襄丸,相信了武士……,可是在他相信所有人后,他開始迷茫了。在賣柴人講出他親眼所見的真相后,他的信念動搖了;在眼睜睜地看見被遺棄小孩的衣服被人扒掉時,他失去信念了;在他以為賣柴人要扒走小孩最后的貼身衣物時,他找回了最初的信念。雨過天晴,賣柴人抱著小孩走遠了。
黑澤明導演通過“殺人”使我們看到了人們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最后一句“你讓我能重新相信別人”,又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善面。羅生門是黑澤明心中的地獄,人們在走進羅生門后,就變得自私自利起來。當雨過天晴,人們走出羅生門后,一切又變得真實可信了。其實“羅生門”并不存在,它只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羅生門觀后感700字篇2
羅生門因年久失修而衰敗不堪,在大雨滂沱之下,它靜靜地迎接著前來避雨的人們。平常人煙稀少的羅生門,似乎恢復了一點生機。可是羅生門下的人們談論的卻是死氣沉沉的東西——殺人。人們彷佛都進入了“羅生門”的世界。
“羅生門”的世界是陰暗、欺騙、自私的。賣柴人是第一個看見武士被殺的,但他也是第一個說謊的。他為了不被卷入其中,捏造了事實,因為他拿走了那把好匕首。抓住多襄丸的男子說他是從馬上摔下來的,而多襄丸卻說是因為自己喝了有毒的泉水;多襄丸說,喜歡真砂是因為她的剛烈,而真砂在作供時卻表現的無比脆弱;神巫“請”來了武士的魂魄,并自編自導自演了一出武士自殺的好戲。
每個人都說著不同的“故事”,這其中除了欺騙,還是欺騙。我們究竟還能相信誰。但黑澤明導演并沒有讓影片在欺騙中結束,他讓我們重新相信了我們自己。和尚是整個影片中唯一沒有說謊的人,而且極易相信別人。他相信了賣柴人,相信了多襄丸,相信了武士……,可是在他相信所有人后,他開始迷茫了。在賣柴人講出他親眼所見的真相后,他的信念動搖了;在眼睜睜地看見被遺棄小孩的衣服被人扒掉時,他失去信念了;在他以為賣柴人要扒走小孩最后的貼身衣物時,他找回了最初的信念。雨過天晴,賣柴人抱著小孩走遠了。
黑澤明導演通過“殺人”使我們看到了人們自私自利的一面,但最后一句“你讓我能重新相信別人”,又讓我們看到了人性的善面。羅生門是黑澤明心中的地獄,人們在走進羅生門后,就變得自私自利起來。當雨過天晴,人們走出羅生門后,一切又變得真實可信了。其實“羅生門”并不存在,它只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羅生門觀后感700字篇3
今天終于看了這部久違的黑色電影,果然很有意思。
羅生門揭露了人性最大的弱點 —— 自私和虛偽,在危難的時候,面臨生死的考驗的時候,即使是平時恩愛的夫妻,也可以反目成仇,互相傷害。事情過后,雙方又各有一套說辭來為自己辯護,犯錯的永遠是別人,自己是多么無辜啊。
但從這部片子我們還可以看出,男人永遠都比女人更自私、更虛偽。男人可以自私到為了保全自己唾棄自己的結發之妻,也可以虛偽到死到臨頭還要說謊來美化自己。你可能會說,片中的妻子也自私,她挑撥自己的丈夫和強盜決斗;她也說了謊,謊稱自己暈倒了不知道丈夫是怎么死的。但她的自私,她的虛偽,是在當時那種絕境之下多么無奈的一種選擇。她在和強盜搏斗未果被玷污后,不想死,也不想和強盜走,想讓自己的丈夫和強盜決斗來保護自己,這實在不能說是非常過分的要求。她的謊言就更容易理解了,顯然,她是為了自保,為了博得大家的同情,為了讓自己更好的活下去。她總不能跳出來說,是我挑撥他們兩個決斗的。在這個時候,還原事情的真相沒有任何意義,她懦弱的丈夫寧可說自己是自殺也不愿意承認是被強盜殺死的,死不足惜。
當然,這部片子放大了人性中陰暗的一面,普通人可能永遠也不會面臨那么極端的情況,大多數人還是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更多的考慮自己的利益,然后談起的時候有選擇性的忽略那些不光彩的細節,同時夸大那些對自己有利的細節。如果說自私是人動物性的本能,那虛偽就是人社會性的本能,是普遍和客觀存在的。
最重要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不是黑白分明的,沒有絕對的是非對錯,善惡美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和陰暗面,我們與其失望和批判,不如多一點寬容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