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
觀后感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怎么寫,這里給大家分享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供大家參考。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1
今日晚上,我組織全班同學在學校階梯教室觀看了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傲視群雄,以14項提名領跑今年的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壓倒此前呼聲甚高的《社交網絡》和《盜夢空間》等電影。最終,安靜穩重的《國王的演講》最終成功地阻擊了人氣更高的《社交網絡》,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故事情節很簡單。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眾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丑。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為了幫忙丈夫,到處尋訪名醫,可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宅邸,傳說他的方式與眾不一樣。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并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可是,公爵發此刻聆聽音樂時自我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著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為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于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為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它是一件藝術品。電影里沒有視效,沒有美女,沒有硬漢,沒有華服,沒有恢弘的氣勢,更沒有火爆的動作場面。畫面鏡頭,仿佛夜半時分盛開的曇花,明明安靜而沒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卻是映入你的眼簾,扣入你的胸膛。
這是一個大人物經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小人物產生了共鳴,很多幽默詼諧的臺詞讓學生們一向在發笑。作為勵志片,它沒有我們期待的那么激勵人心,沒有太多的艱辛努力催人奮進,但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關于友情和友愛的表達,看到了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刻畫和和心靈歷程變化最生動的描述。以人為本,以人性為本,便是《國王的演講》成功的關鍵。
應對當今的激烈競爭,只要你努力,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我。國王也是人,我們人人都能夠勝過國王。
應對緊張的學習,我們能有時間靜下心來看一場熱門的電影,學生們可能會終身難忘。今日看完了電影,也有任務。每位同學寫一篇讀后感,字數不限;然后在語文學習小組內交流,最終由一位同學聽取小組內其他同學的意見,匯總后寫一篇讀后感在教室內張貼并評選出優秀作品獎。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2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一樣。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仿佛一出內斂而精致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十分簡單,取材于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終,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最終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么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為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為一國之象征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為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為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向到最終,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最終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眾才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于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
這種因為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為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主角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為出彩,他并沒有因為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我簡陋的治療室來理解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我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打開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著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著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為當眾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里,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并且因為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最終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提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提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必須個來自于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3
相信自我,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我,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干、善于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癥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后,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為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忙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我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干的,她為了幫忙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著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我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忙他,教會他如何放松心境,教會他如何正視自我,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向陪伴著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我,是他自我拯救了自我,約克公爵,之后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于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我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我,別說自我不行。有時,自信能夠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我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以往說過:“沒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我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忙,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教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終,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么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應對那么多人講話,可我卻怎樣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并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我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我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應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4
上周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包攬第8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會上只看了一小半,會后我在網上看完全部影片。
這個“被國王”的國王,一輩子活在父親跟哥哥的陰影下,這皇帝患有嚴重的口吃。國難當頭,政局危機,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口吃,最后發布了一場令全國人民激情洋溢、熱血沸騰的精彩反戰演講。必須說,這個故事本身并不新奇,甚至于可以說,這樣的故事,在那些所謂的自詡為“心靈雞湯”的雜志中,隨便就能找到。可這個電影還是勝出了。“電影很勵志,人要戰勝的始終是自己”,這是大多數媒體對《國王的演講》的評價。
“懲罰教育”“否定教育”顯然是錯誤的,結果導致的不只是獨立人格的殘缺,還會引發各種生理疾患。口吃是復雜的語言失調癥,與后天因素有很大的關系,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與外部壓力,都會加劇癥狀的惡化,所以首先要糾其病因,要打開心結,治療心理創傷。這不單單表現在說話上,我曾經見過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責備他學習成績差,他就會用課本敲打自己的腦子,一敲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無法阻止。總之,《國王的演講》另一方面也探討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兒教子問題,喬治六世給兩個小公主講故事的那段,溫馨提示了不再“重復錯誤”的現身行為。
因為我也是老師吧,我印象最深的是羅格醫生,他的背景在整個影片里面不過交代了幾句話,可是卻讓人好像立即就了解了整個人,他本身是一個演員,也做過老師,在戰爭期間,因為看到很多因為戰爭變得自閉的青年,因為別人說了一句:你不是語言很行的嘛!就幫助那些沉默的青年重拾信心,走出自閉的陰霾。他不是醫生,但是卻能夠讀懂人的心,善于傾聽。相比之下,那些皇宮里的所謂出色的治療師僅僅是有著文憑的花瓶。所以,我也相信,真正有作為的人,不是那些在外面宣揚自己多么厲害的人,而是用心做事的人,憑一顆熱忱的真誠的心做事的人,你投入了真心,就已經是成功的了。我想到了現在學校很多的老師,他們只想著怎么提高教學質量,怎么樣讓學生的分數更高一些,讓高考又刷新紀錄,可是他們沒有真正的關心過學生的成長,沒有聆聽過學生心里的聲音,他們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做事情。我們也不否認你投入的真心,可是你的真心里面沒有傾聽,沒有產生學生的共鳴,沒有引出學生的求知渴望。
羅格的與眾不同表現在他善于傾聽,真誠的、由衷的傾聽病人的談話,并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對還是錯,至少要能夠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自信的表達。他是對癥下藥的,因為國王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的,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很有才華的,唯一的缺憾就是結巴,他熱愛政治,熱愛他的國家和子民,希望做一個好國王,擔當起國王的職責,可是他卻是一個結巴,這是多么大的打擊啊,所以他首先失去的是信心,他沒有勇氣在別人面前大膽的說話,勇氣是一個多么美妙的詞,可是對于國王來講,那是比什么都難的,因為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勇氣。他甚至以為那是上帝的遺棄,他做不了一個好國王,因為他是一個結巴,不能在公眾面前流暢的演講。
我在想羅格在做老師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好老師,我們身邊有多少老師能夠像他一樣真正去聆聽學生呢,就算是我自己,也是不敢肯定的回答的,因為學業的繁重,我們的重心早就已經轉移了,或者說我們的重心一直都是在分數上的,盡管我們總是在談素質教育,可是真正能夠理解素質教育,并在自己的教育中實踐的,又有多少人呢?
正如我們校長在我們觀看電影前說的一句話:教育中的問題其實就是一種心里的“口吃”,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戰勝“口吃”?是我從本部電影中得到的啟示。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5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應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爭的一觸即發,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明白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愿挑,那就只好自我來。他明明白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征,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著自我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督,也就是說自我的自由失去了。盡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后是職責,一顆職責之心。他說,民眾信任他。所以為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職責。
勇敢的背后必須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眾的信任,自我的職責,才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所以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我喜歡的小保姆卻喜歡哥哥,小保姆為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我喜歡用左手,因為形象不好,被逼著用右手。由于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為換來一雙直腿。自我喜愛做飛機模型,因為“不務正業”被剝奪了這一喜好。總之自我的童年就被剝奪了,失去了自我的人,應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忙之下,他敢于應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于應對自我,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勝自我。自我解開自我的心結,才能釋放自我,從陰影中走出來。戰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應對自我,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后,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向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干什么,她一向緊緊地拉著她的手,對他說:“我明白你能夠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棄,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我的職責,堅定自我的信仰,帶著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6
今天周末,忙了一整天,就把還沒看完的國王的演講看完了。雖然故事的情節不是很跌宕起伏,但是片中的倫敦音還是值得學習的。在暴風影音中看的,雖然只有中文字幕,但是是高清,就將就點看了。
我對英國的文化不太熟悉,政體更加不熟悉,這種狀態對于一個英語專業的學生是不太客觀的,畢竟我是在學習他們的語言,對文化和政體的不理解,會增加對英語的學習難度。
《國王的演講》主要是講述一個結巴的國王通過克服自身的恐懼,順利地完成了第一次全國的廣播。國王伯蒂并不是一出生就結巴的,而是在他3、4歲時才結巴的,他在他父親或者是母親面前就會吐不字來,只是他一直以來的缺陷,伯蒂有一個哥哥叫大衛,有一個弟弟叫喬治,但是在13歲時就去世了,自從喬治去世后,伯蒂的父母親從來都沒有提起過他,皇室家族總讓人有點不可捉摸的感覺。
在片中,我比較喜歡人與人之間的愛情,羅格的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溫暖的親情,國王的責任感。當我看到伯蒂的妻子說她為什么會兩次拒絕伯蒂的求婚的時候,我深深地感受到愛情的偉大。他妻子拒絕他求婚并不是因為結巴,而是因為她不習慣皇室生活,不習慣諸多的禮節約束,后來發現伯蒂的結巴正是他的可愛之處,可能這就是愛的偉大吧。
還有提到大衛的對辛普森夫人的愛,他當時已經是國王了,但是英國皇室規定國王不能娶已經結過婚的女人作為女王,如果大衛執意要娶辛普森夫人的話,有兩種選擇他要不是選擇退位,要不就是首相解散議會。最終,大衛為了娶辛普森夫人而放棄了國王的職位,在他的辭職稿上還提到辛普森夫人是他的精神寄托,如果失去了她和她的愛,他將無法活下去。還有羅格一家底層社會的溢滿的溫暖,還記得當女王一開始進羅格的屋子的時候就贊不絕口說:“lovely,lovely”,可見,女王對羅格家的贊美和喜歡。
羅格,一個演員,曾當過教師,輔助過戰爭中的孩子恢復語言能力,他是國王伯蒂的語言糾正師,他就觀察比較細致并且很平易近人,能根據國王的脾氣暴躁和好勝的心理進行治療。雖然國王有時是不聽命于他,但是他總會有辦法讓國王開口說話,在糾正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國王信心與鼓勵,方法也多種,最重要的是適用于他,這對于將成為教師的我們非常有用,要針對學生的問題并想出解決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效果會很不一樣。
伯蒂是一個很負責任的人,時刻惦記著自己的皇室,很想改變自己結巴的缺點,但是每一次在他父親面前都說不出話,這個內閣的人都擔心著他的發言。當他父親去世后,他的哥哥大衛就按照皇室規定成為了陛下,但是他哥哥并不能勝任此職位,讓他很懊惱,于是他就堅持去治療他自己的口吃,盡管他有很多次想過放棄,但是皇室和子民的利益要求他必須這樣做,而且當時還是希特勒想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如果伯蒂的演講不能
鼓勵人民的話,英國市民會很失望而且會陷入恐慌,在羅格的幫助他最終成功了。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不錯的電影,在觀看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自己對英國的文化和政治了解得實在是太少了,缺少了那個時段的背景,這一部片看起來還是有點吃力。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7
“相信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己,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干、善于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癥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后,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為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己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干的,她為了幫助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著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己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教會他如何放松心情,教會他如何正視自己,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直陪伴著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約克公爵,后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于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己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己,別說自己不行。有時,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為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己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信心,人什么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助,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老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后,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么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面對那么多人講話,可我卻怎么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my game, my turf, my rule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并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己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己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8
安靜穩重的《國王的演講》最后成功地阻擊了人氣更高的《社交網絡》,問鼎奧斯卡,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當真可喜可賀,除此之外我還有一點“落井下石”般的私心——它最后干掉了我不喜歡的《社交網絡》——請原諒,這完全是出于一個普通影迷的情感好惡,與其它無關。去年的奧斯卡把最佳影片授予了《拆彈部隊》,而這部電影恰恰是那十部提名電影中最令我生厭的一部電影,我很欣賞它的攝影和剪輯,但卻永遠無法認同該片的思想資料。可見作為一個有重要影響的電影頒獎機構,奧斯卡永遠不會代表所有人的意愿,而這也恰恰是它好玩的地方,去年我對奧斯卡呲之以鼻,今年我忽然覺得奧斯卡“善解人意”了。在必須程度上,奧斯卡已經成為全世界影迷共同聚首的一次無邊界盛會,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
撇開奧斯卡評委會里那幫老學究的口味不管,作為一個影迷,對于《國王的演講》所獲得的四個獎項中,我最無異議就是最佳男主角,這是當之無愧的,在本屆奧斯卡所有的提名電影中哪一個男人的表演能貨真價實地超越科林。費斯?但是論到最佳影片、最佳導演這兩個獎項,就未免難以取舍了。《斗士》和《黑天鵝》的精彩程度就比《國王的演講》差嗎?那里面最令人遺憾的就是導演獎,其實從對影片的駕馭潛力和拍攝手法的創造性上,大衛。芬奇更有資格獲得最佳導演,盡管我不喜歡《社交網絡》的資料,但無法自欺欺人地忽視大衛。芬奇的價值。可這就是奧斯卡,不以影迷的意志為轉移的奧斯卡。我為大衛。芬奇的再度失意而遺憾,為《社交網絡》的高開低走而偷笑,同時也為《國王的演講》的“全面勝利”而保留意見,更重要的是為科林。費斯的“加冕登基”而洋洋得意,因為在我看來《國王的演講》中含金量最高的就是科林。費斯的個人表演獎,也是他的表演讓我從這部電影中獲得了最大的感動。
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舞臺上,口吃者經常是以大眾笑料的形象出現的,人們經常拿他們的語言障礙來開玩笑,甚至是譏諷,沒有什么人能理解口吃患者的痛苦,明明有表達的潛力卻常常招來譏笑,他們的痛苦只有天明白。《國王的演講》開頭科林。費斯那不停顫抖的嘴唇和緊繃的面部肌肉都傳神地表達了那種想要表白卻無法痛快說出的痛苦,也許不僅僅僅是痛苦,還有憤怒,這種憤怒源于對自身缺陷的痛恨和無奈。這種情真意切的表演瞬間打動了我,情感的天平立刻倒向了這部平實而又生動的傳記片。
其實《國王的演講》講的算是一個勵志故事,它雖然四平八穩雍容大氣,但和我們看慣了的《洛奇》等情節激烈的勵志奮斗電影在本質上并無不一樣。我們不可能如片中的英國人一樣對他們的國王謙遜恭敬彬彬有禮,甚至在他們的國王演講卡殼時,表現出不忍目睹的情緒。這不是我們的國王,不屬于我們的文化范疇,所以英聯邦的“王室情節”是不可能感動我們的,無論是讓英國迅速崛起的維多利亞女王,還是“不愛江山愛美人”的愛德華八世,都但是是距離我們遙遠的歷史名字,充其量在某個時候成為我們閱讀文史時的一種娛樂。只有這些人物被活生生地塑造到銀幕上,并且其中的精神氣質在某一時刻和我們的情感發生交集時,我們才有可能為之情緒波動,產生共鳴。科林。費斯就讓喬治六世這個并不出名的英國國王生動而搞笑地站立到了世界面前,并且,他的精神和性格,他的感情和家庭,如平民百姓一樣,充滿了生活感,于是即使不屬于同一文化環境之中,影片所蘊含的生活氣息依然撲面而來。這正是《國王的演講》有別于其他宮廷歷史片的重點所在,它講述的是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但在情感上卻是充滿現實感和人性化的。一部飽含情感的作品,贏得了奧斯卡“耆宿”們的好感也在情理之中,而讓很多人感到委屈的《社交網絡》恰恰暴露的是人性和社會的反面,在“名門正派”的“國王”面前,縱然“極客”的武功再精妙絕倫,也很容易被視為“旁門左道”,這就是江湖,這個規矩其實從來都沒有改變過,無論是中國還是外國。
一段不熟悉的歷史和一群不熟悉的人物,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和一種遙遠的文化體系,無論怎樣看《國王的演講》都極有可能成為一部“大悶片”,但是科林。費斯的個人潛力把本片變得生動鮮活起來,這都有賴于他把一位有缺陷的主角刻畫得栩栩如生。很多勵志電影中的主角都是有缺陷的,如《阿甘正傳》、《雨人》,但正是這種有缺陷的主角能夠迅速引起觀者的注意,同情、感動、振奮等情緒隨之而來,這也是這類電影的共同特征。能夠說一個有缺陷但又不屈服的主角就是這類電影的全部,前提是要有一個優秀的演員來完成這個主角,科林。費斯無疑令人信服地做到了。
關于真實的喬治六世是否真如《國王的演講》中所描述的那樣,是一位品德高尚性格堅毅的明君,在史學界似乎還存在爭議,但不可否認電影本身充滿了動人的情感色彩。或許正是因為編劇賽德勒本身患有口吃,才能如此生動地編寫這個“同病相憐”的故事,這個故事關于友誼,關于感情,關于職責,當然更重要的它讓人們意識到是縱然貴為王室之胄也會有缺陷,所以,人身之不完美幾乎是無法更改的,但是讓人生完美卻總是能夠成為一種動力。
國王的演講300字觀后感篇9
歷了兩個半小時之后,我們看完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大起大落,以豐富的劇情來吸引觀者。它的精彩之處全在于細節,縱使整部電影下來,很平淡,很生活;即使伯蒂口中多次吐出臟話,但是整個觀看下來仍然是有那么一絲絲感動、
第一個感動之處在于當伯蒂聽著自己從萊諾那兒拿來的錄音,本來懷著嘲笑一下那個江湖騙子心情時,當他突然聽見了那一番流利的莎士比亞名言時,他震驚了。也許他從未聽過用自己的聲音如此流利地說出這么一番話,也許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有救了,終于有人能將他從口吃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第二個感動之處在于因為伯蒂的哥哥的執著,最終伯蒂不得不接過重任,成為王國的國王時。那個時候的他,依然口吃,他依然不能在大眾面前流利地演講,雖然他心中不愿意,甚至忍不住在妻子面前流淚,但是他還是承擔了這份責任。因為這個國家需要他,所以他會站出來。
第三個感動之處在于伯蒂和其妻子的感情。當伯蒂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從始至終,他妻子就沒有離開過她。這個女子實在不容易。當她說起多年以前的事時,當她向喬治六世說,自己多次拒絕他的求婚就是因為不愿意被王室的生活束縛,而她又富有感情地為喬治六世的口吃感到慶幸,因為這可以讓他們遠離政治的紛爭。可造化弄人,最終喬治六世成為了國王,她也不得不當上了王后時,她沒有逃離,而是和丈夫一起承擔了那份責任。那種不理不棄的感情真的很美好。
電影之外,我百度了下這段歷史,電影拍得很好,絕大部分尊重了歷史,也經得起大家考究。無論是伯蒂和萊諾的感情,那種亦師亦友的情感,還是伯蒂與其妻子的感情,都讓人十分感動。還有便是伯蒂那份堅持,其實世界上的事物本就沒有難度,只是要看你能否堅持,如果你堅持下來,那么一切難題就會解決!
帶著恐懼上路,以便于更好的戰勝它。